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年羹堯撞柱
宜修重生,鬥嫡姐,當太後 作者:湘柳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上眼見火候已經差不多了,便開始吩咐蘇籌收網。
養心殿
皇上麵無表情的從蘇培盛手中接過茶杯,飲了一口,然後聲音溫和的對蘇籌道:“這些日子實在是委屈你了,朕也是為了朝中大事,你如今沒了官職,在朝中可有受人排擠?”
蘇籌聲音平淡道:“不過是一些糊塗人的閑言碎語罷了,若是事事都要計較,那微臣也不用活了。”
皇上雖然把蘇籌一擼到底,可卻又要他每日上朝。
朝中自然有不少嘴欠的,明裏暗裏的笑話他。
皇上今日問他,就是要看看蘇籌會不會借機參那些人一本。
若是蘇籌故作大度說並沒有,皇上隻會覺得蘇籌虛偽至極,居心不良,更有刻意拉攏人心之嫌。
但如果蘇籌借機參了那些人一本,皇上沒準兒又會覺得蘇籌小心眼兒,甚至覺得蘇籌故意來這裏上眼藥,以示這段時間他對皇上責罰的不滿。
蘇籌的一番話可算是天衣無縫的將這件事情圓了過去。
皇上眉頭一挑,露出了幾分笑意來。
“你從年輕時就是這個性子,這麽多年來依舊不改。回首過去,你也算得上是兩朝老臣了,又是太子的表舅,等這件事情過去了,朕也不知道該封給你個什麽官職才好。”
沒完沒了的試探,搞得蘇籌有些不耐煩了。
“皇上是天子,臣下的官職榮辱皆仰賴皇上的所思所想,微臣愚蠢,不知道做什麽官職才好,隻要皇上需要臣就可以。”
幾番試探下去,皇上發覺蘇籌並沒有居功自傲的心思,這才放下心來,他不想除了一個年羹堯,又來了一個新的年羹堯。
“咱們君臣一體,又是一家人,這些事情都好說,隻是年羹堯不得不除了,收網吧!”
蘇籌跪地行禮道:“微臣遵旨!”
次日,朝堂之上,蘇籌果然聯合了甄遠道為首的諸大臣,狠狠地參了年家一本。
年羹堯那邊自然是不認的,卻沒想到這個時候敦親王站出來道:“事到如今,臣弟也隻能說了實情了。”
年羹堯眼皮一跳,他臉上的震驚藏都藏不住,“敦親王,這裏又有你什麽關係,就算前段時間我無意打殺了你家的一個下人,可那天分明是你來找事的,你就故意冤枉我!”
敦親王緩緩的閉上了眼睛,他認輸了。
在做帝王這一塊,他承認自己確實是輸給了老四。
老四深謀遠慮,若是自己此刻再不及時抽身,隻怕不僅他自己,就連他的妻兒都要受到牽連。
“皇兄,臣弟認罪。年羹堯故意拉攏臣弟欲行不軌之事,他暗中收買幕僚,拉攏朝臣,謀殺朝中大臣,甚至與宮中的華妃聯絡消息,樁樁件件,觸目驚心。臣弟懇請皇兄處年羹堯極刑。”
年羹堯目眥欲裂道:“敦親王,你胡說八道些什麽?我看你是瘋了。”
年羹堯此刻也是被敦親王嚇破了膽,他趕緊跪在地上,向皇上求饒道:“皇上,微臣也不知道哪裏得罪了敦親王,竟讓他如此陷害微臣。”
若是別人上折子參他,年羹堯根本就不會當一回事,畢竟這些人也沒有什麽實際的證據,那些小打小鬧根本就撼動不了他如今的地位。
但敦親王可就不同了,敦親王可是掌握著自己實打實的證據,那每一樁每一件都是可以抄家滅族的。
而且現在年羹堯已經沒了和皇上談判的資本,他唯一仰仗的軍權,早就因為給華妃擦屁股交給了皇上。
敦親王倒是還有一些軍權,可是如今兩個人已經鬧掰了。
年羹堯此刻才突然覺醒,他好像掉進了一個巨大的陰謀之中,但是如今就算他已然察覺,卻再也無能為力。
皇上要的就是這個結果,他怎麽可能會聽年羹堯的解釋?
