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諸葛誌派趙雲前往江夏!
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 作者:默默無聞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宛城城頭,旌旗獵獵作響。諸葛誌負手而立,眺望著遠方連綿起伏的山巒,深邃的目光中蘊藏著運籌帷幄的自信。
身後傳來沉穩的腳步聲,趙雲身披銀甲,抱拳行禮:“軍師喚雲來,有何吩咐?”
諸葛誌轉過身,臉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子龍,此番我已稟明主公,與江東孫權結盟共抗曹操。然此舉實為虛晃一槍,孫權多疑,未必肯真心相助。周瑜此人,雄才大略,必會借機生事,染指荊州。”
趙雲聞言,劍眉微蹙:“軍師的意思是…周瑜會趁機攻取江夏?”
諸葛誌讚許地點了點頭:“子龍果然聰慧過人。我料周瑜定會以助劉備抗曹為名,索取江夏作為條件。屆時,你需即刻趕往江夏,我在城中為你留下一物。周瑜若至,你隻需將此物置於城頭,他必退兵,且不敢再覬覦荊州。”
趙雲雖不明所以,但對諸葛誌的智謀深信不疑,毫不猶豫地領命:“軍師放心,雲定不辱使命!”
諸葛誌拍了拍趙雲的肩膀,語氣中充滿了信任:“子龍,此行關係重大,務必謹慎行事。”
趙雲抱拳道:“雲明白!”說罷,轉身離去,飛身上馬,朝著江夏方向疾馳而去。
看著趙雲遠去的背影,諸葛誌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暗道:“周瑜啊周瑜,我倒是要看看,你害怕不害怕!”
……
曹操在大帳內來回踱步,濃重的眉宇間鎖著一抹揮之不去的焦慮。他時不時掀開帳簾,向外張望,目光落在宛城城頭那麵迎風招展的“諸葛”大旗上,心中更是煩躁不安。
“文若的書信為何還不至?”曹操終於忍不住打破了帳內的沉寂,語氣中帶著一絲焦急。
荀攸輕搖羽扇,沉吟道:“主公莫急,許昌距此路途遙遠,信使來回也需一些時日。”
陳群拱手道:“主公,依臣之見,我軍不如暫緩攻城,待荀令君的書信抵達後再做定奪。”
鍾繇也附和道:“陳群所言極是,宛城易守難攻,強攻恐損兵折將,不如先鞏固現有陣地,以待時機。”
程昱卻持有不同意見,他上前一步,慷慨激昂地說道:“主公,我軍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而來,豈能被一座小小的宛城阻擋?況且,我軍糧草充足,兵強馬壯,正可一鼓作氣,拿下宛城!”
曹操聞言,心中也有些意動,但他深知諸葛誌的智謀,不敢輕舉妄動。他沉吟片刻,說道:“仲德之言雖有道理,但諸葛誌詭計多端,不得不防。若是強攻宛城,萬一他暗中派兵襲擊許昌,後果不堪設想。”
荀攸也說道:“主公所慮極是。諸葛誌此人,料事如神,不得不防。我軍還是謹慎為妙。”
曹操歎了口氣,說道:“如今進退兩難,真是令人頭疼啊!”
程昱見曹操猶豫不決,心中焦急,再次進言道:“主公,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軍若遲遲不攻城,軍心士氣必然低落,屆時再想攻城,就難上加難了!”
曹操心中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還是放心不下許昌的安危。他來回踱步,反複思量,始終拿不定主意。
萬一宛城大戰開啟,他與劉備對決於宛城!
馬超出漢中襲擊許昌!
孫權與周瑜北方,攻打合肥,腹背受敵!
帳內氣氛凝重,眾人皆沉默不語,靜待曹操的決斷。
程昱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臣有一計,可解主公之憂。”
曹操抬眼看向程昱,眼中閃過一絲希冀:“仲德有何妙計,速速道來!”
“我軍可斷絕宛城水源,圍困宛城,進軍新野,若是荊州來援攻打荊州之兵……”
“如果孫權和馬超攻打許昌呢?劉備出兵截斷要道,我軍被分割,豈不是被分割包圍?”
