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秦檜冒頭,趙桓議和,武從文到!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按說秦檜此時隻是個區區正九品的小官兒,根本沒有資格入朝議政。
可一來太上皇趙佶跑後,許多大臣托病不願上朝;二來他一直以來的表現都是堅定的主戰派,數次上書言戰,得了李綱的看重,這才有了破格上朝的機會。
眾大臣對這個小人物原本沒什麽印象,此時卻是刮目相看!
別人都對女真人畏之如虎,把赴金營議和當成送死之旅,此人竟然主動要求前往,也不知該說他勇氣可嘉,還是腦子進水......
趙桓原本對逼迫親弟弟“出城送死”有些愧疚,秦檜的主動一下子就扭轉了氣氛,仿佛議和也變得慷慨激昂起來,自然也是大加讚賞,當即升他為職方員外郎【從六品】。
計議已定,李綱表示己方還有一些細節需要商討,要求金使吳孝民暫且下去休息。
可對方卻十分傲慢的拒絕了,表示:“二王子交代了,大軍每日所耗甚巨,必須立等回複!”
憋了半天的李綱一聽就怒了,衝過去指著他的鼻子破口大罵。
李綱雖是一介文人,卻接連十幾日在城頭血戰,早已養出一身煞氣,直接就把吳孝民這個遼國降官嚇得兩股戰戰。
可他還是咬著牙硬挺,最後幹脆閉上眼睛不去看李綱。
吳孝民也是沒有辦法,和所有文官一樣,這廝最擅長的就是察言觀色,來之前就看出主子完顏斡離不有了退兵之意,所以自己這趟出使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李綱見他那副模樣,氣得當場就要去拔殿前衛士腰間的佩刀,卻被趙桓喝止了。
這位大宋新君對外軟的像麵條,對自己人就完全是另外一副麵孔,不但嘴上嗬斥,心裏也對李綱更加不滿了。
人家金使怎麽了?不就是想快點帶人出城議和嗎?
這正合朕意啊!
還有,這裏是什麽地方?紫宸殿!
你居然又敢拔刀?這是真不把我這個官家放在眼裏啊!想造反嗎?!
李綱無奈,隻得拉住趙桓的胳膊往後殿去。
趙桓更惱了,剛想再斥責幾句,突然想到如今汴梁城內的兵馬全都在對方手中,趕緊又把氣咽了回去。
到了後殿,趙桓本以為李綱還想要勸自己不要議和,正琢磨著如何辯駁,卻聽對方直接開了口。
李綱低聲對趙桓說道:“如今各地勤王之師尚未趕到,暫時議和也無不可。但議和的條款要恰當,否則會招來大禍,金人貪得無厭,定會提出極其苛刻的條款,宗社安危在此一舉。”
聽到這裏,趙桓也不自禁的點頭認可。
即便是懦弱的他,也覺得金使方才提出的條件有些過分了。
李綱見狀心下稍安,繼續說道:“隻要我朝舉措適當,金人就會見機退去。若是迫於敵軍威勢,對其所求全部答應,對方就會輕視我們,後患無窮!”
見趙桓再次點頭,李綱終於說出了真正的想法。
“高俅柔懦,恐怕有誤國事,官家當擇一剛正果敢、能言善辯之人同行,務必要與金人據理力爭!”
趙桓恍然大悟,心裏卻不以為然。
他隻求金軍速速退去,哪管議和條件具體高低?
但這煩心事又不能直說,便反問李綱道:“愛卿以為誰可擔此大任?”
這話還真就把李綱給問住了。
汴梁城中善辯之才不少,卻大多沒有膽氣;主戰派一邊倒是有不怕死的,心思靈巧卻又不夠。
趙桓見他說不出來,心中暗自冷笑,清了清嗓子說道:“朕看那個秦會之不錯,能做太學學正,想必口才也差不了。”
李綱心下一動,也覺得秦檜不錯,卻還是有些猶豫道:“隻是他身份過於低微,難當正使啊!”
