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去了知府,來了節度第九章
金戈麗人行:天命之魁 作者:一義三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吃過早飯之後,官軍先鋒部隊在李棣引領之下繼續向著龍崖寨方向望南行進。
這一天走得倒是快了,一路沒有碰到妖精,一個上午平安無事走了三十多裏路,中午時分來到泉崮山北麵的一道山穀之中。
魯南群山多有以崮為名的平頂山,在泉崮山東北麵和西北麵不遠處就有另兩座崮,東北麵的一座叫做轉崮山,西北麵的一座叫做皮崮頂。三崮之間是層巒起伏的丘陵,有許多道山穀交錯其間。官軍沿著山穀穿行在草木蔥蘢的山嶺之中,遙遙能望見三崮鼎立。看看日頭正中,官軍正要停下來吃午飯。不料在三崮周圍的山林裏都有吉義的手下人馬,包圍著已經闖進埋伏圈的官軍……
雖說是埋伏圈,但實際上吉義手下人馬隻有官軍的一半左右,大約二千五百人,這已經是總兵力三千多人之中所能集結的最大力量了。
在昨日五娥襲擾官軍的時候,吉義調兵遣將安排伏擊,在入夜之前陸續到位,準備在三崮之間打一場戰鬥。兵力這樣部署——
在南麵的泉崮山集結了主力千餘人馬,是由龍崖寨、抱犢寨、泉崮寨、黃山寨四寨嘍囉集結而成。
在東北麵的轉崮山集結了來自裘莊、魏莊、張莊三個莊丁團的約五百名莊丁,另有來自黑山寨的百餘嘍囉。
在西北麵的皮崮頂集結了來自南武莊、春霖莊、虎窩莊三個莊丁團的約六百名莊丁,另有來自紅山寨的百餘嘍囉。
三群人馬各自藏身在三個崮周圍的山林之中,官軍不能察覺。隻因受到妖精威脅,誰敢分散打探?分散打探遇到那幾個厲害的妖精,豈不是死路一條?於是官軍沒人打探,就像瞎子一樣闖進吉義的地盤。李棣就像瞎子的拐杖,引著官軍在山中繞來繞去行進,總之是向著龍崖寨去的道路沒錯。
李棣大致了解吉義手下人馬的總數,估摸有三四千。王靈聽了李棣稟告,不怎麽放在心上,畢竟三四千烏合之眾,怎能與三萬正規大軍抗衡?光是先鋒五千人,就已經足夠對付了吧。如果還不夠,還有前軍五千人接應,那可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精銳部隊,加起來一萬人打三四千,豈有不勝之理?
故此王靈身為大帥能夠安心喝酒。中軍與後軍各五千人馬如今都還在平邑縣城附近,不著急開赴前線。王靈並不指望李棣能夠引領先鋒一舉剿滅妖人吉義,隻想著讓他們去探探情況,了解了解妖人吉義屯兵在哪裏?了解清楚之後,中軍、後軍、左軍、右軍可以分路包抄過去,那時才是擒拿妖人吉義的時候。
至於統領前軍的三個將軍米元康、曾巔、馮霸,倒是盡忠盡職,率領本部跟隨先鋒部隊前進,保持約二三十裏距離,如果先鋒出事可以及時支援。
盡管兵力大占優勢,前軍部隊並沒有麻痹大意,反之一路上都在留神戒備,嚴防伏擊。畢竟米元康、曾巔、馮霸三將都不是酒囊飯袋。尤其主將米元康是個文武雙全之人,頗有用兵之才,心想憑著本部五千精兵進剿三四千烏合之眾,如果不出問題那是必勝;那麽問題可能會出在哪裏呢?最有可能就是被伏擊。伏擊是山野草寇所能用來對付官軍的最好辦法了。盡管前麵還有先鋒部隊,不過聽聞妖人吉義詭計多端,說不定會放過先鋒來伏擊前軍,不是不可能的。因此米元康命令本部小心謹慎,保持隊列行進。
盡管米元康有謀,卻也沒想到吉義要搞的可不隻是伏擊,而是包圍。
這可真想不到!畢竟兵家的常理,強大的一方才能包圍弱小的一方。《孫子兵法》雲:“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別的兵書對於包圍的說法也都大同小異,兵力占有很大優勢才能包圍嘛。
怎知吉義竟要用二千五百嘍囉與莊丁,包圍五千官軍精兵。這種用兵之法是任何兵書上都沒有的。
賈熙與吉義相處一段日子之後,誇吉義是個有望成大器之材,這可不是瞎誇的。吉義讀書能夠活用,不拘於書上所寫,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這一點賈熙覺得非常好。有一個道理叫做“盡信書不如無書”,能成大器者不會拘泥於書本所記載的死理。
讀書之道,第一是不能盲目信奉任何書。哪怕是再好的書,都不能當做永恒的真理來信奉。比如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本來是很好的書。可是腐儒一味推崇和信奉《四書五經》,結果後世就要出問題。舊的道理應付不了新的局麵,盲目守舊就變成“食古不化”,貽害非淺。同理,哪怕《孫子兵法》是兵家聖典一般的傑作,也不能一味去信奉。有道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後人應該自強不息爭取超越前人,而不是把古人奉為聖人,一味盲從。要是千秋萬代的後人都在古代所謂聖人所圈定的框架之內,因循守舊,無所進步,豈不可悲?
