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玉珠聽了這話,這才發現其實自己要做的,都是袁潤默許的,再一想,其實自己每一次要雲做什麽,袁潤基本上都沒有反對,但是聽她這樣說,卻並不是贊成,隻是為了讓自己來吸引真兇的注意力罷了——在那個時候,袁潤應該也沒有確定這個真兇是誰吧!
不過阮玉珠並不會怨袁潤瞞著自己,把自己當成幌子——兩個人相知這麽多年,如果還計較這個,那就根本不夠格待在對方的身邊。
袁潤對阮玉珠笑笑,表達了自己的歉意,然後又正色道:「當我知道宋承德在宋進之死的當天還在鄰縣進貨,我就想到應當還有個共犯。殺死宋進之的那個蒙麵人,應該就是那個共犯。那麽,這個共犯是誰呢?」
?
☆、第 19 章
? 袁潤也笑了笑,道:「我知道,宋承德人緣不好,也就那麽幾個人稱得上是朋友。所以你很讓我懷疑。本案有幾個疑點,第一個就是——為何要運人頭呢?若是就地銷毀或避人耳目地運走,辦法都很多,為何要如此大張其鼓地運出城去,而且還故意讓人看見呢?所以我認為宋進之當時應該未死,這是欲讓人以為他已死了。那運出城的人頭應是個假的。不管看見這假人頭的人眼力如何,他都是不可能湊近去仔細看的,隻能憑那血肉模糊的樣子推斷那是一個人頭。」
「因為如果僅僅是被挾持,那公門裏的人必會去尋找。為防夜長夢多,你必須證明宋進之已死了,這就能斷絕我們救人的念頭。真是可笑啊!你有信心不讓我們查出真正的兇手是你,卻沒信心藏好一個文弱書生。」
蘇昶笑了笑:「把一個人藏起來的最好方法,莫過於殺死他了。如果日後再殺,隻恐那蠢女人杜氏終因愛子心切而弄出禍來。」
袁潤也笑了笑,不置可否地道:「未必如此吧?你們殺宋進之,隻怕已是迫不得已的事了吧?」
「那次在臨江行刺阮玉珠的,也不知是你還是宋承德。我想,多半還是你。你原本要常在衙門裏露臉,但因為你藉口要去外地調查輕雲的事,所以離開的這段時間裏,你有足夠的時間來掩飾自己的行跡,因為我們不可能在懷疑到你的時候就去一一核對你的行蹤,而你作為縣尉,就算是李捕頭的部下有異動,你也會察覺,到時候就會遠去,所以我根本就不去核查你的足跡。」袁潤的話越來越讓蘇昶臉色難看。
「而玉珠通過那兩次在臨江的調查,認為是臨江趙家大火之後,宋承德才與宋杜氏相好的。但我卻不這麽認為。因為那麽大的一家子著了火,怎麽也不可能隻有兩個人逃出來。而且這兩個人還不是什麽身體健壯、腿腳利索的男子,而是一對沒什麽力氣的母子。所以我也和玉珠同樣認為,隻怕宋承德和宋杜氏早有勾結,甚至原本便是一夥的。所以我又去翻了以往的案軼,結果在我翻到十五年前的海捕公文時,終於發現在十七年前曾有一連串的騙婚案自長安向東南一路發生,令人懷疑這是同一夥人做下的案子。然而這夥人在發出捉拿他們的海捕公文後就如同平空消失了一般沒了聲息。我看了這案軼後,不由得做出了一個假設。」
「哦?什麽假設?」蘇昶似乎很感興趣地問道。
袁潤微微一笑,如同綻開了的春花:「那騙婚的人,在收到追捕自己的海捕公文的消息後,便打算洗手不幹或是先躲起來避過風頭再說。因為他們這一連串做案所得的銀錢,一時也用不完,於是他們便選擇了一個落腳點暫且住了下來,為了掩人耳目,他們甚至裝作互相不認識,想避開風頭後再遠走他方,享受餘生。」