他的本意是換下高俅,不然到了金營,還不是誰的官大誰說了算?
趙桓已經不耐煩了,皺眉道:“正使自然是朕的九弟,高俅與秦檜都是副使!”
李綱一想倒也是,便不再多言。
......
汴梁城外。
金軍大營也是一片愁雲。
連續攻城十二天,金軍折損也已近萬,那高大雄峻的汴梁城牆卻還是巋然不動。
糧草方麵他們倒是不愁,汴梁周邊富庶,搶回的糧草吃上半年也不成問題。
據曾登上城頭的士兵描述,汴梁城一眼望不到盡頭,其間街道縱橫交錯,城內軍民雲集、士氣高漲,即便破了城牆該也不會放棄。
再有,大宋都城也不是隻有一道城牆,裏麵還有內城,城牆比之外牆還要高大堅固!
完顏斡離不其實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之地。
繼續攻城吧?
能不能打下外牆尚未可知,就算破了,攻入城內也難免一番血戰,自己這五萬多人全填進去也不一定能夠。
就此撤走?
幾千勇士可就白死了!
而且大軍一來一回,也會把此次南下所得耗個七七八八,實在得不償失。
長期圍城?
據探馬來報,宋國各地勤王的部隊將至,到時內外夾擊,誰勝誰敗也就難說了!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此次南下攻打汴梁的兵力不足!
想到這裏,完顏斡離不就是一陣惱火。
他曾派人傳信西路軍,讓他們盡快前來匯合。
可完顏粘罕那個廢物居然這麽久了,連座小小的太原城都打不下,致使自己孤軍深入。
打不下太原就打不下吧,他又請粘罕分兵阻斷道路,不可讓宋軍中最能打的西北邊軍勤王。
哪知對方居然充耳不聞,隻顧揮軍攻打太原城。
據報,宋國名將種師道率十萬西軍已經過了黃河,正日夜兼程趕往汴梁!
紛繁的局勢,讓這位女真二王子有些疏忽,沒注意到派往東北方向的斥候已經很久沒有回報了......
黃河北麵。
武從文看著雷達地圖上最後一個紅點消失,緩緩抬起了右手。
身邊十幾個傳令兵縱馬而去,很快三千輕騎便出了藏身的樹林。
武家軍離開梁山縣後先是向西,然後沿著黃河南岸一路前進,行至曹州宛亭縣【今菏澤東明縣】時突然分兵。
方七佛率一萬主力步軍繼續沿河而進,武從文則親率三千精銳騎兵向西渡過了黃河。
剛從北地回來的時候,一萬五千武家軍基本都是騎兵,曆次繳獲甚至讓他們人人都有雙馬。
可戰馬這種東西不但能吃,還賊他媽嬌貴,小小的梁山縣根本養活不了那麽多。
無奈之下,武家軍隻得精挑細選出六千匹留下,其他都給賣了換糧!
北宋缺馬,合格的戰馬就更缺,這些直接從戰場上繳獲的北地戰馬絕對是稀罕物。
不但不愁銷路,用來換糧還比直接用金銀購買劃算得多,這才勉強保證三十萬難民沒一個在冬天凍餓而死。
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武從文一過黃河,立馬24小時開啟雷達地圖,沿途掃蕩一切可疑目標。
金軍南下的頗為倉促,在黃河以北根本沒留什麽部隊防守,少數斥候很輕鬆的就被一一剿滅,沒能逃脫一個活口。
三千武家軍騎兵很快到了黃河岸邊,毫不停留的立即開始渡河。
此時河麵早已封凍,女真人過得,武家軍自然也過得!
