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天忽然肚子傳出咕咕轆轆的叫聲。清心抿然一笑道:“袁大哥,你肚子餓了?”袁承天不好意思騷搔頭,說道:“好像是的。”清心看了四下不見吃的東西,不由眉頭一蹙,憂愁升起。袁承天道:“不妨事!我餓肚先前常有。”——可不是,小時候他一個衣衫破爛,在每個城市中乞討,有時也討不到一個饅頭,更有人故意將餿了的飯食給他,以來戲弄他。他也不惱,因為人世間的冷暖也不過如此,人性的惡也莫甚於此,在這個冷酷的世上也不要奢望別人給你太多,因為人都是有私欲的,沒有一個完全大私無公的人,縱使聖人也難免俗,何況吾輩?
清心忽然見到不遠處一株山桃和穿心梅,那穿心梅正開滿花朵,而那山桃則果實累累,讓人見了垂涎欲滴。她看到此不覺歡呼出聲,叫道:“袁大哥,你看那桃樹?”袁承天隨她所指,見那山桃,心中也是歡喜。
當兩個人各拿一個桃子吃起來的時候,不覺想到:“天無絕人之路,世無不可為之事,隻要努力總會有成功的時候。”兩個走出王府已是夜沉,京城人家都花木扶疏,夜中的茉莉和晚香玉散發出幽幽的攝人香氣,讓人心神清爽,消去憂愁。
清心忽然道:“袁大哥,將來咱們天人永隔……”忽然覺得自己口無遮攔,怎麽說出這樣不祥的話,便低頭用手撚動衣裳。袁承天道:“清心,我不忌諱生死二字,因為是人便要死,所以何必斤斤計較什麽?”清心見袁大哥不以為然的樣子,歡喜道:“袁大哥,你還記不記咱們初次相見的情形?”袁承天道:“我怎麽不記得——我第一眼見你時便覺得在哪個世界中見過你,有種似曾相識的影像,可是現實中又實實在在沒見過,當時心中隻一個念頭——今生有你,無所遺憾;如若失之,形同槁灰,可是生命中總不盡人意,清心,也許我們永遠不可以在一起,也許這是上天早已注定的,誰也無法更改,天命所歸!”清心道:“可是我從來都不喜歡海查布——他阿瑪雖為威武大將軍——可是我不在乎!——世人多是貪慕虛榮,認為榮華富貴是畢生追求,所以心累,所以心苦,為虛無的東西所困繞,壞了心智,實為可悲!”袁承天道:“人人迷其中而不自悟!這也是世人的通病,誰也無法,隻為榮華富貴,那管身後事?”
在將軍府邸分別,清心猶有不舍,目中有淚,眼中含悲,似乎那心中有萬千的愁苦,隻是無人傾訴,所以隻有埋葬在心中,一個個默默忍受,不知何年何月才是盡頭。這種苦痛隻有一個人感同身受,無法自拔,這也是人間的苦,是人無法摒除,困繞一生一世,不可開脫。
古北口在京城二百裏外,是為龍脈之地,控京城北麵要塞,亦有長城在其境內,古時稱大道為關,小道為口,這古北口坐落燕山山脈,地形險峻,最為重要,是為京師北麵屏障,可以阻止外夷之敵犯境。其古北口長段由臥虎山、蟠龍山、金山嶺和司馬台長城四段組成。北齊天保六年修建起自西河至山海關三千餘裏長城,其間古北口段為重點設防關口。金、元兩代王朝也曾對此增建。明洪武十一年加修關城大小關口和烽火台等關塞設施,以趨完備,又自增修門關二道,一門設於長城關口處,稱邊為“鐵門關”,僅可容一騎一車通過,甚是險要;一門設於潮河上,稱之為水門關。隆慶元年戚繼光將軍和譚綸開始對自山海關至居庸關長城大規模修建,古北口長城重又得以修建,望京樓為該段長城之最高點,高可三百丈餘,居高臨下,長城內外,風光盡收,一時多少英雄豪氣!
清心和袁承天二人控轡驅馬離城向北,馬行疾馳,不過二個時辰便已到這古北口長城之下,因有官兵把守關隘,所以尋常百姓無由進入長城,——但是清心卻又不同,把守官兵自然識得這位和碩親王府的格格,便自恭敬有加。二人棄馬登上長城,隻覺山風凜冽,刮得人夏日遍體生寒。極目遠眺山河盡在腳上,不由心中生起豪情萬狀,見那烽火台猶在,隻是不聞號角連聲,鐵馬冰河入夢來!
清心忽覺得袁大哥神情肅然,手拍城牆,似乎心有所思,夢往從前,仿佛又見百多年前明時官兵守護這長城,與滿洲兵士交戰的情形,死亡枕藉,那些戰死的好兒郎都是底層百姓的兒女,生時藉藉無名,死後無人記起他們的真名姓,隻成為帝王之爭的犧牲的人!在千年長河中無人記惦起他們熱心衛國,死後成為曆史長河中微不足道的煙塵。世人都遺忘了,他們一個個都是鮮活的生命,都有爹爹和娘親,還有妻子兒女,可是為了保護家國而獻出生命,讓人總是無奈扼腕長歎!
忽然頭頂高空有一隻塞外體形碩大的海東青飛來盤旋,似乎要獵食地上的弱小生靈。袁承天不由得從臂上取下長弓,彎弓搭箭,左手控弓,右手搭箭,伺機而動,瞧準時機,隻見那海東青(此為鷹中之神,故老相傳十萬隻鷹中才出一隻海東青,可見其神駿,可說是鷙鳥之不群)。袁承天見它盤旋在自己頭頂上方,覷準時機從下而下疾飛而下,淒厲地鳴叫,向著他攻去。袁承天見時機正當時,左手控弓牢穩,右手射箭,隻見一道耀眼白光,向那海東青射去,隻聽一聲淒涼殘鳴那海東青肚腹受箭,從高空中直墮下來,重重摔在城磚之上,一片血汙,隻撲楞幾下便見不活了。清心本要出聲製之,可是見這海東青勢要傷害袁大哥,所以便又咽了回去。可是心中隱隱覺得不對——因為海東青在關外滿洲人眼中是為神獸——不可傷害,遑論殺之!可是袁大哥既然為之,也是無法,隻有任其自然!
袁承天轉目之間,見清心神情有些不虞,不知何意,又見她低下身將那海東青捧在掌心,口中喃喃自語不知說些什麽?然後從一道城牆缺口躍下,找了一處土地,掘地為塚,將它恭恭敬敬放入,又自填土,放上石塊,雙手成掌,不知又自說些什麽,然後見她神情好轉,不似適才的然。袁承天待要上前詢問,想想天下的女孩子誰又沒有幾個秘密,總是不願對別人說的,便打住了這好奇心,不去問她。清心轉頭見袁承天正在她身後,注目於她,便問道:“你幾時也躍下城牆跟來的?”袁承天道:“適才你那一躍而下,駭得我好怕,我以為你一時想不開……”清心道:“你以為我要死。”袁承天不置可否搔搔頭。清心道:“我還不至於,其實世上的人一律平等,無所謂貴賤,可是有時上天偏偏將人分出三六九等,讓人活在囚籠中,不得自由!我雖貴為皇室貴胄,其實也難幸免,袁大哥朝廷之中多是爾虞我詐,互相傾紮,你得勢,人人恭迎你;你一旦失勢獲罪,便遭萬人唾棄,仿佛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亂國佞臣,你說世上那有黑白之分?”袁承天道:“事在人為,隻要初心不變,又怕什麽奸邪當道?”清心不由笑道:“袁大哥,你說得容易,實在的情形又自不同,不是你所想的那樣!”
