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太平道
竊漢:從種田養豬開始 作者:傻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析城山,老洞山。
趙天祥從昏迷中醒來,呆呆地望著張歸元,喃喃自語道:
“不可能,我在萬鬼窟和諸位鬼母鬼子都交過手,怎麽沒聽說過有一位半步築基的鬼子精通陰煞雷法。”
青麵臉上露出驕傲的神色,搖頭晃腦道:“我的主公可不是什麽鬼母鬼子能比的。”
“他是北海平安城城主,曾大破獸潮,陣斬妖王殷雷,逼迫曦昌簽訂《北海條約》,讓數十萬妖魔不敢南下。”
趙天祥和李虎眼睛亮起,趙天祥問道:“可是率領兩萬部曲殺死二十萬妖魔的平安城主張歸元?”
張歸元有些意外,奇道:“你們認識我?”
趙天祥和李虎急忙掙紮著跪倒,齊聲道:“主公在上,我等飄零半生,未遇明主,公若不棄,願意拜為主公。”
張歸元撓了撓頭,感覺這話有些耳熟,奇道:“你們怎麽會認識我?”
“您堅守北海平安城之事已經傳進司州,被說書先生編成評書,在酒坊茶肆裏傳播,天下皆知。”
“主公,我們願意隨您遠走北海,為您南征北戰,東征西討。”
“封狼居胥,飲馬瀚海,不負生平所學。”
張歸元大喜,急忙將兩人攙起,那群頭戴鬥笠,身穿蓑衣,客商打扮的行人見兩邊言和,慌張退走。
“趙天祥,李虎,你們不交出老洞,我們還會再來叨擾。”
張歸元望著他們的背影,若有所思,奇道:“他們究竟是誰,為何會和你們在山中交戰。”
趙天祥有些無奈地說道:“主公,他們是太平道的符師,不知為何,看上了我倆占據的老洞山。”
“他們先禮後兵,派出說客,想要我們加入太平道,我和李虎哥是武神殿傳人,自然不肯加入什麽太平道。”
“爭執了數天,太平道失去耐心,開始派人強取豪奪。我們帶著小嘍囉和他們交戰,已經打了十幾天了。”
太平道,不是張角黃巾起義前創立的宗教團體嗎?這個世界是東漢的平行世界,竟然也有太平道。
張歸元心中驚駭萬分,臉上不動聲色,望著太平道符師的背影,琢磨這件事。
山坤走了過來,嗅了嗅符師的氣息,奇道:“兩位兄弟,析城山這麽大,他們為何偏偏要搶你們的老洞山?”
李虎冷哼一聲,道:“諸位你們有所不知,析城山地貌獨特,山腰有大大小小的溶洞。”
“這裏號稱七十二獨龍窩、一百二十四鬼推磨、三百六十個小鐵鍋,我們居住的老洞山中有個最大的溶洞叫做老洞,可藏兵萬人。”
“這群家夥鬼鬼祟祟,分明是圖謀不軌。”
張歸元早已猜出其中的隱情,結合後世黃巾起義,猜到太平道圖謀的是幾百裏外的雒陽城。
他並沒有聲張,正邪十三宗和腐朽的封建漢廷都是他的敵人。
他要推翻修仙世界,必須要讓正邪十三宗陷入內亂之中,他才能圖謀北地,廣積糧,緩稱王。
千年浩劫恐怕應到了太平道之上,張歸元巴不得太平道能成功。
趙天祥見張歸元沉吟不語,害怕他嫌棄自己兩人山賊草寇的身份,急忙道:
“主公,李虎哥和我都不是本地人士,我們倆是冀州常山人氏,拜師武神殿,自幼在山中修行。”
“隻因我們倆出身寒微,在宗門內鬱鬱不得誌,故此兄弟倆下山,西進雒陽想要謀求一官半職。”
“可惜雒陽城比武神殿還要黑暗,舉親不舉賢,我們倆盤纏用盡,也沒有謀得生計。”
“無奈之下,我們在析城山組建了義軍,手下有兩三百名嘍囉。”
李虎接過話茬說道:“主公,我們可不是山賊土匪,我們是義軍,隻劫富濟貧,從不敢禍害百姓。”
“我們一直苦練武藝,靜靜等待,希望能遇到您這樣的明主。”
“可惜先遇到了太平道那些符師,與他們爭鬥百日,倒折損了不少弟兄。”
張歸元命趙天祥和李虎將嘍囉們集合在一起,前後山共湊了二百多人,一個個麵黃肌瘦,麵有菜色,都是逃難的流民,無奈之下跟隨趙天祥兩兄弟落草為寇。
