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貝勒微微露出恍然之色,那些個狗膽包天的固然可恨,但眼下最最關鍵的是二哥將龍椅坐熱了,至於追究論處從逆一事說到底不過是一大助力罷了。四貝勒微微屈身道:「臣弟省得了。」
胤礽見他已明了,起身道:「走,一道兒去幹清宮看看。」
四貝勒一路隨在胤礽身後。明黃緞繡彩雲蝠金龍銀鼠皮便袍襯得他更為豐神俊朗,胤禛在他身後一步之遙的地方不遠不近的跟著,不時的說上幾句,他的目光注視著身前挺直的脊背,眼底緩緩流淌一抹暖暖的柔色。
不知何時起,他便固執地以為,諸多天子驕子般的兄弟們間,隻有二哥,能將這天家的尊貴矜貴、雅士的彬彬文質、與來自草原血統的英武這三者矛盾卻又完美的融合。
幹清宮掛上白色的幕帳,舉目而去皆是素服銀器。四處檀香彌繞,悲痛哀戚間隱著沉靜與安謐,法華殿的僧侶日夜誦經為大行皇帝與大清國祚祈福。殿中一輪輪的輪轉跪拜著哀泣宗室大臣,側殿裏也不時傳來命婦們的哭泣聲,偌大華麗的殿宇沉溺與漫無邊際的悲傷中。
眾人一見新帝駕到,忙起身跪迎,胤礽擺了擺手示意起身,心間惻然油生,容色中不由地帶上了濃濃的悲慟,接過內侍點好的香束,恭敬的長揖鞠躬三回,親自將香插~進案前供奉的青鼎香爐中,雙手合十,深深彎身,肅穆地拜了兩下。
三福晉派了人來稟告說是,太皇太後連日疲憊,哀思傷身,今早起便病倒了。胤礽蹙眉急聲斥道:「今早的事怎不早來稟報!」
那小太監慌亂垂首,幸而口齒仍還伶俐,忙條理分明地回道:「太皇太後囑咐的,皇上連日操勞,不許再拿這事讓皇上操心。」
太皇太後心思寬闊,身子向來硬朗,這回也病倒了。
四貝勒嘆息一聲道:「不如讓臣弟去寧壽宮探望。」胤礽亦是心生不忍,搖了搖頭道:「朕也去。」隨即便命人擺駕寧壽宮,臨行前胤礽回頭看了那垂首恭立的小太監一眼,問道:「你叫什麽?是哪個宮當差的?」
小太監心中大喜,隻要簡在帝心,便不愁日後不發達,記起這會兒是先帝爺的喪期,忙壓抑住狂喜,伏地回道:「奴才叫小順子,是幹清宮灑掃的。」
胤礽輕嗯了一聲,與四貝勒一同往寧壽宮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五十四章
這寧壽宮往日裏是最自在鬆快的地,蓋因太皇太後是個萬事不管的主兒,且宮裏頭又人人都捧著哄著她,她常日裏沒個煩心事便皆是笑嗬嗬的,從未惱過,故而闔宮裏頭便數寧壽宮最是歡笑不斷。
而這不斷的歡聲笑語在一日間戛然而止,仿佛盡都雖流水而逝,那古樸的紅牆大門數日間便透出了些遲暮之意。胤礽抬首,便望見牆頭有槐樹枯枝凋零,褐色的枝條橫亙出牆來,平添一抹淒微。
康熙驟然駕崩,這一個冬日仿佛都比往年更為蕭瑟肅殺。
胤礽稍稍頓下腳步,口氣裏頗為感慨:「皇阿瑪英明,不知日後朕,可能做得一二分。」平心而論,康熙於帝王之道上便如天賜的英才,萬難的險境亦能化解,立政清明,事長醇孝,勤勉政事,好學不輟,內於帝室宗親,多有蔭護,約束適當,外於文武百官,使之以能,懲之以弊。
四貝勒也嘆息,皇阿瑪雖然愛折騰兒子,可是到底說來他依舊是個好皇帝,好阿瑪,幼年時,大哥、三哥皆寄養於臣家,除卻二哥,皇阿瑪最常召見說話的便是他了,於文武二事上也多有指教。四貝勒眼角微濕,望望眼前的皇帝二哥,片刻便垂下首,不遲不緩道:「有心去做,便做得了。」
