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千裏駝跡成路,白鹽湖畔鹽殼斑斑。


    這是絲綢之路的一段支線附近。該線路從長安至涼州。主線在南,途經鳳翔、天水、蘭州等州府,沿途水源豐富、人煙密集;支線在北,途經延安、鹽州、靈州等州府,景象則大為不同。尤其鹽州境內,古道與萬裏長城平行,受風沙的侵襲,沿途農莊多已荒廢,十室九空。


    千年以來,長城阻擋了北麵來的風沙,然而自身也被風沙漸漸掩埋,如同許多金戈鐵馬的往事,隨著年月的流逝而塵封。


    滄桑歲月之中,多少皇朝更迭。當今大齊皇朝也到了搖搖欲墜的時候。亂世已經持續多年,天下兵連禍結。商路也陷入了很不太平的境況,不但有盜賊橫生,也有今日這般的情形——


    一支規模上千人的大商隊,突然遭到官軍兵馬大舉攻擊!


    本來他們為了少惹官府注意,選擇從這段商路支線的支線,繞道長城之外而行,寧可冒著更多沙暴的風險。然而還是被注意了。官府得到密報,派出一支兵馬追襲過來。商隊發現官軍兵馬疾速追來之勢,知道自家的秘密已被察覺,便不嚐試交涉,立即做好戰鬥準備。雙方迅速展開激戰。


    原來這並不是平常的商隊,而是偽裝成商隊的義軍。這是紅蓮門旗下的關隴義軍餘部,自從主力覆滅、失去首領之後,試圖護送新首領及家眷西出玉關,另辟地盤。


    官軍何其凶猛,隨軍的戰鬥法師何其強大。義軍雖然都是劫後僅存的骨幹,戰鬥力強,意誌堅定;然而畢竟寡不敵眾,激戰一展開,處境便岌岌可危。但其不幸中的萬幸,便是在附近的一座荒堡之上,一名恰好路過的壯士目睹了此景。


    荒堡位於土丘之上,壯士居高臨下眺望。以其自小打獵、修法之後更增銳利的眼力,很快就發現這是官軍與義軍打了起來。義軍雖無旗號,但從其打出的法術,可以認出是紅蓮門的義軍。隻因壯士的未婚妻是白蓮門人,白蓮、青蓮、紅蓮三大門派合稱為“三蓮門”,在起義大潮中是同盟的關係,壯士便想:“說不得,待我下去看個仔細,倘若能救,便救一救。”


    壯士遂離了臨時歇腳的荒堡,縱馬過去察看。


    壯士帶著三匹好馬,一公二母,全是稀世罕有的千裏馬,手執一柄三股叉,身穿簡樸的衣裝,一邊縱馬馳奔一邊從馬後行囊中取出一件華麗的披風披上。那披風與衣裝顯得不搭,不過那是具有良好法抗、受到致命攻擊時還可保命的法寶披風,若要投入戰鬥,自然應該披上。


    戰場之中幾千匹馬與駱駝、還有數十輛戰車馳騁廝殺,騰起漫天黃塵。


    壯士隻見義軍一邊明顯劣勢,一時難以判斷自己究竟有無能力幫忙挽救。但見一個情形,不由得頭腦一熱,不再多想,挺叉殺奔過去……


    那是官軍一輛大戰車,駕車的四匹大馬盡皆膘肥體壯。通常要裨將以上軍官才有資格騎乘這等好馬,卻集中起來為一個人拉車。車上一個大法師,身穿最高等的禦法師服飾,一身衣裝金光璀璨,威風凜凜。前麵專門有一名校尉駕車,左右又各有一名校尉全副武裝手執長矛腰挎大弓投入戰鬥。車後還有一名持刀侍衛,是身穿皇城東司服飾的強手。一車五人馳突於黃塵之中,所向無敵。


    大法師打出一個又一個法術。駕車校尉專心駕車,其它不顧。左右校尉戰技嫻熟,近則矛刺、遠則箭射。東司侍衛仗著身手敏捷,不時跳下戰車,割取所殺死的義軍首級,再跳上戰車,把首級掛在兩邊車廂外壁上,如此炫耀一車人的戰功,並且起到威嚇作用。


    壯士奔來之時,那輛華麗的官軍大戰車正攻擊義軍一輛駝車。那駝車亦裝飾華麗,如詩詞所描繪的“狐裘臥載錦駝車”。車中載著多名大小美女,或是西域胡姬,或是華胡混血,其中一個年方二八的小美人最為高貴,其餘年紀大的美女雖也披金佩玉,卻不過是小美人的侍女而已。她們一車美女也都會法術,然而全被官軍馬車上的大法師壓製,被打得抬不起頭來。拉車的兩匹駱駝,皆被打殺倒地。大法師將她們的防禦破除,一名侍女隨即被官軍校尉一箭射死,眾女尖聲驚叫。那名首先死難的侍女是她們車中唯一能夠近戰之人,身披上好皮甲,不料還是被一箭穿心透背。剩下的小美人與其餘四名侍女全都手無縛雞之力,這下子全成了任憑刀俎宰割的魚肉。


    駕車校尉刹住馬車,車技嫻熟,恰恰停在駝車之旁。左右兩名校尉繼續彎弓搭箭,連珠箭發,射殺奔過來救應的義軍騎兵與步卒。身手敏捷的東司侍衛再度跳下馬車,跳上駝車!


