九月二十日,李岩紅娘子已經知道了早朝比較早,睡覺就睡得早一點。等到要到五更,紅娘子就推醒李岩,叫他去上早朝。
李岩先在大殿的小屋裏坐下,喝了幾口提神的茶。太監來報告,大殿裏麵的大臣們已經派好了隊。李岩就進入大殿,從容坐上了龍椅。下麵的大臣們立即下跪三跪九叩,三呼萬歲!
李岩已經知道了這些禮儀,見大臣們叩拜結束,就說:“各位愛卿,請平身!”
大臣們說:“謝陛下!”說完爬了起來站好。
李岩示意了一下,太監吳江站到了前麵,說:“現在宣布聖上的任命:任命宋獻策為丞相,任命李大亮為丞相,任命顧君恩為丞相。任命陳奏庭為兵部侍郎。同時免去宋獻策軍師的職務。”
李岩皇帝說:“這幾位愛卿的任命書,朕已經親筆書寫。現在頒發任命書。”
接著李岩喊:“宋獻策!”
宋獻策站了出來,說:“臣在!”
李岩拿出了任命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臣宋獻策,文韜武略,特別傑出,在此新皇登基之初,特任命為丞相之職。欽此!”
“請愛卿接任命書!”
太監吳江雙手從皇帝李岩手中接過任命書,又雙手遞給宋獻策。宋獻策雙手接過,高高舉過頭頂。接著下跪,說:“謝主隆恩!”
李岩說:“平身!”
宋獻策說:“謝陛下!”
宋獻策爬起來站到大臣們的前麵。
李岩又拿出任命書,開始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順抗清前線軍民總司令部後方部隊司令李大亮。文韜武略卓著,抗擊清軍侵犯功勳累累。特任命為丞相之職。欽此!”
李岩喊:“李大亮!”
李大亮從大臣的後麵走了前來,說:“臣在!”
“請愛卿接任命書!”
太監吳江從皇帝李岩手中雙手接過任命書,又雙手送給李大亮。李大亮雙手接過任命書,舉過頭頂,接著說:“謝主隆恩!”
李岩說:“平身!”
李大亮說:“謝陛下!”
說完李大亮靠到宋獻策身邊站好。
接著又宣布了對顧君恩的任命。任命陳奏庭為兵部侍郎。
顧君恩的任命宣布完,李岩接著宣布:“現在任命宋獻策丞相,為首相。”
李岩問:“宋獻策首相,朕委托你議論建立內閣的事情,議論結果如何?”
宋獻策站到中間,說:“臣召集了十多個大臣議論,最後觀點統一,就是,建立內閣,管理六部和朝廷的其他機構,使議事和執行統一,避免了三省互相扯皮。可以做到朝廷高效地運作。利大於弊。”
李岩說:“弊是什麽?”
宋獻策說:“就是有的大臣擔心內閣權利過大,需要製衡的問題。”
李岩說:“有道理!我們以後再建立製衡機構。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希望你們幾個丞相,夾著尾巴做人,不要太盛氣淩人,要大公無私。”
李岩接著說:“六部的尚書作為內閣成員,遇事由內閣召集商量。內閣還要建立幾個辦公室,協助丞相管理下麵的政府機構。”
“管理下麵辦公室就由李大亮丞相負責。李丞相,你們建立的後方行政署的人員,可以調來建立內閣辦公室!”
李大亮站出來說:“臣遵旨!”
李岩說:“劉宗敏愛卿!”
劉宗敏說:“臣在!”
李岩問:“朕聽說你在山海關受傷後至今沒有痊愈?”
劉宗敏說:“謝聖上關心,臣的箭傷確實還沒有痊愈。”
李岩說:“長期參加繁忙的工作,跑來跑去,怎樣能夠使傷口愈合?朕放你三個月假,兵部尚書繼續留任。工作由陳奏庭侍郎暫時代理。”
劉宗敏說:“謝聖上隆恩!”
李岩又問:“刑部,昨天宣布對偽清國王爺阿濟格判淩遲處死,梟首示眾。吳三桂屍體示眾三天。你們做沒有?”
