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房間簡陋得讓邵煒吃驚。昏黃的土牆一碰就會“撲撲哧哧”地掉灰,這房間既是書房又是臥室。那張瞧不出顏色的桌子上麵放著書和練習本;檯燈黯淡的燈光毫不留情地加劇了四壁的殘破和簡陋,至於簡陋的木床,完全沒入了角落裏,在燈光照不到的黯處。
“沒什麽好招待的。”蔡玉給兩人到了兩杯熱水,笑容有點歉疚,“蘇措,我不知道你要帶人來。”
“是我自己跟著來的。”邵煒站起來掀開窗子朝外看,“這裏到底是什麽地方?”
“山區裏的齊家屯希望小學。”蔡玉解釋說,“你看的那片是操場,明天一早,你就會看到孩子來上課了。”
四月的清晨天氣有點偏涼,在山間放眼望去,皆是層層青山,空氣清新,不帶一點雜質,風景雖好,可是代價亦大,偏僻得難以想像,幾乎快被世界遺忘。蘇措跟蔡玉起床得非常早,蔡玉在廚房裏忙碌的時候,她就站在那片並不能算作操場的操場上,眺望著遠處的山巒。就在這樣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山窪裏,居然生存著一所隻有一位教師,學生不超過二十人的希望小學。
第十三章希望(7)
“早。”邵煒站到蘇措身邊。
蘇措對他點頭示意,“師兄你也早。”
邵煒昨晚打地鋪睡的,睡眠質量不算好;好在平時他們都是熬夜成習慣的,臉上一點也看不出來。他看著她,笑問:“你怎麽知道這裏的?你跟蔡玉好像很熟悉?”話音一落,他看到蘇措含笑的麵孔,補充道,“我知道,我的問題實在很多,如果你不想告訴別人,可以不用回答。”
“沒什麽不能講的,”蘇措回憶,“上大學的時候我曾經資助過這裏的兩個小孩念書,她寫信謝謝我,就認識了。義務教育普及後,我就買了書寄過來。這幾年我跟蔡玉時常寫信,互相之間也很熟悉;三年前我來了這邊上研,離得近了,有時就來看一看。”
“小師妹你真是讓我慚愧,”邵煒重重嘆氣,“有時候看到新聞報紙中也有提,可我們都沒那個心。”
蘇措示意邵煒去看那個忙碌的身影,“師兄你是在說我啊。跟蔡玉比起來,我算什麽?你知道她在這裏教了幾年書?從她高中畢業後就到現在,十年,整整十年啊。幾乎都是她一個人扛起了這所學校,支教的大學生也來過,不過都是來了又走。起初這所小學,你以為是這個樣子?那時候教室壁上到處是洞,夏天漏雨冬天漏雪。她隻有用泥把牆fèng、屋頂抹上才能上課。可是這麽些年她半句抱怨都沒有提過。”
邵煒回頭打量校舍。一個小院落,幾間矮房子,鍾就掛在一間教室的簷下;操場中央,還有一桿國旗。
十多個年齡不一的孩子們這時翻山越嶺地來上課了,他們大都來自四村八鄉,穿得很樸素。孩子們看到蘇措一個個喜出望外,熱情地湧進來,一口一個的“蘇老師”,叫得脆生生的。
蘇措半蹲著,笑容滿麵地看著那群孩子。
邵煒抱著胳膊站著,看到蘇措臉上的笑容在陽光下呈現出一種幸福的味道,他雖然累得厲害,可是那種笑容和神采是他從沒見過的。看著看著,他心頭泛上莫名的惆悵,愉快苦澀兼而有之,可以意會不能言傳。
一個十歲左右小男孩蹦跳著來到蘇措麵前,從破舊的書包裏翻出一本數學書,喜滋滋地問她:“蘇老師蘇老師,這道題目怎麽做呢?”
翻一翻書,蘇措有點詫異,“小飛你不是三年級嗎?怎麽在看六年級的課本?”
小男孩名叫齊小飛,容貌端正,眼睛明亮,除了衣服破舊,半點也不像是這樣一個貧瘠的山村裏長出來的,明顯比其他孩子看起來不一樣。他嘟嘴:“三年級的數學都太簡單了,我早就看完了。”
那神情使得蘇措想起了一個人,她失笑,側頭看邵煒在一旁失神,便指一指他,“小飛,這道題目去問站在那邊的叔叔,老師告訴你,那位邵叔叔是咱們國家很有名的數學家呢,所以啊,肯定講得比我好多了。”
大一點的孩子們已經知道數學家這三個字代表的是了不起的人物,一下子朝邵煒湧過去,纏著他問東問西;齊小飛卻沒過去,還留在蘇措身邊問:“真的嗎?”
