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岸邊,飄展的李密的將旗之下,李密勒馬停駐。


    已至鞏縣城北的渡口。


    此地離縣城不遠,李密坐在馬上,往縣城張了一眼,遙遙望見,城門處出入的百姓不多,城頭上巡邏的兵卒在來回行走,一麵“單”字大旗豎在城上,是單雄信的將旗。單雄信實現了他的承諾,十餘日前,不到兩天就打下了鞏縣縣城。現如下,城裏邊正是單雄信的部曲駐紮。


    注意到了李密的目光,信馬由韁,由著坐騎緩步河邊,啃食青草的房彥藻拽住韁繩,馳馬回到李密的身邊,笑道:“蒲山公,聞得單賢兄近日在鞏縣城可是美名遠揚。自得此城以後,他先是從倉城裏運了數百車的糧,分與了城中的貧寒民戶;接著,又凡是投他的城中輕俠、無賴之類,他來者不拒,一概接收,並皆給錢財厚賞。鞏縣城裏,上下盡稱他豪俠。”


    旁邊一人接口笑道:“怎麽?房兄羨慕了?”


    說話之人是楊得方。


    房彥藻哈哈大笑,說道:“得方兄這是在取笑俺了。我輩今從蒲山公,誌在天下,一城之俠名,何足羨也?”說話間,瞧見洛水上頭,遠遠的從東邊行了一艘船,遂止住話頭,手搭涼棚,眯著眼,張望了片刻,說道,“蒲山公、得方兄,你們看,那船當就是祖君的乘船了吧?”


    眾人望之,那船不大,順流而下,風助帆力,不多時,即到了渡口近處。


    船艙內早出來一人,立在船頭。


    此人四五十歲年紀,年紀不小了,但收拾的幹淨漂亮,裹著黑襆頭,花白長須,一身錦繡羅袍,腰圍蹀躞帶,足著短腰皮靴,帶上掛著香囊、環佩等各種飾品,左邊懸著一柄寶劍。


    李密等人認得,這人可不就是房彥藻口中的“祖君”?


    卻原來這人便是當下赫赫有名的大才子祖君彥。


    ——祖君彥是北齊權臣祖珽之子,成名很早,在楊堅時就已名動天下,深得當時的大詩人薛道衡之喜,而今他已年入花甲,或“大才子”之譽,現下可改個稱呼,換之為“老才子”矣。


    但不論“大才子”,抑或“老才子”,祖君彥總歸是當代最有名的才子之一了。


    李密今日親出營,到河邊渡口等候,為的即是迎他。


    在來船上的乘客確是祖君彥,李密趕忙下馬,韁繩拋給隨從的騎士,與房彥藻、楊得方等快步到至渡上,等著這船靠岸,踏板搭好,祖君彥下得船來,幾人齊齊叉手禮之!


    李密笑語暢快,說道:“祖君,總算是到了!”


    房彥藻撫摸著胡須,笑吟吟地說道:“可不是麽?祖君不知,自聞君將至,蒲山公是朝思夜盼,這兩天飯都吃不好,覺也睡不著。昨日常何打到了一頭鹿,獻與給了蒲山公,哎喲,好生肥碩的一頭好鹿,正好俺這些天或因忙碌之故,身子骨有些虛,便想著向蒲山公討些鹿血飲飲,以補補元氣,……祖君,你猜蒲山公卻是怎麽與俺說的?竟是不許宰殺,半滴鹿血也不給俺,說要等祖君到後,與君一同食用。蒲山公對君之盼,由此足然可見之矣!”


    這房彥藻的此番話,帶著說笑的語氣。


    此乃是因他與祖君彥並不陌生,兩人是為故交。


    如前所述,祖君彥深得薛道衡的欣賞,而房彥藻的兄弟,即房玄齡之父房彥謙與薛道衡則又是朋友,是以,通過薛道衡,房彥謙、房彥藻兄弟與祖君彥實亦是老相識了。


    祖君彥回了一禮,說道:“仆得蒲山公相召之書後,便即啟程,本該昨日就到的,卻路經陽武時,遇到了一點事,耽擱了多半天,因此到的晚了。有勞蒲山公久候、相迎,仆惶恐!”


    李密問道:“在陽武遇到了點事?祖君,遇到什麽事了?”


    “嗐,一點小事,不值一提。”


    李密察出祖君彥話中含有隱情,便追問說道:“祖君,俺早已傳令,命沿途各部,好生接待君,卻在陽武,君是遇到了什麽事?……陽武?孝朗,陽武現是不是周文舉的別部在駐?”


    “回明公的話,是。”


    李密察言觀色,皺起眉頭,問道:“祖君,莫不是周文舉部對君有所不敬?”