袁承天道:“我隻知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至於朝廷也許便應另當別論吧!”清心道:“袁大哥,當今之世天下幫會皆歸附於朝廷,獨有你們袁門與朝廷分庭抗禮,似乎有些不合時宜,再者我皇帝哥哥雖未下詔誅殺你們這些袁門亂黨,其它朝臣未必會有這般心思,所以袁大哥你是袁門少主,為何要浪蕩於江湖,率眾流離失所,莫如歸附朝廷其不是好?”袁承天道:“我這個人從來不會折膝事權貴,性情倔強,處處違背別人的意願,不合時宜,——可是清心你不知道人各有誌,不能強求,上天與人於生命,必有所為,縱使那市井走卒也有他的理想和抱負,不因人的身份低賤而改變。我知道天下各大幫派都臣伏於你皇帝哥哥,就連那丐幫也不再與朝廷為敵,效力當今;隻是我做不到,也許我天生如此,隻會木訥做人,不會鑽營取巧,更加不會巧言令色,以期謀得榮華富貴!我這樣的人實在不合時宜,便和當年的袁督師一般,做事不近人情,得罪了宵小之輩,以致惹來殺身之禍!——可是,我……有我的信念,所以也許隻有潦倒一生,不得誌於當世,可是明知不可為,還要為之,將來命運如何也隻有交於上天安排了,亦不是我們所能控製!”
清心見他大大眼眸之中盡有悲愴之色,仿佛看透古今事理,英雄成敗得失,有時也許事在人為,雖不成功,也不留遺憾!
袁承天手撫古老城牆,腳踩地下方磚,看這巍巍長城,氣勢千年,想像當年勞工役夫身背手拉將石磚運至這山嶺之上,何等之艱辛?何等之困苦?何等之不幸?有人天生富貴,有人生如螻蟻;天生富貴,一生無憂,得庇先人福蔭;生如螻蟻,隻有每日奔波,掙紮於生死邊緣,所以說上天之不仁,本應一律平等之事,偏偏改寫,讓不公的事情在世間漫延,最終天下搖搖於風雨之中,群起攻之,改朝換代,結局一樣不盡人意,循循之中,仿佛輪回,而受難的永遠是百姓!
清心見袁大哥神情黯然,知他是個悲天憫人的人物,所以也不說話。又走一路,隻見一塊磚牆之上刻有字跡。袁承天心下好奇,上前細看,卻是“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得有天下誰是主,以為紫微星座人。不教天地倒懸中,日月乾坤在我手。洪武當年稱帝君,後代苗裔豈弱他?”這首詩下麵無有名字,看來是一名抱負極大的人所寫,隻是不知這位胸有乾坤的前輩卻是何人?這首看似豪邁,中有家國之念,隻不知他是何時何代之人,境遇如何?後來怎樣?不由讓人浮想聯翩。
清心在他身後,不由口中念了出來,不由拍手道:“好一個洪武當年稱帝君,後代苗裔豈弱他!看這口氣好大,有袁督師之慷慨激昂,不遜於當時之英雄!袁大哥,你似乎便是這樣的人物!皇帝哥哥時常說天下英雄,唯他與你,其它人也就算了吧!”袁承天不喜不悲,不嗔不怒,隻是看這蜿蜒曲折在崇山峻嶺之間的長城,不由心中浩歎,獨立於這城牆之上,有種曠時獨立,臨風長嘯的感慨。清心道:“袁大哥,天時不早,咱們也該回轉京城,晚了還要叫開守城兵士。”袁承天心想:可不是。便自收住腳步,又見長城之下山花燦爛,開得好看,綠樹紅花,相得益彰,讓壓抑的心情又自開朗起來。
他們二人在回去的路上,經過古北口小鎮,見有一隊隊官兵持刀拿槍在向鎮外走去,心下不覺好奇。袁承天見日頭轉西,便道:“清心,你先回,我去看看。”清心道:“我也要去,縱有危險,他們也不敢把我怎麽樣。”袁承天隻有苦笑,也不過為己甚,忤逆這位大小姐的脾氣。清心見袁承天應允,笑顏如花,內心極是開心的緊。兩個人來時,山一程,水一程,心情開朗,此時見那些官軍神情透著蕭殺,情知事有不妙,心中不免有些栗六不安起來,好在清心身份尊崇,縱使官軍發現他們行蹤,也不能夠亂來,否則便是死得不耐煩了。
這些官軍七轉八轉,來至古北口鎮外一處荒廢的宅院外,其中為首那人低低說些什麽,因為離的遠,如果麵目看的並不清楚,聲音隱隱約約有些熟悉,其身旁之人也眼熟,隻是西下餘光照得人眼睛發慌,看不真切。四下官軍四下散開,將這宅院四下圍個水泄不通,個個刀出鞘,弓上弦,作勢撲殺的架式。又過片刻,官軍圍攻布置己當,為首那人一腳踢開木門,那木門經年受風吹雨淋,早己朽木,不堪一擊,直向偌大的院中飛去,重重跌落在庭院中,摔了個紛碎,木屑四下橫飛。這一下早已驚動屋內之人,隻見堂屋之中躍出十幾個結束停當的大漢,正是袁門中人——紫微堂主趙謙,餘下四堂中眾兄弟。他們在此密謀要殺進皇宮,殺了那滿洲皇帝,以雪昔年之恥,更有深屋原因,昔日趙謙於皇宮行刺皇帝不成,反而就虜,多虧少主營救,否則非身死其中不可。隻是心中猶有不服,今次便在這古北口小鎮廢園中密謀要涉險再行刺殺皇帝——他以為皇帝,群龍無首,必定生亂,那麽天下反清複明勢力便有機會奪其天下——隻是他這想法太過天真——天下那容易便得到手,非是天生英勇,睿智過人之輩才可以擁有,否則決難成功。曆朝曆代帝王均是在千難萬險之中奪有天下,豈是泛泛之輩可與擁有的?隻是這趙謙雖為紫微堂一堂之主,卻是執迷不悟,以為皇帝死,就可以得有天下,其實不然,得天下非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否則枉費心力,多殺人命,於事無益。可是這道理他偏偏不明白,未向少主稟告便私自行事,又犯了先前袁門之弊病——各自為政的毛病。堂中弟子聽到要殺滿洲皇帝,自然人人爭先,個個奮勇,磨拳擦掌,仿佛可見天下重歸漢人之手!隻是他們行事不周,被巡捕的捕快發現異常便上告上司,上司認為滋事體大,因為近來袁門忤逆亂黨又自死灰複燃,重又組織,屢屢與有司衙門為敵,其間還殺了好幾名捕快,所以上司官員便警惕上告京都的攝政王,——他隻所以未上奏皇帝,因為其實下麵官員奏事必須先向攝政王稟告,然後由他自己決定有無必要上達天聽,可說實際的情形是攝政王一人說了算,皇帝隻是個傀儡而已,被人操控無有實在的權力,這也是朝中官員多數依附於他的原因所在。而嘉慶皇帝則聽之任之,有時連奏張也不看,隨手丟在一邊,有時留中不發,隻是和宮女在北海龍船飲酒歌舞,仿佛無心天下事業,一力讓這位王叔一力處理軍國大事。私下和碩親王舒爾哈齊勸導皇帝要防著攝政王多鐸有仵逆篡上,不臣之心。嘉慶皇帝隻是一笑置之,笑說你和攝政王同是我的王叔怎麽會有忤逆之心,決然不會的。舒爾哈齊見皇帝既然說也隻有不再提及。嘉慶皇帝之所以如此,隻是不願張揚,否則讓多鐸聞知自己的意圖,隻怕他早起事謀反,放眼朝中雖有四大顧命大臣,然而卻無實權,沒有勢力與之抗衡,如果貿然行事隻會反受其害,得不償失。
