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麵對高知山的提議,袁潤雖然在心裏知道是不會有什麽結果的,但還是責成他全力調查——如果派出這些人的幕後黑手,就是在雲來縣這邊呢?
有時也不要把問題想得太狗血太複雜了,也許就是因為這邊的某個人不想讓「羅羽裳」上任,所以才策劃了一次完全「不成功」的截殺呢。
比如,這次械鬥的某一方?
但不管怎麽說,現在最頭疼的問題就是,該怎麽回答高知山有關於這些被害人身份的問題啊!
這些人自己可是一個都不認識啊,難道真的要像阮玉珠說的那樣,當場就裝暈裝病?然後醒過來就說刺激太大,傷心過度而喪失了記憶?
正想著,高知山遞過了一遝紙來:「大人,這是從死難者身上搜出來的六張賣身契,應該都是您的奴僕的,不過另幾人的身份就不知曉了,還需要大人上前指認一番。」
袁潤心頭一跳,忙接過來一看——果然是六張賣身契,而且寫了名字,生辰八字,以及體貌特徵……?
☆、第 8 章
? ——尼瑪,普通人的戶籍冊上都不寫,奴僕的賣身契上倒寫得這麽清楚明白,這是為了在她們逃跑當逃奴的時候便於抓捕嗎?
袁潤吐著槽,發泄著自己先前居然沒有搜到這些東西的鬱悶,上前辨認屍體去了。
不過這樣一來,倒也容易分辨,把死去的幾個人按照賣身契上所寫的一對,名字也就知道了。隻可惜知道的是本名,不是在家裏當丫鬟的賜名,若是這事攪出去,將來這方麵還得費事。另外還有幾個是花錢雇來伺候著上路的,不是賣身奴,他們的名字就更不知道了。
不過這也好辦,隻要推說是年紀稍大的那位嬤嬤不知去何處買來的就行了,剩下的交給縣丞去辦就行了。
袁潤拿著幾張賣身契思忖,高知山隻當她是心中傷痛,也不敢多問,讓忤作填寫了屍格,便讓人把屍體分裝在兩輛推車上,一起再推回縣衙。
這一路上,阮玉珠都沒怎麽說話,隻不過她要跟著,袁潤沒有反對,底下人也不好說什麽。反而阮玉珠在路上旁敲側擊地向高知山打聽了「羅羽裳」。
先前聽高知山和何樂水的話,似乎這個羅羽裳的確是個才女,而且是京城的。既然他們都知道一些羅羽裳的底細,自己何不問問,也好提前了解一下,免得完全不明所以。
「哦,你不知道羅羽裳?」高知山有些驚訝。
阮玉珠微笑:「怎麽,她很有名嗎?」
高知山道:「她是四年前的女狀元啊!殿試第一名,那一科錄取進士一百四十八名,女子三十一名,她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阮玉珠笑笑:「我長期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習練武藝,所以也不知天下之事。這科舉,一般考的是什麽東西?」
失憶,也不能啥都忘了,比如吃喝等生活習慣就都記得,而以前學過的知識可能會忘,但基礎的考試有哪些科目,總不能也忘了吧?
而且多了解這個社會的方方麵麵的,總是好的——以後就算不當這個知縣了,也得在這個社會上生活嘛!
高知山道:「科考嘛,分為鄉試縣試郡試和會試,每場都要考三天,一天文章,一天策論,一天評述先賢的言論。」
阮玉珠點點頭:「文章體裁有什麽要求嗎?駢體還是賦體?抑或是八股?」
高知山臉上疑惑:「八股?那是什麽?本朝科教從不限文體啊。就和咱知縣大人同一榜的,有兩個都是連做了三篇詩賦,不是同樣都當了進士。」
阮玉珠心想這裏的人倒沒有用八股來折磨讀書人,不過看起來,這幫人的衣著也不像是明朝人,也不知這個世界是完全不同於中國的呢,還是中國歷史走了岔路,拐到了另一個點去了。
於是阮玉珠又問:「知縣大人今年也才十七八歲吧?四年前中的狀元,當時不是隻有十三四歲?」
高知山道:「哪裏啊,知縣大人今年才十六,四年前十二歲就中了狀元,換句話說,十歲就過了鄉試,十一歲連過了縣試和郡試,堪稱是當今第一神童。若不是年紀小,皇上當時就要給太子訂了親,聘她為太子妃了。」
阮玉珠心中好笑——古代十二歲結婚的都有了,訂婚算什麽?這肯定是羅羽裳想了個什麽轍,才讓皇帝改的主意。
阮玉珠是不了解當朝皇帝是個什麽人,但一個能讓皇帝改變主意的人,應該也是個了不起的人。
想到這裏,又問:「這羅知縣,家裏是個什麽來頭?這麽小就這麽厲害,家學淵源嗎?」
高知山道:「才沒有呢——她雖然出身於書香門第,但從小父母雙亡,隨寡嫂生活,下麵還有個小侄子。她哥哥也是個讀書人,不過屢試不第,家裏的藏書倒是挺多,她的學識可能就是從這些書裏來的。」
阮玉珠點點頭——家裏人少,那就好辦。如果是個大家族,不但要怕露餡,對於太多而複雜的人事關係也都很頭疼啊!
於是阮玉珠也就明白了為啥那幾張賣身契都是最近的日子才辦的,看來是上任前別人送的禮。但心中又起疑惑:「那她考中狀元都四年了,為何家中還是如此清貧?」
高知山道:「她是狀元,皇帝時時關注的禁臠,誰敢與她過於親密?陛下據說三天兩頭賞賜她錢物的,但她都給了寡嫂和小侄子,自己倒沒留下幾個。」
有時也不要把問題想得太狗血太複雜了,也許就是因為這邊的某個人不想讓「羅羽裳」上任,所以才策劃了一次完全「不成功」的截殺呢。
比如,這次械鬥的某一方?