    “倒也稱不上有所不敬,一點小誤會。”祖君彥乃把在陽武碰到的事,說與了李密等聽。卻是因他衣飾華麗,相貌不凡,被周文舉別部的部曲當做了大財主,而在陽武境中把他截下了。


    房彥藻也皺起了眉頭,說道:“周文舉部居然這般膽大?當真是不像話!”


    祖君彥說道:“截下仆時,他們不知仆是來投蒲山公的。後來話說開了,搞清楚了,他們也就放仆走了。這都是尋常小事,不須多提。唯是累使蒲山公多等了一天,仆之罪也。”


    對周文舉別部的不聽令,李密現在還真沒辦法。


    周文舉、李公逸、王當仁等,包括新近來投的郝孝德等部,他們投的都是翟讓,不是李密,李密的軍令隻能在他的蒲山公營中作數,隻有他的部曲才會聽從,像周文舉等,想聽了,李密的軍令聽聽,不想聽了,李密的軍令對他們絲毫約束也無。


    不欲在與祖君彥剛見的此刻,在祖君彥麵前,落自家的臉麵,李密便沒有再繼續就此事多說,隻把這事記在了心中,轉開話題,笑道:“周文舉等各部多出草莽,難知祖君大名,一時為難了祖君,俺代他們向祖君道個歉。雖是多等了祖君一日,等的越久,祖君既到,則越歡喜。祖君,那頭肥鹿,俺已吩咐殺了,酒宴已設,隻待祖君到矣。君這就便請與俺入營吧?”


    “好,好,勞使蒲山公親自出迎,仆何德何能,委實慚愧!”


    房彥藻笑道:“‘何德何能’,君何過謙!別的不提,就這頭肥鹿,俺想喝口鹿血,蒲山公都不給俺,專候君至,且回入營中,坐上席後,感蒲山公之誠,品此肥鹿之美,一首好詩,君必是不吝筆墨的吧?以君之如椽大筆,即是我等望塵莫及。”


    祖君彥撫須而笑,說道:“筆墨遊戲,小道而已,不值一談。”


    今下的士人,多文武兼資,祖君彥年少時生活在北齊時代,北齊的皇帝是鮮卑化的高氏,他卻也是從小就會騎馬、擅騎馬的,現其年歲雖長,馬術猶精,便李密帶來的輜車,他不肯坐,要了匹馬,和李密、楊得方、房彥藻等並馬齊驅,在那百餘騎兵的護從下,向李密營去也。


    這百餘騎兵,是李密營中的精銳。


    全都是大敗張須陀一戰後,投附李密的張須陀舊部。


    帶隊兩將,一名張童仁,一名陳智略。


    從於張須陀時,這兩將雖然軍職不高,各才校尉,然均就以驍勇為稱。


    邊策馬而行,與李密等敘話,祖君彥邊打量了下張童仁、陳智略等這百餘騎士,見此百餘騎,個個胯下駿馬,人人披甲橫槊,端得是馬如遊龍、人似熊羆,疾馳間,仍能保持有條不紊的隊形,馳若飛雲,揚卷起的塵土漫舞,幾百個馬蹄打在地上的聲響,急如雨點,震如雷滾。


    祖君彥不覺讚歎說道:“真是精兵、精騎!蒲山公,仆在東平時,也曾見過張須陀帳下的精騎,如秦瓊、羅士信、蕭裕等部的精騎,俺都見過。此百餘騎與比,不相上下!”


    楊得方笑道:“君有所不知,此百餘騎正是張須陀帳下舊部。”


    “俱是張須陀帳下舊部?那就難怪了!難怪這等精銳。蒲山公,大海寺一戰,公大敗張須陀,當時仆聞訊得後,其實那時就想來投公了!隻是身在郡府,不得機會。”


    祖君彥盡管才名播於海內,出身也不錯,他的父親祖珽是北齊末年時的權臣,其族為範陽祖氏,亦由晉以來的北地名族,——聞雞起舞的祖逖即是出自此族,西晉末,衣冠南渡時,範陽祖氏的家族成員和北地別的士族一樣,也是分有不同的選擇,祖逖等去了江南,祖君彥的祖上留在了範陽,出仕於十六國、北朝的曆朝曆代,但因祖君彥父親祖珽的緣故,入隋以後,祖君彥在隋的仕途卻極其不順。


    北齊有個名臣、名將,名叫斛律光,忠心為國,是北齊的中流砥柱,結果卻因祖珽的讒言,被北齊的末帝高緯給殺掉了。斛律光能征善戰,為人忠直,縱是北齊的敵國北周的君臣也敬重他。後北周滅掉北齊之後,周武帝宇文邕兵入鄴城,追贈斛律光上柱國、崇國公,說道:“此人若在,朕豈能至鄴?”鄴縣,是北齊的都城。這麽樣一個連敵國都敬重的人物,卻死在祖珽的讒言下,祖珽在北齊亡前就死了,然卻因此導致了其子祖君彥受到牽累。