紫微堂主趙謙見到一幹官兵湧進來,非但不懼,反而仰天哈哈大笑道:“你們這些狗官兵隻會殘害無辜百姓,天幸今日撞我手,你們還有的活麽?”他躍出大屋之時隨手拿了一柄長刀而出,迎風一展,直指那為首之人。這為首之人不是旁人,卻是那攝政王府的四阿哥多福安,他身後站立的是傅傳書,還有王府侍衛安引疾;他們是授命於多鐸而來,多鐸之所以不派別人,他是另有打算,要將這些袁門逆黨擒拿,然後引袁承天現身,將他們一網打盡,這樣對皇帝打前必大,因為他與嘉慶皇帝雖是身份有別,一個是坐擁天下,手握天下生殺大權的皇帝身份,一個是反清複明的袁門少主,他們本應仇讎,誰想竟而生出英雄相惜之念,讓人不解。有時皇帝有意為之,處處衛護這個袁門少主,對袁門弟子盡量避免殺戮,這一切全是念在他們兄弟之誼的情份,否則豈能由他袁門一味坐大,而不欲理會,天下焉有是理。多鐸此次派多福安出馬,要他一舉拿下這朝廷的亂黨,押解王府,此次縱然得悉,也是無法要人,因為攝政王有權處置這些袁門弟子,不再象上次那樣任由皇帝拘人拿去,縱使得罪皇帝也在所不惜——因為皇帝年少,朝中重臣皆倚靠自己,無會有人出頭為皇帝解憂,那樣是自尋無趣,自討煩惱,所以他才大膽行事,無所顧忌。
多福安見這趙謙長刀橫指,意思是要殺人的架式,不由得嗬嗬冷笑道:“你們這些朝廷反賊,不行好事,偏偏做下這歹事,犯下忤逆殺頭之罪,還不棄刀授首,更待何時?”趙謙道:“你不是攝政王的四阿哥多福安麽?”多福安道:“然。”意態說不出的傲然,看他們這幹人如同死人,全然未放在眼中。趙謙見他兀自托大,心想:且看今日誰死誰生。
這時傅傳書越眾而出,說道:“四阿哥讓我拿下他!”趙謙冷眼旁觀,見是傅傳書,知他和少主是師兄弟的關係,隻是現在他已是昆侖派新晉掌門,身份又自不同,也耳聞他為人陰鷙,心有城府,非是易與之輩,時時藏著殺人的計謀!少主卻是仁義為先,處處懷著俠義心腸,救人於危難之中,排難解紛,處處透著俠肝義膽,忠義乾坤,兩人雖同為昆侖中人,然而性情都有著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
傅傳書見他看自己的眼神透著輕蔑,心頭火起,心想:好小子,你敢看我不起?我可是堂堂昆侖派掌門,豈是你一個堂主所能比擬?趙謙向前一步,長刀一指道:“傅掌門,今日你要出頭不成?”傅傳書道:“捉拿忤逆亂黨,在下責無旁貸!”趙謙大聲道:“好一個責無旁貸!好,在下這顆大好頭顱,有本事你拿去吧!”言罷長刀迎風一展,向著傅傳書殺去。傅傳書此時用一名兵士手中拿來一杆紅纓槍,長槍一抖,卷了一個大大的槍花,然後向前一送,向著趙謙的長刀點去,去勢如風,颯颯作響,似乎便要一槍奪其性命,好在四阿哥麵前顯能,更要邀功請賞。
趙謙鄙視其人,心想:少主怎麽會有這樣的師兄?行為之不堪,反而可以坐上掌門之位,讓人不解,以前代掌門人趙相承之慧眼,怎麽會將這掌門之位傳於這樣行為不堪的弟子,將昆侖派生死攸關的聲名置於無良人手中,將這千年以降的名門大派盡毀於一人之手,其識人不清,那如將這掌門之位傳於袁承天,可以稟天地正氣,領導西北邊陲各路英雄反清複明大業,可說指日可待;而今在傅傳書領導下,昆侖派屈從朝廷,那還有什麽名門大派的氣勢,可說趙相承識人不清,害人不淺——其實他又怎知這昆侖派內裏的事情,又怎知這傅傳書用非常手段得取掌門之位,而且不惜害死了爹娘,可說是忤逆之子,做下為人不恥,天人共憤的事情來。當然這些事情袁承天是知道的,其它人自然無從得知,私下還以為這傅傳書識得大體,歸順於清廷。
刀來槍去,傅傳書和趙謙二個人你來我往,都是抱著置對方於死地的決心,所以手下絲毫不留情,隻見殺氣溢於滿院之中。若論武功造詣這趙謙非是傅傳書之敵手,想這傅傳書打小習武,浸淫於武功十幾年,又加之後來趙相承傳他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本派無上之內功心法,可說這內功心法已然打通昔日未打通之任督二脈,任督二脈通,則體內之內功全身融會貫通,合為一體,仿佛金剛不壞之體,練至化境,可自刀槍不入,破其法,隻有命門一途,此外別無它途。如果不知其命門所在,也隻有枉費心機,刀槍總是無用的。所以今日之交手,傅傳書雖身有破綻,但是他有天罡正氣護體,所以趙謙手中長刀雖有時砍中肩臂、小腹,長刀有時刺向其咽喉處廉泉、天突、璿璣、華蓋四穴,想那廉泉穴雖為緊要,位於咽喉正當時,其餘三穴則依次而下,不為緊要;趙謙本意長刀刺中那廉泉穴,這傅傳書非咽喉斷裂而死,不成想長刀刺動猶如刺上了鋼鐵,絲毫不動,這時才驚覺這傅傳書已然練就了金剛不壞之體的無上神功。
傅傳書見狀仰天長嘯,忽地右手單手使槍,槍出如龍,呼嘯而至,不待趙謙閃動,一槍實實在在刺中他的小腿,一時血流如注。他猶自不停,長槍挑處,將這趙謙掀翻在地。長槍槍頭血漬漬而下,他大踏步而前,桀桀道:“趙堂主今日你便要授首!”趙謙怒目而視道:“賣國求榮的奸賊!你以後有何顏麵見先代掌門?”傅傳書非但不怒,而且笑道:“誰是賣國求榮的奸賊?你們袁門自命清高,猶如你們少主袁承天不知進退,不知榮辱,所以流離失所,不得安寧。你說難道天下就你們袁門高尚,別的門派便那樣不堪?”趙謙道:“大義在人間!世間有人生死無名,有人為民族大義四處奔走,團結天下有誌義士;這是人與人不同之處,所以有人遺臭萬年,有人名留青史!”
