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李大亮的部隊與高一功的部隊一起,打下了榆林城。九月十日上午,到達佳縣。通過詢問當地的老百姓,知道清軍也沒有多少人。也來個圍三缺一的打法。對佳縣的城牆上放了兩炮。佳縣也隻有五百清軍。清軍見大順七萬大軍(不知道有七萬,隻是發現人很多)。這不是吳三桂與阿濟格打佳縣的翻版嗎?不是放我們逃跑嗎?
清軍也就騎上戰馬,向南麵逃跑了。
清軍知道南麵有他們的主力。李大亮知道南麵也有他們的主力。一個小城,不值得大部隊來打。常常一個小小的堅城,阻攔了大部隊。讓他們跑,讓他們辛苦一點,反正他們也跑不了。
李大亮看見清軍跑了,也不下令追擊。隻是下令煮中午飯。
吃了午飯,部隊就南下米脂。
到了傍晚,李大亮的部隊趕到了米脂。李大亮看米脂城門大開,派了十幾個戰士進城去看了一圈。佳縣的清軍逃兵,也帶動米脂的清軍逃跑了。
李大亮就派人進城去,把縣府的差人組織起來,開關一下城門。自己也懶得派兵守城。
九月十一日,李大亮就帶領一至六師的部隊去打子洲綏德。七至十二師派去打吳堡。給他們的主意就是圍三缺一,讓清軍跑。
李大亮把這兩個城的清軍也趕了出來。下午到達吳堡的大順部隊,也來個圍三缺一,打兩炮,把清軍趕走。
三個縣城,也隻是告訴縣府的差人來開關城門。沒有派兵,也沒有派知縣。
九月十二日,他們向子長方向行軍。
九月十一日,陳奏庭李懷仁帶領部隊往子長前進。趁天還沒有黑,他們包圍了子長。
大順的士兵喊話說:“清軍兄弟們,你們的阿濟格王爺,吳三桂王爺帶領的清軍,在安塞已經被我們消滅了。阿濟格吳三桂也被我們活捉了。投降吧!我們優待俘虜!”
子長的清軍,聽有人說過清軍在安塞打了大敗仗。但是消息不確切,以為有人造謠。現在大順的軍隊從安塞方向來,看來沒有假的了。城裏商量了一下就投降了。
陳奏庭李懷仁看清軍是漢族軍隊,就把這六百人各分三百,分下去了。他們也不派兵守城,知道後麵原來子長的軍隊知縣還在,有他們來接受。
九月十二日,他們沿著東北方向的大路向綏德前進。走了三四十裏路,先鋒李懷仁看見前麵隱隱約約出現了一支部隊。李懷仁以為是李大亮的部隊。用望遠鏡一看,原來是一支一千多人的清軍。他馬上通知陳奏庭。接著,把自己的部隊埋伏起來,等這一支清軍到來。
這一支清軍走攏後,李懷仁命令敲鼓,部隊一下就從兩麵山坡站起來。有話筒的戰士開始喊話:
“清軍兄弟們,你們的阿濟格、吳三桂王爺打了大敗仗,他們都被我們活捉了。放下武器投降,我們優待俘虜。”
清軍一千多人,見被幾萬人包圍。隻要一人射一支箭,他們就報銷了。沒有辦法,隻有投降。
李懷仁又發現前麵來了一支部隊,還是清軍,隻好把剛俘虜的清軍送到後麵陳奏庭那裏。他又在兩邊山後去埋伏好。看清軍走來,發現比剛才人數還少。也一聲鼓響,部隊一起出現。又還是剛才的喊話。清軍又投降了。
打這兩次仗,李懷仁主要靠望遠鏡看得遠,先發現敵人,先采取行動,望遠鏡使他們占了先機。
剛把俘虜收集起來,李懷仁又發現北麵的道路上又有一支部隊來了。他用望遠鏡一看,打著“李”字旗,人數很多,原來是李大亮的部隊來了。
陳奏庭接到報告,也從後麵趕到前麵來,李大亮的部隊也走攏了。
李大亮對陳奏庭說:“老表,我又與你趕來了幾坨清軍,你吃得可好?”
陳奏庭說:“這不是我吃的,是你侄兒吃的,吃得好不好,要問你的侄兒!”
陳奏庭說:“來,我們把這些俘虜分了!”
李大亮說:“我們剛過黃河的第二天,就碰到了高一功,我們與高一功一起打了一個埋伏,已經吃飽了。這點人,你們分了算了。”
陳奏庭就傳令下去,把俘虜二一添作五,與李懷仁分了。
李懷仁說:“二叔,總司令下令我們會師後,到延安去。”
李大亮問:“安塞的清軍解決了沒有?”
