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軍聯盟中路軍在黃鶯嶺大宴之後,振奮鬥誌開赴南昌府,成為三路軍中首先攻到目標重鎮的一路。


    其後中路軍更以出人意外的神速,迅速攻拔南昌城!


    固守南昌城的江西節度使成沫,在成山宰派人詢問能堅守多久時,還很有信心說至少能堅守一年。怎知道一旬也守不住。


    剛開始,義軍中路軍前鋒開抵南昌城外,並不急著攻城,在城東南紮下營來。後續人馬分別在城東、城南紮營,進行包圍,好幾天都沒有開始攻城。幾天時間裏,成沫在城頭上等著,不見義軍一兵一卒跑到城下來,笑道:“匪軍畢竟忌憚我城池固若金湯。”


    隨後的一個清晨,大霧彌漫,天氣清冷。在這視野朦朧難以見物的早上,義軍突然兵發城下!城上守軍發現,急報節度使大人。成沫登牆觀看,隻見義軍聲勢浩大,朦朧中少說也有上萬人馬,看不清但是聽其聲音,沒有一兩萬人怎能有那麽響亮的呼聲?


    不但有呼聲,還有戰鼓。數以百計的戰鼓擂出震天動地的巨響。人聲隨之停息,隻聞鼓聲咚咚。灰蒙蒙的霧氣中不知多少人馬向城池移動。


    城上的官軍如臨大敵……不對,本來就是麵臨大敵!麵臨前所未見的場麵,隻知大敵當前,不知究竟有多少敵人、什麽敵人,禁不住都十分緊張。弓箭手彎弓搭箭,弩箭手架弩絞弦,隻等大帥發令,便向攻城的義軍發射箭雨。其餘刀盾手、長矛手、鉤戟手、叉镋手,分別在城牆後部列隊挺立,等待輪到他們接戰的時刻。這時刻想必不會那麽快來,義軍要攻上城牆,勢必得先經受箭雨,然後豎起雲梯,才能登城。


    按正規軍的訓練,城牆上如果被搭上雲梯,先是叉镋手上前爭取將雲梯掀翻下去,如果不能掀翻雲梯,那才輪到長矛手上前攢刺,使得爬梯的敵人一登城就死!如果有甩鉤索登城的,鉤戟手可以鉤落搭住城牆的鉤子。如果這些都還阻擋不住敵人登城,就由刀盾手上前肉搏。如此一套完備的守城法,官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義軍泥腿子怎麽破?


    何況還有護城河。南昌城西麵是贛江,天然的大護城河。北麵、東麵、南麵是人工開挖的護城河,把整座城四麵城牆團團圍住。


    義軍在南麵攻城。那邊原本是一片沼澤地,叫做青雲浦。浦是水邊之意,尤其是指江河交匯的地方。從撫州流來的撫河原本就在青雲浦匯入贛江,後來才改道直接流入鄱陽湖。由於撫河改道,青雲浦一帶積水減少,沼澤得以開墾成為農地,也就改名叫做青雲圃。圃,種植花果瓜菜的田地之意。


    在濃霧掩護之下,大批義軍從青雲圃向南昌城發起攻擊。成沫自恃有備無恐,尚且笑道:“泥腿子乘霧而來,又能如何?終究還要攻我城牆,總不能再乘雲飛上來吧?”手下謀士皆捧腹而笑。


    誰知義軍根本不是要攻擊城牆。底下一大片人馬,發起攻擊時故意先來一陣呐喊,其實是要誤導官軍,以為義軍要大舉登城。


    實際上義軍所要攻打的,隻有一個點——位於南昌城東南角的城門。該城門叫做進賢門,又叫撫州門,因為要去撫州就要經過這個門。進賢門外有一座七層塔,叫做繩金塔,義軍占據該塔,此戰中就把法師集中到該塔上,準備支援特殊部隊攻城。


    什麽特殊部隊?……稍後便有分解。


    義軍接近城池,後頭鼓聲轉急,前頭人馬又發出一陣呼聲,響徹迷霧。


    官軍聽聲音,估量著已經進入弩箭射程。將校向大帥請示。成沫一聲令下:“弩箭手,放箭!”


    當下弩箭手千弩齊發,遠遠向迷霧中潑灑箭雨。弓箭手因為還不到射程,按兵不動。


    霧中的義軍來到距離城牆百步之外便停下了。這個距離,普通弓箭難以射到,哪怕是強弓硬弩,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即便能射得到,力量也剩不了多少了。義軍每人持一麵竹盾,竹盾的外麵覆著老藤結成的密網、裏麵則蒙著獸皮。這種土製盾牌麵積大、重量輕,攜帶不費力,能夠有效防護箭矢攻擊。箭矢要透過藤、竹、皮三層才能傷到人,那得多大的力量才行?持有這種盾牌,距離稍遠就根本不怕箭矢了。即便是強弓硬弩所發射的箭矢,通常在藤的一層,力量就被抵消,在竹的一層就被擋住,連皮的一層都不能達到,更別說穿透三層來傷人。但是這種盾牌也有弱點,怕火,如果遇到火箭射擊就廢了。所以義軍不著急進攻,等到霧天才進攻,免得給官軍看破,而且霧天潮濕,不容易起火。


    那又為什麽不在雨天攻擊呢?因為特殊部隊啊……特殊部隊在雨天行動不便,甚至根本不幹活。


    這就怪了,軍隊之中,軍令如山,什麽人敢不幹活?問題是那不是人……下雨時它們不高興幹活,就別想強迫它們幹活。


    答案揭曉,這就是——大象!


    重達萬斤的大象,一頭象相當於近百人的重量!就算是二百斤重的大壯漢,也相當於五十個之多。這樣的龐然大物,雨天泥濘之時不便行走,且不說陷進去,隻要一打滑,萬斤一倒,隨便壓死人!不是開玩笑的。


    雲南義軍首領思岩溫,原本是象奴出身,前來加入義軍聯盟之時,特地帶了百餘頭大象,都是精選的壯象,每頭象配二十五名步兵,組成一支約三千人的戰象隊,是雲南義軍的中堅力量。


    江右義軍有許多人一輩子還沒見過大象。紅袖、綠袖兩個跟在姚水蓮身邊,見到雲南義軍前來會師時帶來了大批大象,先是瞠目結舌,然後喜得手舞足蹈,圍著思岩溫的妻子玉香叫喚。紅袖道:“這是大象呀!”綠袖道:“你們有這麽多大象呀!”玉香笑道:“你們知道這是大象呀?”紅袖道:“怎麽不知道?我們在京師見過的,不過隻有一頭,也沒有你們的那麽大。”綠袖道:“我們可不是沒見過世麵的人!莫以為我們會認作是長鼻子牛怪!”


    二袖叫嚷著要騎大象。玉香向思岩溫用白夷話一說,思岩溫笑眯眯點頭,叫手下牽來自己的戰象給兩個小姑娘騎。大象隻要不被激怒,其實是很溫馴的,不比騎牛危險。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戈麗人行:天命之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義三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義三行並收藏金戈麗人行:天命之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