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謝軒就繞開了派出所,直接找了李然介紹的那位分局長,那人倒是也幹脆,見到謝軒手上有證據,直接就把方雅誌給傳訊到了分局。


    在中國這地界上,什麽所謂的羈押不允許超過24小時,那純粹都是扯淡。


    方雅誌就整整在分局住了兩天48個小時,被送往看守所之前,才聯繫到了自己的關係,好不容易才被釋放了出來。


    「嘿嘿,風哥,現在京城已經是謠言滿天飛了。」


    謝軒壞笑著說道:「《雅致齋》賣假貨的事情,隻要是個行裏人都知道,您沒瞧見方雅誌知道這事之後的反應,直接吐血就住進醫院了……」


    方雅誌的關係是他們轄區的一位副區長,在京城也是根深蒂固的老戶,有他保方雅誌,李然的關係也是無可奈何。


    不過謝軒卻是蔫兒壞,在方雅誌進局子的時候,就把《雅致齋》向《真玉坊》供應假貨的事情傳的沸沸揚揚,並且還聯繫了幾家媒體,作為打假宣傳了一通。


    就在方雅誌出局子的第二天,謝軒親自找到雅致齋的門上,將那幾張銷量還不錯的報紙送給了方雅誌,氣得方雅誌直接吐血昏迷了過去。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姓方的在京城還是有些路子的。」


    秦風臉上露出了一絲冷笑,說道:「軒子,就還用溫水煮青蛙的辦法,一邊敗壞他的名聲,一邊慢慢和他耗,我要《雅致齋》這百年老店,就葬送在他方雅誌的手中!」


    俗話說擋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方雅誌在大年初一做出的那件事情,真的把秦風惹怒了,既然對方已經是無所不用其極,秦風也沒必要再尊老愛幼了。


    第393章 文物修復


    「哎,老馮,把那畫貼到晾架上去,小心一點……」


    「朱凱,你動作輕一點,這排刷的質量不怎麽樣,動作大了紙就透了。」


    「胡老師,那硝酸的配比有點問題,濃度好像過了,您再給稀釋一下……」


    在故宮博物院一處閑人免進的屋子裏,秦風忙的是一頭大汗,不停的在下著指令,而五六個人也隨著秦風的命令有條不紊的處理著手上的事情。


    過完年已經一個多月了,秦風也進入到了文物修復的角色之中,在最開始的時候,那些老資格的修復專家因為秦風年輕,對他都是愛答不理的。


    不過在主持了一副宋代佚名畫作的修復後,這些人頓時轉變了對秦風的看法,因為秦風的修復技術,就是比之齊功都不遑多讓。


    學術界雖然經常會出現相互傾軋的事情,不過對於真有本事的人,那些老學者們還是能放低身段的,秦風指揮的那個胡老師,就是當年泉城胡麻子的後代。


    說到文物修復,其實是和文物仿古一脈相傳的,歷史悠久之極。


    春秋時期,在《呂氏春秋·審已篇》,《韓非子說林》均記載有贗鼎的故事。


    至唐代已出現臨摹前人字畫等偽作之事,到北宋時期已極為盛行,尤以仿造青銅器繁多,多以商、周真器作模式,器型、紋飾仿得相當逼真。


    元代以後,由於連年戰爭,仿製處於低潮,作工也比宋代低劣,但出現了民間專業仿古作坊,杭市的薑娘子、平江路的王吉等民間作坊仿製古銅器頗有名氣。


    明代仿製也不如宋代,民間作坊主要在江南,仿器多按宋代編者的《考古圖》仿製,並仿製一些漢代規矩銅鏡和唐代的海獸葡萄鏡等器,製工粗糙。


    不過在明代也有仿古精品,宣德年間所鑄的仿古爐,又稱宣德爐,它的式樣頗多,非常精美,獨具一格,並且以嘉興張鳴岐等人仿製的古代銅爐知名一時。


    到清代更是百花齊放,幾乎所有古代文物都有仿製,同時出現了一大批專業仿古高手。


    如京城的範壽軒、趙允中、王盡臣、李玉彬、李墳堂、胡遷貞、潘承霖、王海等,濟南的胡麻子、胡世昌。


    這些手藝高超的匠人們帶出了許多徒弟,並藉此逐漸形成了四大派別,古董商稱其為:京派、蘇派、濰派、長安派。


    京派是由清宮造辦處的「歪嘴於」創辦的,他在辛亥革命時期出宮在清宮附近從事古器修復為生,並收有七個弟子。


    等他們在抗戰時期各自教出的部分徒弟,解放以後並進入了博物館,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的文物修復人員。


    蘇派地處江南,自明、清就已成了仿古作業的基地,清末民國年間、以周梅穀、劉俊卿、蔣聖寶、駱奇月、金潤生等仿古的銅器名匠名揚海內外,為今「南派」代表,現在文物修復界以南京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館等為「南派」之源。


    濰派主在形成於清代的幹隆、嘉慶時期,清末民國頗具規模。


    作為古代墓葬最多的地區之一,長安一直都是仿古作偽最為興盛的地方,在具器物上偽刻銘紋便始於長安,主要仿造度量衡器,有蘇億年、蘇兆年兄弟和嶷眼張等著名工匠,所以在國內也是自成一派。


    上文所說的胡麻子,以修復青銅器聞名國內外,破爛鍾鼎彝器,一經其手,便戍完整,毫無痕跡,雖經外人化驗,亦難識破。


    隻是胡麻子的兒子胡世昌,性情卻是非常刻薄吝嗇,他得了父親的衣缽,但從來不傳於外人,四十多歲去世的時候,被人認為是人亡藝絕。


    不過那隻是在《民間藝人錄》上的記載,實際上胡世昌是有個兒子的,隻是胡世昌去世的時候兒子年齡尚幼,並沒能得到父親的傳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寶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打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打眼並收藏寶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