李懷仁說:“解決了!”
李大亮又問:“怕不好打吧?”
李懷仁說:“確實不好打!清軍在六個山上,兩三麵都是懸崖,有一麵可以上人,又是陡坡。山上還有紅衣大炮。也難怪李自成們把清軍打不下來。”
一會,陳奏庭李懷仁分配俘虜完畢。他們就沿著到延安的大路向延安前進。
陳奏庭李懷仁走後,李岩就命令參謀處去把清軍俘虜裏的漢族士兵分到各部隊。
晚上,宋獻策們就在司令部旁邊的帳篷宿營。
李岩的部隊卻發生了一個小小事情,影響很不好。就是一個小插曲,事情還不小,我們有必要來講一講這個經過。
上一次李棟打清澗城,俘虜直接就分在李棟的部隊了。
這一次打清軍,活捉了漢奸吳三桂,也就由李棟的部隊看押,其他的清軍裏的“王爺”,分到幾個部隊分別看管。
李棟知道吳三桂武藝很好。一個怕吳三桂自己逃跑了。二是怕外麵的人來搶走吳三桂。他知道自己的部隊,還有相鄰的部隊,有很多人都是吳三桂的老部下。俘虜來的吳三桂部隊的將士,在打清軍的時候,表現都很好。但是,現在吳三桂是他們的老上司。會不會出現有人來救吳三桂的事情。誰也不敢保證。
在清澗俘虜的清軍俘虜,就是吳三桂的部下。俘虜的清澗將領降級安排做了一個小頭目。這個頭目名叫張武,見吳三桂在安塞被活捉,就想把吳三桂救出去。假如吳三桂在其他的部隊看管,他沒有辦法,就不會去救了。現在吳三桂就在他的部隊看管。
李棟這次安排看守吳三桂,就用李棟原來老部隊的戰士,清軍俘虜,特別是吳三桂的老部下,就不敢派去看守吳三桂了。
李棟安排了三層看管。一個是關吳三桂的帳篷,有幾個武藝好的戰士坐在那裏看守。帳篷外,派了幾十個戰士看管,站在帳篷外麵。外三層就是沿著吳三桂住的帳篷的遊動崗哨。
他還不放心,還派人到安塞找來木枷讓吳三桂戴上。吳三桂武藝再好,有枷戴上,就無法施展了,
李棟見安排好了,還給周圍的帳篷下了命令。一旦吳三桂的帳篷發生了事情,緊鄰的帳篷要馬上支援。
張武原來在吳三桂的部隊裏麵是一個戰士,由於作戰勇敢,被吳三桂提拔,後來做了一個將領。他曆來都從心裏感吳三桂的恩。哪裏知道派他駐守清澗,卻被大順部隊打得屁滾尿流,隻得投降。投降後去打清軍,本來以為大順軍隊打不下來,竟很快就把清軍的山頭打下了。他的恩人吳三桂也被活捉了。根據部隊其他將士的議論,吳三桂是必死無疑。就萌生了冒死救吳三桂的想法。
他在自己管轄的小隊裏,去找那些吳三桂原來的士兵,有幾個不是不敢,就是認為吳三桂罪有應得。最後找了三個自己原來的部下,晚上去偷襲看守的大順士兵。他們每人背了一把大刀,一副弓箭。先埋伏在遊動哨之外,等他們走了,就潛伏進入二道崗哨。
二道崗哨問:“口令?”。
張武當然知道當天晚上的口令,答道:“嚴懲!回令?”當天晚上的口令是:“嚴懲漢奸”。他以為答上了口令就可以進入了。哪裏知道:“嚴懲漢奸!”是大部隊的口令,看守吳三桂的人員,特別又有不同的口令。是方便看守的人員換崗用的。張武就不知道。
他還在等那邊的回令,那邊馬上就說:“看護重地,閑雜人等不得進入!”看來是進不去了。就馬上用弓箭射了一支箭過去。一個站崗的被射了一箭,大聲地喊起“哎喲!哎喲!”來。
他們剛才喊口令,警醒了其他的站崗的。張武也不顧了危險了,對其他兩個幫手說:“衝進去!”三個就衝進去。到了帳篷門口。見裏麵有幾個看守,舉刀來迎。他們馬上衝上去砍翻了兩個人,接著衝進了帳篷。看見吳三桂身體帶著枷鎖。
張武急忙喊:“平西王!”