袁潤一邊說,一邊看向了古平:「古都頭在臨江查到了宋承德,也就是在那裏叫朱子海的人,與宋杜氏其實是同一個時期到的臨江——他們兩個,雖然想裝作互不相識,但是卻不會離得太遠,以防對方去捲款而逃。而他們究竟是把錢分開各帶一部分,還是都藏了起來,我卻猜不出了——不過看他們兩個的樣子,就算是各帶一部分,也是不肯離去的,他們捨不得對方手上的那一筆錢啊!」
蘇昶聽了,不禁仰天長嘆:「人為財死,不就是如此麽!」
袁潤點點頭:「你說的不錯,契機就在那時發生了——他們住的這地方,有個大財主看上了他們中的那個女子,一個勁兒地追求她。她原先或許是不肯的,可兩年過去了,她們弄來的錢也花得差不多了,所以這自己送上門來的肥肉,又豈能不吃?誰料那財主家的幾房妻妾兇悍潑辣,那女騙子一時不但過不了門,反而一不小心珠胎暗結。於是她索性將錯就錯,母憑子貴地過了門,進了那財主家。一過門,弄清了那財主家裏的錢確實出乎他們想像的多,但是家中人口奴僕的也不少。於是他們便索性弄了一場大火,也不知他們使了什麽手腳,讓那財主一家都喪生於那場大火中,隻有那女騙子母子兩逃了出來。那財主的錢,自然也落入了那對騙子的腰包。」
蘇昶眯起了眼睛,唇略動了動,但最終還是沒說什麽,而是等著袁潤說話。
袁潤也沒讓他等多久,隻是頓了頓,便再道:「但再在那座城裏住下去,難保不會出事,於是便在那場大火幾年後,那對騙婚的便攜款去了他鄉。原本,他們是準備遠走高飛的,不料在經過不過的南方的一個小縣城時,被一個當差的識破了他們的身份。其實那當差的也不想抓他們,因為這樣一來,那些個贓款便要交公,他什麽好處也撈不著。於是他便要脅他們,讓他們把錢給他,以堵他的嘴。也不知他們之間到底形成了什麽協議,總之那騙婚的在那小城中住了下來,錢,也成了他們所共有的。」
不過阮玉珠並不會怨袁潤瞞著自己,把自己當成幌子——兩個人相知這麽多年,如果還計較這個,那就根本不夠格待在對方的身邊。
袁潤對阮玉珠笑笑,表達了自己的歉意,然後又正色道:「當我知道宋承德在宋進之死的當天還在鄰縣進貨,我就想到應當還有個共犯。殺死宋進之的那個蒙麵人,應該就是那個共犯。那麽,這個共犯是誰呢?」
?
☆、第 19 章
? 袁潤也笑了笑,道:「我知道,宋承德人緣不好,也就那麽幾個人稱得上是朋友。所以你很讓我懷疑。本案有幾個疑點,第一個就是——為何要運人頭呢?若是就地銷毀或避人耳目地運走,辦法都很多,為何要如此大張其鼓地運出城去,而且還故意讓人看見呢?所以我認為宋進之當時應該未死,這是欲讓人以為他已死了。那運出城的人頭應是個假的。不管看見這假人頭的人眼力如何,他都是不可能湊近去仔細看的,隻能憑那血肉模糊的樣子推斷那是一個人頭。」
「因為如果僅僅是被挾持,那公門裏的人必會去尋找。為防夜長夢多,你必須證明宋進之已死了,這就能斷絕我們救人的念頭。真是可笑啊!你有信心不讓我們查出真正的兇手是你,卻沒信心藏好一個文弱書生。」
蘇昶笑了笑:「把一個人藏起來的最好方法,莫過於殺死他了。如果日後再殺,隻恐那蠢女人杜氏終因愛子心切而弄出禍來。」
袁潤也笑了笑,不置可否地道:「未必如此吧?你們殺宋進之,隻怕已是迫不得已的事了吧?」
