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兵起,滿朝震驚。不過月餘,通州、遵化、密雲降燕,薊州、懷來和居庸關陷落,指揮馬宣、宋忠、彭聚等戰死,燕軍進占永平。


    朝廷急令長興侯耿柄文為征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寧忠為左、右副將軍,率師三十萬征討,卻於滹沱河被燕軍大敗,李堅、寧忠俱被俘虜,一時之間朝野震動。所謂國難思良將,建文帝連聲磋歎。齊泰薦開國功臣李文成子曹國公李景隆掛帥,方孝儒等指其優柔寡斷,難當大任,齊泰一力保薦,建文帝下旨令其取代耿柄文,統領五十萬大軍再度進剿。但在出征前,建文帝召見,一語未出,雙淚直流道:“李愛卿,勿使朕落下殺叔父罪名。”


    李景隆隻得應是,掛帥出征。


    消息傳到北平,朱棣笑道:“李景隆膏粱紈絝子弟,今帶兵出征,又見古之趙括行事,吾等事成矣。”他笑雖笑,替眾軍鼓氣,心裏卻清楚敵我懸殊的兵力,召道珩等商量退敵之策。此刻北平形勢已見危急,南向上,李景隆帥軍進至河間;北向上,江陰侯吳高督遼東軍威逼永平,形成南北夾擊之勢。[.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軍事會上,眾將有主張出擊迎敵的,有主張堅城固守的。


    “軍師之見?”


    道珩道:“貧僧之見當出擊退敵,擊退吳高的遼東軍。永平乃我後方門戶,若被吳高占去,必成北南合圍之勢,於我軍大不利;何況我軍大宗軍資在昌黎,被敵奪去,斷了財力,無以為繼。”


    “玉讚同分兵先退永平之敵,回頭再擊李景隆。”張玉道。


    邱福道:“敵勢強大,分兵出擊,北平如何守?況且分兵擊永平,若是不能克敵,豈非兩麵都不得保。”


    眾將爭執不下,朱棣沉吟道:“李景隆乃紈絝子弟,色厲內荏,本王駐守北平,聞本王在,其必然牽纏盤葛,不敢遽前,那時永平丟失,我軍後防洞開,李、吳軍合擊,北平必失;不若本王往援永平,引誘李景隆攻城,而吳高心性膽怯,不善戰,本王大軍一至,其必然走避,那時永平得保,本王再殺回馬槍,李景隆屯兵堅城之下,本王大軍在後,內外夾擊,必破李景隆大軍。”說罷,眼光掃過眾將,道:“張玉、朱能、小虎,隨本王退永平之敵,高熾,你等和軍師固守北平,靜待本王佳音。”


    眾將諾然應聲,接令下帳。


    朱棣待眾將散去,道:“軍師,此番北平就托負於你了。”


    “王爺放心,貧僧竭力助世子固守北平,靜候王爺凱旋。”


    朱棣手指敲著案麵,道:“本王此番援救永平,尚有另一個打算,軍師可知?”


    “王爺……是不是惦記著寧王朱權?”


    朱棣哈哈大笑,道:“知我者,軍師也。”


    道珩深陷地眼窩也露出點笑意,道:“寧王據守大寧,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朵顏三衛之士驍勇善戰,精於騎射,實乃當世最具戰力的部隊。這塊肥肉王爺怎會不想?”


    “本王何止是想,得了三衛之士,天下可爭矣!隻是如何賺得朱權,軍師有否教我?”


    “王爺過謙。朝廷宣寧王進京,就是怕他也反了。寧王拒不奉詔,仍逗留大寧,已是對抗朝廷,此刻他定是滿腹疑慮,瞻前顧後。所謂同病相連,王爺退去永平之敵,依貧僧所見,當於寧王一晤,痛陳朝廷削蕃之害,說服他加入,如此一來,天下大勢可定矣。”


    朱棣重重地拍了一掌,道:“軍師所想,正是棣所思想。不若軍師隨本王同赴永平,共謀此策。”


    道珩道:“王爺放心得了北平?”


    朱棣扼腕道:“哎,真是愁煞本王。”


    “貧僧舉薦一人,可為王爺臨陣謀劃。”


    “何人?”


    “臨川侯。”


    “陳宣禮?”


    “正是,此人計謀才略不在貧僧之下。”


    “此人很有野心。”


    “王爺現在是用人之時,何不人盡其才。”


    “這倒是。”


    “鋤倭盟人員個個桀驁不馴,在南京和咱們鬧不和,出海迎戰倭寇,但朝廷派兵剿滅他們,而王爺不記前嫌地搭救,兩廂對照,那幫自命清高的武林中人,如今已俯首帖耳地幫咱們辦事了。”


    朱棣笑道:“臨川侯救下他們很有遠見,倒要重重賞他,他黑宮寶藏的事辦的好,還未賞呢,他人在哪裏?”


    “現和二王子在永平的昌黎,督辦寶藏進京之,鋤倭盟的人也在那裏休整。王爺此番去可以召他們侯用。”


    朱棣點點頭,道:“寶藏尚有多少未進京?”


    “世子爺清楚,通縣招兵時花去一些,貧僧估摸仍有一多半未運來。”


    “***,張士誠這個臭賊真是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朱棣笑著罵了個粗口。


    “如今他捐給了王爺,也算財盡其用了。”


    “哈哈,本王倒要謝謝這個江南王了。”


    兩人大笑起來,侍立一側的連小虎原不解這位非文非武地僧人何以高據軍師要位,現在看看他那有些畸形地大腦袋,隻覺的他的計策如天馬行空,不拘泥困局,似乎一切盡在掌握中,難怪燕王重用他。


    這數月來,他屢經戰陣,漸漸明白臨陣撕殺,勇氣武藝固然重要,但是高屋建瓴的視野,運籌帷幄地指揮,知己知彼,謀定而動,才是製勝的法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武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苦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苦齋並收藏大明武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