    薛道衡賞識祖君彥的才學,文帝楊堅朝時,就向楊堅推薦過祖君彥。


    隋之肇建,代的是北周,北周滅北齊之戰,楊堅跟著宇文邕有參加,因楊堅對斛律光的死也是感情複雜,去一強敵,自是好,但如此個英雄人物,死在小人之手,亦可惜,厭屋及烏,遂拒絕了薛道衡的舉薦,說道:“是非殺斛律明月人兒邪?朕無用之。”


    ——明月,是斛律光的字。


    楊堅不用祖君彥,到了楊廣繼位後,楊廣一則因楊堅不用其之由,二來楊廣善忌,心胸不寬闊,他有文采,他就見不得別的比他更有文采的人,於是也不用他。


    說來實是“空懷才華、蹉跎下流”,以致祖君彥到投李密前,也僅才在東平郡府任了個小小的書佐,檢校宿城令。“檢校”者,代理之意。兼個縣令的官,還是代理。亦所以,前時東平郡被瓦崗義軍的別部打下後,李密的一道召書送到,祖君彥立刻就動身,趕來相投李密了。


    不過話說回來,得召書後,即動身來投這事兒是不假。


    祖君彥所言之“聞李密大海寺一戰,大敗張須陀時就想來投”的這話,卻不是真的了。


    大海寺一戰,瓦崗義軍雖然打贏了,可說到底,亦無非是一場勝仗而已。大業九年以今,各地義軍打過的勝仗多了。一場勝仗,就算張須陀外有威名,也不代表什麽,不代表李密就一定能夠成事。因而,祖君彥那個時候,實際上是尚無來投李密之念的。


    現李密打下了興洛倉,這就不同了。


    一座大倉,兩千多萬石糧,便是個傻子也能看出,李密以此為資,怕是真能成事了。


    對祖君彥的這句話,李密何等聰明,焉會不知隻是一句“客氣話”?卻沒拆穿他,隻笑道:“大海寺戰後,俺就有心請君前來,唯那時俺已在謀劃取興洛倉,軍務繁多,因無暇餘。”


    房彥藻笑道:“佛雲‘機緣’。早請不如晚到。祖君今至,可謂是恰當其時。”


    祖君彥問道:“孝朗,卿此話怎講?”


    “日前得報,東都的楊侗孺子、段達、元文都等已得昏君之令,在洛陽廣募兵馬,將來攻我。這一場仗,事關興洛倉的得失。若是輸了,興洛倉難保;若是打贏,我軍的根基便穩,以此倉糧為仗,足可與東都爭鋒。君素有智名,今正好可為蒲山公出謀劃策,以補我等之不足也。”


    祖君彥說道:“越王等在洛陽,現正廣募兵馬,將來進犯?”


    “是呀。”


    祖君彥問道:“可探知了洛陽若來犯我,能動用的兵馬幾何?”


    馬行甚速,已將至李密營。


    李密接住房彥藻的話,笑道:“洛陽的情況,叔方等為咱打探得一清二楚,楊侗、段達、元文都等現雖在洛陽興師動眾,招募兵馬,聲勢不小,不足為憂。祖君,你今日才到,這些先不多說。你我進營,痛飲幾杯,為君洗過塵,君今晚好生的歇息一夜,明日再議此事不遲。”


    進到營內,到了大帳。


    酒宴已經備好。


    美酒盛上,肥嫩的鹿肉炙上,伎女的歌舞助興之下,李密、房彥藻等與祖君彥歡飲至夜,乃才散席。酒酣際,祖君彥提筆弄墨,文不加點,一氣嗬成,果是為李密獻詩了一首。


    中有兩句,李密最是喜歡。


    詩雲:“走狗馭三傑,割鹿高帝業。”


    “三傑”者,漢初三傑;“高帝”者,漢高祖劉邦。


    案上鹿肉,席間群英,又李密精擅《漢書》。


    這兩句詩,當真是不僅合景,且正投李密所好,合李密所誌。


    次日,李密召開軍議,將帳下諸士,悉皆召來,與祖君彥共議迎戰洛陽將來之官兵事。——他打算先將此事籌劃好後,迎戰的方略討論成熟後,再去與翟讓說。


    同一天。


    洛陽城郊,廣闊的原野上,布滿了兵士,旌旗如林,甲械曜日。


    連帶著新招募到的兵士在內,數萬官兵組成了十餘個大方陣,環繞一座高台而立。


    數十個文武官員,拾階上到台麵,在迎風颯颯的大纛下站定,環顧台下的這數萬將士。


    被簇擁在正中的是個五六十歲,著紫色官袍的老者。


    這老者看罷台下將士,顧與其餘眾人,撫須說道:“公等且視,軍容何如?以此往討密賊、翟賊,公等以為,可以勝乎?”提的是問題,語氣輕鬆,已帶出了他心中的答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子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子曰並收藏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