刑部尚書說:“報告聖上,阿濟格淩遲處死,昨天下午已經在十字街執行。吳三桂的屍體也掛在城門外示眾。阿濟格的頭顱也梟首,掛在另一個城門示眾。”
李岩說:“我們的先皇帝被這兩個家夥炮擊死亡,我們要向天下人交代,首惡的兩個為此伏法。我們就替先皇報了仇。我們就在天下人麵前作了交代。”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打擊投敵賣國,出賣祖宗的事情。我們在固安捉了兩個漢奸王爺,我們在安塞捉了一個漢奸王爺。他們一個叫孔有德,一個叫耿仲明,一個叫尚可喜。”
“如果不打擊這三個家夥,就與那些投敵賣國,出賣祖先,做漢奸的人樹立了一個壞榜樣。”
“你們刑部先出一個布告,就是判處阿濟格、吳三桂的罪狀判刑的布告。接著出一個布告,就是判處三個漢奸,三個偽王爺的布告。今天就去把尚可喜從軍營提到刑部大牢,嚴加看管。明天,就在西安執行死刑。還有刑部退朝後,下一道命令,命令北京城判處孔有德、耿仲明的死刑。”
刑部尚書心有不甘,說:“皇上,按照刑法,這三個偽王爺,除了他們應該判死刑外,還要誅滅九族。”
李岩說:“你們今後不要殃及無辜。他們的九族,在家裏沒有去當漢奸,沒有做出賣國家民族的事情的人,我們就不要去殺他們。”
刑部尚書說:“法律就是這樣,要誅滅九族。”
李岩說:“法律是這樣?法律還不是人製定的。不合理的法律就要改。今後不能搞誅滅九族的事情。一個人犯了法,就誅滅幾百人,上千人。一個人犯法後,迫使大家都去幹違法的事情。這樣怎麽行?要減少違法的人,就要去掉誅滅九族的事情。”
刑部尚書退回隊列。
李岩見時間也不早了。剛當上了皇帝,事情還真不少。有幾個事情是拖不得的。
李岩說:“我們已經消滅了進入關內的全部清軍,我們原來的固關大捷,山西北部大捷,都是以‘大順北方抗清前線軍民總司令:李岩將軍’的名義寫了捷報。後來我們的勝仗就沒有發‘捷報’,是怕清軍逃回關外去了。現在我們已經消滅了進入關內的全部清軍。朕的意見,還是繼續以‘大順北方抗清前線軍民總司令:李岩將軍的名義寫‘全殲入關清軍捷報’。不要寫我們大順的年號。”
宋獻策站出來說:“聖上,這樣怕不好吧,聖上現在是皇帝了。”
李岩說:“我們消滅了清軍之前,朕還不是皇帝。就按總司令的名義。不寫大順的年號,是為了照顧到南明、還有四川的張獻忠他們好接受。還有西北的政權他們好接受。”
李岩說:“還有李自成先皇不幸以身殉國,為國家民族捐軀的卜告要馬上發下去。新皇登基的通告要發下去。”
“這幾個文件,朕也看了。你們幾個丞相再議一議。沒有問題就通知印刷,通過驛站盡快發下去。”
顧君恩說:“聖上,建立了內閣,還沒有地方辦公。是不是需要建立一個內閣衙門?”
李岩說:“按北京的皇宮的規模,我們是不是也需要建立一個皇宮?現在,天下還沒有統一,我們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所以除了迫不得已的需要,就不要開支銀子,就不要搞建築。”
“李過王爺呢?”
宋獻策站出來說:“報告聖上,李過王爺昨天就告訴臣,他今天就離開西安,到米脂去。”
李岩說:“朕昨天就說過,李過王爺到米脂後,現在的王府就交給朝廷使用。你們內閣可以用這個王府做衙門嘛!”
李岩問:“宋丞相,李過的王府離皇宮遠不遠?”
宋獻策說:“回聖上,李過王爺的王府,就在皇宮旁邊不遠。”
李岩說:“這就好!”
李岩剛說完,禮部尚書說:“報告聖上,臣有事上奏!”
李岩說:“愛卿請講!”
