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割地、賠款、稱臣、送人
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 作者:笑再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師師第一次在趙佶麵前做回真的自己,冷冰冰的一言不發,不屑的目光中滿是嘲諷!
燕青站在她身旁,看向那老王八蛋的目光裏閃爍著殺意。
趙佶霎時全明白了,想要憤怒,卻提不起一絲底氣。
這位前大宋官家,甚至不敢和汴梁第一花魁對視一眼!
如影隨形的黃承恩全力戒備,卻也隻是戒備而已。
麵對兩位誓與大宋京都共存亡的年輕人,他根本提不起半分出手的心思。
趙佶灰溜溜的鑽回了密道,跟在身後的黃晨恩還神色複雜的回頭看了一眼......
強逼南門守軍開了門,趙佶在一眾親衛的簇擁下衝上浮橋,看得城牆之上罵聲四起。
趙佶這會兒哪顧得上追究,逃跑的腳步更快了,也不知道是因為著急?還是沒臉見人?
浮橋狹窄,隊伍很快就亂了,這些人已經拋棄了最後一絲做人的尊嚴,比那驚弓之鳥還要不如!
在越來越高的罵聲中,趙佶的親衛有往橋上爬的、有抱怨的,有號哭的,個個生怕自己被丟下。
童貫一看這還得了,擔心耽誤久了引來李綱,到時候可就跑不了了啊!
他可不是孤身逃離太原的,還帶走了數千常捷軍,就是他在西軍時招募的那批和西夏人有血海深仇的少年。
這些人在汴梁無根無基,能依靠的隻有童貫,因此隻聽他一個人的命令。
童貫下令放箭射殺一切擋路之人,常捷軍毫不猶豫的照做,隻一輪便射死了一百多人!
李綱正在北城組織城防,得到消息趕到後,趙佶的車駕已經跑遠了,他也隻能徒呼奈何。
人沒出城的時候他還能攔一攔,現在總不能派兵出城追趕吧?
趙桓得知此事後表麵上什麽也沒說,心裏卻是恨上了李綱。
“好你個李伯紀!死活要朕留下犯險,太上皇出城你就不管是吧?看來這朝堂之上依舊全是前朝舊臣啊!”
不過他再想改主意也晚了,因為金軍的前鋒到了。
宣和五年十一月初五,完顏斡離不率六萬大軍抵近汴梁,
充任先鋒官的郭藥師投宋時曾到汴梁受封,接待的官員在城外牟駝崗請他打過馬球。
因此他知道此地乃是宋國天駟監所在,養有軍馬兩萬餘匹、飼料山積,便引導完顏斡離不在此地駐兵。
可惜大宋自來缺馬,好容易攢下的家底一朝喪盡!
看守牟駝崗的隻有兩千宋軍,看見金軍來攻撒腿就跑,沒進城就被追兵殺了個一幹二淨......
汴梁城高壕寬,金軍打造攻城器械需要時間,完顏斡離不便派了個使者拖延時間。
其實他絕對是想多了。
此時汴梁城內隻有一幫從沒打過仗的京都禁軍,哪有膽子出城突襲?
不但如此,趙桓還下令以極高的規格恭迎金使入城。
正不斷在心底給自己加油打氣的汴梁軍民一看:我操!爺們兒在這舍了性命不要,正準備拚死守城呢!那狗日的皇帝居然和女真人眉來眼去上了!
再聯想到昨日趙佶出城南逃的事兒,胸中一口血氣頓時泄了一半。
他們還真沒想錯,趙桓見了金使後表現的要多不堪有多不堪,就他媽差跪地求和了!
金使都懵了,心說:“二王子就是派我來拖延個時間啊!這怎麽看樣子好像打都不用打,汴梁就能拿下了呢?”
這哪還會客氣,“私納張覺”的借口隻是隨口帶過,便直接開始提條件。
第一,宋國交出童貫、王安中、譚稹、詹度等人。
第二,要求宋國賠償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牛馬萬頭、綢緞一百萬匹。
第三,兩國以黃河為界,黃河以北的土地全部歸金。
第四,宋國向金稱臣,兩國約為“伯侄之國”。
第五,宋國派親王和宰相入軍營充當人質,以保證履約。
金使話音剛落,紫宸殿登時就炸了鍋。
這他媽都不是獅子大開口了啊!根本就是閉著眼睛說夢話!
第一條沒啥,隻要女真人不要自己就行,可那排在第一位的童貫已經跑了啊!自己這邊上哪交人去?