黃河南岸劉家村。
這裏本是一個大村,人口過千,此時卻已不見一個宋人,隻有兩千金兵駐紮。
方七佛一路大張旗鼓,早就引起了女真人的注意,完顏斡離不便派了兩個猛安在此駐紮,以阻擋京東西路方麵來的這支宋軍。
可一來太上皇趙佶跑後,許多大臣托病不願上朝;二來他一直以來的表現都是堅定的主戰派,數次上書言戰,得了李綱的看重,這才有了破格上朝的機會。
眾大臣對這個小人物原本沒什麽印象,此時卻是刮目相看!
別人都對女真人畏之如虎,把赴金營議和當成送死之旅,此人竟然主動要求前往,也不知該說他勇氣可嘉,還是腦子進水......
趙桓原本對逼迫親弟弟“出城送死”有些愧疚,秦檜的主動一下子就扭轉了氣氛,仿佛議和也變得慷慨激昂起來,自然也是大加讚賞,當即升他為職方員外郎【從六品】。
計議已定,李綱表示己方還有一些細節需要商討,要求金使吳孝民暫且下去休息。
可對方卻十分傲慢的拒絕了,表示:“二王子交代了,大軍每日所耗甚巨,必須立等回複!”
憋了半天的李綱一聽就怒了,衝過去指著他的鼻子破口大罵。
李綱雖是一介文人,卻接連十幾日在城頭血戰,早已養出一身煞氣,直接就把吳孝民這個遼國降官嚇得兩股戰戰。
可他還是咬著牙硬挺,最後幹脆閉上眼睛不去看李綱。
吳孝民也是沒有辦法,和所有文官一樣,這廝最擅長的就是察言觀色,來之前就看出主子完顏斡離不有了退兵之意,所以自己這趟出使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李綱見他那副模樣,氣得當場就要去拔殿前衛士腰間的佩刀,卻被趙桓喝止了。
這位大宋新君對外軟的像麵條,對自己人就完全是另外一副麵孔,不但嘴上嗬斥,心裏也對李綱更加不滿了。
人家金使怎麽了?不就是想快點帶人出城議和嗎?
這正合朕意啊!
還有,這裏是什麽地方?紫宸殿!
你居然又敢拔刀?這是真不把我這個官家放在眼裏啊!想造反嗎?!
李綱無奈,隻得拉住趙桓的胳膊往後殿去。
趙桓更惱了,剛想再斥責幾句,突然想到如今汴梁城內的兵馬全都在對方手中,趕緊又把氣咽了回去。
到了後殿,趙桓本以為李綱還想要勸自己不要議和,正琢磨著如何辯駁,卻聽對方直接開了口。
李綱低聲對趙桓說道:“如今各地勤王之師尚未趕到,暫時議和也無不可。但議和的條款要恰當,否則會招來大禍,金人貪得無厭,定會提出極其苛刻的條款,宗社安危在此一舉。”
聽到這裏,趙桓也不自禁的點頭認可。
即便是懦弱的他,也覺得金使方才提出的條件有些過分了。
李綱見狀心下稍安,繼續說道:“隻要我朝舉措適當,金人就會見機退去。若是迫於敵軍威勢,對其所求全部答應,對方就會輕視我們,後患無窮!”
見趙桓再次點頭,李綱終於說出了真正的想法。
“高俅柔懦,恐怕有誤國事,官家當擇一剛正果敢、能言善辯之人同行,務必要與金人據理力爭!”
趙桓恍然大悟,心裏卻不以為然。
他隻求金軍速速退去,哪管議和條件具體高低?
但這煩心事又不能直說,便反問李綱道:“愛卿以為誰可擔此大任?”
這話還真就把李綱給問住了。
汴梁城中善辯之才不少,卻大多沒有膽氣;主戰派一邊倒是有不怕死的,心思靈巧卻又不夠。
趙桓見他說不出來,心中暗自冷笑,清了清嗓子說道:“朕看那個秦會之不錯,能做太學學正,想必口才也差不了。”
李綱心下一動,也覺得秦檜不錯,卻還是有些猶豫道:“隻是他身份過於低微,難當正使啊!”