禮部尚書說:“先皇在北京登基,由於清軍進犯,不得不撤出北京。現在北京已經被聖上收複。北京是元朝的首都,又是明朝的首都,做京城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曆史。現在,全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北京是京城。從現金開支上看,北京的皇宮十分漂亮壯觀。政府的各個衙門也樣樣齊備。我們遷都北京,最多隻需要花一些修繕費用,今後的花費不大。現在到了北京,我們手頭緊,修繕都可以不必考慮。所以我建議我們遷都北京。”
一會,下麵許多大臣都站出來,說:“臣附議!臣附議!”看樣子,遷都是一個大家擁護的事情。
李岩說:“好!好!好!大家回到原來的隊列。聽朕來講一個原因。”
“我們現在來說西安。西安附近的八百裏秦川,是周朝的發祥地,周朝八百年的江山,是從這裏發祥的。這裏還是秦朝的發祥地。秦國從一個小的封地也這裏發展起來,建立了強大的秦國,還統一了天下。從小封地到統一天下也是幾百年。西漢東漢,也是以這裏為首都,也是好幾百年的天下。唐朝也是在這裏建都,也是好幾百年的天下。”
“為什麽這裏的朝代曆史都很長,就需要研究?”
“一個朝代出現動亂或者被推翻:一個是內亂。就是統治者內部鬧。比如漢朝的王爺起來鬧事。還有晉朝也是這樣。明朝也是這樣。二就是農民起義。我們推翻明朝,就是農民起義。秦朝被漢朝取代也是農民起義。唐朝取代隋朝也是靠農民起義。唐朝也是被農民起義鬧垮了的。三是野蠻民族的進攻。我們被女真人趕出北京城。北宋被女真人滅亡,南宋被蒙古滅亡都是由於野蠻民族的進攻。內部鬧事、農民起義、野蠻民族進攻,這三種情況,都要打仗。”
“北宋的京城開封,無險可守。趙匡胤要遷京城,沒有遷成。北宋並沒有完成失去民心,由於無險可守而滅亡。北京多次被蒙古侵犯、被女真侵犯。”李岩想起日本侵略,北京也很快被日本占領。西安卻沒有被日本占領。還有南京也是這樣,很快被日本鬼子占領了。
“如果京城在西安,從東北方向來的敵人,先有山西可以防禦,後又有黃河,再是洛陽,潼關,可以防守。從北麵來的敵人,也有長城和連綿的山地可以防禦,從西北來的敵人,有西北的沙漠,長城,從南麵來的敵人,有大巴山,有秦嶺可以防守。有了這些情況,這裏都可以防守,由於防守的距離很長,可以從容進行防守。就避免了馬上被敵人滅亡的命運。”
“至於說到老百姓承認的京城所在地,北京有了正統的京城地位,我們也是可以想辦法改變。朕建議將西安改為長安。老百姓就可以聯想到曆史上長治久安的朝代,使我們的長安成為有崇高的正統的京城地位。”
“至於修建京城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我們可以現在不修建京城,等我們的後代有了錢的時候再修建京城。”
“京城最好的就是能夠在戰亂的時候,有好的防守條件。在中國,最好防守的地方,就是這裏。不要像趙匡胤,想搬的時候,搬不走。哪個時候,牽一發就動全身了。”
大臣們聽李岩皇帝一一道來,點頭的人很多。
李岩說:“大家說,還需要不需要遷都?”
這個時候,大臣們七嘴八舌地說:“再也找不出比這裏更好的地方建京城了。不能搬!不能搬!”
宋獻策說:“聖上!為了獲得正統地位,請在這一次朝會上就改西安為長安!”
李岩皇帝說:“改西安為長安是一個大事,我們還是來站一次隊。同意改西安為長安的,站東邊。不同意改為長安的站西邊。”
一會,大臣們就占完隊,全部同意改西安為長安。
那個時候,大臣們的心目中,老百姓的心目中,常常把正統地位看得十分重要。通過改名,大順就有了正統的地位。北京,是北麵的京城,南京是南麵的京城,就是成都,還像也是京城,唯有長安才是正統的京城了。
李岩見大臣們一致同意改“西安”為“長安”,李岩說:“長安就代表長治久安,讓我們人人為長治久安而努力!現在朕宣布,從明天開始,改西安為長安。”
大臣們一致拍起手來!
