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在韓戰帶來的通貨膨脹的額外推動下,聯邦儲備體係最終被迫放棄債券支持計
劃這一自縛的鎖鏈。
在美國發生的事情同樣也在國外發生了。人們曾普遍認為:貨幣數量對經濟產生
的影響很小,除非對貨幣數量的控製能夠成為這樣一種手段,即可以使長期利率保持在
低於不存在控製時的水平;這種對貨幣數量的控製反過來或許能使總需求水平有所提
高,如若不能,那麽這一總需求水平將是不完善的。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幾乎一成不變的
藥方,而通貨膨脹則是幾乎一成不變的結果。隻有放棄寬鬆的貨幣政策,通貨膨脹才能
夠被終止。由此再次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一般而言,貨幣對經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與百年貨幣史前3/4 個時期當中貨幣流通速度的下降相對比,幾乎在整個戰後期
間,貨幣流通速度一直持續上升。這種上升大部分明顯是對戰時貨幣流通速度下降所
作出的回調。但是,由於這一上升的規模太大,且持續的時間太長,以至於我們不能僅
僅以此作為解釋。人們曾經給出了無數的解釋:從貨幣替代物更為廣泛的可得性及其
更為良好的特性,到利率的提高,再到人們對通貨膨脹的恐懼。然而我們傾向於相信,
盡管這些因素可能都曾發揮過某種作用,但是對戰時貨幣流通速度下降作出超調的那
部分貨幣流通速度的上升,主要是由於全體公眾對經濟穩定的信心增強。與這一解釋
相一致,我們預期下降趨勢在長期內將會得以恢復。但是,我們過於相信這些表麵現
象,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確定它們的欺騙性何在。在對這些解釋進行最終的區分前,我
們將不得不等待實踐來揭示真相。
然而,我們對一件事是確信無疑的,那就是貨幣的發展將繼續為其未來進程的見證
人提供意外事件———而研究貨幣的學者及政治家們一旦忽略了這些意外事件,後果將
不堪設想。
貨幣存量變化與其他經濟變量變化之間的緊密關係本身,既不能說明引發變化的
原因,也無法說明變化影響的方向。貨幣方麵的變動可能隨著其他經濟變量獨立產生
的變化而變化,國民收入和價格也可能隨著貨幣方麵獨立產生的變化而變化。這二者
可能是相互作用的,且每一方的變化都可能存在一些獨立的因素;或者,二者可能都受
到第三種因素變化的影響而相應地發生變化。分析貨幣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範圍廣泛
的定性證據,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因為這樣可以對已有統計數據的這些可能性解釋加以
辨析。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超出這些數字本身,對引起這種特殊變化的先前情況
加以辨析,而當我們通過計算機處理這些特殊變化的統計數字後,其特殊性將不復存在。
從我們之前的論述來看,可以充分肯定的一點是,貨幣方麵的變動實際上常常是獨
立的,因為貨幣方麵的變動通常不是商業情況同期變化的直接或必然結果。
最明顯的例子可能要數1897-1914年的貨幣擴張,這次貨幣擴張是世界性的,且
反映了黃金產量的增加。黃金產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是前幾十年價格水平下降的結
果,因此,也可以說其反映了貨幣變動與經濟變動之間的相互作用。但是很明顯,這次
貨幣擴張並不是由同期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上升所引起的。因為單純的國民收入和
價格水平的上升,一般會引起世界範圍內黃金產量的下降,並且在金本位製下,國民收
入和價格水平的上升會引起黃金從個別國家流出。如果貨幣和國民收入的共同變動並
非完全一致,那麽影響的方向必定是從貨幣到國民收入。
一戰和二戰期間,貨幣存量經歷的兩次主要增長幾乎同樣明顯。在兩次世界大戰
的早期階段,由於參戰國用其所有可以迅速調用的資源來購買美國的戰爭物資,因此黃
金大量流入美國,這一時期貨幣存量的增長反映了這一事實。由於黃金的流動在1914
年以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這一時期黃金的流入不是國內外經濟活動同期變動的副產
品,而是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結果,是交戰國政治當局有計劃的政治決策的結果。在兩
次世界大戰的晚期,美國貨幣存量的增加反映了美國當局為戰爭費用開支籌集資金的
政治決策。這些政策包括實現高能貨幣數量的大擴張,也延續了以黃金流入為開端的
貨幣存量的增長。這再次說明,如果貨幣存量、名義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變動不一
致,也不是由某一共同原因造成的,那麽影響的方向必定是從貨幣到國民收入。
鑄幣支付的恢復以及白銀時期反映了貨幣方麵變動巨大的獨立性,也反映了貨幣
變動與商業變動之間相當複雜的作用與相互作用。19世紀70年代對恢復鑄幣支付的
各種贊成與反對壓力,以及%"世紀"#年代銀幣的自由鑄造壓力,是決定事件發展的主
要因素。盡管這兩種主要因素並不獨立於經濟的長期發展進程,但是二者在某種程度上都獨立於同期的經濟活動進程。這兩者也受到了這些事件進程很大的影響:反對恢
