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百族共主
竊漢:從種田養豬開始 作者:傻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觀禮台上,前來觀禮的賓客們一陣狐疑,相互之間議論紛紛。
“殺牲媚神,封天禪地,金策玉牒,刻石記功,這已經是最隆重的封禪之禮了,封禪怎麽還不結束?”
“難道張王爺想要僭越,代替天子陛下宣布改元,大赦天下?”
“胡說八道!那不是造反嗎?”
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不知道張歸元要幹什麽,千裏之外,晉陽城中老董饒有興致地看著這一幕,冷笑道:
“這混小子,不會先幹了吧?造反可不是那麽容易的,如果你在眾目睽睽之下舉起反旗,既然是你有封狼居胥的軍功,也一樣會被圍攻。”
當張歸元再次出現時,換了一身胡服絝褶,這是鮮卑人的傳統服飾,窄衣緊身,左衽箭袖,腰間束革帶,下穿皮褲,足蹬皮靴。
觀禮台上,鮮卑人紛紛站了起來,口中胡言亂語,難以置信地望著這一幕。
張歸元對於鮮卑人來說,是征服者,他像一陣風暴,摧毀了自己頭頂的大山,以仁政統治鮮卑人。
他是仁慈的君主,是北境之王,但也是征服者,是破壞者,他殺戮的鮮卑人比任何一個民族都要多,眾人都有親人死於北海軍團手中。
對於張歸元這位主公,鮮卑人的心理十分複雜,既尊重愛戴,又害怕恐懼。
張歸元沒有民族的偏見,鮮卑人有完整的上升途徑,能過上食物自由的生活,生活有保障,子女能到北海書院讀書,社會地位也很高,連北海文官之首,都是鮮卑人的帝師。
鮮卑人在酒足飯飽之時,常常酒後吐真言,如果主公張歸元是鮮卑人又有多好,哪怕他有三十六分之一的鮮卑血脈,自己也能將他當成白狼王愛戴。
可他偏偏沒有,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漢人。
東漢末年,民族之間的隔閡很大,各民族相互仇視,相互敵視,這才有晉末的五胡亂華,殺胡令的推行。
見到張歸元以漢禮封狼居胥,鮮卑人在祝福之餘,心中有一絲失落,一絲落寞,從鮮卑人的祖先東胡開始,自己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如今看著漢人封狼居胥,心中難免難過。
說到底,大家都是從舊石器時代走過來的,數萬年前,還在一個山洞裏生活,如今卻有了胡漢之別。
見張歸元穿上鮮卑人的傳統服飾,騎著象征白狼王的白馬,鮮卑人們隱隱猜到了什麽,淚水奪眶而出,難以置信地捂住嘴,淚光盈盈地看著那個年輕的背影。
“下麵進行封禪大典的第五項,以鮮卑古禮祭祀天地。”
潘泰亞此言一出,眾皆嘩然,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鮮卑人自老羊皮拓跋根始,紛紛匍匐在地,跪拜心中的聖主白狼王。
觀禮台上,黑壓壓跪倒一片,廣袤的北海州裏,各座城市之中,草原之上,曠野之中,鮮卑人匍匐在地,感動得熱淚盈眶,老淚縱橫。
雒陽城中,腐儒們義憤填膺,大發雷霆,幾位激進的腐儒當場被氣出心梗,一命嗚呼。
封狼居胥是什麽儀式?什麽背景?那是漢冠軍侯霍去病驅逐蠻夷,打得匈奴倉惶西遷,自此,寇可往,我亦可往。
這是漢人的大勝利,是漢人對蠻夷的絕對勝利,揚大漢國威,滅蠻夷銳氣。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匈奴人創作了《匈奴歌》,用哀婉的語調,感歎故土丟失,家破人亡的慘狀。
今天張歸元再次統一北境,封狼居胥,腐儒們興奮得和小孩子一樣,不分立場的支持他,為什麽?
因為他再一次揚大漢國威,滅蠻夷銳氣,再次完成了漢人對蠻夷的絕對勝利。
可張歸元畫風一變,竟然開始舉辦東胡的祭祀儀式,這讓腐儒們如何不氣。
但他們又罵不出口,畢竟統一北境是張歸元的壯舉,張歸元有資格這樣做,隻能怒其不爭。
“仁政害人啊,對於這些豬狗一樣的蠻夷,就應該殺得幹幹淨淨。”
“唉,讓老夫說你什麽好呢。”
“一定是北海王身邊沒有儒生老師教導,趕緊備車,我要去北海教導張歸元。”
張歸元滿臉坦然,目光堅定不移,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到底多麽驚世駭俗,甚至會失去很多支持,但他依舊要這樣做。
對於他來說,以種族,民族,性別,信仰,地域,出身劃分人群類別,不過是統治者的詭計罷了,世界上隻有一種矛盾,那就是階級矛盾。
親不親,階級分。
漢人皇帝不剝削漢人百姓嗎?匈奴可汗不剝奪匈奴百姓嗎?羅馬執政官不剝削羅馬百姓嗎?