散了早朝。宋獻策就帶著李大亮、顧君恩,坐著轎子,到李過王爺的王府去看李過。剛到王府,他們下了轎,就見到看門的老頭跑上前來,拿著一封信,告訴宋獻策:“宋軍師,我們家王爺,叫小人看好王府,等宋軍師來了,就把這個王府移交給朝廷。”
宋獻策打開信封,拿出信箋,上麵寫著:
“宋軍師:
“皇上朝廷任命小王去監管先皇的陵墓修建,並叫小王到米脂居住。這個府邸,就按皇上的命令,交給朝廷使用。現在,小王隻帶一些隨身的衣物,其餘的家具,器物全部交給朝廷。”
下麵就是簽名。”
宋獻策說:“好了,大順的內閣官署,就有地方了。”
“好!今天我們就進入內閣官署。”宋獻策見這個地方可以接受了,就命令自己隨身的侍從,拿他的名片,到京城城防,讓他們派兩百個士兵來,保衛內閣。
進了李過的王爺府,宋獻策四下看了一看,就決定自己在李過的書房辦公。讓李大亮、顧君恩挑選了自己辦公室。走著走著,就看見李過練箭的地方。弓箭有好幾個。宋獻策就拿起弓箭,見上麵也有一個小字“過”。不是要破射殺皇上的大案嗎。如果刺客的弓箭的“過”字一樣,案子不是就破了嗎?
於是又叫一個自己的隨從拿著自己的名片,到刑部,找刑部尚書。
刑部尚書,聽到皇帝不準在李過的王爺府去拿人,想通過用刑獲得證言也不行了。現在刺殺皇帝的大案,根本沒有進展。見宋獻策丞相派人來請他們去找證據,真是喜從天降。
刑部尚書馬上派了原來查案的幾個能臣,騎著馬到王爺府。看了李過留下的弓箭,上麵也寫著一個“過”字。就用白布包了弓箭,拿回刑部去了。
他們派筆跡鑒定專家,專門鑒定了刺殺的弓箭筆跡和王爺的弓箭,證明刺殺李岩皇上的人,與李過脫不了關係。
李岩先在大殿的小屋裏坐下,喝了幾口提神的茶。太監來報告,大殿裏麵的大臣們已經派好了隊。李岩就進入大殿,從容坐上了龍椅。下麵的大臣們立即下跪三跪九叩,三呼萬歲!
李岩已經知道了這些禮儀,見大臣們叩拜結束,就說:“各位愛卿,請平身!”
大臣們說:“謝陛下!”說完爬了起來站好。
李岩示意了一下,太監吳江站到了前麵,說:“現在宣布聖上的任命:任命宋獻策為丞相,任命李大亮為丞相,任命顧君恩為丞相。任命陳奏庭為兵部侍郎。同時免去宋獻策軍師的職務。”
李岩皇帝說:“這幾位愛卿的任命書,朕已經親筆書寫。現在頒發任命書。”
接著李岩喊:“宋獻策!”
宋獻策站了出來,說:“臣在!”
李岩拿出了任命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臣宋獻策,文韜武略,特別傑出,在此新皇登基之初,特任命為丞相之職。欽此!”
“請愛卿接任命書!”
太監吳江雙手從皇帝李岩手中接過任命書,又雙手遞給宋獻策。宋獻策雙手接過,高高舉過頭頂。接著下跪,說:“謝主隆恩!”
李岩說:“平身!”
宋獻策說:“謝陛下!”
宋獻策爬起來站到大臣們的前麵。
李岩又拿出任命書,開始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順抗清前線軍民總司令部後方部隊司令李大亮。文韜武略卓著,抗擊清軍侵犯功勳累累。特任命為丞相之職。欽此!”
李岩喊:“李大亮!”
李大亮從大臣的後麵走了前來,說:“臣在!”
“請愛卿接任命書!”
太監吳江從皇帝李岩手中雙手接過任命書,又雙手送給李大亮。李大亮雙手接過任命書,舉過頭頂,接著說:“謝主隆恩!”
李岩說:“平身!”
李大亮說:“謝陛下!”
