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單膝跪地,顫聲道:“荊州軍已攻破許昌,徐晃將軍...生死未卜,劉曄先生...投降了!” 曹操眼前一黑,險些栽倒。


    荀彧連忙扶住他,急聲道:“丞相保重!如今之計,唯有退守鄴城,再圖良策!”曹操頹然地揮了揮手,仿佛一瞬間蒼老了十歲。


    宛城大捷的消息傳回荊州,百姓歡欣鼓舞,奔走相告。


    諸葛誌並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戰火摧殘後的荊州百廢待興,他必須盡快恢複生產,安撫百姓,鞏固後方。


    諸葛誌巡視城池,街道兩旁的房屋被戰火焚毀,斷壁殘垣訴說著戰爭的殘酷。


    他看到一位老婦人坐在廢墟中低聲哭泣,便走上前去,輕聲安慰道:“老人家,莫要悲傷,戰爭已經結束了,我們會重建家園的。”老婦人抬起頭,渾濁的”


    諸葛誌下令免除百姓賦稅三年,並撥出專款用於重建家園。


    他還組織人手修繕城牆,疏浚河道,恢複農田灌溉。


    在諸葛誌的努力下,荊州的社會秩序逐漸恢複,百姓的情緒也逐漸穩定下來。


    田野裏,人們開始播種希望的種子;城鎮中,商販們重新擺起了攤位;孩子們在廢墟上玩耍,他們的笑聲如同春日裏的暖陽,驅散了戰爭的陰霾。


    荊州府衙內,諸葛誌召集眾將議事。


    “如今曹操退守北方,正是我們北伐的大好時機!”諸葛誌目光如炬,環視眾人。


    “我意,任命孔明為北伐主帥,率領大軍揮師北上,直搗黃龍!” 諸葛亮上前一步,拱手道:“亮定不負兄長重托!” 關羽、張飛、趙雲等將領也紛紛請戰,士氣高昂。


    就在此時,府衙外傳來一陣喧嘩聲。


    一名士兵匆匆來報:“報!江東使者魯肅求見!” 諸葛誌微微皺眉,心中隱隱感到一絲不安……


    府衙外,喧鬧聲如潮水般湧來,打破了議事廳內的肅穆。


    一聲“江東使者魯肅求見”的通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


    諸葛誌眉頭微蹙,那雙深邃的眼眸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警惕,他揮手示意傳令兵將魯肅帶入。


    片刻後,魯肅的身影出現在眾人視野之中。


    他身著一襲深色錦袍,風塵仆仆,臉上帶著明顯的疲憊之色,然而那雙銳利的眼睛卻燃燒著熊熊怒火,仿佛要將人灼傷。


    他大步走進議事廳,腳下生風,每一步都踏得地麵隱隱作響。


    魯肅徑直走到諸葛誌麵前,沒有絲毫客套,開門見山,聲音如寒冰般冷冽:“諸葛先生,我此番前來,是為了江夏一事,周都督兵敗江夏,荊州對此有何解釋?”


    魯肅的質問,帶著一股令人窒息的壓迫感,仿佛一把利劍直指諸葛誌的咽喉。


    他那張飽經風霜的麵孔,此刻更是陰沉得可怕,眼角堆積的皺紋也顯得格外猙獰。


    他話語中的“周都督兵敗江夏”幾個字,更是如同一柄重錘,敲打著在場眾人的心房,讓空氣中都彌漫著緊張的氣氛。


    諸葛誌穩穩地坐在主位上,麵對魯肅的怒火,麵色依舊平靜如水。


    他並未因魯肅的質問而有絲毫動搖,仿佛早已料到此行的目的。


    他緩緩抬起頭,目光與魯肅碰撞,沒有絲毫畏懼,眼神中反而帶著一絲淡淡的譏諷,聲音沉穩而有力:“魯子敬,你言荊州需給江東一個解釋,卻不知江夏戰事,乃是周瑜主動挑起,我荊州大軍,不過是被迫自衛罷了。”


    他的聲音並不高亢,卻如同春雷一般,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


    他目光如炬,緊緊盯著魯肅,言語中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威嚴和自信。


    他這一番話,仿佛一塊巨石,投入了平靜的湖麵,激起了軒然大波。


    魯肅聽到此言,身體微微一震,臉上怒色更甚,他冷哼一聲,似乎想要反駁,卻又欲言又止,最終隻是憤然一甩衣袖,道:“哼,好一個被迫自衛!諸葛先生真是好一張利嘴!” 他的聲音帶著明顯的嘲諷和不甘,胸膛劇烈起伏,顯示著他內心強烈的憤怒。