蘇措刮一下他的鼻子,“當然,蘇老師什麽時候騙過你。邵叔叔數學非常厲害的,不信你去考考他,隨便問他兩個數相乘的結果,他都知道。”
“這麽厲害啊,”齊小飛板起小臉,用一種極富懷疑精神的語氣問,“如果他不知道怎麽辦?”
蘇措假裝思考了一會,“如果不行,你就去刮一下他的鼻子。”
邵煒聽到蘇措跟一個小男孩在算計自己,當下真是哭笑不得,不過剛剛的惆悵不翼而飛,心裏沒來由地湧上了某種溫暖。他看著那群孩子純真的眼睛,忽然明白了蘇措為什麽總是到這裏來的,他微笑著想,康德的說法也未必正確,世界上除了星空和人類的道德準則之外,還有孩子的眼睛同樣是最奇妙的。
第十四章靠近(1)
他們在四天之後離開了那個小山村。蔡玉帶著學生們送他們到了村口。他們一走三回頭,直到那個遠處校舍和身影統統消失在晨光之中。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麽一些人,一輩子都在山村度過;總有那麽一些人,一生都在與孩子們打交道。山高水遠,外麵的世界多麽繁華與他們毫無幹係,對他們來說,那些都如浮雲。
下山的過程快多了。山裏的路都是人一步步地踩出來的,如蛇一樣彎彎曲曲。邵煒停住腳步,微微疊起眉頭,“還有多少這樣的小學?”
蘇措知道他已經開始估算,於是說:“你不要告訴我數字。隻是,能幫一個是一個。”
“你說得對。”邵煒笑道,“好像你說的話總是有道理。”
蘇措滿意地斜他一眼。
回到研究所裏,又開始忙碌起各種事情。一批博士研究生畢業了,定向培育的大都留在了研究所,剩下的人都要離開;同是趙教授研究生的兩位師兄也要從院裏的博士後流動站離開,去國內最大的兩個城市工作。然後連續好幾天,都是送別飯,倒也沒什麽離愁別緒,就是吃飯吃到消化不良。
最後那頓飯的時候,陰雨連綿,大家都有點傷感。一位師兄拍了拍蘇措,嘆口氣說:“我們走了之後,你就是趙教授唯一還在身邊的學生,也是最後一個學生了。其實她人很好,就是太嚴厲,對我們嚴,對自己更嚴……”
日子臨近夏天,趙教授對蘇措是越來越嚴,不但半點假期也不給,更直接交給她一個關於核核碰撞的論文,因為課題選得偏又難,不要說研究所能幫得上她忙的人不多,就在國內都沒有幾個人做這件事情,可以參考的書幾乎沒有;蘇措在漫長的半年時間裏每天都隻能睡四五個小時,黑著個眼圈看國外所有相關的論文;這段時間下來,她寫滿了三本列印紙。大家對她寄予莫大同情,私下覺得趙教授太不近人情。
這還隻是這篇論文的理論基礎部分,幾乎相當於學了一門從未涉足的新課。蘇措把這段時間學習到的東西整理成了一份五十頁的文檔,檢查數次後,她拿到實驗室樓下趙教授的辦公室去。辦公室沒有開燈,黑壓壓一片,門是虛掩的,蘇措見敲門也沒有反應,就小心翼翼地推門進屋。
一進屋就被什麽東西硌了一下腳,蘇措踉蹌了幾步最後扶著門站定,手搭到了電燈開關附近。燈亮起來後,她看到腳邊的地上有個小小的空藥瓶。蘇措認識的藥極少,可偏偏這種藥她卻是認識的。她握著藥瓶,盯著上麵的字,渾身開始發抖,那種發顫的感覺每到一處,那一處就不再是她的。
茫然地回到實驗室,蘇措坐在電腦前發呆。不曉得出神多久,她終於看到邵煒靠在實驗室門口看著她笑,“都十一點了,怎麽還在忙?”
蘇措跟他招呼:“師兄你回來了?”