傅傳書收槍在手,看著趙謙道:“看這情形,閣下要名留青史了?那好,在下成全你!”他話音一落,手中大槍倏地翻轉,如花落繽紛,直向趙謙哽嗓咽喉而去,勢要奪其性命。趙謙身體受製,已然不能動彈,隻有受死,心中升起一個念頭:我私自行動,未稟告少主,不知他惱也不惱?可是又低頭一想:死則死矣!還想這勞什子幹什麽?他閉目待死。他身後袁門弟子豈能眼見堂主受死,一湧而上要救趙謙。安引疾不待四阿哥多福安授命,便率一眾官兵持刀拿槍阻攔,雙方殺在一起。
傅傳書對身後之事置若罔聞,長槍刺向趙謙咽喉。趙謙避無可避,動無可動,隻有待死,可以明顯感到淩厲的寒風而至。忽然似乎有人拿他肩臂,向後疾滑而去,躲開傅傳書這致命的斷魂槍。傅傳書也是一驚,——因為那人在趙謙身後所以看清麵目。但是他不甘心,眼見成功豈能輕易放過,所以踏步而前,步步緊迫,去槍在手,抖成槍花,在這碩大槍花之下,讓人分不清哪個是真槍頭,正所謂:實實虛虛,虛虛實實,讓人在頭昏眼花之中中槍而斃,端的歹毒。
雖然他自以為可以得手,奈何趙謙身後之人,身手自是非凡,又自撐住趙謙手足,與之纏鬥,竟自不落下風,這下讓傅傳書心中嘖嘖稱奇,可見此人武功似乎猶在自己之上,——因為此時趙謙手不動,腳不行,形同廢人,而這人猶能以他為盾,向自己攻擊,可見武功之弱,非是易與之輩。
多福安看得心頭火起,心想:這人能以趙謙這傀儡之人而應對傅傳書,可見武功見識之不弱,似乎隱隱超越其上,心中非但不悅,而且生惱,順手從一名兵士手中奪過弓箭,嗖地一聲一箭射向趙謙,接著嗖嗖二箭,可說是一箭接一箭,勢要射他個對穿,讓他們兩人穿心而死。隻是他想的倒好,隻見趙謙一麵應付傅傳書——當然是身後之人所全力役使,似乎還遊刃有餘。這三隻箭前後相連,一氣嗬成,一貫而至,眼見便要洞穿二人,隻見趙謙身後那人忽地出右手,伸二指忽然之間挾製這三箭,而後雙指一錯,將這羽箭折為六截,棄之於地。多福安見狀氣得無以複加,似乎便要親自下場,可是想想還是忍了下來,心想:小不忍則亂大謀——阿瑪不也時常這樣教導麽?自己為什麽總是心浮氣躁,不能安其自然,伺機而動,一擊成功。
傅傳書心中亦有氣,心想:今日在四阿哥麵前若然拾掇不下這人,自己可顏麵盡失了。他想到此處,忽地槍出如龍,仿佛帶著呼嘯夾雜著重重的殺氣一路向著趙謙殺去。趙謙在那人控製下拳腳施展非但不遲頓,而且靈活異逾常人,心中也是驚奇,雖腿上流血,然後身後之人百忙之中點他大腿周邊之穴道,所以血流便緩,近而漸流漸止,可見這人點穴手法之精準,切中要害,分毫不差,否則血流如注,不能禁止,心中也是讚歎這人武功之高,隻是現在無法回頭看視,真想見一見這個武功卓絕的高人,隻是隱約可以感受到這人似乎年紀不大,因為他手掌光滑,不似年長之人,而且舉手投足前不見遲緩,總是在不經意間切換拳腳,讓他有得心應手之能。
傅傳書見他一時不肯就範,心想:不行,我今日非要拿下他不可,否則以後也不用做人了。他忽地棄槍於地——本來的招式是刺向趙謙。他忽然使出這樣的怪招——讓猝不及防,以為他棄械投降——可是他那是那樣便容易認輸的人。
傅傳書這舉動將多福安也駭了一跳,以為他要棄槍服輸——想想不對——以他之性格豈是輕易服輸的人?所以便不為所動,也不喝止,看來他是必有所為,心中已有勝算,所以自己也沒必要喝止,還是讓他自己便宜行事吧!傅傳書也不是沒看到,見那多福安欲言又止的樣子,便知道他心中所想,心想自己今次一定要拿下這趙謙和身後役使他的人,否則自己以後也用不著待在京城了,還圖什麽王霸之業?
他忽然長嘯一聲,雙手變爪去勢淩厲,招招陰狠,致人死命。趙謙似乎被他這氣勢所惑,亦或身後之人也自失落,一時不知所措。傅傳書將這陰煞之功施展開來,滿院之中似乎都充斥著陰陰無盡的殺氣,更有陰雲密布,黑氣罩人,讓人仿佛置身於九重地府黑羅刹之中,連多福安和安引疾都不禁打了冷顫,渾身起栗子,心中生寒,隻是不知世上怎麽還有這門可怕的邪功?
傅傳書心中暗暗得意,心想:這門陰邪的武功天下沒有幾個知道,今日讓你們開開眼界,以後莫以為在下好欺,掌門之位浪得虛名!趙謙心中發虛,不覺向身後之人說道:“少俠,我看他這門功夫邪門的很啊?似乎你我不是他的對手,我們要不要……”下麵的意思自然是我們要不要以退為進?他身後之人道:“無妨,隻要正氣所在,何懼奸邪?”趙謙聽他說話大吃一驚,幾乎便要跪下行禮,隻是現在不能,因為他手臂為人所役使,不能收手,否則傅傳書隻要這陰煞手抓來非死既傷,所以隻有一心一意,全力使為,決無退路可言!因為趙謙聽出身後役使自己對敵於不敗之地的人不是旁人,卻便正是少主袁承天——是以便要下跪行屬下之禮,卻是不能,隻有恭敬在心,待來日傷好之後再行袁門禮儀,因為在他心中尊卑有序,不可亂了,否則袁門人人目無尊長,豈不又回當初各自為政,亂作一團,被清廷拿住把柄,各各擊破,所以袁門現在上下一心,皆要聽命於少主,不得違抗,否則幫規重處,以儆效尤——先前便是過於寬大,以至沒有威信,各人均有私心,不唯民族大義,隻為小家利益分爭,以至瀕臨崩潰邊緣,還好少主及時現身,號令天下袁門重整旗鼓,招天下有誌之士加袁門——趙謙便是在這樣情況加入袁門,升至紫微堂主。他一向秉承忠義千秋,肝膽昆侖,俠義為懷的袁門宗旨與朝廷周旋,有時也殺酷吏惡人,是以攝政王多鐸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因了一次這趙謙殺了他安插在京畿之地的一名步兵總統領——雖然官職不是很大,但是卻有總領京畿步兵軍營的莫大能力,他死之後,皇帝便委任自己身邊一名得力侍衛頂替,這樣一來守衛京都的步兵又自重回皇帝手中,可是那次趙謙無意之舉,反而幫了嘉慶皇帝大忙——隻是他並不知情,可是攝政王便一直耿耿於懷,不能忘卻,每每伺機將袁門首腦虜滅,不能讓他為皇帝所用——因為他耳聞皇帝與那袁門少主袁承天情有莫逆,大有英雄相惜之概,將來未始不會為他所用,那時自己應付他們便力有未逮,頗為吃力,莫如現在趁袁門羽翼未成,便與以除之,以絕將來心腹大患!所以他便派王府中得力侍衛四下偵機,以期抓到他們袁門的行藏,今次得悉,便委任四阿哥多福安一力拿獲。
傅傳書施展這陰煞功,已非昆侖派的正宗武學,這也是他從蘇和泰身上得到的——當年他殺了蘇和泰,以圖嫁禍師弟袁承天,還好袁承天先知先覺,沒有中了他的計謀,隻可憐那蘇和泰死於非命。傅傳書對外則說這蘇和泰死於袁承天之手,那xj伊犁將軍蘇寧傑則深信不疑,便懷恨在心,隻是他身為伊犁將軍,其權也大,坐鎮南疆北疆,奉朝廷旨意捕殺反清複明的幫派弟子,無緣去中土尋找袁承天複仇,隻將這心願埋藏心中,以期有日捉拿住他,亂刀分屍,方解心頭之恨——其實他哪裏知道殺人元凶卻是這個標榜自己大仁大義,俠義為懷的新晉昆侖派掌門,其實是個巧言令色,華而不實的無恥奸賊,隻是說出去,任誰也不相信這傅傳書會做出忤逆師門,殺害旁人的事情。傅傳書自然知道殺了旁人也就算了,偏偏自己一時失智殺了伊犁將軍的兒孑蘇和泰,可不是天大禍事,所以他處處小心著意,不露行藏,心中隻是想:過了段時間死無對證,自然不會有人懷疑我,認定是小師弟袁承天所殺的,自己可以毫發無損,可不一箭雙雕!