可他們卻轉移矛盾,用異族,蠻夷,異教徒來劃分人群,讓人民之間相互殘殺,心甘情願地接受自己的剝削。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歸元要創造一個百族和諧共存,互惠互利,共同進步,攜手未來的大同世界。
漢人之主?北境之王?不,他要當百族共主!
祭天的方壇之上,立著一根木杆,此木名曰天神主,又立起七七四十九個木人,長約丈餘,環繞在天神主周圍。
塑天神為木人,每一個木人都雕刻出鮮卑人信仰的神靈,這些部落神靈被漢族正統儒生稱之為胡神,卻是鮮卑人的保護神。
張歸元站在方壇之西,文武群臣換上胡服站在張歸元北麵。
一位鮮卑女巫持鼓而來。站在張歸元東側。
拓跋晨帶領六名北海書院鮮卑族學生手持美酒站在張歸元西麵。
女巫升壇擂鼓,張歸元對著天神主和七七四十九根木人行禮,百官隨之而拜。
三拜之後,赤山犬帶人殺牛而祭之,七名鮮卑族學生向西,以酒撒天神主。
張歸元騎乘白馬,文武百官紛紛騎上坐騎,繞壇而行,此為踏壇,又名繞天,連繞三圈而止。
繞壇之後,張歸元下了坐騎,帶著文武群臣走到高台,對著大興安嶺的方向,遙遙下拜,此為拜山。
大興安嶺對於鮮卑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鮮卑人和烏桓人同出東胡部落,大興安嶺是祖地,因匈奴人崛起,他們被攆出了祖地。
鮮卑人和烏桓人相信,死去的族人會魂歸大興安嶺,神魂歸於祖地,祖先靈魂和天神同在,拜山即是拜神,也是拜先祖,拜祖宗。
見張歸元肯屈尊下拜,鮮卑百姓匍匐在地,哭得稀裏嘩啦,連舉辦儀式的女巫,都目中含淚,激動到渾身顫抖,在這一刻,張歸元身體裏有沒有鮮卑人的血脈已經不重要了。
他就是鮮卑之主,真正的白狼王。
鮮卑古禮之後,鮮卑人們沒有起身,紛紛唱起古老的鮮卑歌謠,讚美起白狼王張歸元的豐功偉績。
在歌謠的最後,鮮卑人們抽出腰刀,割破手掌,以血塗麵,表達對張歸元的絕對忠誠。
“漠北寒煙,戰火衝天,何惜吾命,敢不登先?王之所指,刀鋒向前,竭力死戰,魂歸祖山,粉身碎骨,結草銜環,助我主公,一統河山!”
“殺牲媚神,封天禪地,金策玉牒,刻石記功,這已經是最隆重的封禪之禮了,封禪怎麽還不結束?”
“難道張王爺想要僭越,代替天子陛下宣布改元,大赦天下?”
“胡說八道!那不是造反嗎?”
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不知道張歸元要幹什麽,千裏之外,晉陽城中老董饒有興致地看著這一幕,冷笑道:
“這混小子,不會先幹了吧?造反可不是那麽容易的,如果你在眾目睽睽之下舉起反旗,既然是你有封狼居胥的軍功,也一樣會被圍攻。”
當張歸元再次出現時,換了一身胡服絝褶,這是鮮卑人的傳統服飾,窄衣緊身,左衽箭袖,腰間束革帶,下穿皮褲,足蹬皮靴。
觀禮台上,鮮卑人紛紛站了起來,口中胡言亂語,難以置信地望著這一幕。
張歸元對於鮮卑人來說,是征服者,他像一陣風暴,摧毀了自己頭頂的大山,以仁政統治鮮卑人。
他是仁慈的君主,是北境之王,但也是征服者,是破壞者,他殺戮的鮮卑人比任何一個民族都要多,眾人都有親人死於北海軍團手中。
對於張歸元這位主公,鮮卑人的心理十分複雜,既尊重愛戴,又害怕恐懼。
張歸元沒有民族的偏見,鮮卑人有完整的上升途徑,能過上食物自由的生活,生活有保障,子女能到北海書院讀書,社會地位也很高,連北海文官之首,都是鮮卑人的帝師。
鮮卑人在酒足飯飽之時,常常酒後吐真言,如果主公張歸元是鮮卑人又有多好,哪怕他有三十六分之一的鮮卑血脈,自己也能將他當成白狼王愛戴。
可他偏偏沒有,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漢人。
東漢末年,民族之間的隔閡很大,各民族相互仇視,相互敵視,這才有晉末的五胡亂華,殺胡令的推行。
見到張歸元以漢禮封狼居胥,鮮卑人在祝福之餘,心中有一絲失落,一絲落寞,從鮮卑人的祖先東胡開始,自己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如今看著漢人封狼居胥,心中難免難過。
說到底,大家都是從舊石器時代走過來的,數萬年前,還在一個山洞裏生活,如今卻有了胡漢之別。
見張歸元穿上鮮卑人的傳統服飾,騎著象征白狼王的白馬,鮮卑人們隱隱猜到了什麽,淚水奪眶而出,難以置信地捂住嘴,淚光盈盈地看著那個年輕的背影。
“下麵進行封禪大典的第五項,以鮮卑古禮祭祀天地。”
潘泰亞此言一出,眾皆嘩然,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鮮卑人自老羊皮拓跋根始,紛紛匍匐在地,跪拜心中的聖主白狼王。
觀禮台上,黑壓壓跪倒一片,廣袤的北海州裏,各座城市之中,草原之上,曠野之中,鮮卑人匍匐在地,感動得熱淚盈眶,老淚縱橫。
雒陽城中,腐儒們義憤填膺,大發雷霆,幾位激進的腐儒當場被氣出心梗,一命嗚呼。
封狼居胥是什麽儀式?什麽背景?那是漢冠軍侯霍去病驅逐蠻夷,打得匈奴倉惶西遷,自此,寇可往,我亦可往。
這是漢人的大勝利,是漢人對蠻夷的絕對勝利,揚大漢國威,滅蠻夷銳氣。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匈奴人創作了《匈奴歌》,用哀婉的語調,感歎故土丟失,家破人亡的慘狀。
今天張歸元再次統一北境,封狼居胥,腐儒們興奮得和小孩子一樣,不分立場的支持他,為什麽?