說完李大亮靠到宋獻策身邊站好。
接著又宣布了對顧君恩的任命。任命陳奏庭為兵部侍郎。
顧君恩的任命宣布完,李岩接著宣布:“現在任命宋獻策丞相,為首相。”
李岩問:“宋獻策首相,朕委托你議論建立內閣的事情,議論結果如何?”
宋獻策站到中間,說:“臣召集了十多個大臣議論,最後觀點統一,就是,建立內閣,管理六部和朝廷的其他機構,使議事和執行統一,避免了三省互相扯皮。可以做到朝廷高效地運作。利大於弊。”
李岩說:“弊是什麽?”
宋獻策說:“就是有的大臣擔心內閣權利過大,需要製衡的問題。”
李岩說:“有道理!我們以後再建立製衡機構。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希望你們幾個丞相,夾著尾巴做人,不要太盛氣淩人,要大公無私。”
李岩接著說:“六部的尚書作為內閣成員,遇事由內閣召集商量。內閣還要建立幾個辦公室,協助丞相管理下麵的政府機構。”
“管理下麵辦公室就由李大亮丞相負責。李丞相,你們建立的後方行政署的人員,可以調來建立內閣辦公室!”
李大亮站出來說:“臣遵旨!”
李岩說:“劉宗敏愛卿!”
劉宗敏說:“臣在!”
李岩問:“朕聽說你在山海關受傷後至今沒有痊愈?”
劉宗敏說:“謝聖上關心,臣的箭傷確實還沒有痊愈。”
李岩說:“長期參加繁忙的工作,跑來跑去,怎樣能夠使傷口愈合?朕放你三個月假,兵部尚書繼續留任。工作由陳奏庭侍郎暫時代理。”
劉宗敏說:“謝聖上隆恩!”
李岩又問:“刑部,昨天宣布對偽清國王爺阿濟格判淩遲處死,梟首示眾。吳三桂屍體示眾三天。你們做沒有?”
刑部尚書說:“報告聖上,阿濟格淩遲處死,昨天下午已經在十字街執行。吳三桂的屍體也掛在城門外示眾。阿濟格的頭顱也梟首,掛在另一個城門示眾。”
李岩說:“我們的先皇帝被這兩個家夥炮擊死亡,我們要向天下人交代,首惡的兩個為此伏法。我們就替先皇報了仇。我們就在天下人麵前作了交代。”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打擊投敵賣國,出賣祖宗的事情。我們在固安捉了兩個漢奸王爺,我們在安塞捉了一個漢奸王爺。他們一個叫孔有德,一個叫耿仲明,一個叫尚可喜。”
“如果不打擊這三個家夥,就與那些投敵賣國,出賣祖先,做漢奸的人樹立了一個壞榜樣。”
“你們刑部先出一個布告,就是判處阿濟格、吳三桂的罪狀判刑的布告。接著出一個布告,就是判處三個漢奸,三個偽王爺的布告。今天就去把尚可喜從軍營提到刑部大牢,嚴加看管。明天,就在西安執行死刑。還有刑部退朝後,下一道命令,命令北京城判處孔有德、耿仲明的死刑。”
刑部尚書心有不甘,說:“皇上,按照刑法,這三個偽王爺,除了他們應該判死刑外,還要誅滅九族。”
李岩說:“你們今後不要殃及無辜。他們的九族,在家裏沒有去當漢奸,沒有做出賣國家民族的事情的人,我們就不要去殺他們。”
刑部尚書說:“法律就是這樣,要誅滅九族。”
李岩說:“法律是這樣?法律還不是人製定的。不合理的法律就要改。今後不能搞誅滅九族的事情。一個人犯了法,就誅滅幾百人,上千人。一個人犯法後,迫使大家都去幹違法的事情。這樣怎麽行?要減少違法的人,就要去掉誅滅九族的事情。”
刑部尚書退回隊列。
李岩見時間也不早了。剛當上了皇帝,事情還真不少。有幾個事情是拖不得的。
李岩說:“我們已經消滅了進入關內的全部清軍,我們原來的固關大捷,山西北部大捷,都是以‘大順北方抗清前線軍民總司令:李岩將軍’的名義寫了捷報。後來我們的勝仗就沒有發‘捷報’,是怕清軍逃回關外去了。現在我們已經消滅了進入關內的全部清軍。朕的意見,還是繼續以‘大順北方抗清前線軍民總司令:李岩將軍的名義寫‘全殲入關清軍捷報’。不要寫我們大順的年號。”
宋獻策站出來說:“聖上,這樣怕不好吧,聖上現在是皇帝了。”
李岩說:“我們消滅了清軍之前,朕還不是皇帝。就按總司令的名義。不寫大順的年號,是為了照顧到南明、還有四川的張獻忠他們好接受。還有西北的政權他們好接受。”
李岩說:“還有李自成先皇不幸以身殉國,為國家民族捐軀的卜告要馬上發下去。新皇登基的通告要發下去。”
“這幾個文件,朕也看了。你們幾個丞相再議一議。沒有問題就通知印刷,通過驛站盡快發下去。”
顧君恩說:“聖上,建立了內閣,還沒有地方辦公。是不是需要建立一個內閣衙門?”