女真人也是沒做功課,那一長串人名就是隨便提的,凡是和“張覺事件”沾邊的統統都給列上了......
還有那賠款,虧女真人開的出口,大宋一年的歲入總共也沒那麽多,就算想給,倉促之間到哪去湊?
割地更是,一個燕雲故地就讓宋人夢了一百多年,如今竟要拱手送上整個黃河以北嗎?
更何況太原可還在呢!女真人這是戰場上打不下來,想靠一張嘴硬要啊!
第四條倒是無所謂,大宋之前就給大遼做過“弟弟”,現在給大金當“侄子”倒也不是完全沒法接受。
至於最後一條,和第一條一樣,反正當人質的又不是自己!
殿中主戰主和兩派大臣吵翻了天,龍椅上的趙桓卻是眼神閃爍。
他是真不想打啊!半點兒打贏的信心都沒有!
在這廝的心裏,自認為基本的邏輯還是有的,大宋最精銳西軍打不過遼軍,遼軍又打不過金軍,現在女真人又長驅直入汴梁城下......
這打他媽個粑粑啊!
割地、賠款、稱臣、送人......
隻要自己能坐得穩皇位,又都算得了什麽?還能耽誤自己吃喝享樂不成?!
李綱正和幾個懦弱同僚吵得麵紅耳赤,突然瞥見趙桓臉上的意動,頓時驚得魂飛魄散。
他第一反應就是跪地死諫,卻又清楚效果恐怕不大,心一橫衝到麵露嗤笑的金使麵前,指著鼻子高聲怒罵。
“忘了祖宗的蠻夷,竟敢口出這般無恥之言!宋金兩國曾在海上歃血,互為盟友,同心伐遼。如今契丹方滅,爾等便隨意找個借口背盟南侵,其行徑與無信禽獸何異?!”
隻第一句,金使便被罵了個滿臉漲紅。
此人名叫吳孝民,不是女真人,乃是投降的遼地漢人,李綱的話句句戳在他的心窩子上。
說來好笑,遼國雖是契丹政權,卻自來以華夏正統自居,尤其是出仕的漢官,更是從小便拿這個自我催眠。
《春秋》有雲: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如果說契丹人漢化已久,勉強算是華夏一員,可女真人就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了!
那他媽就是一群野人,地地道道的蠻夷,任誰再睜眼也說不出那種瞎話!
金使臉色變化,李綱卻還沒罵完。
燕青站在她身旁,看向那老王八蛋的目光裏閃爍著殺意。
趙佶霎時全明白了,想要憤怒,卻提不起一絲底氣。
這位前大宋官家,甚至不敢和汴梁第一花魁對視一眼!
如影隨形的黃承恩全力戒備,卻也隻是戒備而已。
麵對兩位誓與大宋京都共存亡的年輕人,他根本提不起半分出手的心思。
趙佶灰溜溜的鑽回了密道,跟在身後的黃晨恩還神色複雜的回頭看了一眼......
強逼南門守軍開了門,趙佶在一眾親衛的簇擁下衝上浮橋,看得城牆之上罵聲四起。
趙佶這會兒哪顧得上追究,逃跑的腳步更快了,也不知道是因為著急?還是沒臉見人?
浮橋狹窄,隊伍很快就亂了,這些人已經拋棄了最後一絲做人的尊嚴,比那驚弓之鳥還要不如!
在越來越高的罵聲中,趙佶的親衛有往橋上爬的、有抱怨的,有號哭的,個個生怕自己被丟下。
童貫一看這還得了,擔心耽誤久了引來李綱,到時候可就跑不了了啊!
他可不是孤身逃離太原的,還帶走了數千常捷軍,就是他在西軍時招募的那批和西夏人有血海深仇的少年。
這些人在汴梁無根無基,能依靠的隻有童貫,因此隻聽他一個人的命令。
童貫下令放箭射殺一切擋路之人,常捷軍毫不猶豫的照做,隻一輪便射死了一百多人!
李綱正在北城組織城防,得到消息趕到後,趙佶的車駕已經跑遠了,他也隻能徒呼奈何。
人沒出城的時候他還能攔一攔,現在總不能派兵出城追趕吧?
趙桓得知此事後表麵上什麽也沒說,心裏卻是恨上了李綱。
“好你個李伯紀!死活要朕留下犯險,太上皇出城你就不管是吧?看來這朝堂之上依舊全是前朝舊臣啊!”