程昱朗聲道:“主公勿憂!孫權雖與劉備結盟,但他掣肘於江東氏族,根基不穩,並且不久之前,剛剛兵敗合肥?豈敢輕易出兵北上?”
曹操眉頭微皺,沉吟道:“仲德之言雖有道理,但也不能排除孫權和周瑜出兵的可能性。萬一他們真的出兵,我軍腹背受敵,豈不危矣?”
程昱胸有成竹地說道:“主公多慮了!臣料定孫權和周瑜不敢輕舉妄動。如今劉備勢弱,我軍隻需集中兵力,速攻宛城,三日之內必可破城,擒拿劉備,斬殺諸葛誌!屆時,我軍聲威大震,孫權和周瑜更是不敢妄動!”
曹操聞言,心中有些意動,但他還是有些猶豫:“仲德,你確定三日之內可以攻破宛城?”
程昱斬釘截鐵地說道:“主公放心!宛城雖易守難攻,但城中守軍不過數萬,我軍六十萬大軍壓境,宛城必破無疑!況且,我軍糧草充足,士氣高昂,正可一鼓作氣,拿下宛城!”
曹操來回踱步,反複思量,最終還是搖了搖頭:“仲德,你的計策雖好,但風險太大。萬一我軍在攻打宛城之時,馬超趁虛而入,襲擊許昌,後果不堪設想。”
程昱連忙說道:“主公,馬超遠在漢中,鞭長莫及,豈能輕易攻取許昌?況且,我軍已在許昌留下了重兵把守,即使馬超來犯,也能抵擋一陣。待我軍攻破宛城之後,即可揮師北上,擊退馬超!”
曹操還是不放心:“若是周瑜趁機北上,攻打合肥,又當如何?”
程昱一時語塞,他先前隻考慮了孫權,卻忽略了周瑜。周瑜此人,智謀超群,野心勃勃,的確有可能趁機北上,攻打合肥。
曹操見程昱沉默不語,心中更加猶豫。他深知,此戰關係重大,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他必須謹慎行事,不可輕舉妄動。
曹操沉吟片刻,緩緩說道:“仲德,你的計策雖然大膽,但風險太大。我軍還是應該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先鞏固現有陣地,待探明虛實之後,再做定奪。”
程昱見曹操主意已定,也不再堅持,隻得拱手道:“主公英明!”
曹操歎了口氣,心中充滿了焦慮。他深知,此戰關係到他的霸業大計,他必須謹慎行事,不可有任何閃失。
……
江夏城,水軍碼頭。旌旗獵獵,戰船如林,氣勢磅礴。十萬荊州水軍,宛如一條蟄伏的巨龍,靜靜地停泊在江麵上,等待著出征的號令。
趙雲身穿銀甲,頭戴白盔,腰懸青釭劍,英姿勃發,站在碼頭的高台上,俯視著這支強大的水軍。他目光銳利,神情肅穆,心中充滿了對未來戰事的期待和擔憂。
在他身旁,站著一位身材魁梧,麵色黝黑,目光炯炯有神的將領。他便是荊州水軍副都督——文聘。
文聘拱手道:“將軍,荊州十萬水軍已集結完畢,隨時聽候將軍調遣!”
趙雲微微頷首,沉聲道:“文都督,此次我奉軍師諸葛誌之命,前來江夏視察水軍,並商議如何應對江東周瑜的威脅。如今曹操大軍壓境,宛城危急,我軍主力皆在抵禦曹軍,江夏的防禦就顯得尤為重要。”
文聘深以為然,點頭道:“將軍所言極是!周瑜詭計多端,野心勃勃,不得不防。我已加強了江夏的防禦,日夜巡邏,嚴防江東水軍偷襲。”
趙雲讚許道:“文都督治軍有方,令人欽佩。如今我軍主力被曹軍牽製,江夏的防禦就更加重要。你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嚴防周瑜的任何動向。”
文聘挺胸抬頭,語氣堅定地說道:“將軍放心!末將誓死保衛江夏,絕不讓周瑜越雷池一步!”
趙雲環視周圍的戰船,問道:“文都督,荊州水軍的戰船情況如何?”