他的本意是換下高俅,不然到了金營,還不是誰的官大誰說了算?
趙桓已經不耐煩了,皺眉道:“正使自然是朕的九弟,高俅與秦檜都是副使!”
李綱一想倒也是,便不再多言。
......
汴梁城外。
金軍大營也是一片愁雲。
連續攻城十二天,金軍折損也已近萬,那高大雄峻的汴梁城牆卻還是巋然不動。
糧草方麵他們倒是不愁,汴梁周邊富庶,搶回的糧草吃上半年也不成問題。
據曾登上城頭的士兵描述,汴梁城一眼望不到盡頭,其間街道縱橫交錯,城內軍民雲集、士氣高漲,即便破了城牆該也不會放棄。
再有,大宋都城也不是隻有一道城牆,裏麵還有內城,城牆比之外牆還要高大堅固!
完顏斡離不其實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之地。
繼續攻城吧?
能不能打下外牆尚未可知,就算破了,攻入城內也難免一番血戰,自己這五萬多人全填進去也不一定能夠。
就此撤走?
幾千勇士可就白死了!
而且大軍一來一回,也會把此次南下所得耗個七七八八,實在得不償失。
長期圍城?
據探馬來報,宋國各地勤王的部隊將至,到時內外夾擊,誰勝誰敗也就難說了!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此次南下攻打汴梁的兵力不足!
想到這裏,完顏斡離不就是一陣惱火。
他曾派人傳信西路軍,讓他們盡快前來匯合。
可完顏粘罕那個廢物居然這麽久了,連座小小的太原城都打不下,致使自己孤軍深入。
打不下太原就打不下吧,他又請粘罕分兵阻斷道路,不可讓宋軍中最能打的西北邊軍勤王。
哪知對方居然充耳不聞,隻顧揮軍攻打太原城。
據報,宋國名將種師道率十萬西軍已經過了黃河,正日夜兼程趕往汴梁!
紛繁的局勢,讓這位女真二王子有些疏忽,沒注意到派往東北方向的斥候已經很久沒有回報了......
黃河北麵。
武從文看著雷達地圖上最後一個紅點消失,緩緩抬起了右手。
身邊十幾個傳令兵縱馬而去,很快三千輕騎便出了藏身的樹林。
武家軍離開梁山縣後先是向西,然後沿著黃河南岸一路前進,行至曹州宛亭縣【今菏澤東明縣】時突然分兵。
方七佛率一萬主力步軍繼續沿河而進,武從文則親率三千精銳騎兵向西渡過了黃河。
剛從北地回來的時候,一萬五千武家軍基本都是騎兵,曆次繳獲甚至讓他們人人都有雙馬。
可戰馬這種東西不但能吃,還賊他媽嬌貴,小小的梁山縣根本養活不了那麽多。
無奈之下,武家軍隻得精挑細選出六千匹留下,其他都給賣了換糧!
北宋缺馬,合格的戰馬就更缺,這些直接從戰場上繳獲的北地戰馬絕對是稀罕物。
不但不愁銷路,用來換糧還比直接用金銀購買劃算得多,這才勉強保證三十萬難民沒一個在冬天凍餓而死。
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武從文一過黃河,立馬24小時開啟雷達地圖,沿途掃蕩一切可疑目標。
金軍南下的頗為倉促,在黃河以北根本沒留什麽部隊防守,少數斥候很輕鬆的就被一一剿滅,沒能逃脫一個活口。
三千武家軍騎兵很快到了黃河岸邊,毫不停留的立即開始渡河。
此時河麵早已封凍,女真人過得,武家軍自然也過得!
黃河南岸劉家村。
這裏本是一個大村,人口過千,此時卻已不見一個宋人,隻有兩千金兵駐紮。
方七佛一路大張旗鼓,早就引起了女真人的注意,完顏斡離不便派了兩個猛安在此駐紮,以阻擋京東西路方麵來的這支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