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姬的案子最終還是不了了之,包拯正為冰姬大感頭疼時,就收到了龐府送來的消息。由小翠傳出,經公孫先生潤色,最終來到包拯手上時,就成了一曲哀戚的閨怨愁詞。
包拯不著痕跡地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公孫先生,最近日夜不離地守著大理世子,看來自家主簿是憋壞了啊!
包大人隻好當做沒有看懂詞上的隱晦暗示,繼而問起公孫策,“近日倒是少見安樂侯過來了,先生可知侯爺最近在忙什麽?”
“大人對冰姬一事太過上心,自然忽略了不少事。”公孫策一臉老大不樂意,卻仍耐著性子解釋道,“安樂侯最近正為了出使遼國一事忙得焦頭爛額,已有三日沒來開封府了。”
“什麽?確有此事?”包拯驚得睜大眼睛,更加凸顯出眼白,看起來猶如一尊黑麵凶神,然而長得不像好人的人,未必不是一個好人。“本府在朝上時為何從未聽過說一點風聲?”
“此事尚無定論,我也是聽傳信之人透露的幾句話中推測出來的,來人隻說了兩句,一是‘遼國陳兵邊境一事未必是假’,第二句則是‘遼國七皇子曾秘密入宮’,兩相結合,學生以為,或許陛下會派人前往薊州,一來探探耶律勿所言是否為實,二來萬一真有戰事,也能有人代為周旋,戰事能阻則阻,便是不能,也可提前支援。”
“先生所言有理。”包拯摸了摸下巴,道,“陛下必不願看到北地又起戰事,此事派人去薊州一探虛實也是正確的決定,隻是,這又與安樂侯何幹?”
“即使打著出使的名義,自然需要身份上的象徵,正如耶律七皇子一般。”公孫策道。
“這……”包拯遲疑了下,如果出使的人是素有賢名的八王爺還好說,但安樂侯……雖說小侯爺是改好了,可他年輕氣盛,難免不會出什麽簍子啊,陛下能放心?龐太師和龐妃能捨得?
“咳,似乎是小侯爺自己到陛下麵前毛遂自薦的。”公孫策一語,無異於平地驚雷。
包拯愣了一下,才笑眯眯地點點頭,“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第21章 行刺案14
馬車緩緩而行,越往北,草木就越是稀疏。
既是皇親國戚,又是出使遼國的使臣,給安樂侯用的馬車規格與外觀都不是尋常可見的,就連龐昱自己,坐這馬車的次數一隻手就數得過來,外部華麗內裏更是奢侈,讓過了好幾個月樸素日子的安樂侯隻感覺連個落腳的都沒有。
這些精緻的擺件都是他的皇帝姐夫借給他撐場麵的,等龐昱回來,還要全數還給他姐夫的呢!龐昱是一點都不敢碰啊!
隻是他不碰,不代表其他人沒有這個膽子,起碼此時馬車上就有個人,比龐昱還要心安理得地享受這些奢侈之物。
幹淨修長的手撚著小巧精緻的琉璃杯,杯裏盛的是宮中密製的果酒,上麵還飄著一片粉嫩馨香的花瓣。公子如玉,恣意灑然,酒美人美,如一副不可多得的畫卷。
如果是以前,龐昱說不定會為此看迷了眼,然而現在,他隻能死死地咬著後槽牙。
“白!玉!堂!你又跟著我做什麽!”龐昱好不容易控製住自己說話的聲音,以免被外頭的人聽了去,因為白玉堂是偷偷溜上馬車來的,其他人並不知道車上還有這麽一號人。
看著比自己還像個侯爺的傢夥,龐昱氣得牙癢:“你倒會享受,那可是我皇帝姐夫的酒!”
白玉堂眯起眼,翻身又為自己斟了一杯酒,並輕聲打了個酒嗝:“不愧是宮中窖藏,滋味果然不錯!”
“你!……”
“你可喚我澤遠,老是連名帶姓地叫,聽著不大舒坦。”白玉堂哼了哼,又偷眼看了下龐昱,“你呢,你可有表字?”
“你居然有表字了?!”龐昱驚訝得連生氣都顧不上了,他將白玉堂上下打量了一番,不可置信道,“你我年歲差不多,你……你居然就有表字了!”