第二是要會靈活變通。任何書中所記載的道理隻能是個概要,現實情況千變萬化,所以即便是正確的道理,在現實中也有不同的應對方法,特殊情況特殊運用。比如兵家的常理:兵力要占很大優勢才能包圍敵人;戰鬥不應該投入全部兵力,應該安排預備隊;這些都是正確的道理,但是實際運用時可以根據特殊情況來破例。正所謂“出奇製勝”,“奇”就是不按常理。
根據吉義的領悟,高明的用兵之道,就是“守正出奇”。首先要守正,知道常理,平時遵循常理;然後再出奇,在存在製勝機會的特殊情況下,敢於打破常理來收取奇效。
這個道理在吉義兒時讀兵書時並不能領悟,但隨著做獵人在山野裏追逐野獸,自然就領悟到了光是看書所不能悟的實用之道。與山士賢結為兄弟之後,幾經秉燭夜談,互相切磋,更有突飛猛進的收獲。到如今已經有了一套用兵之法在心中,隻待實踐驗證,並且不斷積累新的心得。
那麽,吉義要用手下二千五百民兵,包圍攻擊五千人的官軍先鋒,而且其後麵還有官軍前軍的五千人,如何做到?
這一天走得倒是快了,一路沒有碰到妖精,一個上午平安無事走了三十多裏路,中午時分來到泉崮山北麵的一道山穀之中。
魯南群山多有以崮為名的平頂山,在泉崮山東北麵和西北麵不遠處就有另兩座崮,東北麵的一座叫做轉崮山,西北麵的一座叫做皮崮頂。三崮之間是層巒起伏的丘陵,有許多道山穀交錯其間。官軍沿著山穀穿行在草木蔥蘢的山嶺之中,遙遙能望見三崮鼎立。看看日頭正中,官軍正要停下來吃午飯。不料在三崮周圍的山林裏都有吉義的手下人馬,包圍著已經闖進埋伏圈的官軍……
雖說是埋伏圈,但實際上吉義手下人馬隻有官軍的一半左右,大約二千五百人,這已經是總兵力三千多人之中所能集結的最大力量了。
在昨日五娥襲擾官軍的時候,吉義調兵遣將安排伏擊,在入夜之前陸續到位,準備在三崮之間打一場戰鬥。兵力這樣部署——
在南麵的泉崮山集結了主力千餘人馬,是由龍崖寨、抱犢寨、泉崮寨、黃山寨四寨嘍囉集結而成。
在東北麵的轉崮山集結了來自裘莊、魏莊、張莊三個莊丁團的約五百名莊丁,另有來自黑山寨的百餘嘍囉。
在西北麵的皮崮頂集結了來自南武莊、春霖莊、虎窩莊三個莊丁團的約六百名莊丁,另有來自紅山寨的百餘嘍囉。
三群人馬各自藏身在三個崮周圍的山林之中,官軍不能察覺。隻因受到妖精威脅,誰敢分散打探?分散打探遇到那幾個厲害的妖精,豈不是死路一條?於是官軍沒人打探,就像瞎子一樣闖進吉義的地盤。李棣就像瞎子的拐杖,引著官軍在山中繞來繞去行進,總之是向著龍崖寨去的道路沒錯。
李棣大致了解吉義手下人馬的總數,估摸有三四千。王靈聽了李棣稟告,不怎麽放在心上,畢竟三四千烏合之眾,怎能與三萬正規大軍抗衡?光是先鋒五千人,就已經足夠對付了吧。如果還不夠,還有前軍五千人接應,那可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精銳部隊,加起來一萬人打三四千,豈有不勝之理?