算起來已經有四五個月沒看到他了,這幾個月邵煒和另一位教授寫的論文在國內外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他這段時間一直待在國家數學中心,同時忙著出席會議,接收其餘數學家的疑問。他看上去那叫一個意氣風發。
“我聽說這段時間趙教授把你折磨得不**形,”邵煒毫不避諱,上上下下地看著她,仿佛要找出什麽“不**形”的證據來。
“沒有啊。”蘇措斜他一眼,“誰瞎說的。趙老師對我很好。”
“數學上遇到問題,為什麽不找我?”邵煒一抬下巴。
本來蘇措正在關電腦收拾桌子,此時她抬起頭,略帶笑意地看他,“我的數學不比你差多少的。不說我的事了,師兄你怎麽樣?是不是得到讚譽無數?雖然我並不太懂黎曼幾何,可當時我就說這篇文章會轟動的。十年磨一劍啊。”
兩個人踩著月色走回宿舍,邵煒講著這段時間的經歷和認識的人,他極能說,而且隻挑有趣的講,聲音伴著月光分外動人。蘇措忍住倦意聽著他的敘述,時不時地提幾個問題。一路上遇到不少熟人,皆是表情曖昧地同他們招呼。
蘇措上樓前,邵煒忽然叫住她。
“什麽?”蘇措詫異地回頭,一時不察,疲憊沒有藏好,讓邵煒看得清清楚楚,他竟有些愕然:她怎麽能累成這個樣子?
這個念頭一旦出現,本來想說的話題也不可能再提及,於是他對她揮手,示意她上樓,“沒什麽事情,你好好休息。”
蘇措點點頭回了宿舍,那晚是她幾個月睡得最早的一天,可是夢境光怪陸離,她一次次地被夢魘驚醒過來,然後陷入疲憊再睡,再醒。
第十四章靠近(2)
第二天蘇措把那些文章送到趙教授的家裏,讓她看看文章是否需要再次補充。趙教授說起話來滿頭銀髮微微晃動;什麽時候開始,她的頭髮全部都白了?她竟然都不知道。
“很好。小蘇,我放你兩個星期的假。”趙教授說。
蘇措終於回神,那滿頭白髮讓她覺得刺眼。她把攥在手裏的空藥瓶放到她的書桌上,輕聲說:“教授,昨天我撿到這個。”
趙教授的眼睛不太好,一時沒看清上麵的字,就問:“什麽?”
“您去醫院吧。”蘇措又悲又急,低聲說,“您去醫院吧,好嗎?”
一旦老去,就很少有什麽事情能使他們吃驚,趙教授也是。她取下老花鏡後終於看清楚藥瓶上的字,又看到蘇措幾乎是在懇求的目光,繼而露出個難得的笑容,“人老了就會病,我也老了,去了醫院也沒有用的。沒什麽好擔心的,小蘇,你到了我這個年紀,什麽事情也都能看開了。”
“沒什麽好招待的。”蔡玉給兩人到了兩杯熱水,笑容有點歉疚,“蘇措,我不知道你要帶人來。”
“是我自己跟著來的。”邵煒站起來掀開窗子朝外看,“這裏到底是什麽地方?”
“山區裏的齊家屯希望小學。”蔡玉解釋說,“你看的那片是操場,明天一早,你就會看到孩子來上課了。”
四月的清晨天氣有點偏涼,在山間放眼望去,皆是層層青山,空氣清新,不帶一點雜質,風景雖好,可是代價亦大,偏僻得難以想像,幾乎快被世界遺忘。蘇措跟蔡玉起床得非常早,蔡玉在廚房裏忙碌的時候,她就站在那片並不能算作操場的操場上,眺望著遠處的山巒。就在這樣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山窪裏,居然生存著一所隻有一位教師,學生不超過二十人的希望小學。
第十三章希望(7)
“早。”邵煒站到蘇措身邊。
蘇措對他點頭示意,“師兄你也早。”
邵煒昨晚打地鋪睡的,睡眠質量不算好;好在平時他們都是熬夜成習慣的,臉上一點也看不出來。他看著她,笑問:“你怎麽知道這裏的?你跟蔡玉好像很熟悉?”話音一落,他看到蘇措含笑的麵孔,補充道,“我知道,我的問題實在很多,如果你不想告訴別人,可以不用回答。”
“沒什麽不能講的,”蘇措回憶,“上大學的時候我曾經資助過這裏的兩個小孩念書,她寫信謝謝我,就認識了。義務教育普及後,我就買了書寄過來。這幾年我跟蔡玉時常寫信,互相之間也很熟悉;三年前我來了這邊上研,離得近了,有時就來看一看。”
“小師妹你真是讓我慚愧,”邵煒重重嘆氣,“有時候看到新聞報紙中也有提,可我們都沒那個心。”
蘇措示意邵煒去看那個忙碌的身影,“師兄你是在說我啊。跟蔡玉比起來,我算什麽?你知道她在這裏教了幾年書?從她高中畢業後就到現在,十年,整整十年啊。幾乎都是她一個人扛起了這所學校,支教的大學生也來過,不過都是來了又走。起初這所小學,你以為是這個樣子?那時候教室壁上到處是洞,夏天漏雨冬天漏雪。她隻有用泥把牆fèng、屋頂抹上才能上課。可是這麽些年她半句抱怨都沒有提過。”
邵煒回頭打量校舍。一個小院落,幾間矮房子,鍾就掛在一間教室的簷下;操場中央,還有一桿國旗。
十多個年齡不一的孩子們這時翻山越嶺地來上課了,他們大都來自四村八鄉,穿得很樸素。孩子們看到蘇措一個個喜出望外,熱情地湧進來,一口一個的“蘇老師”,叫得脆生生的。
蘇措半蹲著,笑容滿麵地看著那群孩子。
邵煒抱著胳膊站著,看到蘇措臉上的笑容在陽光下呈現出一種幸福的味道,他雖然累得厲害,可是那種笑容和神采是他從沒見過的。看著看著,他心頭泛上莫名的惆悵,愉快苦澀兼而有之,可以意會不能言傳。
一個十歲左右小男孩蹦跳著來到蘇措麵前,從破舊的書包裏翻出一本數學書,喜滋滋地問她:“蘇老師蘇老師,這道題目怎麽做呢?”