    馬車雖大,已經載了五人,如果要把駝車上的美女全都活捉過來,容納不下。那東司侍衛便手起刀落,先將兩名侍女各一刀斬去頭顱,然後刷地一聲將刀收入腰間刀鞘,暫撇下小美女,兩手提起另兩名侍女,拖下駝車。


    那兩名侍女都是身材高挑的大女子,然而在東司侍衛拖拽下毫無半點反抗能力。駕車的校尉幫著東司侍衛將兩名女俘提上車,然後動手將她倆繩捆索綁,直挺挺綁在戰車前方左右兩根立柱上。


    戰車的車廂四角共有四根立柱,可作為給車中人扶手之用,而且上頭張著傘蓋以供遮涼,又架著四根橫木可以收放垂簾。這下子前麵兩根立柱成了綁人的刑柱。柱上綁定活人,而且是身穿鮮豔服飾的女俘,義軍要攻擊戰車勢必顧忌。


    被留在駝車上的小美女嚇得呆了。須臾之間,所有侍女或死或俘,她驚得不能吭一聲,唯有淚如泉湧。然而她也不能幸免,東司侍衛再度跳上駝車將她抓起,猶如老鷹抓小雞,輕飄飄地仿似毫無重量,輕易便將這身材纖細嬌小的小美女也抓上戰車。


    兩名趕駱駝的仆婦一時嚇得伏倒在駱駝屍體下,見小美女被抓,不顧死活爬起身來想要救她。東司侍衛抽刀揮劈,輕易又將兩名仆婦攔腰斬成四段。


    捕俘殺人,整個完成。東司侍衛哈哈大笑,把被殺的三名侍女首級提著頭發一一甩上車去,駕車校尉就像接球一樣接住人頭。鮮血在黃塵中飛濺,沾染在他們戰袍上。他們沒有一點在意,唯有大笑而已。


    東司校尉躍上戰車。駕車校尉再將戰車開動。東司侍衛不急不忙,往車廂外壁上掛好三顆大美女首級,最後再來對付活捉的小美女。那高貴的小美女,整個人都嚇傻了,還吭不出聲來,就被敵人割下衣服一角塞住她的嘴巴,免不得也遭繩捆索綁,被吊起在車後橫木之下。東司侍衛不費什麽力氣,將小美女手腳全扭在身後捆緊,再將其輕盈的身子吊掛起來。


    如此一輛無敵大戰車,這下又多了活體屏障。成為俘虜的三個大小美女,兩個直挺挺綁在車邊立柱上,一個晃悠悠吊在車後橫木下。義軍若要攻擊這輛戰車,勢必更加困難。


    然而正因為官軍這輛不可一世的戰車,激起了那名壯士義憤,無論如何也要參戰了。


    (待續)


    《金戈麗人行》前傳《天命之魁》第四本《動罔不吉》簡介


    在朝,段仙芝加緊了篡位的陰謀;在野,十九家義軍要結成聯盟共伐昏君;天下進入最亂的階段,五龍莊主吉義有何作為?


    本書主旨:世道艱辛,永不灰心;愛我我愛,患難同心;不舍不棄,有始有終。


    本書是修法打怪、征戰天下的古風仙俠小說,融合戰鬥曆險、戰略經營。白手起家,漸漸成長,多少得到與失去,多少意外悲與喜,終成氣勢磅礴畢生傳奇。有詞為證:


    生劫世,死蒼原。白骨露野何足道,黎民性命同草蒿。妖氛漫人間。


    行劫地,戴蒼天。葛衣芒鞋過鄉裏,木叉鐵劍披荊棘。誰謂路不難。


    興劫戰,掀蒼瀾。強豪叱吒相逐鹿,萬軍千騎擁車徒。誌士幾人還。


    息劫亂,安蒼黔。收拾山河甘露洗,雲台一醉盡餘年。嬌娘美姿顏。


    本書配圖來自作者個人收集的圖庫,是多年來從網絡各處收集,僅供讀者對於本書角色形象有個粗略參考,並非確切吻合。角色以外其餘配圖同理。


    本書分成五本,在發表之前已經全部完成,原打算每一本單獨發,所以後一本的第一回會有對前一本的回顧,這是為了方便新讀者了解前一本內容。已經看過前一本的老讀者可以跳過回顧。


    本書是嚐試之作,水平有限,請多包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戈麗人行:天命之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義三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義三行並收藏金戈麗人行:天命之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