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兄弟選將
大秦:開局怒懟祖龍,我拉著扶蘇要造反 作者:菜鳥秘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扶蘇卻眉頭緊皺,麵露難色。
“可蒙將軍正抵禦匈奴,任務艱巨,倘若將他調回,那前線的防務又該如何是好?”
嬴昭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大哥,您可是我大秦未來的天子,此等小事還用得著與臣弟這般糾結商量?朝中能征善戰的大將不在少數,尋一位足以勝任的將領去替換蒙將軍,不就行了?”
扶蘇依舊顯得有些依賴嬴昭,急切地說道。
“老七,你就別跟我賣關子了,趕緊幫大哥推薦一個靠譜的人選,大哥定當馬上任用!”
嬴昭沉思片刻。
“大哥,王離將軍如何?此人出身將門,久曆沙場,對兵法戰術頗為精通,且在軍中素有威望。若讓他接替蒙恬將軍,想必能穩住前線局勢。”
扶蘇聽後,低頭思忖片刻。
“王離將軍倒是個不錯的人選,但其資曆與蒙恬將軍相比,尚顯不足。若驟然委以重任,恐難服眾。”
嬴昭回道。
“大哥,如今局勢緊迫,顧不得那麽多了。王離將軍雖資曆稍淺,但能力出眾。隻要給予他足夠的支持與信任,定能不負所望。再者,可派遣幾位經驗豐富的副將輔佐他,如此一來,當可無虞。”
扶蘇仍是猶豫不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除了王離將軍,難道就沒有其他更合適的人選了?”
嬴昭有些不耐煩地說道:“大哥,您這般優柔寡斷,如何能成就大事?若再這般拖延下去,國尉之位空缺,恐生變故。”
扶蘇臉色一沉,說道:“老七,你莫要這般急躁。此事關係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
嬴昭深吸一口氣,強壓心頭的不滿,說道:“那依大哥之見,究竟該如何是好?”
扶蘇沉默不語,殿內氣氛頓時變得異常緊張。
過了許久,扶蘇緩緩說道。
“不如暫且讓章邯將軍暫代國尉一職,待局勢穩定,再做定奪。”
嬴昭皺了皺眉,說道。
“章邯將軍雖勇猛善戰,但他主要負責內衛之職,對邊疆防務未必熟悉。”
那天宣室殿逼宮的驚心動魄之事,如同一道深深的傷痕,刻在了扶蘇的心頭,給他帶來了極為沉重的心理陰影。
他在處理朝政時,愈發清晰地察覺到,如今這秦國的文官武將,仿佛失去了七弟嬴昭的支持,便如同失去了韁繩的野馬,誰也難以調動。
這種無力感讓扶蘇不得不放下身為太子的驕傲,將姿態放得極低。
嬴昭望著扶蘇那焦慮的神情,苦笑一聲。
“臣弟認為,王翦老將軍的長孫王離乃是最為合適的人選,不過,他自身尚有才能上的缺欠,若能將李信一同派去,一文一武相互配合,定可保萬無一失!”
扶蘇聽了,臉上卻依舊帶著幾分瞻前顧後的猶豫。
“老七,要不你與我一同給父皇上表,請求他的應允。”
嬴昭輕輕笑了笑,推辭道。
“寫這種奏表,小弟實在不擅長,還是大哥您代勞吧!”
扶蘇這才緩緩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那好,愚兄寫完以後,咱們倆聯名上奏,如何?”
嬴昭心中暗自感慨不已,他想到曆史上的扶蘇,在抗擊匈奴之時剛毅果敢,立下不少功績,怎的如今自己麵前的扶蘇竟如此暗弱優柔?
他忽然驚覺:或許這便是自己穿越而來所引發的副作用。
自己憑借著兩千多年的曆史經驗,所行之事皆超出眾人的預期。
在不知不覺中,竟連大哥扶蘇也受到影響,變得如同扶不起的阿鬥一般。
這絕非是個良好的狀況!倘若大哥有朝一日真的無法擔當重任,亂了自己後方的根基,那自己又該如何去改造這大秦帝國?
想到此處,嬴昭臉上擠出一絲笑容。
“父皇已然明言,退居後宮,專心調養身體,將所有朝政交由您獨自乾綱獨斷。如此這般小事,也要向父皇稟報,那我們二人費力鬥倒奸臣趙高又有何意義?”
嬴昭這番話已經說得極為直白:倘若萬事皆由父皇做主,他首要之事或許便是將胡亥放出,重新立為太子,而後將你我二人一同問罪處斬。
這樣的後果,您能承擔得起嗎?
