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縣,小段村。


    李文揚和段詩雨來到一個很小的村子——小段村。


    村上隻有幾十戶人家,人人都相互熟悉。


    她們打聽到了段魏民。


    一個鄰居領著段詩雨二人,來到了段魏民家的院子外。


    大門上的鎖,鏽跡斑斑,已經斷開。


    推開院門進去。


    看到滿院子荒草叢生,從屋子裏飛出幾隻麻雀。屋子門大開著。屋裏地上落滿灰塵,牆角結了不少蜘蛛網。


    段詩雨眨了一下眼睛,很是不解,轉頭看向鄰居,“我二叔一家人呢?”


    鄰居聽聞,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是段魏民吧?”


    “是的。”


    “咳,這裏生活太苦。他們一家人,早就離開了小段村。不知搬到哪兒去了?”


    鄰居歎了一口氣,不忍心看到這落寞的場景,轉身離開了。


    段詩雨想到自己的身世。


    父母不在了,投靠二叔也沒了希望,不禁哭了起來。


    李文揚拙嘴笨舌,想去安慰,又不知所措,不停的搓著手。段詩雨一直哭泣不停。李文揚隻能硬著頭皮,上前安慰,“段姑娘,節哀。”


    這時候,段詩雨突然趴在李文揚的肩膀上,哭的更大聲了。


    李文揚手足無措,隻能任由段詩雨宣泄心中的失落和悲傷。


    約莫過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


    段詩雨平複了一下心情,笑著輕輕捶了一下李文揚的胸口,“呆子,我們回縣衙吧!”


    李文揚尷尬的笑了笑。


    段詩雨又在院子裏到處看了看,隨後關上院門。


    二人一前一後,離開了小段村。


    常樂縣,西城門。


    狄仁傑三人,拜訪主簿呂有德後,從城西郊區的呂宋莊返回縣衙。


    經過西城門。


    看見城門口的告示旁,站著不少圍觀的人。


    “我們去聽聽有什麽民意?”狄仁傑看了看鄭武和狄浦。


    三人翻身下馬,在人群後麵旁觀。


    有一個身材高大、方口闊麵的中年男子。


    轉頭看著身邊的一個瘦弱書生。“賈秀才,你給大夥說說,這告示上寫了啥?咱們大老粗,也不認識字。”


    賈秀才聽了,微微一笑。清了清嗓子,咳嗽一聲,“常樂縣新任縣令,狄大人登出告示。……”


    “別賣關子了,你倒是快說啊!”中年男子催促。


    “告示聲稱縣衙已經正常運轉,並表明了治理的決心。想要招回離去了的三班六房的衙役。”


    ……


    “換了新縣令了?”


    “可信度怕是不高。”


    “天下烏鴉一般黑。隻怕是又一個甄佑才。”


    “你敢直呼甄縣令名字,不怕打板子嗎?”


    “怕個球,他已經離開常樂縣了。“


    圍觀的百姓七嘴八舌的議論著。


    ……


    狄仁傑心情沉重,歎了一口氣,心想:“難怪一直無人報案,看來百姓已經不信任縣衙。那麽眼下,如何樹立縣衙的公信力,才是當務之急的事情。”


    常樂縣衙,書房。


    回到縣衙後。


    狄仁傑把自己關在書房,苦思冥想,如何建立信任。


    丫鬟翠兒來送茶水,敲門,不見有人回應。立即轉身,馬上返回後院,稟報給柳心月。


    柳心月接過茶水器皿,親自來到書房,輕輕推開房門。


    見狄仁傑正在閉目凝神。


    她輕輕的走了過去,倒了一杯茶水,放到狄仁傑麵前的桌上。


    狄仁傑聽到聲響,睜開眼睛,看是柳心月來了。他揉了揉太陽穴,恢複了正常意識,“夫人,這時候怎麽來了?”