張歸元從仙舟裏取來一摞銀錠,對著眾位嘍囉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給了他們兩種選擇。
“諸位,你們的首領趙天祥和李虎下定決心歸順我,要跟我遠走北海。”
“不能將你們拋下不管,現在有兩條路,其一,跟隨我回到北海,那裏有吃不完的糧食,還能分得土地和牲畜。”
“第二,每人分二十兩紋銀,足夠你們在鄉下買田置地,平穩地度過餘生,咱們就算正式散夥。”
眾嘍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絕大多數都選擇了二十兩紋銀。
北海之地與雒陽城相隔萬裏,又是苦寒之地,相傳妖魔凶猛,獸潮恐怖。
這些嘍囉都是中原的流民,誰也不願意去苦寒之地,絕大多數都選了二十兩紋銀。
隻有五六十人,跟隨趙天祥和李虎很久,不願意離開。
山中有二三十匹戰馬,兩人合騎一匹戰馬,張歸元將鄭和號上的旗幟取下一麵,遞給眾人,說道:
“你們攜帶我們張家部曲的旗幟,沿途無論鮮卑人還是丁零人,沒人敢動你們。”
“順著官路疾馳,大約三十多天可以到達北海。”
解散了嘍囉,眾人登上鄭和號,繼續向雒陽城方向前進。
山坤去船艙操縱仙舟,張歸元和趙天祥,李虎閑聊太平道。
“太平道如此明目張膽發展教眾,搶奪軍事要地,難道漢廷就沒有防備嗎?”
趙天祥苦笑道:“主公,太平道是善道,漢廷推崇還來不及,哪裏會防備。”
“朝廷之中許多大臣,官吏,甚至皇族,內廷都是太平道的信徒。”
“我們武神殿,是專修武道的仙門,不少師兄師弟的家人都是太平道的信徒。”
張歸元不解,為何修仙者的家眷也能發展成太平道的信徒。
“主公,您遠在北海,有所不知,百年之中,中華大地洪災三十年,旱災三十年,蝗災二十年。”
“剩下的二十年,還有鮮卑、羌、狄等外族入侵,大瘟疫幾乎一場接一場,平均兩年半就有一場大瘟疫。”
“太平道散施符水,為人治病,振臂一呼,就有百萬教眾。”
趙天祥從昏迷中醒來,呆呆地望著張歸元,喃喃自語道:
“不可能,我在萬鬼窟和諸位鬼母鬼子都交過手,怎麽沒聽說過有一位半步築基的鬼子精通陰煞雷法。”
青麵臉上露出驕傲的神色,搖頭晃腦道:“我的主公可不是什麽鬼母鬼子能比的。”
“他是北海平安城城主,曾大破獸潮,陣斬妖王殷雷,逼迫曦昌簽訂《北海條約》,讓數十萬妖魔不敢南下。”
趙天祥和李虎眼睛亮起,趙天祥問道:“可是率領兩萬部曲殺死二十萬妖魔的平安城主張歸元?”
張歸元有些意外,奇道:“你們認識我?”
趙天祥和李虎急忙掙紮著跪倒,齊聲道:“主公在上,我等飄零半生,未遇明主,公若不棄,願意拜為主公。”
張歸元撓了撓頭,感覺這話有些耳熟,奇道:“你們怎麽會認識我?”
“您堅守北海平安城之事已經傳進司州,被說書先生編成評書,在酒坊茶肆裏傳播,天下皆知。”
“主公,我們願意隨您遠走北海,為您南征北戰,東征西討。”
“封狼居胥,飲馬瀚海,不負生平所學。”
張歸元大喜,急忙將兩人攙起,那群頭戴鬥笠,身穿蓑衣,客商打扮的行人見兩邊言和,慌張退走。
“趙天祥,李虎,你們不交出老洞,我們還會再來叨擾。”
張歸元望著他們的背影,若有所思,奇道:“他們究竟是誰,為何會和你們在山中交戰。”
趙天祥有些無奈地說道:“主公,他們是太平道的符師,不知為何,看上了我倆占據的老洞山。”
“他們先禮後兵,派出說客,想要我們加入太平道,我和李虎哥是武神殿傳人,自然不肯加入什麽太平道。”
“爭執了數天,太平道失去耐心,開始派人強取豪奪。我們帶著小嘍囉和他們交戰,已經打了十幾天了。”
太平道,不是張角黃巾起義前創立的宗教團體嗎?這個世界是東漢的平行世界,竟然也有太平道。
張歸元心中驚駭萬分,臉上不動聲色,望著太平道符師的背影,琢磨這件事。
山坤走了過來,嗅了嗅符師的氣息,奇道:“兩位兄弟,析城山這麽大,他們為何偏偏要搶你們的老洞山?”