李岩說:“按北京的皇宮的規模,我們是不是也需要建立一個皇宮?現在,天下還沒有統一,我們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所以除了迫不得已的需要,就不要開支銀子,就不要搞建築。”
“李過王爺呢?”
宋獻策站出來說:“報告聖上,李過王爺昨天就告訴臣,他今天就離開西安,到米脂去。”
李岩說:“朕昨天就說過,李過王爺到米脂後,現在的王府就交給朝廷使用。你們內閣可以用這個王府做衙門嘛!”
李岩問:“宋丞相,李過的王府離皇宮遠不遠?”
宋獻策說:“回聖上,李過王爺的王府,就在皇宮旁邊不遠。”
李岩說:“這就好!”
李岩剛說完,禮部尚書說:“報告聖上,臣有事上奏!”
李岩說:“愛卿請講!”
禮部尚書說:“先皇在北京登基,由於清軍進犯,不得不撤出北京。現在北京已經被聖上收複。北京是元朝的首都,又是明朝的首都,做京城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曆史。現在,全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北京是京城。從現金開支上看,北京的皇宮十分漂亮壯觀。政府的各個衙門也樣樣齊備。我們遷都北京,最多隻需要花一些修繕費用,今後的花費不大。現在到了北京,我們手頭緊,修繕都可以不必考慮。所以我建議我們遷都北京。”
一會,下麵許多大臣都站出來,說:“臣附議!臣附議!”看樣子,遷都是一個大家擁護的事情。
李岩說:“好!好!好!大家回到原來的隊列。聽朕來講一個原因。”
“我們現在來說西安。西安附近的八百裏秦川,是周朝的發祥地,周朝八百年的江山,是從這裏發祥的。這裏還是秦朝的發祥地。秦國從一個小的封地也這裏發展起來,建立了強大的秦國,還統一了天下。從小封地到統一天下也是幾百年。西漢東漢,也是以這裏為首都,也是好幾百年的天下。唐朝也是在這裏建都,也是好幾百年的天下。”
“為什麽這裏的朝代曆史都很長,就需要研究?”