因為他再一次揚大漢國威,滅蠻夷銳氣,再次完成了漢人對蠻夷的絕對勝利。
可張歸元畫風一變,竟然開始舉辦東胡的祭祀儀式,這讓腐儒們如何不氣。
但他們又罵不出口,畢竟統一北境是張歸元的壯舉,張歸元有資格這樣做,隻能怒其不爭。
“仁政害人啊,對於這些豬狗一樣的蠻夷,就應該殺得幹幹淨淨。”
“唉,讓老夫說你什麽好呢。”
“一定是北海王身邊沒有儒生老師教導,趕緊備車,我要去北海教導張歸元。”
張歸元滿臉坦然,目光堅定不移,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到底多麽驚世駭俗,甚至會失去很多支持,但他依舊要這樣做。
對於他來說,以種族,民族,性別,信仰,地域,出身劃分人群類別,不過是統治者的詭計罷了,世界上隻有一種矛盾,那就是階級矛盾。
親不親,階級分。
漢人皇帝不剝削漢人百姓嗎?匈奴可汗不剝奪匈奴百姓嗎?羅馬執政官不剝削羅馬百姓嗎?
可他們卻轉移矛盾,用異族,蠻夷,異教徒來劃分人群,讓人民之間相互殘殺,心甘情願地接受自己的剝削。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歸元要創造一個百族和諧共存,互惠互利,共同進步,攜手未來的大同世界。
漢人之主?北境之王?不,他要當百族共主!
祭天的方壇之上,立著一根木杆,此木名曰天神主,又立起七七四十九個木人,長約丈餘,環繞在天神主周圍。
塑天神為木人,每一個木人都雕刻出鮮卑人信仰的神靈,這些部落神靈被漢族正統儒生稱之為胡神,卻是鮮卑人的保護神。
張歸元站在方壇之西,文武群臣換上胡服站在張歸元北麵。
一位鮮卑女巫持鼓而來。站在張歸元東側。
拓跋晨帶領六名北海書院鮮卑族學生手持美酒站在張歸元西麵。
女巫升壇擂鼓,張歸元對著天神主和七七四十九根木人行禮,百官隨之而拜。
三拜之後,赤山犬帶人殺牛而祭之,七名鮮卑族學生向西,以酒撒天神主。
張歸元騎乘白馬,文武百官紛紛騎上坐騎,繞壇而行,此為踏壇,又名繞天,連繞三圈而止。
繞壇之後,張歸元下了坐騎,帶著文武群臣走到高台,對著大興安嶺的方向,遙遙下拜,此為拜山。
大興安嶺對於鮮卑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鮮卑人和烏桓人同出東胡部落,大興安嶺是祖地,因匈奴人崛起,他們被攆出了祖地。
鮮卑人和烏桓人相信,死去的族人會魂歸大興安嶺,神魂歸於祖地,祖先靈魂和天神同在,拜山即是拜神,也是拜先祖,拜祖宗。
見張歸元肯屈尊下拜,鮮卑百姓匍匐在地,哭得稀裏嘩啦,連舉辦儀式的女巫,都目中含淚,激動到渾身顫抖,在這一刻,張歸元身體裏有沒有鮮卑人的血脈已經不重要了。
他就是鮮卑之主,真正的白狼王。
鮮卑古禮之後,鮮卑人們沒有起身,紛紛唱起古老的鮮卑歌謠,讚美起白狼王張歸元的豐功偉績。
在歌謠的最後,鮮卑人們抽出腰刀,割破手掌,以血塗麵,表達對張歸元的絕對忠誠。
“漠北寒煙,戰火衝天,何惜吾命,敢不登先?王之所指,刀鋒向前,竭力死戰,魂歸祖山,粉身碎骨,結草銜環,助我主公,一統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