「那次在臨江行刺阮玉珠的,也不知是你還是宋承德。我想,多半還是你。你原本要常在衙門裏露臉,但因為你藉口要去外地調查輕雲的事,所以離開的這段時間裏,你有足夠的時間來掩飾自己的行跡,因為我們不可能在懷疑到你的時候就去一一核對你的行蹤,而你作為縣尉,就算是李捕頭的部下有異動,你也會察覺,到時候就會遠去,所以我根本就不去核查你的足跡。」袁潤的話越來越讓蘇昶臉色難看。
「而玉珠通過那兩次在臨江的調查,認為是臨江趙家大火之後,宋承德才與宋杜氏相好的。但我卻不這麽認為。因為那麽大的一家子著了火,怎麽也不可能隻有兩個人逃出來。而且這兩個人還不是什麽身體健壯、腿腳利索的男子,而是一對沒什麽力氣的母子。所以我也和玉珠同樣認為,隻怕宋承德和宋杜氏早有勾結,甚至原本便是一夥的。所以我又去翻了以往的案軼,結果在我翻到十五年前的海捕公文時,終於發現在十七年前曾有一連串的騙婚案自長安向東南一路發生,令人懷疑這是同一夥人做下的案子。然而這夥人在發出捉拿他們的海捕公文後就如同平空消失了一般沒了聲息。我看了這案軼後,不由得做出了一個假設。」
「哦?什麽假設?」蘇昶似乎很感興趣地問道。
袁潤微微一笑,如同綻開了的春花:「那騙婚的人,在收到追捕自己的海捕公文的消息後,便打算洗手不幹或是先躲起來避過風頭再說。因為他們這一連串做案所得的銀錢,一時也用不完,於是他們便選擇了一個落腳點暫且住了下來,為了掩人耳目,他們甚至裝作互相不認識,想避開風頭後再遠走他方,享受餘生。」
袁潤一邊說,一邊看向了古平:「古都頭在臨江查到了宋承德,也就是在那裏叫朱子海的人,與宋杜氏其實是同一個時期到的臨江——他們兩個,雖然想裝作互不相識,但是卻不會離得太遠,以防對方去捲款而逃。而他們究竟是把錢分開各帶一部分,還是都藏了起來,我卻猜不出了——不過看他們兩個的樣子,就算是各帶一部分,也是不肯離去的,他們捨不得對方手上的那一筆錢啊!」
蘇昶聽了,不禁仰天長嘆:「人為財死,不就是如此麽!」
袁潤點點頭:「你說的不錯,契機就在那時發生了——他們住的這地方,有個大財主看上了他們中的那個女子,一個勁兒地追求她。她原先或許是不肯的,可兩年過去了,她們弄來的錢也花得差不多了,所以這自己送上門來的肥肉,又豈能不吃?誰料那財主家的幾房妻妾兇悍潑辣,那女騙子一時不但過不了門,反而一不小心珠胎暗結。於是她索性將錯就錯,母憑子貴地過了門,進了那財主家。一過門,弄清了那財主家裏的錢確實出乎他們想像的多,但是家中人口奴僕的也不少。於是他們便索性弄了一場大火,也不知他們使了什麽手腳,讓那財主一家都喪生於那場大火中,隻有那女騙子母子兩逃了出來。那財主的錢,自然也落入了那對騙子的腰包。」
蘇昶眯起了眼睛,唇略動了動,但最終還是沒說什麽,而是等著袁潤說話。
袁潤也沒讓他等多久,隻是頓了頓,便再道:「但再在那座城裏住下去,難保不會出事,於是便在那場大火幾年後,那對騙婚的便攜款去了他鄉。原本,他們是準備遠走高飛的,不料在經過不過的南方的一個小縣城時,被一個當差的識破了他們的身份。其實那當差的也不想抓他們,因為這樣一來,那些個贓款便要交公,他什麽好處也撈不著。於是他便要脅他們,讓他們把錢給他,以堵他的嘴。也不知他們之間到底形成了什麽協議,總之那騙婚的在那小城中住了下來,錢,也成了他們所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