    柳心月看著狄仁傑的狀態轉變,撲哧一樂,“相公,在想些什麽事情呢?都快中午吃飯時間了,也不知道餓。”


    “居然已經中午時分了。”


    “剛才我讓翠兒給你送茶水來,敲門也不見答應。我就過來看看。”


    狄仁傑尷尬的笑了笑,“在想一些事情,出神了。竟然忘記了吃飯時間。”


    “相公,你真是廢寢忘食。為何不把事情說出來,大家共同想想辦法。”


    狄仁傑想了想,“也好,下午再一起商議一下,聽聽其他人的看法。”


    說著,隨手翻了下桌子上的史記,第六十八卷,商君列傳。


    突然,他眼前一亮,心中有了主意,立馬喜笑顏開,“夫人,你真是我的福星。”


    “相公,取笑了。”


    “這本史記和裏麵的商鞅列傳,我讀了幾十遍。遇到問題時,總是忘記了借鑒。”


    “人非聖賢,總有迷糊的時候。”柳心月想要鼓勵狄仁傑。


    “今天夫人一到,我這運氣來了。正好翻到這個經典故事,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是嗎?我哪有這麽厲害?”


    “多謝夫人,多謝夫人。”


    柳心月聽狄仁傑如此誇讚自己,內心充滿喜悅,對故事也來了興趣,“相公,那是什麽故事?說來聽聽。”


    狄仁傑就把史記第六十八卷,關於商鞅的故事,講述了一遍。


    柳心月聽了,點了點頭。


    然後拉著狄仁傑去後院,吃午飯去了。


    常樂縣衙,後院。


    中午時分。


    狄仁傑、柳心月、翠兒、鄭武、狄浦,一邊吃,一邊閑聊。


    “大人,縣衙一般有幾個官員,為何要請主簿和縣尉?”


    鄭武對未能請動主簿和縣尉的事,心中憤憤不平。


    狄仁傑看了一眼鄭武,笑了笑,“除了縣令,大唐的大縣縣衙一般設有縣丞、主簿和縣尉。不過,像常樂縣這樣的小縣,隻有主簿和縣尉。”


    “哦,這些人有啥用?一個縣令不就行了。”


    “主簿管理六房吏員,協助縣令處理日常事務和一些雜事。”


    “縣尉呢?”狄浦插了一句。


    “縣尉則管理三班房的班頭和捕頭,以及征收稅賦等等。”


    過了一會兒。


    狄仁傑似乎想起了什麽,“正好大家都在,我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說罷,狄仁傑開始講故事。


    那是公元前三百六十一年,秦國國君秦孝公招賢納士,以備成為春秋霸主。


    商鞅在衛國不受重用,便投奔秦國。秦孝公任商鞅為左庶長,製定了新的法令。


    法令製定完畢後,推行新的法令前。


    商鞅唯恐人們不信任新法令,於是想了一個“徒木立信”的方法,樹立公信力:


    他命人將一根三丈長的木頭,豎著放在京城的南城門外。


    然後對圍觀的人說:“隻要將豎木搬到北城門,就賞賜十兩黃金。”


    人群對做此非常簡單的事,就輕易獲得重金,充滿懷疑。個個在觀望,沒有人去搬。


    商鞅決定提高賞賜,說道:“誰能將此豎木搬到北城門,賞賜五十兩黃金。”


    就在此時,有一個人心動了,扛起長木,搬到了北城門,商鞅立即給了他五十兩黃金。


    狄仁傑講完故事,“商鞅用徒木立信的計策,取得了百姓信任。最後順利實施了商鞅變法。我們也可以借鑒此故事,樹立縣衙公信力。”


    柳心月有點擔心,“相公,可是我們沒有黃金呀。”


    “是啊,大人。咱們哪有這麽多錢啊?”狄浦附和一聲。


    狄仁傑笑了笑,“我們一個小小的縣衙,怎能和一個諸侯國比財力。莫說五十兩黃金了,就是五十兩銀子已經非常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狄仁傑故事之常樂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煮酒問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煮酒問案並收藏狄仁傑故事之常樂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