吳三桂說:“快走吧!不然走不了了!”
張武說:“平西王,我來救您的!快走!”
吳三桂搖搖頭說:“走不了的,你們快走!”
正在這個時候,剛才的幾個站崗的大順戰士,還有外麵的幾個也趕來了。在外麵,又圍了幾百個大順將士。
幾個站崗的看見外麵都拿著弓箭,馬上就撤出了帳篷。裏麵的三個來救吳三桂的家夥也追殺了出來。外麵有一個將領在發令:“格殺勿論!放箭!”
幾百支箭對準這三個家夥射來。三個冒失鬼,立即到閻王那裏去報道了。
李岩已經睡了,李棟來報告。聽到消息,李岩大驚。
現在都等於消滅了清軍了,還有人在嚴密看守的情況下,前來救吳三桂。李岩在帳篷裏走來走去。想起自己的部隊裏有幾萬吳三桂部隊俘虜過來的將士。平時與其他清軍戰鬥,他們都很勇敢。現在,還有人救吳三桂。如果救人成功,其他吳三桂原來的老部隊也起兵響應。損失就大了。
李岩對李棟說:“我們部隊有幾萬吳三桂的老部隊,就害怕這些人也參與救吳三桂。我看,現在馬上把吳三桂用箭射死,說是那三個救吳三桂出來,被我們部隊一齊射死了。死人就不會有人來救了。”
李棟把吳三桂派人從帳篷拖出來,用十幾個人對著吳三桂射擊。吳三桂這個漢奸,本來還可以活到西安的,這個時候,提前與三個家夥一起到閻王那裏報到去了。
第二天清晨,李岩將這個情況告訴了宋獻策,說投降過來的吳三桂的老部下,昨晚冒死來救吳三桂。吳三桂已經被我們看守的部隊用箭射死了。
宋獻策說:“吳三桂不是普通的人,他在長城殺死了我們六七萬人。在這裏又用炮打死了我們的皇上。為了在朝廷交差,就是死人也要運到西安去。用他的頭顱來示眾。最後怎樣處理,還要看朝廷的決議。”
李岩說:“是我們看守不嚴,才出現這樣的問題。”
宋獻策說:“就與打仗一樣,誰也無法預計戰鬥的發展。那幾個家夥要來救人,是找死,該他們死了。”
李岩在宋獻策處通報後,就派人把死了的兩個大順戰士送上烈士陵園,去埋葬了。
死了的三個家夥,也派人挖了一個坑掩埋了。
死了的吳三桂就用一根大口袋裝好,綁到戰馬上,要運到西安去。占到天氣涼快了,在熱天,當天就要臭,誰願意去運這一團臭肉。
昨晚有三個家夥去救吳三桂,被箭射死了。吳三桂也在帳篷裏被亂箭射死了。這個消息,傳遍了全軍。可能還有人想過要救吳三桂,見吳三桂已經死了,救他的心也就沒有了。俘虜的士兵裏麵,有原來大順的士兵,對吳三桂恨之入骨,他們殺了六七萬大順的將士啊!原來關外入關的漢軍八旗,對吳三桂的死活是不關心的。那些俘虜得早的吳三桂原來的將士,經過學習,認為吳三桂當漢奸,是罪有應得,死有餘辜。隻有後來被俘的吳三桂的部下,才有一絲同情吳三桂。現在他已經死了,同情有什麽用處?
