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國書之上除了白紙黑字,那紅色的金國玉璽是無可更改的。是以,一眾大臣雖大多數都不曾見過完顏鴻的親筆,但是這明晃晃的金國玉璽之印在此。又有誰,會去懷疑這份國書的真假呢?
慕容方額頭的青筋都隱隱在跳動,這確實是陛下親手所書和談國書。難不成,這小子還真是玉明昭不成?
慕容方將信將疑,而玉明昭卻在將國書展示給眾人之後,就將國書呈給了宋哀帝。宋哀帝正是焦頭爛額之際,方才若不是玉明昭的出現,他可能會被迫答應金國的無理要求。若是答應了這個條件,宋國不說一蹶不振。但是,未來的幾年內怕是麵對一個小國的欺辱,都將毫無還手之力。
宋哀帝耐著性子看完了玉明昭呈上來的國書,臉上不可克製的出現了喜悅的表情。慕容方在下麵看得清楚,心下一沉,想來這確實是玉明昭自金國帶出的那封國書。看來今天的和談,恐怕不能如慕容方所願了。
果不其然,宋哀帝又恢復了鬥誌,他端坐在龍椅之上絲毫不見方才的那番窘態。他一開口聲音中就帶著藏不住的喜悅之情:“鎮北侯此番功不可沒,實乃我大宋國的功臣。慕容大人,既有貴國陛下國書在此,那我們便照國書所言達成兩國和談。不知,慕容大人還有何異議?”
慕容方分明是不想承認國書是真的可有玉明昭在此,隻要他一開口,慕容方剛才所言的威脅之詞便毫無作用。可他之所以這般說,便是依仗玉明昭已死,而國書也沒了下落。再有就是,在慕容方看來沒有玉明昭的宋國就像是沒有了牙齒的老虎,不足為懼。
可眼下這番情形,縱是慕容方再怎麽老謀深算也是無可奈何。故而,慕容方麵色不佳言辭生硬道:“即是我國陛下親筆所寫的國書,我又豈敢又何異議。那便照國書所言宋帝陛下親書和談國書一封好讓我呈回陛下。”說完慕容方便一言不發的站在那裏等候宋哀帝即刻寫下和談國書。
剛剛殿內還是一片陰霾,沉重壓抑,似乎宋國君臣已然走投無路。而此刻玉明昭的到來及國書的出現,似乎有了柳暗花明的趨勢。宋國的大臣們此刻麵上也都帶著笑意,似乎早將剛才的困境忘的一幹二淨,眼裏隻看得見宋哀帝正在書寫的那封國書。
那封國書將承載的是宋金兩國百姓未來至少十年的命運。
慕容方拿到國書之後便逕自離開了。宋國君臣望著以慕容方為首的金國使臣離開的背影,心裏隻覺暢快無比的解氣。
金國使臣一走,大殿內的氣氛便立刻活躍了起來一掃之前的陰霾。可是,這樣的氣氛沒能維持片刻,就被宋哀帝問罪玉明昭這件事,弄的更加尷尬了。所謂過河拆橋,也不過如此。
宋哀帝收斂了臉上的笑容責問玉明昭道:“鎮北侯你可知罪?”
玉明昭坦然說道:“臣自知犯了欺君之罪。然,當時有幾路人馬追殺於我,性命攸關之際,方才出此下策。否則,臣恐無緣得見君麵,望陛下寬恕。”
宋哀帝沒有想到玉明昭會如此輕易的承認他的罪名,這於他來說顯然是一個已經放在眼前的機會了,怎麽能不好好把握呢。可是,宋哀帝還沒有說出對玉明昭的懲罰,其他的大臣就已經有按耐不住想替玉明昭說話的了。
“玉侯雖說犯了欺君之罪,但他今日接了宋國目前最大的困局,乃是有功之人。雖然說是欺君之罪,但是有功當獎有罪當罰。依臣之見,莫不如功過相抵,方顯陛下仁德。”說話的人乃是一位堅定的保皇一派的大臣,他實在不忍見自家陛下出此下策。
“欺君之罪,豈能輕易赦免。功過相抵,未免太過簡單了吧!”這位大人向來得到玉明昭的看重,不說別的,就說這看人眼色的功夫。他一早就看出了宋哀帝的想法,是以才如此說道。
“臣以為不妥,玉侯出使金國,帶回國書,已然是大功一件。欺君之罪,玉侯也並非意為之,實乃事急從權。陛下萬不能寒了,功臣的心吶!”
