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重梧一驚,見一個梳了道髻、尖嘴猴腮的高大道人,穿了一件不知多少年沒洗,已經油光發亮的黑色道袍,這道人看起來,是既邋遢又瘦骨嶙峋,可一拳照王馳威胸前擊來,拳未至而風聲呼呼,一件黑色道袍鼓脹起來,拳勢威猛之極。


    楊重梧搶上一步,左掌伸出,迎著來拳,應了半招“知雄守雌”,拳掌相交,啪的一聲,一觸即分,邋遢道人身子晃了一晃,麵色一變。楊重梧屏氣凝神,小心戒備,忽聽王馳威哈哈一笑,對他說:“重梧,這個牛鼻子,是太清宮的觀主,你莫得罪了他,否則,我們今夜隻有在這山頭風餐露宿了,你叫他‘知非道長’吧。”


    楊重梧一聽,才知這邋遢道人是師叔的朋友,心下也是恍然,難怪剛才看他拳勢凶猛異常,但拳掌相交時,卻沒有感覺到多少勁力,同時慶幸自己一覺不對,留勁未發,掌上隻剩下了不到五成的功力。


    當下,他雙手抱拳,躬身道:“知非道長,請恕晚輩無禮冒犯。”知非道長擺了擺亮閃閃的黑色衣袖,唇上鼠須微翹,說道:“不必多禮,不知者不怪,你的功夫很好啊。”說完,他看向王馳威,收了笑容,瞪眼說道:“你有十年沒來看我了吧?什麽時候收的這個徒弟?不對,他使的是‘震元掌’,老道估計,你也教不出這樣的弟子來。”


    王馳威輕歎一聲,也凝目看著知非道長,緩緩說道:“上次泰山一別,有九年半了。不二,你也老了。”知非道長道:“都是年近半百了,焉能不老?你以為還是二十多年前,我們踏馬江湖、快意恩仇的時候?”


    可能是感歎時光,又或是追憶往事,知非道長與王馳威神色都略有些沉重,一時都不說話。


    山風拂過,漫卷一地枯葉,歲月無痕,空餘白發滄桑。


    過了片刻,知非叱道:“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你我都是道門中人,哪來這許多優柔寡歎?清虛大師和悟明已到了半日,快隨我去觀中飲茶。”


    三人進了太清宮,大殿上太上老君白眉白須,左手捧了八卦圖,右手豎持芭蕉扇,麵慈含笑,端然正坐,清風、明月二僮子侍立兩旁。王馳威帶著楊重梧,在太清座前燃了三柱香,分“道香”、“經香”、“師香”插了,行了道家叩拜之禮,知非道長也斂肅了神情,擊鍾三次。


    禮畢,知非道長引二人到了後麵的客房,還未進門,便聞見一陣濃鬱茶香。清虛方丈與悟明大師正在喝茶,見他們進來施禮,悟明合十見禮,清虛方丈微笑點頭。有僮子端來一個托盤,上麵有兩個茶杯,一壺滾水。


    楊重梧見桌椅茶具,均是潔淨得很,大青花瓷的茶碗內,置有十數顆碧沉沉的茶葉。僮子用滾水衝泡,少時,便有一股濃鬱茶香噴薄而出。王馳威輕喟道:“快十年了,終於又喝到了‘君子泰’。”楊重梧也端杯喝了一口,入口甘冽,鮮醇綿長,讚道:“好茶!”知非道長頗是得意,笑著對楊重梧說道:“泰山上茶樹稀缺,隻在人跡罕見的懸崖峭壁處,方能找到一兩株。故此茶生長之處,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大半年方可成茶采摘,比普通茶葉的生長時間,多了好幾倍。‘君子泰’是我取的名字,取自論語之‘君子泰而不驕’。”


    楊重梧放下茶杯,拱手道:“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況且小人多有,君子少見,正合此茶之寓,道長這茶名,取得極好。”知非道長一樂,對王馳威道:“你這個師侄比你會說話。清虛大師,悟明,馳威,這位小友,你們且先飲茶,我去整治齋飯。”王馳威笑道:“你炒菜時小心些,莫把鼻涕整進去了。”知非道長一呲牙,道:“清虛大師和悟明的肯定不會,你的就不見得了。”清虛聽到,莞爾一笑,在眾人笑聲之中,知非道長出門而去。


    清虛方丈微笑說道:“世事變遷,真是殊難預料,當日叱吒武林的‘神拳周不二’,卻變成了現在的邋遢道人。”王馳威點頭說道:“大師說得是。一個人突然性情大變,無非是內外兩因,若說他內心頓悟,我想他不見得有這個緣法,可能還是外因所致。我和他認識近三十年,情如兄弟,可他不說,我也不便問。隻是隱約覺得,他是為情所困,才堪破塵俗,放蕩形骸。”清虛垂眉合十道:“阿彌多佛!‘情’之一字,累人無數。”


    楊重梧問師叔道:“師叔,這位知非道長,以前不是這麽不修邊幅嗎?”王馳威笑道:“二十多年前,他不但不邋遢,而且,還是江湖中公認的美男子。”楊重梧一想知非道長的模樣,卻是不信。


    王馳威望他一眼,繼續說道:“他出家之前,名字叫周不二,是荊州周家的長子。長江邊上,從漢陽府到金陵府,有十二個碼頭,都是他荊州周家的,雖談不上富可敵國,可也是荊地首富。周不二少年俠氣,嫉惡如仇,練的是‘山海神拳’,有很深的造詣,年紀輕輕,便有‘神拳周不二’的名號。因人長得麵如冠玉,豐神俊朗,又有人喚他‘神拳周潘安’。二十六年前,因一個誤會,我和他打了一架,兩人都受了輕傷,後來,誤會消除,我和他成了極好的朋友。我們曾攜手遊曆江湖半個春秋,後來我回轉崆峒,少來南方,幾年後,他修書給我,說癡迷一個女子,以致茶飯不思,形銷骨殞。我看完信後,便南下到了荊州,卻沒見到他。他家的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裏,我找了些日子,始終沒有他的訊息,隻好回了平涼。一直到十四年前,他突然托人送書給我,說他已經在泰山的太清宮出家,當了道士,便成了現在這幅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飛駁萬年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渺孤鴻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渺孤鴻子並收藏飛駁萬年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