李岩接著下令向延安前進。
九月十二日,李岩的部隊向延安前進。陝西的大順部隊,將軍們忙回到自己的部隊,跟在李岩的部隊後麵,啟程勝利凱旋。部隊當天就到達延安。
九月十三日,李岩下令部隊休息等李大亮陳奏庭李懷仁的部隊到來。
到了中午,李大亮陳奏庭李懷仁的十萬大軍就到了延安。李大亮陳奏庭來向李岩總司令報告了各自戰鬥的情況。
宋獻策也來與李岩商量,需不需要向朝廷報告李自成已經去世的消息。
李岩說:“我們現在的延安離西安可能還有六七百裏的路,走得快也要五天。消息報告去,有人搶先當了皇帝,如果他要打擊我這個功高蓋主的人,就可能發生內戰。要報告,也隻是讓驛站去報告,我們已經消滅了清軍。現在勝利凱旋,班師回朝。回了西安,如果我當皇上當然不說。要是當不上皇帝,我們李家的部隊,隻有自保。撤出陝西,準備明年開春去統一滿洲、蒙古。我們當然要避免內戰,以前大家都是兄弟,我是不願意看到兄弟相殘的局麵出現。”
宋獻策說:“如果出現那種情況,我願意跟著總司令,跟隨總司令鞍前馬後去辦事。”
清軍也就騎上戰馬,向南麵逃跑了。
清軍知道南麵有他們的主力。李大亮知道南麵也有他們的主力。一個小城,不值得大部隊來打。常常一個小小的堅城,阻攔了大部隊。讓他們跑,讓他們辛苦一點,反正他們也跑不了。
李大亮看見清軍跑了,也不下令追擊。隻是下令煮中午飯。
吃了午飯,部隊就南下米脂。
到了傍晚,李大亮的部隊趕到了米脂。李大亮看米脂城門大開,派了十幾個戰士進城去看了一圈。佳縣的清軍逃兵,也帶動米脂的清軍逃跑了。
李大亮就派人進城去,把縣府的差人組織起來,開關一下城門。自己也懶得派兵守城。
九月十一日,李大亮就帶領一至六師的部隊去打子洲綏德。七至十二師派去打吳堡。給他們的主意就是圍三缺一,讓清軍跑。
李大亮把這兩個城的清軍也趕了出來。下午到達吳堡的大順部隊,也來個圍三缺一,打兩炮,把清軍趕走。
三個縣城,也隻是告訴縣府的差人來開關城門。沒有派兵,也沒有派知縣。
九月十二日,他們向子長方向行軍。
九月十一日,陳奏庭李懷仁帶領部隊往子長前進。趁天還沒有黑,他們包圍了子長。
大順的士兵喊話說:“清軍兄弟們,你們的阿濟格王爺,吳三桂王爺帶領的清軍,在安塞已經被我們消滅了。阿濟格吳三桂也被我們活捉了。投降吧!我們優待俘虜!”
子長的清軍,聽有人說過清軍在安塞打了大敗仗。但是消息不確切,以為有人造謠。現在大順的軍隊從安塞方向來,看來沒有假的了。城裏商量了一下就投降了。
陳奏庭李懷仁看清軍是漢族軍隊,就把這六百人各分三百,分下去了。他們也不派兵守城,知道後麵原來子長的軍隊知縣還在,有他們來接受。
九月十二日,他們沿著東北方向的大路向綏德前進。走了三四十裏路,先鋒李懷仁看見前麵隱隱約約出現了一支部隊。李懷仁以為是李大亮的部隊。用望遠鏡一看,原來是一支一千多人的清軍。他馬上通知陳奏庭。接著,把自己的部隊埋伏起來,等這一支清軍到來。
這一支清軍走攏後,李懷仁命令敲鼓,部隊一下就從兩麵山坡站起來。有話筒的戰士開始喊話:
“清軍兄弟們,你們的阿濟格、吳三桂王爺打了大敗仗,他們都被我們活捉了。放下武器投降,我們優待俘虜。”
清軍一千多人,見被幾萬人包圍。隻要一人射一支箭,他們就報銷了。沒有辦法,隻有投降。
李懷仁又發現前麵來了一支部隊,還是清軍,隻好把剛俘虜的清軍送到後麵陳奏庭那裏。他又在兩邊山後去埋伏好。看清軍走來,發現比剛才人數還少。也一聲鼓響,部隊一起出現。又還是剛才的喊話。清軍又投降了。
打這兩次仗,李懷仁主要靠望遠鏡看得遠,先發現敵人,先采取行動,望遠鏡使他們占了先機。
剛把俘虜收集起來,李懷仁又發現北麵的道路上又有一支部隊來了。他用望遠鏡一看,打著“李”字旗,人數很多,原來是李大亮的部隊來了。
陳奏庭接到報告,也從後麵趕到前麵來,李大亮的部隊也走攏了。
李大亮對陳奏庭說:“老表,我又與你趕來了幾坨清軍,你吃得可好?”
陳奏庭說:“這不是我吃的,是你侄兒吃的,吃得好不好,要問你的侄兒!”
陳奏庭說:“來,我們把這些俘虜分了!”
李大亮說:“我們剛過黃河的第二天,就碰到了高一功,我們與高一功一起打了一個埋伏,已經吃飽了。這點人,你們分了算了。”
陳奏庭就傳令下去,把俘虜二一添作五,與李懷仁分了。
李懷仁說:“二叔,總司令下令我們會師後,到延安去。”
李大亮問:“安塞的清軍解決了沒有?”
李懷仁說:“解決了!”