翻一翻書,蘇措有點詫異,“小飛你不是三年級嗎?怎麽在看六年級的課本?”
小男孩名叫齊小飛,容貌端正,眼睛明亮,除了衣服破舊,半點也不像是這樣一個貧瘠的山村裏長出來的,明顯比其他孩子看起來不一樣。他嘟嘴:“三年級的數學都太簡單了,我早就看完了。”
那神情使得蘇措想起了一個人,她失笑,側頭看邵煒在一旁失神,便指一指他,“小飛,這道題目去問站在那邊的叔叔,老師告訴你,那位邵叔叔是咱們國家很有名的數學家呢,所以啊,肯定講得比我好多了。”
大一點的孩子們已經知道數學家這三個字代表的是了不起的人物,一下子朝邵煒湧過去,纏著他問東問西;齊小飛卻沒過去,還留在蘇措身邊問:“真的嗎?”
蘇措刮一下他的鼻子,“當然,蘇老師什麽時候騙過你。邵叔叔數學非常厲害的,不信你去考考他,隨便問他兩個數相乘的結果,他都知道。”
“這麽厲害啊,”齊小飛板起小臉,用一種極富懷疑精神的語氣問,“如果他不知道怎麽辦?”
蘇措假裝思考了一會,“如果不行,你就去刮一下他的鼻子。”
邵煒聽到蘇措跟一個小男孩在算計自己,當下真是哭笑不得,不過剛剛的惆悵不翼而飛,心裏沒來由地湧上了某種溫暖。他看著那群孩子純真的眼睛,忽然明白了蘇措為什麽總是到這裏來的,他微笑著想,康德的說法也未必正確,世界上除了星空和人類的道德準則之外,還有孩子的眼睛同樣是最奇妙的。
第十四章靠近(1)
他們在四天之後離開了那個小山村。蔡玉帶著學生們送他們到了村口。他們一走三回頭,直到那個遠處校舍和身影統統消失在晨光之中。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麽一些人,一輩子都在山村度過;總有那麽一些人,一生都在與孩子們打交道。山高水遠,外麵的世界多麽繁華與他們毫無幹係,對他們來說,那些都如浮雲。
下山的過程快多了。山裏的路都是人一步步地踩出來的,如蛇一樣彎彎曲曲。邵煒停住腳步,微微疊起眉頭,“還有多少這樣的小學?”