胤礽聽了,默了片刻莞爾一笑,復又舉步往前。
皇太後剛剛晉位成太皇太後,聽宮人來報「皇上來給太皇太後請安了。」她一忽兒想自己成了太皇太後,一忽兒又想這皇上不是原先的那個了,一時又傷心萬分。
胤礽一走進去,恭恭敬敬的請了安,便如往日般挨著她榻邊坐下,四貝勒請過安,問過太皇太後安好,便出去與太醫說話了。
胤礽眼尖,瞧見宮女端下去的藥碗還餘了一般藥汁,便道:「可是這太醫瞧著不靈光?」
太皇太後起先因沒好好吃藥有點心虛,聽他一問想到沒了的康熙,又悲從中來,緩緩搖頭,泫然欲泣:「才幾日?怎就這樣了?我隻覺得這天都要塌下來了……你阿瑪竟說不在就不在了,還有保清那孩子——怎的這般頑皮。」
胤礽聽著她說前半句,正是心有戚戚,再聽她說出「保清頑皮」這樣的話來,就是想惆悵也惆悵不起來——你大孫子下藥把他阿瑪藥死了,還帶兵要逼宮謀皇位,到您老嘴裏就剩下頑皮……您當是當初年少時候,他們兄弟二人在演武場你來我往的吵個嘴而已麽?
要不是說這話兒的是一向大事不管小事不需操心的老太太,人都要當她是給逆王脫罪呢。
不管怎麽,胤礽都柔下聲來勸慰:「縱是如何,都過去了,」與她老太太說話,得盡往通俗了講,官話套話一句都不用說,這道理不單溪則知道,胤礽也知道,「您老還要長命百歲,享清福的,好好將養身子才好,要是哪裏虧了,阿瑪也放不過我。」
這話便是尋常百姓家,孫兒與老祖母說的寬心話,溫情脈脈,又極是暖心,太皇太後一時老淚縱橫,拉著胤礽的衣袖,道:「溪則可好些了?這兩日人人都昏了頭,要委屈她了。」人人都忙著先帝喪儀,新皇後生下皇上長女這樣天大的喜事也隻能抹過去當什麽都沒發生一般。
胤礽見他已明了,起身道:「走,一道兒去幹清宮看看。」
四貝勒一路隨在胤礽身後。明黃緞繡彩雲蝠金龍銀鼠皮便袍襯得他更為豐神俊朗,胤禛在他身後一步之遙的地方不遠不近的跟著,不時的說上幾句,他的目光注視著身前挺直的脊背,眼底緩緩流淌一抹暖暖的柔色。
不知何時起,他便固執地以為,諸多天子驕子般的兄弟們間,隻有二哥,能將這天家的尊貴矜貴、雅士的彬彬文質、與來自草原血統的英武這三者矛盾卻又完美的融合。
幹清宮掛上白色的幕帳,舉目而去皆是素服銀器。四處檀香彌繞,悲痛哀戚間隱著沉靜與安謐,法華殿的僧侶日夜誦經為大行皇帝與大清國祚祈福。殿中一輪輪的輪轉跪拜著哀泣宗室大臣,側殿裏也不時傳來命婦們的哭泣聲,偌大華麗的殿宇沉溺與漫無邊際的悲傷中。
眾人一見新帝駕到,忙起身跪迎,胤礽擺了擺手示意起身,心間惻然油生,容色中不由地帶上了濃濃的悲慟,接過內侍點好的香束,恭敬的長揖鞠躬三回,親自將香插~進案前供奉的青鼎香爐中,雙手合十,深深彎身,肅穆地拜了兩下。
三福晉派了人來稟告說是,太皇太後連日疲憊,哀思傷身,今早起便病倒了。胤礽蹙眉急聲斥道:「今早的事怎不早來稟報!」
那小太監慌亂垂首,幸而口齒仍還伶俐,忙條理分明地回道:「太皇太後囑咐的,皇上連日操勞,不許再拿這事讓皇上操心。」
太皇太後心思寬闊,身子向來硬朗,這回也病倒了。
四貝勒嘆息一聲道:「不如讓臣弟去寧壽宮探望。」胤礽亦是心生不忍,搖了搖頭道:「朕也去。」隨即便命人擺駕寧壽宮,臨行前胤礽回頭看了那垂首恭立的小太監一眼,問道:「你叫什麽?是哪個宮當差的?」