其實這陰煞手是紅智上人的不傳之秘,因為蘇寧傑看重於他,讓他教導兒子蘇和泰武功。紅智上人本是西藏密宗大手印的傳人,不單會噬人的大手印,還有這陰煞手的武功——其練其武功心為所控,邪氣縱生,這是施展招術之時由感而發,不受外力所控,周遭陰氣重重,讓人心生畏懼,仿佛身遭鬼府之中,如見鬼魅重重,讓人心神失之,身中其陰煞手,毒入奇經八脈,上行頭腦,便自身死斃命,端的厲害無比!
清心忽然見到不遠處一株山桃和穿心梅,那穿心梅正開滿花朵,而那山桃則果實累累,讓人見了垂涎欲滴。她看到此不覺歡呼出聲,叫道:“袁大哥,你看那桃樹?”袁承天隨她所指,見那山桃,心中也是歡喜。
當兩個人各拿一個桃子吃起來的時候,不覺想到:“天無絕人之路,世無不可為之事,隻要努力總會有成功的時候。”兩個走出王府已是夜沉,京城人家都花木扶疏,夜中的茉莉和晚香玉散發出幽幽的攝人香氣,讓人心神清爽,消去憂愁。
清心忽然道:“袁大哥,將來咱們天人永隔……”忽然覺得自己口無遮攔,怎麽說出這樣不祥的話,便低頭用手撚動衣裳。袁承天道:“清心,我不忌諱生死二字,因為是人便要死,所以何必斤斤計較什麽?”清心見袁大哥不以為然的樣子,歡喜道:“袁大哥,你還記不記咱們初次相見的情形?”袁承天道:“我怎麽不記得——我第一眼見你時便覺得在哪個世界中見過你,有種似曾相識的影像,可是現實中又實實在在沒見過,當時心中隻一個念頭——今生有你,無所遺憾;如若失之,形同槁灰,可是生命中總不盡人意,清心,也許我們永遠不可以在一起,也許這是上天早已注定的,誰也無法更改,天命所歸!”清心道:“可是我從來都不喜歡海查布——他阿瑪雖為威武大將軍——可是我不在乎!——世人多是貪慕虛榮,認為榮華富貴是畢生追求,所以心累,所以心苦,為虛無的東西所困繞,壞了心智,實為可悲!”袁承天道:“人人迷其中而不自悟!這也是世人的通病,誰也無法,隻為榮華富貴,那管身後事?”
在將軍府邸分別,清心猶有不舍,目中有淚,眼中含悲,似乎那心中有萬千的愁苦,隻是無人傾訴,所以隻有埋葬在心中,一個個默默忍受,不知何年何月才是盡頭。這種苦痛隻有一個人感同身受,無法自拔,這也是人間的苦,是人無法摒除,困繞一生一世,不可開脫。
古北口在京城二百裏外,是為龍脈之地,控京城北麵要塞,亦有長城在其境內,古時稱大道為關,小道為口,這古北口坐落燕山山脈,地形險峻,最為重要,是為京師北麵屏障,可以阻止外夷之敵犯境。其古北口長段由臥虎山、蟠龍山、金山嶺和司馬台長城四段組成。北齊天保六年修建起自西河至山海關三千餘裏長城,其間古北口段為重點設防關口。金、元兩代王朝也曾對此增建。明洪武十一年加修關城大小關口和烽火台等關塞設施,以趨完備,又自增修門關二道,一門設於長城關口處,稱邊為“鐵門關”,僅可容一騎一車通過,甚是險要;一門設於潮河上,稱之為水門關。隆慶元年戚繼光將軍和譚綸開始對自山海關至居庸關長城大規模修建,古北口長城重又得以修建,望京樓為該段長城之最高點,高可三百丈餘,居高臨下,長城內外,風光盡收,一時多少英雄豪氣!
清心和袁承天二人控轡驅馬離城向北,馬行疾馳,不過二個時辰便已到這古北口長城之下,因有官兵把守關隘,所以尋常百姓無由進入長城,——但是清心卻又不同,把守官兵自然識得這位和碩親王府的格格,便自恭敬有加。二人棄馬登上長城,隻覺山風凜冽,刮得人夏日遍體生寒。極目遠眺山河盡在腳上,不由心中生起豪情萬狀,見那烽火台猶在,隻是不聞號角連聲,鐵馬冰河入夢來!
清心忽覺得袁大哥神情肅然,手拍城牆,似乎心有所思,夢往從前,仿佛又見百多年前明時官兵守護這長城,與滿洲兵士交戰的情形,死亡枕藉,那些戰死的好兒郎都是底層百姓的兒女,生時藉藉無名,死後無人記起他們的真名姓,隻成為帝王之爭的犧牲的人!在千年長河中無人記惦起他們熱心衛國,死後成為曆史長河中微不足道的煙塵。世人都遺忘了,他們一個個都是鮮活的生命,都有爹爹和娘親,還有妻子兒女,可是為了保護家國而獻出生命,讓人總是無奈扼腕長歎!
忽然頭頂高空有一隻塞外體形碩大的海東青飛來盤旋,似乎要獵食地上的弱小生靈。袁承天不由得從臂上取下長弓,彎弓搭箭,左手控弓,右手搭箭,伺機而動,瞧準時機,隻見那海東青(此為鷹中之神,故老相傳十萬隻鷹中才出一隻海東青,可見其神駿,可說是鷙鳥之不群)。袁承天見它盤旋在自己頭頂上方,覷準時機從下而下疾飛而下,淒厲地鳴叫,向著他攻去。袁承天見時機正當時,左手控弓牢穩,右手射箭,隻見一道耀眼白光,向那海東青射去,隻聽一聲淒涼殘鳴那海東青肚腹受箭,從高空中直墮下來,重重摔在城磚之上,一片血汙,隻撲楞幾下便見不活了。清心本要出聲製之,可是見這海東青勢要傷害袁大哥,所以便又咽了回去。可是心中隱隱覺得不對——因為海東青在關外滿洲人眼中是為神獸——不可傷害,遑論殺之!可是袁大哥既然為之,也是無法,隻有任其自然!
袁承天轉目之間,見清心神情有些不虞,不知何意,又見她低下身將那海東青捧在掌心,口中喃喃自語不知說些什麽?然後從一道城牆缺口躍下,找了一處土地,掘地為塚,將它恭恭敬敬放入,又自填土,放上石塊,雙手成掌,不知又自說些什麽,然後見她神情好轉,不似適才的然。袁承天待要上前詢問,想想天下的女孩子誰又沒有幾個秘密,總是不願對別人說的,便打住了這好奇心,不去問她。清心轉頭見袁承天正在她身後,注目於她,便問道:“你幾時也躍下城牆跟來的?”袁承天道:“適才你那一躍而下,駭得我好怕,我以為你一時想不開……”清心道:“你以為我要死。”袁承天不置可否搔搔頭。清心道:“我還不至於,其實世上的人一律平等,無所謂貴賤,可是有時上天偏偏將人分出三六九等,讓人活在囚籠中,不得自由!我雖貴為皇室貴胄,其實也難幸免,袁大哥朝廷之中多是爾虞我詐,互相傾紮,你得勢,人人恭迎你;你一旦失勢獲罪,便遭萬人唾棄,仿佛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亂國佞臣,你說世上那有黑白之分?”袁承天道:“事在人為,隻要初心不變,又怕什麽奸邪當道?”清心不由笑道:“袁大哥,你說得容易,實在的情形又自不同,不是你所想的那樣!”