蘇措知道他已經開始估算,於是說:“你不要告訴我數字。隻是,能幫一個是一個。”
“你說得對。”邵煒笑道,“好像你說的話總是有道理。”
蘇措滿意地斜他一眼。
回到研究所裏,又開始忙碌起各種事情。一批博士研究生畢業了,定向培育的大都留在了研究所,剩下的人都要離開;同是趙教授研究生的兩位師兄也要從院裏的博士後流動站離開,去國內最大的兩個城市工作。然後連續好幾天,都是送別飯,倒也沒什麽離愁別緒,就是吃飯吃到消化不良。
最後那頓飯的時候,陰雨連綿,大家都有點傷感。一位師兄拍了拍蘇措,嘆口氣說:“我們走了之後,你就是趙教授唯一還在身邊的學生,也是最後一個學生了。其實她人很好,就是太嚴厲,對我們嚴,對自己更嚴……”
日子臨近夏天,趙教授對蘇措是越來越嚴,不但半點假期也不給,更直接交給她一個關於核核碰撞的論文,因為課題選得偏又難,不要說研究所能幫得上她忙的人不多,就在國內都沒有幾個人做這件事情,可以參考的書幾乎沒有;蘇措在漫長的半年時間裏每天都隻能睡四五個小時,黑著個眼圈看國外所有相關的論文;這段時間下來,她寫滿了三本列印紙。大家對她寄予莫大同情,私下覺得趙教授太不近人情。
這還隻是這篇論文的理論基礎部分,幾乎相當於學了一門從未涉足的新課。蘇措把這段時間學習到的東西整理成了一份五十頁的文檔,檢查數次後,她拿到實驗室樓下趙教授的辦公室去。辦公室沒有開燈,黑壓壓一片,門是虛掩的,蘇措見敲門也沒有反應,就小心翼翼地推門進屋。
一進屋就被什麽東西硌了一下腳,蘇措踉蹌了幾步最後扶著門站定,手搭到了電燈開關附近。燈亮起來後,她看到腳邊的地上有個小小的空藥瓶。蘇措認識的藥極少,可偏偏這種藥她卻是認識的。她握著藥瓶,盯著上麵的字,渾身開始發抖,那種發顫的感覺每到一處,那一處就不再是她的。
茫然地回到實驗室,蘇措坐在電腦前發呆。不曉得出神多久,她終於看到邵煒靠在實驗室門口看著她笑,“都十一點了,怎麽還在忙?”
蘇措跟他招呼:“師兄你回來了?”
算起來已經有四五個月沒看到他了,這幾個月邵煒和另一位教授寫的論文在國內外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他這段時間一直待在國家數學中心,同時忙著出席會議,接收其餘數學家的疑問。他看上去那叫一個意氣風發。
“我聽說這段時間趙教授把你折磨得不**形,”邵煒毫不避諱,上上下下地看著她,仿佛要找出什麽“不**形”的證據來。
“沒有啊。”蘇措斜他一眼,“誰瞎說的。趙老師對我很好。”
“數學上遇到問題,為什麽不找我?”邵煒一抬下巴。
本來蘇措正在關電腦收拾桌子,此時她抬起頭,略帶笑意地看他,“我的數學不比你差多少的。不說我的事了,師兄你怎麽樣?是不是得到讚譽無數?雖然我並不太懂黎曼幾何,可當時我就說這篇文章會轟動的。十年磨一劍啊。”
兩個人踩著月色走回宿舍,邵煒講著這段時間的經歷和認識的人,他極能說,而且隻挑有趣的講,聲音伴著月光分外動人。蘇措忍住倦意聽著他的敘述,時不時地提幾個問題。一路上遇到不少熟人,皆是表情曖昧地同他們招呼。
蘇措上樓前,邵煒忽然叫住她。
“什麽?”蘇措詫異地回頭,一時不察,疲憊沒有藏好,讓邵煒看得清清楚楚,他竟有些愕然:她怎麽能累成這個樣子?
這個念頭一旦出現,本來想說的話題也不可能再提及,於是他對她揮手,示意她上樓,“沒什麽事情,你好好休息。”
蘇措點點頭回了宿舍,那晚是她幾個月睡得最早的一天,可是夢境光怪陸離,她一次次地被夢魘驚醒過來,然後陷入疲憊再睡,再醒。
第十四章靠近(2)
第二天蘇措把那些文章送到趙教授的家裏,讓她看看文章是否需要再次補充。趙教授說起話來滿頭銀髮微微晃動;什麽時候開始,她的頭髮全部都白了?她竟然都不知道。
“很好。小蘇,我放你兩個星期的假。”趙教授說。
蘇措終於回神,那滿頭白髮讓她覺得刺眼。她把攥在手裏的空藥瓶放到她的書桌上,輕聲說:“教授,昨天我撿到這個。”
趙教授的眼睛不太好,一時沒看清上麵的字,就問:“什麽?”
“您去醫院吧。”蘇措又悲又急,低聲說,“您去醫院吧,好嗎?”
一旦老去,就很少有什麽事情能使他們吃驚,趙教授也是。她取下老花鏡後終於看清楚藥瓶上的字,又看到蘇措幾乎是在懇求的目光,繼而露出個難得的笑容,“人老了就會病,我也老了,去了醫院也沒有用的。沒什麽好擔心的,小蘇,你到了我這個年紀,什麽事情也都能看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