小太監心中大喜,隻要簡在帝心,便不愁日後不發達,記起這會兒是先帝爺的喪期,忙壓抑住狂喜,伏地回道:「奴才叫小順子,是幹清宮灑掃的。」
胤礽輕嗯了一聲,與四貝勒一同往寧壽宮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五十四章
這寧壽宮往日裏是最自在鬆快的地,蓋因太皇太後是個萬事不管的主兒,且宮裏頭又人人都捧著哄著她,她常日裏沒個煩心事便皆是笑嗬嗬的,從未惱過,故而闔宮裏頭便數寧壽宮最是歡笑不斷。
而這不斷的歡聲笑語在一日間戛然而止,仿佛盡都雖流水而逝,那古樸的紅牆大門數日間便透出了些遲暮之意。胤礽抬首,便望見牆頭有槐樹枯枝凋零,褐色的枝條橫亙出牆來,平添一抹淒微。
康熙驟然駕崩,這一個冬日仿佛都比往年更為蕭瑟肅殺。
胤礽稍稍頓下腳步,口氣裏頗為感慨:「皇阿瑪英明,不知日後朕,可能做得一二分。」平心而論,康熙於帝王之道上便如天賜的英才,萬難的險境亦能化解,立政清明,事長醇孝,勤勉政事,好學不輟,內於帝室宗親,多有蔭護,約束適當,外於文武百官,使之以能,懲之以弊。
四貝勒也嘆息,皇阿瑪雖然愛折騰兒子,可是到底說來他依舊是個好皇帝,好阿瑪,幼年時,大哥、三哥皆寄養於臣家,除卻二哥,皇阿瑪最常召見說話的便是他了,於文武二事上也多有指教。四貝勒眼角微濕,望望眼前的皇帝二哥,片刻便垂下首,不遲不緩道:「有心去做,便做得了。」
胤礽聽了,默了片刻莞爾一笑,復又舉步往前。
皇太後剛剛晉位成太皇太後,聽宮人來報「皇上來給太皇太後請安了。」她一忽兒想自己成了太皇太後,一忽兒又想這皇上不是原先的那個了,一時又傷心萬分。
胤礽一走進去,恭恭敬敬的請了安,便如往日般挨著她榻邊坐下,四貝勒請過安,問過太皇太後安好,便出去與太醫說話了。
胤礽眼尖,瞧見宮女端下去的藥碗還餘了一般藥汁,便道:「可是這太醫瞧著不靈光?」
太皇太後起先因沒好好吃藥有點心虛,聽他一問想到沒了的康熙,又悲從中來,緩緩搖頭,泫然欲泣:「才幾日?怎就這樣了?我隻覺得這天都要塌下來了……你阿瑪竟說不在就不在了,還有保清那孩子——怎的這般頑皮。」
胤礽聽著她說前半句,正是心有戚戚,再聽她說出「保清頑皮」這樣的話來,就是想惆悵也惆悵不起來——你大孫子下藥把他阿瑪藥死了,還帶兵要逼宮謀皇位,到您老嘴裏就剩下頑皮……您當是當初年少時候,他們兄弟二人在演武場你來我往的吵個嘴而已麽?
要不是說這話兒的是一向大事不管小事不需操心的老太太,人都要當她是給逆王脫罪呢。
不管怎麽,胤礽都柔下聲來勸慰:「縱是如何,都過去了,」與她老太太說話,得盡往通俗了講,官話套話一句都不用說,這道理不單溪則知道,胤礽也知道,「您老還要長命百歲,享清福的,好好將養身子才好,要是哪裏虧了,阿瑪也放不過我。」
這話便是尋常百姓家,孫兒與老祖母說的寬心話,溫情脈脈,又極是暖心,太皇太後一時老淚縱橫,拉著胤礽的衣袖,道:「溪則可好些了?這兩日人人都昏了頭,要委屈她了。」人人都忙著先帝喪儀,新皇後生下皇上長女這樣天大的喜事也隻能抹過去當什麽都沒發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