“一個朝代出現動亂或者被推翻:一個是內亂。就是統治者內部鬧。比如漢朝的王爺起來鬧事。還有晉朝也是這樣。明朝也是這樣。二就是農民起義。我們推翻明朝,就是農民起義。秦朝被漢朝取代也是農民起義。唐朝取代隋朝也是靠農民起義。唐朝也是被農民起義鬧垮了的。三是野蠻民族的進攻。我們被女真人趕出北京城。北宋被女真人滅亡,南宋被蒙古滅亡都是由於野蠻民族的進攻。內部鬧事、農民起義、野蠻民族進攻,這三種情況,都要打仗。”
“北宋的京城開封,無險可守。趙匡胤要遷京城,沒有遷成。北宋並沒有完成失去民心,由於無險可守而滅亡。北京多次被蒙古侵犯、被女真侵犯。”李岩想起日本侵略,北京也很快被日本占領。西安卻沒有被日本占領。還有南京也是這樣,很快被日本鬼子占領了。
“如果京城在西安,從東北方向來的敵人,先有山西可以防禦,後又有黃河,再是洛陽,潼關,可以防守。從北麵來的敵人,也有長城和連綿的山地可以防禦,從西北來的敵人,有西北的沙漠,長城,從南麵來的敵人,有大巴山,有秦嶺可以防守。有了這些情況,這裏都可以防守,由於防守的距離很長,可以從容進行防守。就避免了馬上被敵人滅亡的命運。”
“至於說到老百姓承認的京城所在地,北京有了正統的京城地位,我們也是可以想辦法改變。朕建議將西安改為長安。老百姓就可以聯想到曆史上長治久安的朝代,使我們的長安成為有崇高的正統的京城地位。”
“至於修建京城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我們可以現在不修建京城,等我們的後代有了錢的時候再修建京城。”
“京城最好的就是能夠在戰亂的時候,有好的防守條件。在中國,最好防守的地方,就是這裏。不要像趙匡胤,想搬的時候,搬不走。哪個時候,牽一發就動全身了。”
大臣們聽李岩皇帝一一道來,點頭的人很多。
李岩說:“大家說,還需要不需要遷都?”
這個時候,大臣們七嘴八舌地說:“再也找不出比這裏更好的地方建京城了。不能搬!不能搬!”
宋獻策說:“聖上!為了獲得正統地位,請在這一次朝會上就改西安為長安!”
李岩皇帝說:“改西安為長安是一個大事,我們還是來站一次隊。同意改西安為長安的,站東邊。不同意改為長安的站西邊。”
一會,大臣們就占完隊,全部同意改西安為長安。
那個時候,大臣們的心目中,老百姓的心目中,常常把正統地位看得十分重要。通過改名,大順就有了正統的地位。北京,是北麵的京城,南京是南麵的京城,就是成都,還像也是京城,唯有長安才是正統的京城了。
李岩見大臣們一致同意改“西安”為“長安”,李岩說:“長安就代表長治久安,讓我們人人為長治久安而努力!現在朕宣布,從明天開始,改西安為長安。”
大臣們一致拍起手來!
散了早朝。宋獻策就帶著李大亮、顧君恩,坐著轎子,到李過王爺的王府去看李過。剛到王府,他們下了轎,就見到看門的老頭跑上前來,拿著一封信,告訴宋獻策:“宋軍師,我們家王爺,叫小人看好王府,等宋軍師來了,就把這個王府移交給朝廷。”
宋獻策打開信封,拿出信箋,上麵寫著:
“宋軍師:
“皇上朝廷任命小王去監管先皇的陵墓修建,並叫小王到米脂居住。這個府邸,就按皇上的命令,交給朝廷使用。現在,小王隻帶一些隨身的衣物,其餘的家具,器物全部交給朝廷。”
下麵就是簽名。”
宋獻策說:“好了,大順的內閣官署,就有地方了。”
“好!今天我們就進入內閣官署。”宋獻策見這個地方可以接受了,就命令自己隨身的侍從,拿他的名片,到京城城防,讓他們派兩百個士兵來,保衛內閣。
進了李過的王爺府,宋獻策四下看了一看,就決定自己在李過的書房辦公。讓李大亮、顧君恩挑選了自己辦公室。走著走著,就看見李過練箭的地方。弓箭有好幾個。宋獻策就拿起弓箭,見上麵也有一個小字“過”。不是要破射殺皇上的大案嗎。如果刺客的弓箭的“過”字一樣,案子不是就破了嗎?
於是又叫一個自己的隨從拿著自己的名片,到刑部,找刑部尚書。
刑部尚書,聽到皇帝不準在李過的王爺府去拿人,想通過用刑獲得證言也不行了。現在刺殺皇帝的大案,根本沒有進展。見宋獻策丞相派人來請他們去找證據,真是喜從天降。
刑部尚書馬上派了原來查案的幾個能臣,騎著馬到王爺府。看了李過留下的弓箭,上麵也寫著一個“過”字。就用白布包了弓箭,拿回刑部去了。
他們派筆跡鑒定專家,專門鑒定了刺殺的弓箭筆跡和王爺的弓箭,證明刺殺李岩皇上的人,與李過脫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