……
朝堂上大臣們早已炸開了鍋,宋哀帝這一招著實昏庸,也不知他怎麽想的。玉明昭依舊風姿卓然的站在原地,不驕不躁,如一縷清風吹拂人心,讓人不自覺的就冷靜了下來。
玉明昭一擺手,衝著各位大臣道:“多謝諸位大人仗義直言,明昭感激不盡。明昭自知有罪,但憑陛下發落。”
玉明昭這一出,一眾大臣隻覺得鎮北侯如此忠心,一心為國,為著他人考慮。反觀宋哀帝,著實令大臣們寒心吶。李太師瞧在眼裏,不過是玉明昭以退為進罷了,這小狐狸肯定有後招。
李太師猜測的不錯,果然玉明昭又憂心忡忡道:“陛下,臣還有一事未曾稟報。臣回國之時,發現了金國早已陳兵潛龍關,想來,還存著南下的心思呢。”
好傢夥,原來是在這裏等著呢。玉明昭這話一出,宋哀帝還怎麽懲罰他。不說滿朝文武看在眼裏,多有異議,就說金國陳兵宋國邊境這事,宋哀帝不能把玉明昭怎麽樣。他不僅不能把玉明昭怎麽樣,他還得讓玉明昭重新回去統領定北軍。
宋哀帝心裏這個氣啊,玉明昭帶著國書回來的時候,他還高興了一下。現在,他恨玉明昭恨得牙根癢癢,恨不得活吃了他。
宋哀帝勉強維持著最後的風度,說是玉明昭功過相抵,讓他重新回去帶領定北軍抵禦金兵南下。滿朝文武都覺得陛下所為雖然差強人意,但到底比之剛剛向有功之臣當麵問罪要強多了。
慕容方額頭的青筋都隱隱在跳動,這確實是陛下親手所書和談國書。難不成,這小子還真是玉明昭不成?
慕容方將信將疑,而玉明昭卻在將國書展示給眾人之後,就將國書呈給了宋哀帝。宋哀帝正是焦頭爛額之際,方才若不是玉明昭的出現,他可能會被迫答應金國的無理要求。若是答應了這個條件,宋國不說一蹶不振。但是,未來的幾年內怕是麵對一個小國的欺辱,都將毫無還手之力。
宋哀帝耐著性子看完了玉明昭呈上來的國書,臉上不可克製的出現了喜悅的表情。慕容方在下麵看得清楚,心下一沉,想來這確實是玉明昭自金國帶出的那封國書。看來今天的和談,恐怕不能如慕容方所願了。
果不其然,宋哀帝又恢復了鬥誌,他端坐在龍椅之上絲毫不見方才的那番窘態。他一開口聲音中就帶著藏不住的喜悅之情:“鎮北侯此番功不可沒,實乃我大宋國的功臣。慕容大人,既有貴國陛下國書在此,那我們便照國書所言達成兩國和談。不知,慕容大人還有何異議?”