    說完這句,他便不再言語,隻是狠狠地瞪了諸葛誌一眼,便轉身大步離去,身影決絕而倉促,仿佛一刻也不想在此地多待。


    諸葛誌目送著魯肅離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揚,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隨後他站起身,走到議事廳門口,看著遠去的魯肅,低聲喃喃自語:“子敬此行,怕是空手而歸了……”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從他身後傳來:“兄長。” 諸葛誌回身,看見諸葛亮正站在不遠處,諸葛亮快步走到諸葛誌身邊,低聲問道:“兄長,如今江東使者已去,我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諸葛誌聞言,目光中閃過一絲堅定,緩緩地坐回主位,語氣依然沉穩有力:“子敬,江夏之戰,確是周都督主動挑起。曹操大軍壓境,江東與荊州聯盟本為抗曹,如今曹操勢弱,更是應當同心協力,而非自相殘殺。荊州對江東的情誼,從未改變,但我們也需自保。周都督此舉,顯然有違當初結盟的初衷。”


    廳內眾人聽得一清二楚,諸葛誌的話語如同一陣清風,卻帶著無形的威壓,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他的決心和誠意。


    魯肅的臉色變得複雜,眼中的怒火逐漸被一絲無奈所取代。


    他緊握雙拳,指節發白,仿佛在極力壓製心中翻湧的情緒。


    “諸葛先生,”魯肅的聲音低沉,帶著幾分疲憊,“我明白你的苦衷,但周都督的決定,也是出於江東的安危。如今,江夏之敗,江東內部已在動蕩,若再無盟友支持,江東如何自處?”


    諸葛誌微微點頭,若江東能撤回江夏的攻勢,荊州願重啟盟約,共商抗曹大計。


    ”


    魯肅聽後,沉默良久,最終深吸一口氣,臉上的疲憊更甚,目光中充滿了無奈和失落。


    他緩緩搖頭,聲音中帶著一絲悲涼:“諸葛先生,話已至此,我明白了。江夏之敗,已成定局,江東內部的矛盾,也難以調和。此行,怕是無功而返了……”


    魯肅說完,轉身離去,腳步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眾人的心上。


    諸葛誌目送著他遠去的背影,心頭湧起一絲複雜的情緒,隨後轉身回到廳內,隻見諸葛亮站在不遠處,


    “兄長,”諸葛亮的聲音輕柔卻堅定,“如今江東使者已去,我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諸葛誌微微一笑,嘴角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低聲說道:“子敬此行,怕是空手而歸了……但孫劉聯盟的破裂,對我們來說,絕非好事。我需即刻與諸位將領商議,如何應對曹操可能的再次南侵。” 諸葛誌說著,轉向廳內眾將,目光中透出堅定的決心,仿佛已經做好了接下來的打算。


    魯肅頹然地坐在椅子上,手無力地垂下,仿佛一瞬間老了十歲。


    議事廳內一片寂靜,隻有他沉重的呼吸聲在空氣中回蕩。


    諸葛誌的話語還在耳邊回響,每一個字都像尖針一樣刺痛著他的心。


    他知道,諸葛誌說得沒錯,江夏之戰,確實是周瑜主動挑起的。


    可他更清楚江東的處境,內憂外患,腹背受敵,若失去荊州這個盟友,江東將更加孤立無援。


    “唉……”一聲長歎從魯肅口中逸出,帶著無盡的無奈和悲涼。


    他緩緩地站起身,腳步蹣跚,仿佛身上的力氣都被抽空了一般。


    他抬頭望向諸葛誌,


    “諸葛先生,”魯肅的聲音沙啞,帶著一絲顫抖,“我明白了。江夏之敗,已成定局,江東……江東如今也是自身難保……”他的聲音越來越低,最終幾乎聽不見了。


    他轉身離去,背影蕭瑟,仿佛一棵被風雨摧殘的枯樹,搖搖欲墜。


    議事廳外,寒風呼嘯,卷起地上的落葉,發出沙沙的聲響,如同在為這段破裂的聯盟奏響哀歌。


    魯肅的腳步聲漸漸遠去,最終消失在風中。


    諸葛誌站在門口,望著空蕩蕩的街道,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孫劉聯盟的破裂,對荊州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回到議事廳,諸葛誌深吸一口氣,將心中的複雜情緒壓下,轉身看向諸葛亮,語氣堅定地說道:“孔明,傳令下去,召集所有將領,議事廳議事!”