皇上直接將一個大臣的折子狠狠的摔在了年羹堯的身前。
“冤枉?你會冤枉?這折子裏的樁樁件件哪件冤了你?好一個年大將軍,虧得朕對你如此信任,若不是今日敦親王及時告發,你隻怕朕現在還會被蒙在鼓裏,是不是有一天朕身首異處了,你才不冤枉。”
年羹堯現在知道說什麽也沒用了,他隻能一遍一遍的求著情。
“皇上罪臣知錯了,罪臣知錯了,罪臣隻是一時糊塗,還請皇上看在罪臣效忠您多年的份上,饒過臣一命吧!還有宮裏的華妃娘娘是無辜的,她什麽都不知道,還請皇上不要牽連了娘娘。”
皇上冷冷一哼,沒有出聲。
牆倒眾人推,以前幫著年羹堯說話的那些大臣,好多都選擇裝聾裝瞎。
年羹堯此刻終於體會到了什麽叫做絕望,自己犯的那些事情,隻怕整個年家都跑不了。
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和華妃,年羹堯眼一閉,心一橫,他居然直接起身,向著大殿內的柱子撞去。
眾人想要阻攔,已然晚了,年羹堯已經撞在柱子上。
他頭上的鮮血汩汩冒出,糊了他滿臉。
眾人之中,蘇朝的反應最快,“啟稟皇上,年羹堯一案,還有諸多疑點。若是年羹堯今日死了,隻怕此案難以查清。”
皇上當然也知道這一點,雖然現在已經給年羹堯定罪了,可是年家在朝中橫行多年,在軍中的勢力更是彎彎繞繞,此刻他若是死了,隻怕會留下更多的麻煩。
“蘇培盛,將年羹堯帶到偏殿之中,趕緊請太醫過來。”
………
翊坤宮
華妃得知年羹堯在朝中差點撞柱而亡的消息後,嚇得腿都軟了。
她立刻帶著身邊人去養心殿之中,為年羹堯求情。
皇上也怕年家狗急跳牆,真的搞出什麽事情來,便見了華妃一麵。
華妃見到皇上後,趕緊為年羹堯求情。
“皇上,哥哥絕對是被人陷害的,哥哥向來忠心,皇上絕對不會做此大逆不道之事,還請皇上明察。”
皇上的眼神明顯帶著幾分不悅,對華妃一直是淡淡的。
他既沒有直言拒絕華妃,也沒有答應華妃什麽,這讓華妃更加忐忑了。
華妃就這麽一直小心翼翼的陪了皇上一會兒,正好到晚上傳膳之時。
養心殿
皇上麵無表情的從蘇培盛手中接過茶杯,飲了一口,然後聲音溫和的對蘇籌道:“這些日子實在是委屈你了,朕也是為了朝中大事,你如今沒了官職,在朝中可有受人排擠?”
蘇籌聲音平淡道:“不過是一些糊塗人的閑言碎語罷了,若是事事都要計較,那微臣也不用活了。”
皇上雖然把蘇籌一擼到底,可卻又要他每日上朝。
朝中自然有不少嘴欠的,明裏暗裏的笑話他。
皇上今日問他,就是要看看蘇籌會不會借機參那些人一本。
若是蘇籌故作大度說並沒有,皇上隻會覺得蘇籌虛偽至極,居心不良,更有刻意拉攏人心之嫌。
但如果蘇籌借機參了那些人一本,皇上沒準兒又會覺得蘇籌小心眼兒,甚至覺得蘇籌故意來這裏上眼藥,以示這段時間他對皇上責罰的不滿。
蘇籌的一番話可算是天衣無縫的將這件事情圓了過去。
皇上眉頭一挑,露出了幾分笑意來。
“你從年輕時就是這個性子,這麽多年來依舊不改。回首過去,你也算得上是兩朝老臣了,又是太子的表舅,等這件事情過去了,朕也不知道該封給你個什麽官職才好。”
沒完沒了的試探,搞得蘇籌有些不耐煩了。
“皇上是天子,臣下的官職榮辱皆仰賴皇上的所思所想,微臣愚蠢,不知道做什麽官職才好,隻要皇上需要臣就可以。”
幾番試探下去,皇上發覺蘇籌並沒有居功自傲的心思,這才放下心來,他不想除了一個年羹堯,又來了一個新的年羹堯。
“咱們君臣一體,又是一家人,這些事情都好說,隻是年羹堯不得不除了,收網吧!”
蘇籌跪地行禮道:“微臣遵旨!”
