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是除夕那天回到汴梁的。


    這廝被童貫護著離開汴梁後,一路向東南狂奔到了泗州【今江蘇淮安一帶】,隨時準備逃過長江。


    後來聽說宋金議和已成,金軍撤兵北返,立刻又起了心思。


    之前的禪位說到底乃是迫不得已,既不敢留在汴梁冒險,又不想背負棄守京都的千古罵名,隻能把親兒子扔出來頂缸。


    結果沒想到趙桓還真就把汴梁城給守住了!


    甭管是用什麽法子吧......


    甚至得知兒子與金人的議和條件後,趙佶心裏還有些暗喜。


    那般喪權辱國的合約,換個角度想,自己豈不是有機會重新奪回大權嗎?!


    和年輕的趙桓不同,趙佶到底當過二十多年皇帝,政治經驗要比自己那個白癡兒子多得多,看問題也要透徹得多!


    如今天下事實上已經大亂,什麽東西最根本、最關鍵?


    是軍隊!是武力!


    自己手裏有什麽武力?


    童貫麾下的八千常捷軍。


    新皇手裏呢?


    原本是要遠遠超過自己的。


    可那小子太白癡,居然先是抄了將士們的家,後又搶了各部勤王軍的糧,直接搞得天怒人怨、軍心盡失!


    不僅如此,最後居然還把唯一能收拾軍心的李綱給貶出了汴梁,簡直就是自斷根基!


    要問這些消息,遠在泗州的趙佶是怎麽知道的呢?


    因為有黃承恩在他身邊。


    趙佶禪位是禪位了,皇城司可沒交出去......


    於是,這老不要臉的又在童貫的護送下,原路狂奔了回來!


    入城後,情況果然如他所料。


    汴梁城內,人人戴孝、戶戶白綾、怨恨四起、罵聲不絕!


    唯一還聽朝廷指揮的,也就是內城那萬把殿前班值了。


    但據皇城司密報所說,這些人壓根就沒參過戰,換句話說就是沒見過血,真打起來絕不是童貫手下八千常捷軍的對手!


    沒有這一番內幕,你以為童貫怎麽敢和滿朝大臣對罵的?


    此時的形勢:


    新皇趙桓大義名分占優,手裏卻沒有能打的軍隊。


    太上皇趙佶名不正言不順,卻有武力可以依仗。


    隻不過這爺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名聲都已臭到了極點!


    就在這個時候,宗澤兵敗黃河南岸,金軍再臨汴梁城的消息傳到了紫宸殿上。


    前一秒還在坐觀手下相互廝殺的父子倆,下一秒就像屁股底下被人塞了塊火炭,“嗷”一聲同時蹦了起來。


    新皇趙桓的第一反應是趕緊二次議和。


    太上皇趙佶的第一反應則是趕緊二次南逃。


    要不說這倆是親父子呢?


    再不要臉的事情,既然幹了第一次,那第二次根本就再沒有丁點兒心理負擔了!


    禦階下方,剛剛還恨不得擼袖子幹死童貫的主和派大臣們,也瞬間都安靜了下來。


    這群貨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居然是剛被自己排擠出汴梁的李綱......


    要讓他們去領兵守城,還真沒一人有那個膽子!


    很快,這群不要臉的家夥又不約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前一刻還被自己罵成豬狗不如的童貫。


    如今這紫宸殿上,也就隻有這個閹人有領兵作戰的經驗了......


    童貫的第一反應也和自己主子一樣,能逃第一次就能逃第二次。


    反正自從北伐兵敗,這位曾經把“北伐封王”當成畢生理想的有誌太監,就已經變了一個人。


    臉麵?


    那是啥?有用嗎?能吃嗎?


    但他隨即就想到了一點,這次要是再跑,今生今世真的就不用再想重回汴梁了!


    發現自己成了所有人目光的焦點,這位曾經領過兵的媼相大人,心底殘存的一丁點兒羞恥之心驀地爆發,眼神緩緩帶上了幾分狂熱。


    深吸一口氣,童貫猛地轉身朝向龍椅高台,翻身跪地就想慷慨陳詞一番。


    這個舉動卻嚇得趙佶魂飛魄散,一邊在心裏大罵童貫白癡,一邊尖聲厲喝:“不可!”


    童貫一口氣被憋在嗓子眼兒,愣了一愣,隨即也反應了過來,自己的確不能出頭。


    “這群王八蛋是看上了自己手裏的八千常捷軍啊!真要把僅剩的這點家底兒拚光了,自己和太上皇豈不要任人宰割?!”


    和這兩人一起反應過來的還有李邦彥,幾乎和趙佶前後腳,也跪地喊了一聲:“萬萬不可!”


    這廝考慮問題的角度,在另一個維度。


    童貫領兵?


    這狗閹人可不是李綱那個傻貨,一旦掌握了兵權可沒那麽容易交出來!


    到時候新皇趙桓下場如何他不知道,但自己的結果一定很淒慘!


    惡人就是這樣,幹壞事的時候有一萬種借口,其實心裏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有多惡心!


    作為上次議和的主要推動者和執行者,事後朝廷要找替罪羊,除了自己,哪還有更好的人選?!


    趙桓這會兒也聰明了一回,很快就和李邦彥心意相通了。


    這要讓自家老子重新奪了權,自己這個曾經當過皇帝的家夥,還會有第二種下場嗎?


    自古皇權之爭,哪有什麽骨肉之情?


    在那個位置麵前,一切都是浮雲!


    當事人不願,兩個姓趙的反對,紫宸殿一時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不好了......不好了!金軍已到城下了!”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內侍連滾帶爬的撞進殿來,聲音裏都是哭腔。


    趙佶和童貫同時身子一垮,癱坐在地。


    “完了!這下想跑也跑不了了......”這是二人共同的想法。


    趙桓隻覺胯下一熱,顫抖著聲音朝殿中問道:“眾位愛卿,誰有應對的法子?”


    沒人出聲。


    趙桓眼前一黑,猛吸了口氣回神,衝下禦階一把抓住了李邦彥。


    “李愛卿......如之奈何?”


    李邦彥都快哭了,他如何聽不出趙桓話裏的意思?


    不就是想讓自己再去金營議一次和嗎?


    可他不敢去啊!


    上次能拿錢買平安,這次拿什麽?


    自己的腦袋嗎?!


    一咬牙,這廝“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大聲喊道:“官家!微臣......微臣上次其實就是個跑腿兒的,真正立下議和大功的是康王殿下和張相公啊!”


    剛剛還和他並肩作戰的太宰張邦昌差點兒沒暈過去,恨不能一腳踹死這狗日的!


    “我操你祖宗的李邦彥!你他媽死道友不死貧道是吧?”


    可不等他想好怎麽拒絕,趙桓就像抓住根救命稻草似的大喊大叫道:“對對對!快去找朕的九弟來!”


    “朕......朕封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封張愛卿為大宋太師!你二人速速出城議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再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再笑並收藏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