    “兄長,”諸葛亮看著諸葛誌略顯疲憊的麵容,欲言又止,最終還是開口道,“漢中急報……”


    凜冽的寒風裹挾著雪花,如同無數細小的冰針,狠狠地抽打著宛城的城牆。


    一匹快馬自遠方疾馳而來,馬蹄聲急促而有力,打破了冬日的寂靜。


    馬上騎士身披厚重的風衣,風塵仆仆,臉上帶著明顯的疲憊,卻難掩眉宇間的英氣。


    正是奉命前往漢中探查的諸葛亮。


    他翻身下馬,將韁繩遞給迎上來的親兵,隨即整理了一下衣衫,便快步向府衙走去。


    他深知此時局勢緊張,每一分每一秒都至關重要,不敢有絲毫懈怠。


    議事廳內,氣氛依舊凝重。


    魯肅離去後,諸葛誌獨自一人站在沙盤前,眉頭緊鎖,仿佛正在思考著什麽難題。


    他的身影在搖曳的燭光下顯得格外孤寂,卻又透露出一股堅不可摧的決心。


    腳步聲由遠及近,諸葛誌緩緩回過頭,看到風塵仆仆的諸葛亮走了進來,那張原本緊繃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欣慰。


    兩人目光交匯,沒有過多的言語,卻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彼此的堅定與默契。


    諸葛亮行至諸葛誌麵前,二人相互施禮,動作肅穆而莊重,仿佛在進行著某種神聖的儀式。


    “兄長,漢中情況我已經探明。” 諸葛亮的聲音帶著一絲風塵仆仆的沙啞,卻依舊清晰有力,“曹軍雖退,但糧草充足,士氣也未完全潰散,依舊保有極強的戰力。”


    諸葛誌緩緩點頭,臉上的表情愈發嚴肅,他走到沙盤前,指著上麵的地形,沉聲道:“曹操雖敗於宛城,但其根基未損,絕不會就此罷休。子敬此行,也宣告了孫劉聯盟的徹底破裂,我們需盡快商議對策,以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危機。”


    諸葛亮的目光落在沙盤之上,神情愈發凝重,他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卻突然注意到了諸葛誌手中緊緊攥著的一封書信。


    他眉頭微皺,眼神中帶著一絲疑問。


    諸葛誌並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緩緩地將手中的書信展開,放在了桌案之上。


    “孔明,你看……”


    燭火搖曳,映照在諸葛亮凝重的臉上。


    他拿起書信,快速瀏覽了一遍,信上字跡潦草,卻能感受到書寫者焦急的心情。


    信中內容簡短,卻如驚雷般在諸葛亮心中炸響:馬超率西涼鐵騎逼近長安!


    諸葛亮猛地抬起頭,目光與諸葛誌交匯,兩人都從彼此眼中看到了震驚和凝重。


    “兄長,這……”諸葛亮的聲音有些顫抖,握著信紙的手指微微發白。


    諸葛誌深吸一口氣,走到沙盤前,目光掃過宛城、許昌、長安等地,最終落在了漢中。


    “曹操撤軍,並非完全因為許昌告急,而是為了應對馬超的西涼鐵騎。” 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股令人信服的威嚴。


    諸葛亮走到沙盤旁,指著長安的位置,眉頭緊鎖:“馬超來勢洶洶,長安危在旦夕。曹操若失長安,關中震動,後果不堪設想。”


    諸葛誌點點頭,手指輕輕敲擊著沙盤邊緣,發出清脆的聲響,一下一下,仿佛敲打在眾人的心上。


    “如今孫劉聯盟破裂,天下局勢更加動蕩。我們需謹慎行事,步步為營。”


    “兄長所言極是,”諸葛亮沉思片刻,語氣堅定,“我們應當先鞏固宛城及周邊地區,積蓄力量,再圖進取。同時,密切關注曹操與馬超之戰,靜觀其變。”


    諸葛誌讚許地看了諸葛亮一眼,“孔明,傳令下去,加強城防,操練兵馬,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他話音剛落,議事廳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伴隨著馬蹄聲,一個聲音在門外響起:“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默默無聞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默默無聞的魚並收藏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