袁承天道:“我隻知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至於朝廷也許便應另當別論吧!”清心道:“袁大哥,當今之世天下幫會皆歸附於朝廷,獨有你們袁門與朝廷分庭抗禮,似乎有些不合時宜,再者我皇帝哥哥雖未下詔誅殺你們這些袁門亂黨,其它朝臣未必會有這般心思,所以袁大哥你是袁門少主,為何要浪蕩於江湖,率眾流離失所,莫如歸附朝廷其不是好?”袁承天道:“我這個人從來不會折膝事權貴,性情倔強,處處違背別人的意願,不合時宜,——可是清心你不知道人各有誌,不能強求,上天與人於生命,必有所為,縱使那市井走卒也有他的理想和抱負,不因人的身份低賤而改變。我知道天下各大幫派都臣伏於你皇帝哥哥,就連那丐幫也不再與朝廷為敵,效力當今;隻是我做不到,也許我天生如此,隻會木訥做人,不會鑽營取巧,更加不會巧言令色,以期謀得榮華富貴!我這樣的人實在不合時宜,便和當年的袁督師一般,做事不近人情,得罪了宵小之輩,以致惹來殺身之禍!——可是,我……有我的信念,所以也許隻有潦倒一生,不得誌於當世,可是明知不可為,還要為之,將來命運如何也隻有交於上天安排了,亦不是我們所能控製!”
清心見他大大眼眸之中盡有悲愴之色,仿佛看透古今事理,英雄成敗得失,有時也許事在人為,雖不成功,也不留遺憾!
袁承天手撫古老城牆,腳踩地下方磚,看這巍巍長城,氣勢千年,想像當年勞工役夫身背手拉將石磚運至這山嶺之上,何等之艱辛?何等之困苦?何等之不幸?有人天生富貴,有人生如螻蟻;天生富貴,一生無憂,得庇先人福蔭;生如螻蟻,隻有每日奔波,掙紮於生死邊緣,所以說上天之不仁,本應一律平等之事,偏偏改寫,讓不公的事情在世間漫延,最終天下搖搖於風雨之中,群起攻之,改朝換代,結局一樣不盡人意,循循之中,仿佛輪回,而受難的永遠是百姓!
清心見袁大哥神情黯然,知他是個悲天憫人的人物,所以也不說話。又走一路,隻見一塊磚牆之上刻有字跡。袁承天心下好奇,上前細看,卻是“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得有天下誰是主,以為紫微星座人。不教天地倒懸中,日月乾坤在我手。洪武當年稱帝君,後代苗裔豈弱他?”這首詩下麵無有名字,看來是一名抱負極大的人所寫,隻是不知這位胸有乾坤的前輩卻是何人?這首看似豪邁,中有家國之念,隻不知他是何時何代之人,境遇如何?後來怎樣?不由讓人浮想聯翩。
清心在他身後,不由口中念了出來,不由拍手道:“好一個洪武當年稱帝君,後代苗裔豈弱他!看這口氣好大,有袁督師之慷慨激昂,不遜於當時之英雄!袁大哥,你似乎便是這樣的人物!皇帝哥哥時常說天下英雄,唯他與你,其它人也就算了吧!”袁承天不喜不悲,不嗔不怒,隻是看這蜿蜒曲折在崇山峻嶺之間的長城,不由心中浩歎,獨立於這城牆之上,有種曠時獨立,臨風長嘯的感慨。清心道:“袁大哥,天時不早,咱們也該回轉京城,晚了還要叫開守城兵士。”袁承天心想:可不是。便自收住腳步,又見長城之下山花燦爛,開得好看,綠樹紅花,相得益彰,讓壓抑的心情又自開朗起來。
他們二人在回去的路上,經過古北口小鎮,見有一隊隊官兵持刀拿槍在向鎮外走去,心下不覺好奇。袁承天見日頭轉西,便道:“清心,你先回,我去看看。”清心道:“我也要去,縱有危險,他們也不敢把我怎麽樣。”袁承天隻有苦笑,也不過為己甚,忤逆這位大小姐的脾氣。清心見袁承天應允,笑顏如花,內心極是開心的緊。兩個人來時,山一程,水一程,心情開朗,此時見那些官軍神情透著蕭殺,情知事有不妙,心中不免有些栗六不安起來,好在清心身份尊崇,縱使官軍發現他們行蹤,也不能夠亂來,否則便是死得不耐煩了。
這些官軍七轉八轉,來至古北口鎮外一處荒廢的宅院外,其中為首那人低低說些什麽,因為離的遠,如果麵目看的並不清楚,聲音隱隱約約有些熟悉,其身旁之人也眼熟,隻是西下餘光照得人眼睛發慌,看不真切。四下官軍四下散開,將這宅院四下圍個水泄不通,個個刀出鞘,弓上弦,作勢撲殺的架式。又過片刻,官軍圍攻布置己當,為首那人一腳踢開木門,那木門經年受風吹雨淋,早己朽木,不堪一擊,直向偌大的院中飛去,重重跌落在庭院中,摔了個紛碎,木屑四下橫飛。這一下早已驚動屋內之人,隻見堂屋之中躍出十幾個結束停當的大漢,正是袁門中人——紫微堂主趙謙,餘下四堂中眾兄弟。他們在此密謀要殺進皇宮,殺了那滿洲皇帝,以雪昔年之恥,更有深屋原因,昔日趙謙於皇宮行刺皇帝不成,反而就虜,多虧少主營救,否則非身死其中不可。隻是心中猶有不服,今次便在這古北口小鎮廢園中密謀要涉險再行刺殺皇帝——他以為皇帝,群龍無首,必定生亂,那麽天下反清複明勢力便有機會奪其天下——隻是他這想法太過天真——天下那容易便得到手,非是天生英勇,睿智過人之輩才可以擁有,否則決難成功。曆朝曆代帝王均是在千難萬險之中奪有天下,豈是泛泛之輩可與擁有的?隻是這趙謙雖為紫微堂一堂之主,卻是執迷不悟,以為皇帝死,就可以得有天下,其實不然,得天下非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否則枉費心力,多殺人命,於事無益。可是這道理他偏偏不明白,未向少主稟告便私自行事,又犯了先前袁門之弊病——各自為政的毛病。堂中弟子聽到要殺滿洲皇帝,自然人人爭先,個個奮勇,磨拳擦掌,仿佛可見天下重歸漢人之手!隻是他們行事不周,被巡捕的捕快發現異常便上告上司,上司認為滋事體大,因為近來袁門忤逆亂黨又自死灰複燃,重又組織,屢屢與有司衙門為敵,其間還殺了好幾名捕快,所以上司官員便警惕上告京都的攝政王,——他隻所以未上奏皇帝,因為其實下麵官員奏事必須先向攝政王稟告,然後由他自己決定有無必要上達天聽,可說實際的情形是攝政王一人說了算,皇帝隻是個傀儡而已,被人操控無有實在的權力,這也是朝中官員多數依附於他的原因所在。而嘉慶皇帝則聽之任之,有時連奏張也不看,隨手丟在一邊,有時留中不發,隻是和宮女在北海龍船飲酒歌舞,仿佛無心天下事業,一力讓這位王叔一力處理軍國大事。私下和碩親王舒爾哈齊勸導皇帝要防著攝政王多鐸有仵逆篡上,不臣之心。嘉慶皇帝隻是一笑置之,笑說你和攝政王同是我的王叔怎麽會有忤逆之心,決然不會的。舒爾哈齊見皇帝既然說也隻有不再提及。嘉慶皇帝之所以如此,隻是不願張揚,否則讓多鐸聞知自己的意圖,隻怕他早起事謀反,放眼朝中雖有四大顧命大臣,然而卻無實權,沒有勢力與之抗衡,如果貿然行事隻會反受其害,得不償失。