“行了冠禮,自然就會有字,莫非你還未到雙十年紀?……哦,爺想起來了,你還差了兩年,難怪看著臉嫩。”白玉堂忽然一笑,玉頰透著淺紅,酒意上湧,格外有一股魏晉名士的風流姿態,也不知他是在笑自己比龐昱年長,且比他先有了表字;還是在笑龐昱未行冠禮,仍是個“孩子”。
龐昱猜不透,索性坐到離白玉堂最遠的一角,氣悶地掀開車簾,不再去看白玉堂,也強迫自己不去想這滿室的酒香味兒。
這一看,倒是分散了龐昱的注意力。
臨近冬季,草木大半枯黃,一陣冷風拂麵,都如刀割般冷硬。龐昱渾不在意,隻瞧著一匹馬上的白麵書生有趣。
那書生不是旁人,正是讓包大人頗為頭疼的冰姬姑娘的心上人——張宏祖。
張宏祖估計這輩子都沒離開過開封,典型的書生體質讓他忍受不了長途跋涉的路程。尤其是給隨行人員配置的馬車,比起安樂侯的豪華車駕掉了不止一個檔次,顛簸不說,還不防凍,炭盆往裏一放,空氣又悶又重,尋常人或許能忍受,但對於張宏祖來說就比較困難了。
於是這位兵部侍郎的準姑爺坐一段馬車就要騎一會兒馬,出來透透氣。然而他騎馬的技術也很不怎麽樣,能坐穩當就不錯了,馬匹的速度根本無法控製,他胯下的那匹馬時而停下來吃草,時而拔腿狂奔,而張宏祖一點辦法都沒有,跑得太快他就不得不死死抱住馬脖子,生怕那馬將自己甩下馬背,從此一命嗚呼。
幾天下來,張宏祖整個人都瘦了一圈,腳步虛浮臉色難看,好似朝廷沒有給他吃過一頓飽飯。
說起來,也是張宏祖倒黴。惹惱了耶律勿這個記仇的小人,基本上就告別了太平的日子,張宏祖一介白身,僅僅是因為懂得契丹語,就被破例召入了出使遼國的隊伍當中,而且他的名字還寫在第一個,下筆的正是王老丞相——因為碰巧在他擬定名單的時候,耶律勿就在王丞相的邊上。
朝中懂得外族語言的人才不少,要不然禮部和鴻臚寺是幹什麽吃飯的?實在沒必要特招一個沒有半點官職的讀書人,顯得大宋好像沒有人才似的,隻是提名的人是當朝丞相,其他人就算有疑惑也隻能咽進肚子裏。
事後一打聽,原來這賣字畫的書生是兵部秦侍郎的乘龍快婿,眾人才紛紛恍然大悟,估計秦侍郎是想抬舉自己的女婿,為他今後入仕做鋪墊,所以更加不會拿張宏祖的出身說事了。
原本對張宏祖這個女婿百般看不上眼的秦鵬年,反而落了個好丈人的名聲,也不知道他本人得知此事會有什麽表情。
估計也不可能有什麽表情吧,因為秦侍郎與耶律勿將張宏祖安排進來,顯然並不是真的為了給他鋪路的,隻怕張宏祖有命去無命回。否則秦侍郎也不會一直拖著他與冰姬的婚事,哪怕冰姬都鬧到開封府,鬧得滿城皆知了,侍郎大人仍不鬆口,還以張宏祖出使為條件,說隻要張宏祖去了,回來就給他們辦婚事。
包拯不著痕跡地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公孫先生,最近日夜不離地守著大理世子,看來自家主簿是憋壞了啊!
包大人隻好當做沒有看懂詞上的隱晦暗示,繼而問起公孫策,“近日倒是少見安樂侯過來了,先生可知侯爺最近在忙什麽?”
“大人對冰姬一事太過上心,自然忽略了不少事。”公孫策一臉老大不樂意,卻仍耐著性子解釋道,“安樂侯最近正為了出使遼國一事忙得焦頭爛額,已有三日沒來開封府了。”
“什麽?確有此事?”包拯驚得睜大眼睛,更加凸顯出眼白,看起來猶如一尊黑麵凶神,然而長得不像好人的人,未必不是一個好人。“本府在朝上時為何從未聽過說一點風聲?”
“此事尚無定論,我也是聽傳信之人透露的幾句話中推測出來的,來人隻說了兩句,一是‘遼國陳兵邊境一事未必是假’,第二句則是‘遼國七皇子曾秘密入宮’,兩相結合,學生以為,或許陛下會派人前往薊州,一來探探耶律勿所言是否為實,二來萬一真有戰事,也能有人代為周旋,戰事能阻則阻,便是不能,也可提前支援。”
“先生所言有理。”包拯摸了摸下巴,道,“陛下必不願看到北地又起戰事,此事派人去薊州一探虛實也是正確的決定,隻是,這又與安樂侯何幹?”
“即使打著出使的名義,自然需要身份上的象徵,正如耶律七皇子一般。”公孫策道。
“這……”包拯遲疑了下,如果出使的人是素有賢名的八王爺還好說,但安樂侯……雖說小侯爺是改好了,可他年輕氣盛,難免不會出什麽簍子啊,陛下能放心?龐太師和龐妃能捨得?
“咳,似乎是小侯爺自己到陛下麵前毛遂自薦的。”公孫策一語,無異於平地驚雷。
包拯愣了一下,才笑眯眯地點點頭,“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第21章 行刺案14
馬車緩緩而行,越往北,草木就越是稀疏。
既是皇親國戚,又是出使遼國的使臣,給安樂侯用的馬車規格與外觀都不是尋常可見的,就連龐昱自己,坐這馬車的次數一隻手就數得過來,外部華麗內裏更是奢侈,讓過了好幾個月樸素日子的安樂侯隻感覺連個落腳的都沒有。
這些精緻的擺件都是他的皇帝姐夫借給他撐場麵的,等龐昱回來,還要全數還給他姐夫的呢!龐昱是一點都不敢碰啊!