但不管怎麽說,現在最頭疼的問題就是,該怎麽回答高知山有關於這些被害人身份的問題啊!
這些人自己可是一個都不認識啊,難道真的要像阮玉珠說的那樣,當場就裝暈裝病?然後醒過來就說刺激太大,傷心過度而喪失了記憶?
正想著,高知山遞過了一遝紙來:「大人,這是從死難者身上搜出來的六張賣身契,應該都是您的奴僕的,不過另幾人的身份就不知曉了,還需要大人上前指認一番。」
袁潤心頭一跳,忙接過來一看——果然是六張賣身契,而且寫了名字,生辰八字,以及體貌特徵……?
☆、第 8 章
? ——尼瑪,普通人的戶籍冊上都不寫,奴僕的賣身契上倒寫得這麽清楚明白,這是為了在她們逃跑當逃奴的時候便於抓捕嗎?
袁潤吐著槽,發泄著自己先前居然沒有搜到這些東西的鬱悶,上前辨認屍體去了。
不過這樣一來,倒也容易分辨,把死去的幾個人按照賣身契上所寫的一對,名字也就知道了。隻可惜知道的是本名,不是在家裏當丫鬟的賜名,若是這事攪出去,將來這方麵還得費事。另外還有幾個是花錢雇來伺候著上路的,不是賣身奴,他們的名字就更不知道了。
不過這也好辦,隻要推說是年紀稍大的那位嬤嬤不知去何處買來的就行了,剩下的交給縣丞去辦就行了。
袁潤拿著幾張賣身契思忖,高知山隻當她是心中傷痛,也不敢多問,讓忤作填寫了屍格,便讓人把屍體分裝在兩輛推車上,一起再推回縣衙。
這一路上,阮玉珠都沒怎麽說話,隻不過她要跟著,袁潤沒有反對,底下人也不好說什麽。反而阮玉珠在路上旁敲側擊地向高知山打聽了「羅羽裳」。
先前聽高知山和何樂水的話,似乎這個羅羽裳的確是個才女,而且是京城的。既然他們都知道一些羅羽裳的底細,自己何不問問,也好提前了解一下,免得完全不明所以。
「哦,你不知道羅羽裳?」高知山有些驚訝。
阮玉珠微笑:「怎麽,她很有名嗎?」
高知山道:「她是四年前的女狀元啊!殿試第一名,那一科錄取進士一百四十八名,女子三十一名,她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阮玉珠笑笑:「我長期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習練武藝,所以也不知天下之事。這科舉,一般考的是什麽東西?」
失憶,也不能啥都忘了,比如吃喝等生活習慣就都記得,而以前學過的知識可能會忘,但基礎的考試有哪些科目,總不能也忘了吧?
而且多了解這個社會的方方麵麵的,總是好的——以後就算不當這個知縣了,也得在這個社會上生活嘛!
高知山道:「科考嘛,分為鄉試縣試郡試和會試,每場都要考三天,一天文章,一天策論,一天評述先賢的言論。」
阮玉珠點點頭:「文章體裁有什麽要求嗎?駢體還是賦體?抑或是八股?」
高知山臉上疑惑:「八股?那是什麽?本朝科教從不限文體啊。就和咱知縣大人同一榜的,有兩個都是連做了三篇詩賦,不是同樣都當了進士。」
阮玉珠心想這裏的人倒沒有用八股來折磨讀書人,不過看起來,這幫人的衣著也不像是明朝人,也不知這個世界是完全不同於中國的呢,還是中國歷史走了岔路,拐到了另一個點去了。
於是阮玉珠又問:「知縣大人今年也才十七八歲吧?四年前中的狀元,當時不是隻有十三四歲?」
高知山道:「哪裏啊,知縣大人今年才十六,四年前十二歲就中了狀元,換句話說,十歲就過了鄉試,十一歲連過了縣試和郡試,堪稱是當今第一神童。若不是年紀小,皇上當時就要給太子訂了親,聘她為太子妃了。」
阮玉珠心中好笑——古代十二歲結婚的都有了,訂婚算什麽?這肯定是羅羽裳想了個什麽轍,才讓皇帝改的主意。
阮玉珠是不了解當朝皇帝是個什麽人,但一個能讓皇帝改變主意的人,應該也是個了不起的人。
想到這裏,又問:「這羅知縣,家裏是個什麽來頭?這麽小就這麽厲害,家學淵源嗎?」
高知山道:「才沒有呢——她雖然出身於書香門第,但從小父母雙亡,隨寡嫂生活,下麵還有個小侄子。她哥哥也是個讀書人,不過屢試不第,家裏的藏書倒是挺多,她的學識可能就是從這些書裏來的。」
阮玉珠點點頭——家裏人少,那就好辦。如果是個大家族,不但要怕露餡,對於太多而複雜的人事關係也都很頭疼啊!
於是阮玉珠也就明白了為啥那幾張賣身契都是最近的日子才辦的,看來是上任前別人送的禮。但心中又起疑惑:「那她考中狀元都四年了,為何家中還是如此清貧?」
高知山道:「她是狀元,皇帝時時關注的禁臠,誰敢與她過於親密?陛下據說三天兩頭賞賜她錢物的,但她都給了寡嫂和小侄子,自己倒沒留下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