紫微堂主趙謙見到一幹官兵湧進來,非但不懼,反而仰天哈哈大笑道:“你們這些狗官兵隻會殘害無辜百姓,天幸今日撞我手,你們還有的活麽?”他躍出大屋之時隨手拿了一柄長刀而出,迎風一展,直指那為首之人。這為首之人不是旁人,卻是那攝政王府的四阿哥多福安,他身後站立的是傅傳書,還有王府侍衛安引疾;他們是授命於多鐸而來,多鐸之所以不派別人,他是另有打算,要將這些袁門逆黨擒拿,然後引袁承天現身,將他們一網打盡,這樣對皇帝打前必大,因為他與嘉慶皇帝雖是身份有別,一個是坐擁天下,手握天下生殺大權的皇帝身份,一個是反清複明的袁門少主,他們本應仇讎,誰想竟而生出英雄相惜之念,讓人不解。有時皇帝有意為之,處處衛護這個袁門少主,對袁門弟子盡量避免殺戮,這一切全是念在他們兄弟之誼的情份,否則豈能由他袁門一味坐大,而不欲理會,天下焉有是理。多鐸此次派多福安出馬,要他一舉拿下這朝廷的亂黨,押解王府,此次縱然得悉,也是無法要人,因為攝政王有權處置這些袁門弟子,不再象上次那樣任由皇帝拘人拿去,縱使得罪皇帝也在所不惜——因為皇帝年少,朝中重臣皆倚靠自己,無會有人出頭為皇帝解憂,那樣是自尋無趣,自討煩惱,所以他才大膽行事,無所顧忌。
多福安見這趙謙長刀橫指,意思是要殺人的架式,不由得嗬嗬冷笑道:“你們這些朝廷反賊,不行好事,偏偏做下這歹事,犯下忤逆殺頭之罪,還不棄刀授首,更待何時?”趙謙道:“你不是攝政王的四阿哥多福安麽?”多福安道:“然。”意態說不出的傲然,看他們這幹人如同死人,全然未放在眼中。趙謙見他兀自托大,心想:且看今日誰死誰生。
這時傅傳書越眾而出,說道:“四阿哥讓我拿下他!”趙謙冷眼旁觀,見是傅傳書,知他和少主是師兄弟的關係,隻是現在他已是昆侖派新晉掌門,身份又自不同,也耳聞他為人陰鷙,心有城府,非是易與之輩,時時藏著殺人的計謀!少主卻是仁義為先,處處懷著俠義心腸,救人於危難之中,排難解紛,處處透著俠肝義膽,忠義乾坤,兩人雖同為昆侖中人,然而性情都有著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
傅傳書見他看自己的眼神透著輕蔑,心頭火起,心想:好小子,你敢看我不起?我可是堂堂昆侖派掌門,豈是你一個堂主所能比擬?趙謙向前一步,長刀一指道:“傅掌門,今日你要出頭不成?”傅傳書道:“捉拿忤逆亂黨,在下責無旁貸!”趙謙大聲道:“好一個責無旁貸!好,在下這顆大好頭顱,有本事你拿去吧!”言罷長刀迎風一展,向著傅傳書殺去。傅傳書此時用一名兵士手中拿來一杆紅纓槍,長槍一抖,卷了一個大大的槍花,然後向前一送,向著趙謙的長刀點去,去勢如風,颯颯作響,似乎便要一槍奪其性命,好在四阿哥麵前顯能,更要邀功請賞。
趙謙鄙視其人,心想:少主怎麽會有這樣的師兄?行為之不堪,反而可以坐上掌門之位,讓人不解,以前代掌門人趙相承之慧眼,怎麽會將這掌門之位傳於這樣行為不堪的弟子,將昆侖派生死攸關的聲名置於無良人手中,將這千年以降的名門大派盡毀於一人之手,其識人不清,那如將這掌門之位傳於袁承天,可以稟天地正氣,領導西北邊陲各路英雄反清複明大業,可說指日可待;而今在傅傳書領導下,昆侖派屈從朝廷,那還有什麽名門大派的氣勢,可說趙相承識人不清,害人不淺——其實他又怎知這昆侖派內裏的事情,又怎知這傅傳書用非常手段得取掌門之位,而且不惜害死了爹娘,可說是忤逆之子,做下為人不恥,天人共憤的事情來。當然這些事情袁承天是知道的,其它人自然無從得知,私下還以為這傅傳書識得大體,歸順於清廷。
刀來槍去,傅傳書和趙謙二個人你來我往,都是抱著置對方於死地的決心,所以手下絲毫不留情,隻見殺氣溢於滿院之中。若論武功造詣這趙謙非是傅傳書之敵手,想這傅傳書打小習武,浸淫於武功十幾年,又加之後來趙相承傳他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本派無上之內功心法,可說這內功心法已然打通昔日未打通之任督二脈,任督二脈通,則體內之內功全身融會貫通,合為一體,仿佛金剛不壞之體,練至化境,可自刀槍不入,破其法,隻有命門一途,此外別無它途。如果不知其命門所在,也隻有枉費心機,刀槍總是無用的。所以今日之交手,傅傳書雖身有破綻,但是他有天罡正氣護體,所以趙謙手中長刀雖有時砍中肩臂、小腹,長刀有時刺向其咽喉處廉泉、天突、璿璣、華蓋四穴,想那廉泉穴雖為緊要,位於咽喉正當時,其餘三穴則依次而下,不為緊要;趙謙本意長刀刺中那廉泉穴,這傅傳書非咽喉斷裂而死,不成想長刀刺動猶如刺上了鋼鐵,絲毫不動,這時才驚覺這傅傳書已然練就了金剛不壞之體的無上神功。
傅傳書見狀仰天長嘯,忽地右手單手使槍,槍出如龍,呼嘯而至,不待趙謙閃動,一槍實實在在刺中他的小腿,一時血流如注。他猶自不停,長槍挑處,將這趙謙掀翻在地。長槍槍頭血漬漬而下,他大踏步而前,桀桀道:“趙堂主今日你便要授首!”趙謙怒目而視道:“賣國求榮的奸賊!你以後有何顏麵見先代掌門?”傅傳書非但不怒,而且笑道:“誰是賣國求榮的奸賊?你們袁門自命清高,猶如你們少主袁承天不知進退,不知榮辱,所以流離失所,不得安寧。你說難道天下就你們袁門高尚,別的門派便那樣不堪?”趙謙道:“大義在人間!世間有人生死無名,有人為民族大義四處奔走,團結天下有誌義士;這是人與人不同之處,所以有人遺臭萬年,有人名留青史!”