劃這一自縛的鎖鏈。
在美國發生的事情同樣也在國外發生了。人們曾普遍認為:貨幣數量對經濟產生
的影響很小,除非對貨幣數量的控製能夠成為這樣一種手段,即可以使長期利率保持在
低於不存在控製時的水平;這種對貨幣數量的控製反過來或許能使總需求水平有所提
高,如若不能,那麽這一總需求水平將是不完善的。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幾乎一成不變的
藥方,而通貨膨脹則是幾乎一成不變的結果。隻有放棄寬鬆的貨幣政策,通貨膨脹才能
夠被終止。由此再次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一般而言,貨幣對經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與百年貨幣史前3/4 個時期當中貨幣流通速度的下降相對比,幾乎在整個戰後期
間,貨幣流通速度一直持續上升。這種上升大部分明顯是對戰時貨幣流通速度下降所
作出的回調。但是,由於這一上升的規模太大,且持續的時間太長,以至於我們不能僅
僅以此作為解釋。人們曾經給出了無數的解釋:從貨幣替代物更為廣泛的可得性及其
更為良好的特性,到利率的提高,再到人們對通貨膨脹的恐懼。然而我們傾向於相信,
盡管這些因素可能都曾發揮過某種作用,但是對戰時貨幣流通速度下降作出超調的那
部分貨幣流通速度的上升,主要是由於全體公眾對經濟穩定的信心增強。與這一解釋
相一致,我們預期下降趨勢在長期內將會得以恢復。但是,我們過於相信這些表麵現
象,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確定它們的欺騙性何在。在對這些解釋進行最終的區分前,我
們將不得不等待實踐來揭示真相。
然而,我們對一件事是確信無疑的,那就是貨幣的發展將繼續為其未來進程的見證
人提供意外事件———而研究貨幣的學者及政治家們一旦忽略了這些意外事件,後果將
不堪設想。
貨幣存量變化與其他經濟變量變化之間的緊密關係本身,既不能說明引發變化的
原因,也無法說明變化影響的方向。貨幣方麵的變動可能隨著其他經濟變量獨立產生
的變化而變化,國民收入和價格也可能隨著貨幣方麵獨立產生的變化而變化。這二者
可能是相互作用的,且每一方的變化都可能存在一些獨立的因素;或者,二者可能都受
到第三種因素變化的影響而相應地發生變化。分析貨幣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範圍廣泛
的定性證據,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因為這樣可以對已有統計數據的這些可能性解釋加以
辨析。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超出這些數字本身,對引起這種特殊變化的先前情況
加以辨析,而當我們通過計算機處理這些特殊變化的統計數字後,其特殊性將不復存在。
從我們之前的論述來看,可以充分肯定的一點是,貨幣方麵的變動實際上常常是獨
立的,因為貨幣方麵的變動通常不是商業情況同期變化的直接或必然結果。
最明顯的例子可能要數1897-1914年的貨幣擴張,這次貨幣擴張是世界性的,且
反映了黃金產量的增加。黃金產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是前幾十年價格水平下降的結
果,因此,也可以說其反映了貨幣變動與經濟變動之間的相互作用。但是很明顯,這次
貨幣擴張並不是由同期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上升所引起的。因為單純的國民收入和
價格水平的上升,一般會引起世界範圍內黃金產量的下降,並且在金本位製下,國民收
入和價格水平的上升會引起黃金從個別國家流出。如果貨幣和國民收入的共同變動並
非完全一致,那麽影響的方向必定是從貨幣到國民收入。
一戰和二戰期間,貨幣存量經歷的兩次主要增長幾乎同樣明顯。在兩次世界大戰
的早期階段,由於參戰國用其所有可以迅速調用的資源來購買美國的戰爭物資,因此黃
金大量流入美國,這一時期貨幣存量的增長反映了這一事實。由於黃金的流動在1914
年以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這一時期黃金的流入不是國內外經濟活動同期變動的副產
品,而是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結果,是交戰國政治當局有計劃的政治決策的結果。在兩
次世界大戰的晚期,美國貨幣存量的增加反映了美國當局為戰爭費用開支籌集資金的
政治決策。這些政策包括實現高能貨幣數量的大擴張,也延續了以黃金流入為開端的
貨幣存量的增長。這再次說明,如果貨幣存量、名義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變動不一
致,也不是由某一共同原因造成的,那麽影響的方向必定是從貨幣到國民收入。
鑄幣支付的恢復以及白銀時期反映了貨幣方麵變動巨大的獨立性,也反映了貨幣
變動與商業變動之間相當複雜的作用與相互作用。19世紀70年代對恢復鑄幣支付的
各種贊成與反對壓力,以及%"世紀"#年代銀幣的自由鑄造壓力,是決定事件發展的主
要因素。盡管這兩種主要因素並不獨立於經濟的長期發展進程,但是二者在某種程度上都獨立於同期的經濟活動進程。這兩者也受到了這些事件進程很大的影響:反對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