文聘連忙答道:“回將軍,我荊州水軍擁有大小戰船千餘艘,其中艨艟鬥艦百餘艘,其餘皆為走舸樓船。士兵皆是精挑細選的水軍精銳,操練有素,戰力強悍。”
趙雲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很好!文都督,你可知周瑜水軍的情況?”
文聘沉吟片刻,答道:“據探子回報,周瑜水軍約有五萬餘人,戰船數百艘。雖然數量不及我軍,但周瑜善於用兵,其麾下將士也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不容小覷。”
趙雲沉思片刻,說道:“文都督,我軍雖然在數量上占據優勢,但也不能輕敵。周瑜詭計多端,我們必須小心謹慎,做好萬全準備。”
文聘拱手道:“將軍放心,末將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將軍重托!”
趙雲按照諸葛誌的吩咐,徑直來到江夏太守府的倉庫。守衛倉庫的士兵見是趙雲將軍,不敢怠慢,立刻打開了倉庫大門。趙雲邁步而入,一股黴味撲麵而來,倉庫內光線昏暗,空氣沉悶,堆滿了各種物資。趙雲借著微弱的光線環視四周,隻見倉庫深處碼放著一個巨大的木箱。
好奇心驅使著趙雲走向那些木箱。他伸手推開木箱的蓋子!
趙雲驚呆在當場!
“這…這是怎麽回事?”趙雲喃喃自語,聲音顫抖。
就在這時,他想起了諸葛誌臨行前交給他的錦囊。他連忙從懷中取出錦囊,打開一看,隻見裏麵隻有一張紙條,上麵寫著幾個字:周瑜今夜必襲荊州,將此物放在城頭。
趙雲看著紙條上的字,心中更加驚駭。諸葛誌竟然提前預知了周瑜的計劃!難道是…
趙雲不敢再往下想,他感到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他意識到,諸葛誌交給他的並非普通的錦囊,而是一個足以扭轉戰局的關鍵!他必須立刻按照諸葛誌的吩咐行事。
趙雲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他將錦囊緊緊握在手中,快步走出倉庫,命令守衛將所有木箱搬到城頭。
夜幕降臨,江夏城頭燈火通明。趙雲站在城樓上,俯視著城外的江麵,心中充滿了忐忑。
江夏有十萬水軍,但是軍師分明不想損失任何兵馬!
所以,才讓他來到江夏。
身後傳來沉穩的腳步聲,趙雲身披銀甲,抱拳行禮:“軍師喚雲來,有何吩咐?”
諸葛誌轉過身,臉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子龍,此番我已稟明主公,與江東孫權結盟共抗曹操。然此舉實為虛晃一槍,孫權多疑,未必肯真心相助。周瑜此人,雄才大略,必會借機生事,染指荊州。”
趙雲聞言,劍眉微蹙:“軍師的意思是…周瑜會趁機攻取江夏?”
諸葛誌讚許地點了點頭:“子龍果然聰慧過人。我料周瑜定會以助劉備抗曹為名,索取江夏作為條件。屆時,你需即刻趕往江夏,我在城中為你留下一物。周瑜若至,你隻需將此物置於城頭,他必退兵,且不敢再覬覦荊州。”
趙雲雖不明所以,但對諸葛誌的智謀深信不疑,毫不猶豫地領命:“軍師放心,雲定不辱使命!”
諸葛誌拍了拍趙雲的肩膀,語氣中充滿了信任:“子龍,此行關係重大,務必謹慎行事。”
趙雲抱拳道:“雲明白!”說罷,轉身離去,飛身上馬,朝著江夏方向疾馳而去。
看著趙雲遠去的背影,諸葛誌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暗道:“周瑜啊周瑜,我倒是要看看,你害怕不害怕!”
……
曹操在大帳內來回踱步,濃重的眉宇間鎖著一抹揮之不去的焦慮。他時不時掀開帳簾,向外張望,目光落在宛城城頭那麵迎風招展的“諸葛”大旗上,心中更是煩躁不安。
“文若的書信為何還不至?”曹操終於忍不住打破了帳內的沉寂,語氣中帶著一絲焦急。
荀攸輕搖羽扇,沉吟道:“主公莫急,許昌距此路途遙遠,信使來回也需一些時日。”
陳群拱手道:“主公,依臣之見,我軍不如暫緩攻城,待荀令君的書信抵達後再做定奪。”
鍾繇也附和道:“陳群所言極是,宛城易守難攻,強攻恐損兵折將,不如先鞏固現有陣地,以待時機。”
程昱卻持有不同意見,他上前一步,慷慨激昂地說道:“主公,我軍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而來,豈能被一座小小的宛城阻擋?況且,我軍糧草充足,兵強馬壯,正可一鼓作氣,拿下宛城!”