傅傳書收槍在手,看著趙謙道:“看這情形,閣下要名留青史了?那好,在下成全你!”他話音一落,手中大槍倏地翻轉,如花落繽紛,直向趙謙哽嗓咽喉而去,勢要奪其性命。趙謙身體受製,已然不能動彈,隻有受死,心中升起一個念頭:我私自行動,未稟告少主,不知他惱也不惱?可是又低頭一想:死則死矣!還想這勞什子幹什麽?他閉目待死。他身後袁門弟子豈能眼見堂主受死,一湧而上要救趙謙。安引疾不待四阿哥多福安授命,便率一眾官兵持刀拿槍阻攔,雙方殺在一起。
傅傳書對身後之事置若罔聞,長槍刺向趙謙咽喉。趙謙避無可避,動無可動,隻有待死,可以明顯感到淩厲的寒風而至。忽然似乎有人拿他肩臂,向後疾滑而去,躲開傅傳書這致命的斷魂槍。傅傳書也是一驚,——因為那人在趙謙身後所以看清麵目。但是他不甘心,眼見成功豈能輕易放過,所以踏步而前,步步緊迫,去槍在手,抖成槍花,在這碩大槍花之下,讓人分不清哪個是真槍頭,正所謂:實實虛虛,虛虛實實,讓人在頭昏眼花之中中槍而斃,端的歹毒。
雖然他自以為可以得手,奈何趙謙身後之人,身手自是非凡,又自撐住趙謙手足,與之纏鬥,竟自不落下風,這下讓傅傳書心中嘖嘖稱奇,可見此人武功似乎猶在自己之上,——因為此時趙謙手不動,腳不行,形同廢人,而這人猶能以他為盾,向自己攻擊,可見武功之弱,非是易與之輩。
多福安看得心頭火起,心想:這人能以趙謙這傀儡之人而應對傅傳書,可見武功見識之不弱,似乎隱隱超越其上,心中非但不悅,而且生惱,順手從一名兵士手中奪過弓箭,嗖地一聲一箭射向趙謙,接著嗖嗖二箭,可說是一箭接一箭,勢要射他個對穿,讓他們兩人穿心而死。隻是他想的倒好,隻見趙謙一麵應付傅傳書——當然是身後之人所全力役使,似乎還遊刃有餘。這三隻箭前後相連,一氣嗬成,一貫而至,眼見便要洞穿二人,隻見趙謙身後那人忽地出右手,伸二指忽然之間挾製這三箭,而後雙指一錯,將這羽箭折為六截,棄之於地。多福安見狀氣得無以複加,似乎便要親自下場,可是想想還是忍了下來,心想:小不忍則亂大謀——阿瑪不也時常這樣教導麽?自己為什麽總是心浮氣躁,不能安其自然,伺機而動,一擊成功。
傅傳書心中亦有氣,心想:今日在四阿哥麵前若然拾掇不下這人,自己可顏麵盡失了。他想到此處,忽地槍出如龍,仿佛帶著呼嘯夾雜著重重的殺氣一路向著趙謙殺去。趙謙在那人控製下拳腳施展非但不遲頓,而且靈活異逾常人,心中也是驚奇,雖腿上流血,然後身後之人百忙之中點他大腿周邊之穴道,所以血流便緩,近而漸流漸止,可見這人點穴手法之精準,切中要害,分毫不差,否則血流如注,不能禁止,心中也是讚歎這人武功之高,隻是現在無法回頭看視,真想見一見這個武功卓絕的高人,隻是隱約可以感受到這人似乎年紀不大,因為他手掌光滑,不似年長之人,而且舉手投足前不見遲緩,總是在不經意間切換拳腳,讓他有得心應手之能。
傅傳書見他一時不肯就範,心想:不行,我今日非要拿下他不可,否則以後也不用做人了。他忽地棄槍於地——本來的招式是刺向趙謙。他忽然使出這樣的怪招——讓猝不及防,以為他棄械投降——可是他那是那樣便容易認輸的人。
傅傳書這舉動將多福安也駭了一跳,以為他要棄槍服輸——想想不對——以他之性格豈是輕易服輸的人?所以便不為所動,也不喝止,看來他是必有所為,心中已有勝算,所以自己也沒必要喝止,還是讓他自己便宜行事吧!傅傳書也不是沒看到,見那多福安欲言又止的樣子,便知道他心中所想,心想自己今次一定要拿下這趙謙和身後役使他的人,否則自己以後也用不著待在京城了,還圖什麽王霸之業?
他忽然長嘯一聲,雙手變爪去勢淩厲,招招陰狠,致人死命。趙謙似乎被他這氣勢所惑,亦或身後之人也自失落,一時不知所措。傅傳書將這陰煞之功施展開來,滿院之中似乎都充斥著陰陰無盡的殺氣,更有陰雲密布,黑氣罩人,讓人仿佛置身於九重地府黑羅刹之中,連多福安和安引疾都不禁打了冷顫,渾身起栗子,心中生寒,隻是不知世上怎麽還有這門可怕的邪功?
傅傳書心中暗暗得意,心想:這門陰邪的武功天下沒有幾個知道,今日讓你們開開眼界,以後莫以為在下好欺,掌門之位浪得虛名!趙謙心中發虛,不覺向身後之人說道:“少俠,我看他這門功夫邪門的很啊?似乎你我不是他的對手,我們要不要……”下麵的意思自然是我們要不要以退為進?他身後之人道:“無妨,隻要正氣所在,何懼奸邪?”趙謙聽他說話大吃一驚,幾乎便要跪下行禮,隻是現在不能,因為他手臂為人所役使,不能收手,否則傅傳書隻要這陰煞手抓來非死既傷,所以隻有一心一意,全力使為,決無退路可言!因為趙謙聽出身後役使自己對敵於不敗之地的人不是旁人,卻便正是少主袁承天——是以便要下跪行屬下之禮,卻是不能,隻有恭敬在心,待來日傷好之後再行袁門禮儀,因為在他心中尊卑有序,不可亂了,否則袁門人人目無尊長,豈不又回當初各自為政,亂作一團,被清廷拿住把柄,各各擊破,所以袁門現在上下一心,皆要聽命於少主,不得違抗,否則幫規重處,以儆效尤——先前便是過於寬大,以至沒有威信,各人均有私心,不唯民族大義,隻為小家利益分爭,以至瀕臨崩潰邊緣,還好少主及時現身,號令天下袁門重整旗鼓,招天下有誌之士加袁門——趙謙便是在這樣情況加入袁門,升至紫微堂主。他一向秉承忠義千秋,肝膽昆侖,俠義為懷的袁門宗旨與朝廷周旋,有時也殺酷吏惡人,是以攝政王多鐸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因了一次這趙謙殺了他安插在京畿之地的一名步兵總統領——雖然官職不是很大,但是卻有總領京畿步兵軍營的莫大能力,他死之後,皇帝便委任自己身邊一名得力侍衛頂替,這樣一來守衛京都的步兵又自重回皇帝手中,可是那次趙謙無意之舉,反而幫了嘉慶皇帝大忙——隻是他並不知情,可是攝政王便一直耿耿於懷,不能忘卻,每每伺機將袁門首腦虜滅,不能讓他為皇帝所用——因為他耳聞皇帝與那袁門少主袁承天情有莫逆,大有英雄相惜之概,將來未始不會為他所用,那時自己應付他們便力有未逮,頗為吃力,莫如現在趁袁門羽翼未成,便與以除之,以絕將來心腹大患!所以他便派王府中得力侍衛四下偵機,以期抓到他們袁門的行藏,今次得悉,便委任四阿哥多福安一力拿獲。
傅傳書施展這陰煞功,已非昆侖派的正宗武學,這也是他從蘇和泰身上得到的——當年他殺了蘇和泰,以圖嫁禍師弟袁承天,還好袁承天先知先覺,沒有中了他的計謀,隻可憐那蘇和泰死於非命。傅傳書對外則說這蘇和泰死於袁承天之手,那xj伊犁將軍蘇寧傑則深信不疑,便懷恨在心,隻是他身為伊犁將軍,其權也大,坐鎮南疆北疆,奉朝廷旨意捕殺反清複明的幫派弟子,無緣去中土尋找袁承天複仇,隻將這心願埋藏心中,以期有日捉拿住他,亂刀分屍,方解心頭之恨——其實他哪裏知道殺人元凶卻是這個標榜自己大仁大義,俠義為懷的新晉昆侖派掌門,其實是個巧言令色,華而不實的無恥奸賊,隻是說出去,任誰也不相信這傅傳書會做出忤逆師門,殺害旁人的事情。傅傳書自然知道殺了旁人也就算了,偏偏自己一時失智殺了伊犁將軍的兒孑蘇和泰,可不是天大禍事,所以他處處小心著意,不露行藏,心中隻是想:過了段時間死無對證,自然不會有人懷疑我,認定是小師弟袁承天所殺的,自己可以毫發無損,可不一箭雙雕!
其實這陰煞手是紅智上人的不傳之秘,因為蘇寧傑看重於他,讓他教導兒子蘇和泰武功。紅智上人本是西藏密宗大手印的傳人,不單會噬人的大手印,還有這陰煞手的武功——其練其武功心為所控,邪氣縱生,這是施展招術之時由感而發,不受外力所控,周遭陰氣重重,讓人心生畏懼,仿佛身遭鬼府之中,如見鬼魅重重,讓人心神失之,身中其陰煞手,毒入奇經八脈,上行頭腦,便自身死斃命,端的厲害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