次日,朝堂之上,蘇籌果然聯合了甄遠道為首的諸大臣,狠狠地參了年家一本。
年羹堯那邊自然是不認的,卻沒想到這個時候敦親王站出來道:“事到如今,臣弟也隻能說了實情了。”
年羹堯眼皮一跳,他臉上的震驚藏都藏不住,“敦親王,這裏又有你什麽關係,就算前段時間我無意打殺了你家的一個下人,可那天分明是你來找事的,你就故意冤枉我!”
敦親王緩緩的閉上了眼睛,他認輸了。
在做帝王這一塊,他承認自己確實是輸給了老四。
老四深謀遠慮,若是自己此刻再不及時抽身,隻怕不僅他自己,就連他的妻兒都要受到牽連。
“皇兄,臣弟認罪。年羹堯故意拉攏臣弟欲行不軌之事,他暗中收買幕僚,拉攏朝臣,謀殺朝中大臣,甚至與宮中的華妃聯絡消息,樁樁件件,觸目驚心。臣弟懇請皇兄處年羹堯極刑。”
年羹堯目眥欲裂道:“敦親王,你胡說八道些什麽?我看你是瘋了。”
年羹堯此刻也是被敦親王嚇破了膽,他趕緊跪在地上,向皇上求饒道:“皇上,微臣也不知道哪裏得罪了敦親王,竟讓他如此陷害微臣。”
若是別人上折子參他,年羹堯根本就不會當一回事,畢竟這些人也沒有什麽實際的證據,那些小打小鬧根本就撼動不了他如今的地位。
但敦親王可就不同了,敦親王可是掌握著自己實打實的證據,那每一樁每一件都是可以抄家滅族的。
而且現在年羹堯已經沒了和皇上談判的資本,他唯一仰仗的軍權,早就因為給華妃擦屁股交給了皇上。
敦親王倒是還有一些軍權,可是如今兩個人已經鬧掰了。
年羹堯此刻才突然覺醒,他好像掉進了一個巨大的陰謀之中,但是如今就算他已然察覺,卻再也無能為力。
皇上要的就是這個結果,他怎麽可能會聽年羹堯的解釋?
皇上直接將一個大臣的折子狠狠的摔在了年羹堯的身前。
“冤枉?你會冤枉?這折子裏的樁樁件件哪件冤了你?好一個年大將軍,虧得朕對你如此信任,若不是今日敦親王及時告發,你隻怕朕現在還會被蒙在鼓裏,是不是有一天朕身首異處了,你才不冤枉。”
年羹堯現在知道說什麽也沒用了,他隻能一遍一遍的求著情。
“皇上罪臣知錯了,罪臣知錯了,罪臣隻是一時糊塗,還請皇上看在罪臣效忠您多年的份上,饒過臣一命吧!還有宮裏的華妃娘娘是無辜的,她什麽都不知道,還請皇上不要牽連了娘娘。”
皇上冷冷一哼,沒有出聲。
牆倒眾人推,以前幫著年羹堯說話的那些大臣,好多都選擇裝聾裝瞎。
年羹堯此刻終於體會到了什麽叫做絕望,自己犯的那些事情,隻怕整個年家都跑不了。
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和華妃,年羹堯眼一閉,心一橫,他居然直接起身,向著大殿內的柱子撞去。
眾人想要阻攔,已然晚了,年羹堯已經撞在柱子上。
他頭上的鮮血汩汩冒出,糊了他滿臉。
眾人之中,蘇朝的反應最快,“啟稟皇上,年羹堯一案,還有諸多疑點。若是年羹堯今日死了,隻怕此案難以查清。”
皇上當然也知道這一點,雖然現在已經給年羹堯定罪了,可是年家在朝中橫行多年,在軍中的勢力更是彎彎繞繞,此刻他若是死了,隻怕會留下更多的麻煩。
“蘇培盛,將年羹堯帶到偏殿之中,趕緊請太醫過來。”
………
翊坤宮
華妃得知年羹堯在朝中差點撞柱而亡的消息後,嚇得腿都軟了。
她立刻帶著身邊人去養心殿之中,為年羹堯求情。
皇上也怕年家狗急跳牆,真的搞出什麽事情來,便見了華妃一麵。
華妃見到皇上後,趕緊為年羹堯求情。
“皇上,哥哥絕對是被人陷害的,哥哥向來忠心,皇上絕對不會做此大逆不道之事,還請皇上明察。”
皇上的眼神明顯帶著幾分不悅,對華妃一直是淡淡的。
他既沒有直言拒絕華妃,也沒有答應華妃什麽,這讓華妃更加忐忑了。
華妃就這麽一直小心翼翼的陪了皇上一會兒,正好到晚上傳膳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