不過他再想改主意也晚了,因為金軍的前鋒到了。
宣和五年十一月初五,完顏斡離不率六萬大軍抵近汴梁,
充任先鋒官的郭藥師投宋時曾到汴梁受封,接待的官員在城外牟駝崗請他打過馬球。
因此他知道此地乃是宋國天駟監所在,養有軍馬兩萬餘匹、飼料山積,便引導完顏斡離不在此地駐兵。
可惜大宋自來缺馬,好容易攢下的家底一朝喪盡!
看守牟駝崗的隻有兩千宋軍,看見金軍來攻撒腿就跑,沒進城就被追兵殺了個一幹二淨......
汴梁城高壕寬,金軍打造攻城器械需要時間,完顏斡離不便派了個使者拖延時間。
其實他絕對是想多了。
此時汴梁城內隻有一幫從沒打過仗的京都禁軍,哪有膽子出城突襲?
不但如此,趙桓還下令以極高的規格恭迎金使入城。
正不斷在心底給自己加油打氣的汴梁軍民一看:我操!爺們兒在這舍了性命不要,正準備拚死守城呢!那狗日的皇帝居然和女真人眉來眼去上了!
再聯想到昨日趙佶出城南逃的事兒,胸中一口血氣頓時泄了一半。
他們還真沒想錯,趙桓見了金使後表現的要多不堪有多不堪,就他媽差跪地求和了!
金使都懵了,心說:“二王子就是派我來拖延個時間啊!這怎麽看樣子好像打都不用打,汴梁就能拿下了呢?”
這哪還會客氣,“私納張覺”的借口隻是隨口帶過,便直接開始提條件。
第一,宋國交出童貫、王安中、譚稹、詹度等人。
第二,要求宋國賠償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牛馬萬頭、綢緞一百萬匹。
第三,兩國以黃河為界,黃河以北的土地全部歸金。
第四,宋國向金稱臣,兩國約為“伯侄之國”。
第五,宋國派親王和宰相入軍營充當人質,以保證履約。
金使話音剛落,紫宸殿登時就炸了鍋。
這他媽都不是獅子大開口了啊!根本就是閉著眼睛說夢話!
第一條沒啥,隻要女真人不要自己就行,可那排在第一位的童貫已經跑了啊!自己這邊上哪交人去?
女真人也是沒做功課,那一長串人名就是隨便提的,凡是和“張覺事件”沾邊的統統都給列上了......
還有那賠款,虧女真人開的出口,大宋一年的歲入總共也沒那麽多,就算想給,倉促之間到哪去湊?
割地更是,一個燕雲故地就讓宋人夢了一百多年,如今竟要拱手送上整個黃河以北嗎?
更何況太原可還在呢!女真人這是戰場上打不下來,想靠一張嘴硬要啊!
第四條倒是無所謂,大宋之前就給大遼做過“弟弟”,現在給大金當“侄子”倒也不是完全沒法接受。
至於最後一條,和第一條一樣,反正當人質的又不是自己!
殿中主戰主和兩派大臣吵翻了天,龍椅上的趙桓卻是眼神閃爍。
他是真不想打啊!半點兒打贏的信心都沒有!
在這廝的心裏,自認為基本的邏輯還是有的,大宋最精銳西軍打不過遼軍,遼軍又打不過金軍,現在女真人又長驅直入汴梁城下......
這打他媽個粑粑啊!
割地、賠款、稱臣、送人......
隻要自己能坐得穩皇位,又都算得了什麽?還能耽誤自己吃喝享樂不成?!
李綱正和幾個懦弱同僚吵得麵紅耳赤,突然瞥見趙桓臉上的意動,頓時驚得魂飛魄散。
他第一反應就是跪地死諫,卻又清楚效果恐怕不大,心一橫衝到麵露嗤笑的金使麵前,指著鼻子高聲怒罵。
“忘了祖宗的蠻夷,竟敢口出這般無恥之言!宋金兩國曾在海上歃血,互為盟友,同心伐遼。如今契丹方滅,爾等便隨意找個借口背盟南侵,其行徑與無信禽獸何異?!”
隻第一句,金使便被罵了個滿臉漲紅。
此人名叫吳孝民,不是女真人,乃是投降的遼地漢人,李綱的話句句戳在他的心窩子上。
說來好笑,遼國雖是契丹政權,卻自來以華夏正統自居,尤其是出仕的漢官,更是從小便拿這個自我催眠。
《春秋》有雲: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如果說契丹人漢化已久,勉強算是華夏一員,可女真人就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了!
那他媽就是一群野人,地地道道的蠻夷,任誰再睜眼也說不出那種瞎話!
金使臉色變化,李綱卻還沒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