慕容方分明是不想承認國書是真的可有玉明昭在此,隻要他一開口,慕容方剛才所言的威脅之詞便毫無作用。可他之所以這般說,便是依仗玉明昭已死,而國書也沒了下落。再有就是,在慕容方看來沒有玉明昭的宋國就像是沒有了牙齒的老虎,不足為懼。
可眼下這番情形,縱是慕容方再怎麽老謀深算也是無可奈何。故而,慕容方麵色不佳言辭生硬道:“即是我國陛下親筆所寫的國書,我又豈敢又何異議。那便照國書所言宋帝陛下親書和談國書一封好讓我呈回陛下。”說完慕容方便一言不發的站在那裏等候宋哀帝即刻寫下和談國書。
剛剛殿內還是一片陰霾,沉重壓抑,似乎宋國君臣已然走投無路。而此刻玉明昭的到來及國書的出現,似乎有了柳暗花明的趨勢。宋國的大臣們此刻麵上也都帶著笑意,似乎早將剛才的困境忘的一幹二淨,眼裏隻看得見宋哀帝正在書寫的那封國書。
那封國書將承載的是宋金兩國百姓未來至少十年的命運。
慕容方拿到國書之後便逕自離開了。宋國君臣望著以慕容方為首的金國使臣離開的背影,心裏隻覺暢快無比的解氣。
金國使臣一走,大殿內的氣氛便立刻活躍了起來一掃之前的陰霾。可是,這樣的氣氛沒能維持片刻,就被宋哀帝問罪玉明昭這件事,弄的更加尷尬了。所謂過河拆橋,也不過如此。
宋哀帝收斂了臉上的笑容責問玉明昭道:“鎮北侯你可知罪?”
玉明昭坦然說道:“臣自知犯了欺君之罪。然,當時有幾路人馬追殺於我,性命攸關之際,方才出此下策。否則,臣恐無緣得見君麵,望陛下寬恕。”
宋哀帝沒有想到玉明昭會如此輕易的承認他的罪名,這於他來說顯然是一個已經放在眼前的機會了,怎麽能不好好把握呢。可是,宋哀帝還沒有說出對玉明昭的懲罰,其他的大臣就已經有按耐不住想替玉明昭說話的了。
“玉侯雖說犯了欺君之罪,但他今日接了宋國目前最大的困局,乃是有功之人。雖然說是欺君之罪,但是有功當獎有罪當罰。依臣之見,莫不如功過相抵,方顯陛下仁德。”說話的人乃是一位堅定的保皇一派的大臣,他實在不忍見自家陛下出此下策。
“欺君之罪,豈能輕易赦免。功過相抵,未免太過簡單了吧!”這位大人向來得到玉明昭的看重,不說別的,就說這看人眼色的功夫。他一早就看出了宋哀帝的想法,是以才如此說道。
“臣以為不妥,玉侯出使金國,帶回國書,已然是大功一件。欺君之罪,玉侯也並非意為之,實乃事急從權。陛下萬不能寒了,功臣的心吶!”
……
朝堂上大臣們早已炸開了鍋,宋哀帝這一招著實昏庸,也不知他怎麽想的。玉明昭依舊風姿卓然的站在原地,不驕不躁,如一縷清風吹拂人心,讓人不自覺的就冷靜了下來。
玉明昭一擺手,衝著各位大臣道:“多謝諸位大人仗義直言,明昭感激不盡。明昭自知有罪,但憑陛下發落。”
玉明昭這一出,一眾大臣隻覺得鎮北侯如此忠心,一心為國,為著他人考慮。反觀宋哀帝,著實令大臣們寒心吶。李太師瞧在眼裏,不過是玉明昭以退為進罷了,這小狐狸肯定有後招。
李太師猜測的不錯,果然玉明昭又憂心忡忡道:“陛下,臣還有一事未曾稟報。臣回國之時,發現了金國早已陳兵潛龍關,想來,還存著南下的心思呢。”
好傢夥,原來是在這裏等著呢。玉明昭這話一出,宋哀帝還怎麽懲罰他。不說滿朝文武看在眼裏,多有異議,就說金國陳兵宋國邊境這事,宋哀帝不能把玉明昭怎麽樣。他不僅不能把玉明昭怎麽樣,他還得讓玉明昭重新回去統領定北軍。
宋哀帝心裏這個氣啊,玉明昭帶著國書回來的時候,他還高興了一下。現在,他恨玉明昭恨得牙根癢癢,恨不得活吃了他。
宋哀帝勉強維持著最後的風度,說是玉明昭功過相抵,讓他重新回去帶領定北軍抵禦金兵南下。滿朝文武都覺得陛下所為雖然差強人意,但到底比之剛剛向有功之臣當麵問罪要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