李虎冷哼一聲,道:“諸位你們有所不知,析城山地貌獨特,山腰有大大小小的溶洞。”
“這裏號稱七十二獨龍窩、一百二十四鬼推磨、三百六十個小鐵鍋,我們居住的老洞山中有個最大的溶洞叫做老洞,可藏兵萬人。”
“這群家夥鬼鬼祟祟,分明是圖謀不軌。”
張歸元早已猜出其中的隱情,結合後世黃巾起義,猜到太平道圖謀的是幾百裏外的雒陽城。
他並沒有聲張,正邪十三宗和腐朽的封建漢廷都是他的敵人。
他要推翻修仙世界,必須要讓正邪十三宗陷入內亂之中,他才能圖謀北地,廣積糧,緩稱王。
千年浩劫恐怕應到了太平道之上,張歸元巴不得太平道能成功。
趙天祥見張歸元沉吟不語,害怕他嫌棄自己兩人山賊草寇的身份,急忙道:
“主公,李虎哥和我都不是本地人士,我們倆是冀州常山人氏,拜師武神殿,自幼在山中修行。”
“隻因我們倆出身寒微,在宗門內鬱鬱不得誌,故此兄弟倆下山,西進雒陽想要謀求一官半職。”
“可惜雒陽城比武神殿還要黑暗,舉親不舉賢,我們倆盤纏用盡,也沒有謀得生計。”
“無奈之下,我們在析城山組建了義軍,手下有兩三百名嘍囉。”
李虎接過話茬說道:“主公,我們可不是山賊土匪,我們是義軍,隻劫富濟貧,從不敢禍害百姓。”
“我們一直苦練武藝,靜靜等待,希望能遇到您這樣的明主。”
“可惜先遇到了太平道那些符師,與他們爭鬥百日,倒折損了不少弟兄。”
張歸元命趙天祥和李虎將嘍囉們集合在一起,前後山共湊了二百多人,一個個麵黃肌瘦,麵有菜色,都是逃難的流民,無奈之下跟隨趙天祥兩兄弟落草為寇。
張歸元從仙舟裏取來一摞銀錠,對著眾位嘍囉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給了他們兩種選擇。
“諸位,你們的首領趙天祥和李虎下定決心歸順我,要跟我遠走北海。”
“不能將你們拋下不管,現在有兩條路,其一,跟隨我回到北海,那裏有吃不完的糧食,還能分得土地和牲畜。”
“第二,每人分二十兩紋銀,足夠你們在鄉下買田置地,平穩地度過餘生,咱們就算正式散夥。”
眾嘍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絕大多數都選擇了二十兩紋銀。
北海之地與雒陽城相隔萬裏,又是苦寒之地,相傳妖魔凶猛,獸潮恐怖。
這些嘍囉都是中原的流民,誰也不願意去苦寒之地,絕大多數都選了二十兩紋銀。
隻有五六十人,跟隨趙天祥和李虎很久,不願意離開。
山中有二三十匹戰馬,兩人合騎一匹戰馬,張歸元將鄭和號上的旗幟取下一麵,遞給眾人,說道:
“你們攜帶我們張家部曲的旗幟,沿途無論鮮卑人還是丁零人,沒人敢動你們。”
“順著官路疾馳,大約三十多天可以到達北海。”
解散了嘍囉,眾人登上鄭和號,繼續向雒陽城方向前進。
山坤去船艙操縱仙舟,張歸元和趙天祥,李虎閑聊太平道。
“太平道如此明目張膽發展教眾,搶奪軍事要地,難道漢廷就沒有防備嗎?”
趙天祥苦笑道:“主公,太平道是善道,漢廷推崇還來不及,哪裏會防備。”
“朝廷之中許多大臣,官吏,甚至皇族,內廷都是太平道的信徒。”
“我們武神殿,是專修武道的仙門,不少師兄師弟的家人都是太平道的信徒。”
張歸元不解,為何修仙者的家眷也能發展成太平道的信徒。
“主公,您遠在北海,有所不知,百年之中,中華大地洪災三十年,旱災三十年,蝗災二十年。”
“剩下的二十年,還有鮮卑、羌、狄等外族入侵,大瘟疫幾乎一場接一場,平均兩年半就有一場大瘟疫。”
“太平道散施符水,為人治病,振臂一呼,就有百萬教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