隻是他不碰,不代表其他人沒有這個膽子,起碼此時馬車上就有個人,比龐昱還要心安理得地享受這些奢侈之物。
幹淨修長的手撚著小巧精緻的琉璃杯,杯裏盛的是宮中密製的果酒,上麵還飄著一片粉嫩馨香的花瓣。公子如玉,恣意灑然,酒美人美,如一副不可多得的畫卷。
如果是以前,龐昱說不定會為此看迷了眼,然而現在,他隻能死死地咬著後槽牙。
“白!玉!堂!你又跟著我做什麽!”龐昱好不容易控製住自己說話的聲音,以免被外頭的人聽了去,因為白玉堂是偷偷溜上馬車來的,其他人並不知道車上還有這麽一號人。
看著比自己還像個侯爺的傢夥,龐昱氣得牙癢:“你倒會享受,那可是我皇帝姐夫的酒!”
白玉堂眯起眼,翻身又為自己斟了一杯酒,並輕聲打了個酒嗝:“不愧是宮中窖藏,滋味果然不錯!”
“你!……”
“你可喚我澤遠,老是連名帶姓地叫,聽著不大舒坦。”白玉堂哼了哼,又偷眼看了下龐昱,“你呢,你可有表字?”
“你居然有表字了?!”龐昱驚訝得連生氣都顧不上了,他將白玉堂上下打量了一番,不可置信道,“你我年歲差不多,你……你居然就有表字了!”
“行了冠禮,自然就會有字,莫非你還未到雙十年紀?……哦,爺想起來了,你還差了兩年,難怪看著臉嫩。”白玉堂忽然一笑,玉頰透著淺紅,酒意上湧,格外有一股魏晉名士的風流姿態,也不知他是在笑自己比龐昱年長,且比他先有了表字;還是在笑龐昱未行冠禮,仍是個“孩子”。
龐昱猜不透,索性坐到離白玉堂最遠的一角,氣悶地掀開車簾,不再去看白玉堂,也強迫自己不去想這滿室的酒香味兒。
這一看,倒是分散了龐昱的注意力。
臨近冬季,草木大半枯黃,一陣冷風拂麵,都如刀割般冷硬。龐昱渾不在意,隻瞧著一匹馬上的白麵書生有趣。
那書生不是旁人,正是讓包大人頗為頭疼的冰姬姑娘的心上人——張宏祖。
張宏祖估計這輩子都沒離開過開封,典型的書生體質讓他忍受不了長途跋涉的路程。尤其是給隨行人員配置的馬車,比起安樂侯的豪華車駕掉了不止一個檔次,顛簸不說,還不防凍,炭盆往裏一放,空氣又悶又重,尋常人或許能忍受,但對於張宏祖來說就比較困難了。
於是這位兵部侍郎的準姑爺坐一段馬車就要騎一會兒馬,出來透透氣。然而他騎馬的技術也很不怎麽樣,能坐穩當就不錯了,馬匹的速度根本無法控製,他胯下的那匹馬時而停下來吃草,時而拔腿狂奔,而張宏祖一點辦法都沒有,跑得太快他就不得不死死抱住馬脖子,生怕那馬將自己甩下馬背,從此一命嗚呼。
幾天下來,張宏祖整個人都瘦了一圈,腳步虛浮臉色難看,好似朝廷沒有給他吃過一頓飽飯。
說起來,也是張宏祖倒黴。惹惱了耶律勿這個記仇的小人,基本上就告別了太平的日子,張宏祖一介白身,僅僅是因為懂得契丹語,就被破例召入了出使遼國的隊伍當中,而且他的名字還寫在第一個,下筆的正是王老丞相——因為碰巧在他擬定名單的時候,耶律勿就在王丞相的邊上。
朝中懂得外族語言的人才不少,要不然禮部和鴻臚寺是幹什麽吃飯的?實在沒必要特招一個沒有半點官職的讀書人,顯得大宋好像沒有人才似的,隻是提名的人是當朝丞相,其他人就算有疑惑也隻能咽進肚子裏。
事後一打聽,原來這賣字畫的書生是兵部秦侍郎的乘龍快婿,眾人才紛紛恍然大悟,估計秦侍郎是想抬舉自己的女婿,為他今後入仕做鋪墊,所以更加不會拿張宏祖的出身說事了。
原本對張宏祖這個女婿百般看不上眼的秦鵬年,反而落了個好丈人的名聲,也不知道他本人得知此事會有什麽表情。
估計也不可能有什麽表情吧,因為秦侍郎與耶律勿將張宏祖安排進來,顯然並不是真的為了給他鋪路的,隻怕張宏祖有命去無命回。否則秦侍郎也不會一直拖著他與冰姬的婚事,哪怕冰姬都鬧到開封府,鬧得滿城皆知了,侍郎大人仍不鬆口,還以張宏祖出使為條件,說隻要張宏祖去了,回來就給他們辦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