曹操聞言,心中也有些意動,但他深知諸葛誌的智謀,不敢輕舉妄動。他沉吟片刻,說道:“仲德之言雖有道理,但諸葛誌詭計多端,不得不防。若是強攻宛城,萬一他暗中派兵襲擊許昌,後果不堪設想。”
荀攸也說道:“主公所慮極是。諸葛誌此人,料事如神,不得不防。我軍還是謹慎為妙。”
曹操歎了口氣,說道:“如今進退兩難,真是令人頭疼啊!”
程昱見曹操猶豫不決,心中焦急,再次進言道:“主公,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軍若遲遲不攻城,軍心士氣必然低落,屆時再想攻城,就難上加難了!”
曹操心中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還是放心不下許昌的安危。他來回踱步,反複思量,始終拿不定主意。
萬一宛城大戰開啟,他與劉備對決於宛城!
馬超出漢中襲擊許昌!
孫權與周瑜北方,攻打合肥,腹背受敵!
帳內氣氛凝重,眾人皆沉默不語,靜待曹操的決斷。
程昱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臣有一計,可解主公之憂。”
曹操抬眼看向程昱,眼中閃過一絲希冀:“仲德有何妙計,速速道來!”
“我軍可斷絕宛城水源,圍困宛城,進軍新野,若是荊州來援攻打荊州之兵……”
“如果孫權和馬超攻打許昌呢?劉備出兵截斷要道,我軍被分割,豈不是被分割包圍?”
程昱朗聲道:“主公勿憂!孫權雖與劉備結盟,但他掣肘於江東氏族,根基不穩,並且不久之前,剛剛兵敗合肥?豈敢輕易出兵北上?”
曹操眉頭微皺,沉吟道:“仲德之言雖有道理,但也不能排除孫權和周瑜出兵的可能性。萬一他們真的出兵,我軍腹背受敵,豈不危矣?”
程昱胸有成竹地說道:“主公多慮了!臣料定孫權和周瑜不敢輕舉妄動。如今劉備勢弱,我軍隻需集中兵力,速攻宛城,三日之內必可破城,擒拿劉備,斬殺諸葛誌!屆時,我軍聲威大震,孫權和周瑜更是不敢妄動!”
曹操聞言,心中有些意動,但他還是有些猶豫:“仲德,你確定三日之內可以攻破宛城?”
程昱斬釘截鐵地說道:“主公放心!宛城雖易守難攻,但城中守軍不過數萬,我軍六十萬大軍壓境,宛城必破無疑!況且,我軍糧草充足,士氣高昂,正可一鼓作氣,拿下宛城!”
曹操來回踱步,反複思量,最終還是搖了搖頭:“仲德,你的計策雖好,但風險太大。萬一我軍在攻打宛城之時,馬超趁虛而入,襲擊許昌,後果不堪設想。”
程昱連忙說道:“主公,馬超遠在漢中,鞭長莫及,豈能輕易攻取許昌?況且,我軍已在許昌留下了重兵把守,即使馬超來犯,也能抵擋一陣。待我軍攻破宛城之後,即可揮師北上,擊退馬超!”
曹操還是不放心:“若是周瑜趁機北上,攻打合肥,又當如何?”
程昱一時語塞,他先前隻考慮了孫權,卻忽略了周瑜。周瑜此人,智謀超群,野心勃勃,的確有可能趁機北上,攻打合肥。
曹操見程昱沉默不語,心中更加猶豫。他深知,此戰關係重大,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他必須謹慎行事,不可輕舉妄動。
曹操沉吟片刻,緩緩說道:“仲德,你的計策雖然大膽,但風險太大。我軍還是應該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先鞏固現有陣地,待探明虛實之後,再做定奪。”
程昱見曹操主意已定,也不再堅持,隻得拱手道:“主公英明!”