故此王靈身為大帥能夠安心喝酒。中軍與後軍各五千人馬如今都還在平邑縣城附近,不著急開赴前線。王靈並不指望李棣能夠引領先鋒一舉剿滅妖人吉義,隻想著讓他們去探探情況,了解了解妖人吉義屯兵在哪裏?了解清楚之後,中軍、後軍、左軍、右軍可以分路包抄過去,那時才是擒拿妖人吉義的時候。
至於統領前軍的三個將軍米元康、曾巔、馮霸,倒是盡忠盡職,率領本部跟隨先鋒部隊前進,保持約二三十裏距離,如果先鋒出事可以及時支援。
盡管兵力大占優勢,前軍部隊並沒有麻痹大意,反之一路上都在留神戒備,嚴防伏擊。畢竟米元康、曾巔、馮霸三將都不是酒囊飯袋。尤其主將米元康是個文武雙全之人,頗有用兵之才,心想憑著本部五千精兵進剿三四千烏合之眾,如果不出問題那是必勝;那麽問題可能會出在哪裏呢?最有可能就是被伏擊。伏擊是山野草寇所能用來對付官軍的最好辦法了。盡管前麵還有先鋒部隊,不過聽聞妖人吉義詭計多端,說不定會放過先鋒來伏擊前軍,不是不可能的。因此米元康命令本部小心謹慎,保持隊列行進。
盡管米元康有謀,卻也沒想到吉義要搞的可不隻是伏擊,而是包圍。
這可真想不到!畢竟兵家的常理,強大的一方才能包圍弱小的一方。《孫子兵法》雲:“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別的兵書對於包圍的說法也都大同小異,兵力占有很大優勢才能包圍嘛。
怎知吉義竟要用二千五百嘍囉與莊丁,包圍五千官軍精兵。這種用兵之法是任何兵書上都沒有的。
賈熙與吉義相處一段日子之後,誇吉義是個有望成大器之材,這可不是瞎誇的。吉義讀書能夠活用,不拘於書上所寫,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這一點賈熙覺得非常好。有一個道理叫做“盡信書不如無書”,能成大器者不會拘泥於書本所記載的死理。
讀書之道,第一是不能盲目信奉任何書。哪怕是再好的書,都不能當做永恒的真理來信奉。比如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本來是很好的書。可是腐儒一味推崇和信奉《四書五經》,結果後世就要出問題。舊的道理應付不了新的局麵,盲目守舊就變成“食古不化”,貽害非淺。同理,哪怕《孫子兵法》是兵家聖典一般的傑作,也不能一味去信奉。有道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後人應該自強不息爭取超越前人,而不是把古人奉為聖人,一味盲從。要是千秋萬代的後人都在古代所謂聖人所圈定的框架之內,因循守舊,無所進步,豈不可悲?
第二是要會靈活變通。任何書中所記載的道理隻能是個概要,現實情況千變萬化,所以即便是正確的道理,在現實中也有不同的應對方法,特殊情況特殊運用。比如兵家的常理:兵力要占很大優勢才能包圍敵人;戰鬥不應該投入全部兵力,應該安排預備隊;這些都是正確的道理,但是實際運用時可以根據特殊情況來破例。正所謂“出奇製勝”,“奇”就是不按常理。
根據吉義的領悟,高明的用兵之道,就是“守正出奇”。首先要守正,知道常理,平時遵循常理;然後再出奇,在存在製勝機會的特殊情況下,敢於打破常理來收取奇效。
這個道理在吉義兒時讀兵書時並不能領悟,但隨著做獵人在山野裏追逐野獸,自然就領悟到了光是看書所不能悟的實用之道。與山士賢結為兄弟之後,幾經秉燭夜談,互相切磋,更有突飛猛進的收獲。到如今已經有了一套用兵之法在心中,隻待實踐驗證,並且不斷積累新的心得。
那麽,吉義要用手下二千五百民兵,包圍攻擊五千人的官軍先鋒,而且其後麵還有官軍前軍的五千人,如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