李大亮又問:“怕不好打吧?”
李懷仁說:“確實不好打!清軍在六個山上,兩三麵都是懸崖,有一麵可以上人,又是陡坡。山上還有紅衣大炮。也難怪李自成們把清軍打不下來。”
一會,陳奏庭李懷仁分配俘虜完畢。他們就沿著到延安的大路向延安前進。
陳奏庭李懷仁走後,李岩就命令參謀處去把清軍俘虜裏的漢族士兵分到各部隊。
晚上,宋獻策們就在司令部旁邊的帳篷宿營。
李岩的部隊卻發生了一個小小事情,影響很不好。就是一個小插曲,事情還不小,我們有必要來講一講這個經過。
上一次李棟打清澗城,俘虜直接就分在李棟的部隊了。
這一次打清軍,活捉了漢奸吳三桂,也就由李棟的部隊看押,其他的清軍裏的“王爺”,分到幾個部隊分別看管。
李棟知道吳三桂武藝很好。一個怕吳三桂自己逃跑了。二是怕外麵的人來搶走吳三桂。他知道自己的部隊,還有相鄰的部隊,有很多人都是吳三桂的老部下。俘虜來的吳三桂部隊的將士,在打清軍的時候,表現都很好。但是,現在吳三桂是他們的老上司。會不會出現有人來救吳三桂的事情。誰也不敢保證。
在清澗俘虜的清軍俘虜,就是吳三桂的部下。俘虜的清澗將領降級安排做了一個小頭目。這個頭目名叫張武,見吳三桂在安塞被活捉,就想把吳三桂救出去。假如吳三桂在其他的部隊看管,他沒有辦法,就不會去救了。現在吳三桂就在他的部隊看管。
李棟這次安排看守吳三桂,就用李棟原來老部隊的戰士,清軍俘虜,特別是吳三桂的老部下,就不敢派去看守吳三桂了。
李棟安排了三層看管。一個是關吳三桂的帳篷,有幾個武藝好的戰士坐在那裏看守。帳篷外,派了幾十個戰士看管,站在帳篷外麵。外三層就是沿著吳三桂住的帳篷的遊動崗哨。
他還不放心,還派人到安塞找來木枷讓吳三桂戴上。吳三桂武藝再好,有枷戴上,就無法施展了,
李棟見安排好了,還給周圍的帳篷下了命令。一旦吳三桂的帳篷發生了事情,緊鄰的帳篷要馬上支援。
張武原來在吳三桂的部隊裏麵是一個戰士,由於作戰勇敢,被吳三桂提拔,後來做了一個將領。他曆來都從心裏感吳三桂的恩。哪裏知道派他駐守清澗,卻被大順部隊打得屁滾尿流,隻得投降。投降後去打清軍,本來以為大順軍隊打不下來,竟很快就把清軍的山頭打下了。他的恩人吳三桂也被活捉了。根據部隊其他將士的議論,吳三桂是必死無疑。就萌生了冒死救吳三桂的想法。
他在自己管轄的小隊裏,去找那些吳三桂原來的士兵,有幾個不是不敢,就是認為吳三桂罪有應得。最後找了三個自己原來的部下,晚上去偷襲看守的大順士兵。他們每人背了一把大刀,一副弓箭。先埋伏在遊動哨之外,等他們走了,就潛伏進入二道崗哨。
二道崗哨問:“口令?”。
張武當然知道當天晚上的口令,答道:“嚴懲!回令?”當天晚上的口令是:“嚴懲漢奸”。他以為答上了口令就可以進入了。哪裏知道:“嚴懲漢奸!”是大部隊的口令,看守吳三桂的人員,特別又有不同的口令。是方便看守的人員換崗用的。張武就不知道。
他還在等那邊的回令,那邊馬上就說:“看護重地,閑雜人等不得進入!”看來是進不去了。就馬上用弓箭射了一支箭過去。一個站崗的被射了一箭,大聲地喊起“哎喲!哎喲!”來。
他們剛才喊口令,警醒了其他的站崗的。張武也不顧了危險了,對其他兩個幫手說:“衝進去!”三個就衝進去。到了帳篷門口。見裏麵有幾個看守,舉刀來迎。他們馬上衝上去砍翻了兩個人,接著衝進了帳篷。看見吳三桂身體帶著枷鎖。
張武急忙喊:“平西王!”
吳三桂說:“快走吧!不然走不了了!”
張武說:“平西王,我來救您的!快走!”
吳三桂搖搖頭說:“走不了的,你們快走!”