曹操歎了口氣,心中充滿了焦慮。他深知,此戰關係到他的霸業大計,他必須謹慎行事,不可有任何閃失。
……
江夏城,水軍碼頭。旌旗獵獵,戰船如林,氣勢磅礴。十萬荊州水軍,宛如一條蟄伏的巨龍,靜靜地停泊在江麵上,等待著出征的號令。
趙雲身穿銀甲,頭戴白盔,腰懸青釭劍,英姿勃發,站在碼頭的高台上,俯視著這支強大的水軍。他目光銳利,神情肅穆,心中充滿了對未來戰事的期待和擔憂。
在他身旁,站著一位身材魁梧,麵色黝黑,目光炯炯有神的將領。他便是荊州水軍副都督——文聘。
文聘拱手道:“將軍,荊州十萬水軍已集結完畢,隨時聽候將軍調遣!”
趙雲微微頷首,沉聲道:“文都督,此次我奉軍師諸葛誌之命,前來江夏視察水軍,並商議如何應對江東周瑜的威脅。如今曹操大軍壓境,宛城危急,我軍主力皆在抵禦曹軍,江夏的防禦就顯得尤為重要。”
文聘深以為然,點頭道:“將軍所言極是!周瑜詭計多端,野心勃勃,不得不防。我已加強了江夏的防禦,日夜巡邏,嚴防江東水軍偷襲。”
趙雲讚許道:“文都督治軍有方,令人欽佩。如今我軍主力被曹軍牽製,江夏的防禦就更加重要。你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嚴防周瑜的任何動向。”
文聘挺胸抬頭,語氣堅定地說道:“將軍放心!末將誓死保衛江夏,絕不讓周瑜越雷池一步!”
趙雲環視周圍的戰船,問道:“文都督,荊州水軍的戰船情況如何?”
文聘連忙答道:“回將軍,我荊州水軍擁有大小戰船千餘艘,其中艨艟鬥艦百餘艘,其餘皆為走舸樓船。士兵皆是精挑細選的水軍精銳,操練有素,戰力強悍。”
趙雲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很好!文都督,你可知周瑜水軍的情況?”
文聘沉吟片刻,答道:“據探子回報,周瑜水軍約有五萬餘人,戰船數百艘。雖然數量不及我軍,但周瑜善於用兵,其麾下將士也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不容小覷。”
趙雲沉思片刻,說道:“文都督,我軍雖然在數量上占據優勢,但也不能輕敵。周瑜詭計多端,我們必須小心謹慎,做好萬全準備。”
文聘拱手道:“將軍放心,末將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將軍重托!”
趙雲按照諸葛誌的吩咐,徑直來到江夏太守府的倉庫。守衛倉庫的士兵見是趙雲將軍,不敢怠慢,立刻打開了倉庫大門。趙雲邁步而入,一股黴味撲麵而來,倉庫內光線昏暗,空氣沉悶,堆滿了各種物資。趙雲借著微弱的光線環視四周,隻見倉庫深處碼放著一個巨大的木箱。
好奇心驅使著趙雲走向那些木箱。他伸手推開木箱的蓋子!
趙雲驚呆在當場!
“這…這是怎麽回事?”趙雲喃喃自語,聲音顫抖。
就在這時,他想起了諸葛誌臨行前交給他的錦囊。他連忙從懷中取出錦囊,打開一看,隻見裏麵隻有一張紙條,上麵寫著幾個字:周瑜今夜必襲荊州,將此物放在城頭。
趙雲看著紙條上的字,心中更加驚駭。諸葛誌竟然提前預知了周瑜的計劃!難道是…
趙雲不敢再往下想,他感到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他意識到,諸葛誌交給他的並非普通的錦囊,而是一個足以扭轉戰局的關鍵!他必須立刻按照諸葛誌的吩咐行事。
趙雲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他將錦囊緊緊握在手中,快步走出倉庫,命令守衛將所有木箱搬到城頭。
夜幕降臨,江夏城頭燈火通明。趙雲站在城樓上,俯視著城外的江麵,心中充滿了忐忑。
江夏有十萬水軍,但是軍師分明不想損失任何兵馬!
所以,才讓他來到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