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刻,袁潤代表是不僅僅是個縣令,代表的是雲來的政府,是大魏朝廷的象徵,就算是呂超也不能取代她在雲來百姓此刻心中的地位。除非有一位朝廷重臣或者南山郡守親自到此,才能蓋過袁潤。
袁潤被勸住,阮玉珠道:「你小心,我去看看。」說著便往前走去,袁潤也知道她這是想看看情況,回來也好對自己說明,也沒作什麽小兒女態地去拉拉扯扯。
阮玉珠扒住城牆往下看去,隻見下麵也同樣是點燃了成百上千的火把,把個黑夜照得通亮,士兵們都如同螞蟻一般順著雲梯在爬城牆。粗略一估算,城外的起碼有兩三千人。
別以為城內有七八千人就很強,實際上這七八千人裏,正規軍隻有五百人,其餘都是根本無法和正規軍抗衡的,那些護院的丁勇和普通百姓組成的壯丁的區別,也就是烏合之眾和一盤散沙的區別。幸好是守城作戰,大家隻需要完成機械的動作來防禦,不需要有什麽陣型,一切都由城牆擋著,所以還能和正規軍打得不相上下的樣子。
要知道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陣型是個最重要的東西。戰爭可不是打群架,打群架那叫烏合之眾,正規軍和烏合之眾的區別就在於他們懂得「戰陣」。
因為大部隊作戰,在第一線的永遠隻是少數人,戰友們隻能在第一線士兵的背後吶喊助威,總不能把自己的兵器從自己前方的戰友頭上扔過去助戰。所以在冷兵器的戰爭中,能起到作用的隻是雙方軍隊的接觸麵的第一線。
而此時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戰陣,隻要人數不是過於懸殊,來個一萬比十之類的,那麽擅長戰陣的將軍帶領的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就能因為嫻熟的戰陣變化而總是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隻樣就可以在最終以少勝多,或者順利達成撤退、相持等戰略目標。
可以說如果是在野外野戰,全城壯丁全拉上也不夠人家看的,但是由於是籠城戰,數量才是決定性的,戰鬥素養的差別已經被城牆給最大限度地拉平了。
阮玉珠這時看到在城下又推來了數架雲梯,連衝車都過來了,知道對方這也是想一鼓作氣了。然而這時城牆上也燃起了幾口大鍋,有的燒著開水,有的燒著滾油,看來也是早有準備。
阮玉珠退了回來,果然見城上就先把開水澆下燙爬城牆的士兵,然後再澆下滾油,燃起大火,把靠近的衝車也燒了。
這都是常規的攻城守城戰術,大家都熟得很,看上去很激烈,實際上攻城一方很吃虧。特別是正規軍打烏合之眾,急切卻下不來。
這也是三國鼎立局麵造成的一個結果——三個國家對正規軍之外的壯丁,也有初步的軍事訓練,隻不過不是長年的,而是在男子們成年前的一兩年,也就是十四五歲的時候,會服一種類似一軍訓的勞役,所以就算是烏合之眾,在守城方麵也不是一摧即垮的。
對於非職業軍人的百姓來說,遠征什麽的是不可能了,背井離鄉後戰鬥力從本來就不及格會迅速降到冰點,但是保家衛國,戰鬥力卻會上升一點,尤其是有城牆的保護下。
一時間城下大火熊熊燃起,焦臭味瀰漫,想來是燒到了不少人和屍體,慘叫聲不斷傳來,讓城上的人聽來也覺得慘然——畢竟和平了這麽久,正規軍都沒多少人經歷過慘烈的戰鬥了。
阮玉珠退了回去,對袁潤道:「怎麽回事?怎麽這邊的戰鬥依然在進行,另三處卻還是沒有動靜?難道我們判斷錯了?」
袁潤道:「稍安毋躁,以靜製動。」
阮玉珠撇撇嘴——靜個屁啊,都亂成一鍋粥了!
雖然好歹是抵擋住了幾波攻勢,但烏合之眾就是烏合之眾,城牆上早就亂成了一團,要不是有五六十名正規軍主持,隻怕都有人被自己人擠跌下城牆的。
袁潤這時當然也看了出來,道:「隻希望這裏真的是佯攻,不然真的全力攻這邊,隻怕這邊要抵擋不住。」
阮玉珠道:「如果他們不是佯攻,那說明人們的兵力不多,不能同時進攻四麵,從而確定哪一麵是我們防守最強的,而是想隻攻一點,用假的添油戰術讓我們放鬆警惕,然後忽然間集齊全部主力,攻擊北城門,寄望於一舉突破。」
袁潤道:「那現在怎麽辦?」
阮玉珠嘆道:「不好辦呀!現在我們也隻是猜想,誰知道到底會怎麽樣!萬一讓呂超把主力帶到這邊來,中了調虎離山計怎麽辦?」
袁潤也嘆息——的確,誰知道對麵到底是怎麽回事?如果判斷錯誤,導致城破了,那對於全城百姓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但是,也不能這麽坐以待斃呀!
