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義細細一想,有了一個大膽的作戰計劃,向各家義軍首領與江右義軍眾將一說。眾人聽了又驚又喜,都覺得吉義的計劃困難不小,但如果得以實現,可以讓昏君膽寒、令官軍喪氣,而有助於義軍迅速進展,值得一試。


    於是中路軍不但同意盧元龍分兵夾攻合肥的要求,還索性全軍改道北進,準備翻越大別山脈,進軍淮河流域。


    西路軍得知中路軍改道幫助東路軍去了,都以為是武並州聽柳月嫦的主意搶占漢陽,不給中路軍好處,中路軍惱了就走了。其實吉義倒沒計較這個事情,由於兵出大別山的計劃重大,不能泄露,也就不管別人怎麽想,不做解釋。


    為何要兵出大別山?肯定不隻是為了幫東路軍夾攻合肥。這一作戰計劃的最終目的,其實是要奇襲京畿,殺入萬安行宮!如能實現,一來昏君常在那裏遊樂,殺進去有可能殺死或活捉昏君,那就可以威震天下!就算昏君不在那裏,把他最重要的行宮打破,也可以大滅昏君的威風、大長義軍的誌氣。二來可以救出被關押在那裏的蕙蘭姐妹,解決姚水蓮一直記掛的憂心事,並且蕙草、蘭苕也是很厲害的法師,可以增添本軍實力。


    想當初,蕙草、蘭苕使出小小的法術“飛劍擊”、“飛槌擊”,便令吉義、楚春鶯深感她們法力高強,自己同門遠遠不及。蕙草、蘭苕了解到吉義的真實本事並不像江湖傳聞那麽厲害,但仍然看好吉義,勉勵吉義要努力奮進,將來可以娶少主,她們會連同少主一起,大贈送,娶一送二。當時的吉義可沒敢想望。


    如今的吉義已經夠格,成了響當當的英雄好漢,整個中路軍唯吉義馬首是瞻,何其威風。可是蕙蘭姐妹卻失陷在天牢中,不能看到吉義如今的樣子,讓姚水蓮日夜記掛。因此別的不說,光是為了救出蕙蘭姐妹,這個計劃就已經值得一試。


    但義軍這時才剛剛渡過江北,要殺去京畿談何容易?


    吉義可不是瞎想。是根據地理情況和現有的條件,大膽設想,謹慎探討,得出本軍確實具有突襲京畿的可能。


    因為淮河有一條支流,極長,比幹流還要長,叫做潁河,從淮南壽春府一帶入淮,可以一路上溯到陳許道首府許州一帶。潁河又有一條支流,叫做汝河,更是一路向西北延伸,不但延伸到毗鄰京兆府的汝州,最遠還可達到京兆府所轄的陸渾縣,距離萬安行宮已經十分接近。


    那麽,義軍可以挑選精兵,從淮河任一支流出發,去到淮河幹流再上溯,然後依次經過潁河、汝河,從水路奇襲京畿。


    當然,正常情況下,要溯流而上談何容易?今年梅雨在江南停留很短,很快就移動到淮河流域並且滯留,淮河幹流和各支流普遍水位大漲,水流比平日更急得多,要逆水行舟需要花更大的力氣。不過好處是河水深了,比較容易通行,不容易擱淺。


    這樣的情況下,吉義就想到了用先前所收伏的雷池水族團,幫助義軍行船直達京畿。這樣的奇襲,官軍萬萬不會想到。因為按理軍隊要上溯河流,光是逆水劃船就已經累得很了,就算能夠從淮河千裏迢迢劃到京畿去,早就累死了,哪裏還有力氣能夠作戰?如果不劃船,光憑風帆,則這樣的雨季漲水時節,風帆之力還不足以抵消水流之力,船隻會被衝得往下遊走,開不到上遊去。


    吉義遂決定使用帆槳兩用船,挑選精兵強將,輪流劃槳,並且用雷池水族團與池小蛟幫忙,或者在水底拉纖,或者用推波湧浪之術,把義軍船隊迅速送到京畿去,實施奇襲。


    這時山士賢押運糧草來到。吉義把計劃與山士賢一講。山士賢大為振奮道:“大哥此計妙極!大哥自己便是一個極好的軍師,可以自己便宜行事,不必問小弟。”


    吉義道:“話不是這麽說。一人自短,兩人計長。我總得問一問,免得有何紕漏。”


    山士賢道:“紕漏是沒有,不過風險總是有的。倘若官軍有精兵強將,沿河截斷;或者有厲害的水師,進行堵截,則大哥此計難行,還有覆滅之虞。不過正如大哥所料,如今官軍四處招架義軍進攻,焦頭爛額,後方淮河沿岸守備勢必空虛。更莫說京師那邊,原本就很太平,隻有伏牛山一帶有河南義軍活動。如今河南義軍南下加入義軍聯盟作戰,京師就更太平了。這時候去突襲萬安行宮,時機是很好的。小弟十分讚同。大哥要行便速行,切莫遲緩,貽誤良機。”


    吉義聽了山士賢所言,下定決心要奮力一搏,奇襲京畿,揚我義軍之威,嚇得昏君喪膽,並且救出蕙蘭姐妹。


    要救蕙蘭姐妹,姚水蓮自然也要盡力而為,準備親自參加,把前方軍務交給山士惠代管,後方事務仍然是山士賢管,點起精兵強將,要跟吉義去奇襲京畿。


    不過要奇襲京畿,第一步必須先出大別山,到淮河流域去。


    幫助東路軍夾攻合肥,正好就能夠掩蓋中路軍真實的戰略意圖。


    攻下合肥本身也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合肥北有丘陵,南有巢湖,素來是江淮之間的兵家必爭之地,肥水兩岸發生過多少大戰。


    因此說來,中路軍此次兵出大別山,具有夾攻合肥與奇襲京畿兩大意義,那自然是比到漢陽、武昌去與西路軍會合的好。


    於是中路軍主力在吉義與各家義軍首領率領下,回到蘄州,開始向東北方向翻越大別山。


    大別山從東南向西北延伸,整條大山脈氣勢磅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中部是本名大別山。東南部叫做天柱山,又名皖山。西北部延伸出去的支脈就是桐柏山。江淮之間絕大部分都是平原,也就一座大別山脈是一片像樣的大山區。


    官軍也有探子,打探到義軍中路大軍不再進軍江漢平原,而是改道向東北進入大別山區。淮西道節度使盛旦得知消息,慌了手腳,本來正全力堅守合肥,哪裏還有餘力抵擋從另一麵來的義軍大軍?


    盛旦急忙求救於陳許道節度使陶鐵拐,請求出兵支援自己後路。


    兩個節度使以往本來有些疙瘩。緣自於初見麵時相互介紹。


    那時盛旦報上自己的姓名叫做盛旦,陶鐵拐忍不住便笑。


    盛旦自然明白對方笑的什麽,不就是因為自己的名字與“生蛋”諧音麽?心裏不免惱火,心想你陶鐵拐是個沒文化的武夫,我的名字有什麽好笑的?聖賢周公的名字還叫做姬旦呢!我盛旦又有何奇怪?畢竟姬旦與“雞蛋”完全諧音,盛旦與“生蛋”發音還有些差別不是?因此說來,我的名字其實並沒什麽可笑的,反而是你呀陶鐵拐!其實你的名字與上古傳說的怪物“饕餮怪”諧音,你知不知道?諒你沒有文化,必然是不知道,否則哪還有心思笑我?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戈麗人行:天命之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義三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義三行並收藏金戈麗人行:天命之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