正在這個時候,剛才的幾個站崗的大順戰士,還有外麵的幾個也趕來了。在外麵,又圍了幾百個大順將士。
幾個站崗的看見外麵都拿著弓箭,馬上就撤出了帳篷。裏麵的三個來救吳三桂的家夥也追殺了出來。外麵有一個將領在發令:“格殺勿論!放箭!”
幾百支箭對準這三個家夥射來。三個冒失鬼,立即到閻王那裏去報道了。
李岩已經睡了,李棟來報告。聽到消息,李岩大驚。
現在都等於消滅了清軍了,還有人在嚴密看守的情況下,前來救吳三桂。李岩在帳篷裏走來走去。想起自己的部隊裏有幾萬吳三桂部隊俘虜過來的將士。平時與其他清軍戰鬥,他們都很勇敢。現在,還有人救吳三桂。如果救人成功,其他吳三桂原來的老部隊也起兵響應。損失就大了。
李岩對李棟說:“我們部隊有幾萬吳三桂的老部隊,就害怕這些人也參與救吳三桂。我看,現在馬上把吳三桂用箭射死,說是那三個救吳三桂出來,被我們部隊一齊射死了。死人就不會有人來救了。”
李棟把吳三桂派人從帳篷拖出來,用十幾個人對著吳三桂射擊。吳三桂這個漢奸,本來還可以活到西安的,這個時候,提前與三個家夥一起到閻王那裏報到去了。
第二天清晨,李岩將這個情況告訴了宋獻策,說投降過來的吳三桂的老部下,昨晚冒死來救吳三桂。吳三桂已經被我們看守的部隊用箭射死了。
宋獻策說:“吳三桂不是普通的人,他在長城殺死了我們六七萬人。在這裏又用炮打死了我們的皇上。為了在朝廷交差,就是死人也要運到西安去。用他的頭顱來示眾。最後怎樣處理,還要看朝廷的決議。”
李岩說:“是我們看守不嚴,才出現這樣的問題。”
宋獻策說:“就與打仗一樣,誰也無法預計戰鬥的發展。那幾個家夥要來救人,是找死,該他們死了。”
李岩在宋獻策處通報後,就派人把死了的兩個大順戰士送上烈士陵園,去埋葬了。
死了的三個家夥,也派人挖了一個坑掩埋了。
死了的吳三桂就用一根大口袋裝好,綁到戰馬上,要運到西安去。占到天氣涼快了,在熱天,當天就要臭,誰願意去運這一團臭肉。
昨晚有三個家夥去救吳三桂,被箭射死了。吳三桂也在帳篷裏被亂箭射死了。這個消息,傳遍了全軍。可能還有人想過要救吳三桂,見吳三桂已經死了,救他的心也就沒有了。俘虜的士兵裏麵,有原來大順的士兵,對吳三桂恨之入骨,他們殺了六七萬大順的將士啊!原來關外入關的漢軍八旗,對吳三桂的死活是不關心的。那些俘虜得早的吳三桂原來的將士,經過學習,認為吳三桂當漢奸,是罪有應得,死有餘辜。隻有後來被俘的吳三桂的部下,才有一絲同情吳三桂。現在他已經死了,同情有什麽用處?
李岩接著下令向延安前進。
九月十二日,李岩的部隊向延安前進。陝西的大順部隊,將軍們忙回到自己的部隊,跟在李岩的部隊後麵,啟程勝利凱旋。部隊當天就到達延安。
九月十三日,李岩下令部隊休息等李大亮陳奏庭李懷仁的部隊到來。
到了中午,李大亮陳奏庭李懷仁的十萬大軍就到了延安。李大亮陳奏庭來向李岩總司令報告了各自戰鬥的情況。
宋獻策也來與李岩商量,需不需要向朝廷報告李自成已經去世的消息。
李岩說:“我們現在的延安離西安可能還有六七百裏的路,走得快也要五天。消息報告去,有人搶先當了皇帝,如果他要打擊我這個功高蓋主的人,就可能發生內戰。要報告,也隻是讓驛站去報告,我們已經消滅了清軍。現在勝利凱旋,班師回朝。回了西安,如果我當皇上當然不說。要是當不上皇帝,我們李家的部隊,隻有自保。撤出陝西,準備明年開春去統一滿洲、蒙古。我們當然要避免內戰,以前大家都是兄弟,我是不願意看到兄弟相殘的局麵出現。”
宋獻策說:“如果出現那種情況,我願意跟著總司令,跟隨總司令鞍前馬後去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