袁潤忽道:「守則不足,攻則有餘!既然兵力無法守住所有,不如出城一戰!」
阮玉珠道:「別歪解《孫子兵法》啊,人家不是這麽說的,更不是這麽解釋的!」
袁潤道:「但是與其等死,不如拚一把啊!」
阮玉珠道:「可以放煙火,讓青槐動手!」
袁潤怔了一下:「你這麽信他?」
阮玉珠道:「這不是信不信的問題,而是哪種方法比較安全不用冒險的問題——把全部主力拉出城外一戰,失敗的可能性太大,我們隻有五百正規軍!所以與其冒這麽大的險,不如讓青槐試一下。」
袁潤也嘆道:「其實冒的險並不大,隻是萬一失敗的話,後果太嚴重,無法承受啊!」
袁潤被勸住,阮玉珠道:「你小心,我去看看。」說著便往前走去,袁潤也知道她這是想看看情況,回來也好對自己說明,也沒作什麽小兒女態地去拉拉扯扯。
阮玉珠扒住城牆往下看去,隻見下麵也同樣是點燃了成百上千的火把,把個黑夜照得通亮,士兵們都如同螞蟻一般順著雲梯在爬城牆。粗略一估算,城外的起碼有兩三千人。
別以為城內有七八千人就很強,實際上這七八千人裏,正規軍隻有五百人,其餘都是根本無法和正規軍抗衡的,那些護院的丁勇和普通百姓組成的壯丁的區別,也就是烏合之眾和一盤散沙的區別。幸好是守城作戰,大家隻需要完成機械的動作來防禦,不需要有什麽陣型,一切都由城牆擋著,所以還能和正規軍打得不相上下的樣子。
要知道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陣型是個最重要的東西。戰爭可不是打群架,打群架那叫烏合之眾,正規軍和烏合之眾的區別就在於他們懂得「戰陣」。
因為大部隊作戰,在第一線的永遠隻是少數人,戰友們隻能在第一線士兵的背後吶喊助威,總不能把自己的兵器從自己前方的戰友頭上扔過去助戰。所以在冷兵器的戰爭中,能起到作用的隻是雙方軍隊的接觸麵的第一線。
而此時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戰陣,隻要人數不是過於懸殊,來個一萬比十之類的,那麽擅長戰陣的將軍帶領的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就能因為嫻熟的戰陣變化而總是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隻樣就可以在最終以少勝多,或者順利達成撤退、相持等戰略目標。
可以說如果是在野外野戰,全城壯丁全拉上也不夠人家看的,但是由於是籠城戰,數量才是決定性的,戰鬥素養的差別已經被城牆給最大限度地拉平了。
阮玉珠這時看到在城下又推來了數架雲梯,連衝車都過來了,知道對方這也是想一鼓作氣了。然而這時城牆上也燃起了幾口大鍋,有的燒著開水,有的燒著滾油,看來也是早有準備。
阮玉珠退了回來,果然見城上就先把開水澆下燙爬城牆的士兵,然後再澆下滾油,燃起大火,把靠近的衝車也燒了。
這都是常規的攻城守城戰術,大家都熟得很,看上去很激烈,實際上攻城一方很吃虧。特別是正規軍打烏合之眾,急切卻下不來。
這也是三國鼎立局麵造成的一個結果——三個國家對正規軍之外的壯丁,也有初步的軍事訓練,隻不過不是長年的,而是在男子們成年前的一兩年,也就是十四五歲的時候,會服一種類似一軍訓的勞役,所以就算是烏合之眾,在守城方麵也不是一摧即垮的。
對於非職業軍人的百姓來說,遠征什麽的是不可能了,背井離鄉後戰鬥力從本來就不及格會迅速降到冰點,但是保家衛國,戰鬥力卻會上升一點,尤其是有城牆的保護下。
一時間城下大火熊熊燃起,焦臭味瀰漫,想來是燒到了不少人和屍體,慘叫聲不斷傳來,讓城上的人聽來也覺得慘然——畢竟和平了這麽久,正規軍都沒多少人經歷過慘烈的戰鬥了。
阮玉珠退了回去,對袁潤道:「怎麽回事?怎麽這邊的戰鬥依然在進行,另三處卻還是沒有動靜?難道我們判斷錯了?」
袁潤道:「稍安毋躁,以靜製動。」
阮玉珠撇撇嘴——靜個屁啊,都亂成一鍋粥了!
雖然好歹是抵擋住了幾波攻勢,但烏合之眾就是烏合之眾,城牆上早就亂成了一團,要不是有五六十名正規軍主持,隻怕都有人被自己人擠跌下城牆的。
袁潤這時當然也看了出來,道:「隻希望這裏真的是佯攻,不然真的全力攻這邊,隻怕這邊要抵擋不住。」
阮玉珠道:「如果他們不是佯攻,那說明人們的兵力不多,不能同時進攻四麵,從而確定哪一麵是我們防守最強的,而是想隻攻一點,用假的添油戰術讓我們放鬆警惕,然後忽然間集齊全部主力,攻擊北城門,寄望於一舉突破。」
袁潤道:「那現在怎麽辦?」
阮玉珠嘆道:「不好辦呀!現在我們也隻是猜想,誰知道到底會怎麽樣!萬一讓呂超把主力帶到這邊來,中了調虎離山計怎麽辦?」
袁潤也嘆息——的確,誰知道對麵到底是怎麽回事?如果判斷錯誤,導致城破了,那對於全城百姓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但是,也不能這麽坐以待斃呀!
袁潤忽道:「守則不足,攻則有餘!既然兵力無法守住所有,不如出城一戰!」
阮玉珠道:「別歪解《孫子兵法》啊,人家不是這麽說的,更不是這麽解釋的!」
袁潤道:「但是與其等死,不如拚一把啊!」
阮玉珠道:「可以放煙火,讓青槐動手!」
袁潤怔了一下:「你這麽信他?」
阮玉珠道:「這不是信不信的問題,而是哪種方法比較安全不用冒險的問題——把全部主力拉出城外一戰,失敗的可能性太大,我們隻有五百正規軍!所以與其冒這麽大的險,不如讓青槐試一下。」
袁潤也嘆道:「其實冒的險並不大,隻是萬一失敗的話,後果太嚴重,無法承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