扶蘇聞言,心中猛地一震,頓時也意識到情況的不妙,喃喃自語道。
“早些時候,你說我們兩個發動這場宮變,是否真的是大逆不道、不肖之舉?”
嬴昭冷笑一聲,話語中帶著幾分憤懣。
“您倒是大孝仁慈,難不成真想讓父皇重新立老十八為太子,然後將我們兩家滿門抄斬,來個所謂的‘大團圓’結局?您好好想想,這是您想要的結果嗎?”
扶蘇被嬴昭這一番犀利的質問堵得啞口無言,沉默不語。
嬴昭見扶蘇如此,心中雖有惱怒,但也明白此刻不是指責的時候,於是放緩了語氣說道。
“大哥,事已至此,懊悔無益,我們唯有勇往直前,將這大秦治理好,方能證明我們的所作所為並非出於私心,而是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為了天下蒼生。”
扶蘇緩緩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老七,你說得對,是我太過優柔寡斷,險些誤了大事。今後,我定當與你**協力,不再有絲毫退縮。”
嬴昭點了點頭。
“大哥能如此想,大秦有望,但接下來的每一步,我們都需謹慎行事,切不可再給他人可乘之機。”
扶蘇深以為然。
“那依你之見,這王離與李信之事,當如何安排?”
嬴昭沉思片刻。
“大哥可先擬好奏表,陳述其中利害。而後迅速下達任命,以免夜長夢多。”
扶蘇應道:“好,就依你所言。”
然而,事情並未如他們想象的那般順利。
王離與李信的任命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些舊臣紛紛站出來反對。
“王離資曆尚淺,難以擔當重任!”
“李信雖有戰功,但性情魯莽,恐誤大事!”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扶蘇麵對群臣的反對,又開始動搖。
“老七,這該如何是好?你定然會有一個好主意吧。”
“可蒙將軍正抵禦匈奴,任務艱巨,倘若將他調回,那前線的防務又該如何是好?”
嬴昭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大哥,您可是我大秦未來的天子,此等小事還用得著與臣弟這般糾結商量?朝中能征善戰的大將不在少數,尋一位足以勝任的將領去替換蒙將軍,不就行了?”
扶蘇依舊顯得有些依賴嬴昭,急切地說道。
“老七,你就別跟我賣關子了,趕緊幫大哥推薦一個靠譜的人選,大哥定當馬上任用!”
嬴昭沉思片刻。
“大哥,王離將軍如何?此人出身將門,久曆沙場,對兵法戰術頗為精通,且在軍中素有威望。若讓他接替蒙恬將軍,想必能穩住前線局勢。”
扶蘇聽後,低頭思忖片刻。
“王離將軍倒是個不錯的人選,但其資曆與蒙恬將軍相比,尚顯不足。若驟然委以重任,恐難服眾。”
嬴昭回道。
“大哥,如今局勢緊迫,顧不得那麽多了。王離將軍雖資曆稍淺,但能力出眾。隻要給予他足夠的支持與信任,定能不負所望。再者,可派遣幾位經驗豐富的副將輔佐他,如此一來,當可無虞。”
扶蘇仍是猶豫不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除了王離將軍,難道就沒有其他更合適的人選了?”
嬴昭有些不耐煩地說道:“大哥,您這般優柔寡斷,如何能成就大事?若再這般拖延下去,國尉之位空缺,恐生變故。”
扶蘇臉色一沉,說道:“老七,你莫要這般急躁。此事關係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
嬴昭深吸一口氣,強壓心頭的不滿,說道:“那依大哥之見,究竟該如何是好?”
扶蘇沉默不語,殿內氣氛頓時變得異常緊張。
過了許久,扶蘇緩緩說道。
“不如暫且讓章邯將軍暫代國尉一職,待局勢穩定,再做定奪。”
嬴昭皺了皺眉,說道。
“章邯將軍雖勇猛善戰,但他主要負責內衛之職,對邊疆防務未必熟悉。”
那天宣室殿逼宮的驚心動魄之事,如同一道深深的傷痕,刻在了扶蘇的心頭,給他帶來了極為沉重的心理陰影。
他在處理朝政時,愈發清晰地察覺到,如今這秦國的文官武將,仿佛失去了七弟嬴昭的支持,便如同失去了韁繩的野馬,誰也難以調動。
這種無力感讓扶蘇不得不放下身為太子的驕傲,將姿態放得極低。
嬴昭望著扶蘇那焦慮的神情,苦笑一聲。
“臣弟認為,王翦老將軍的長孫王離乃是最為合適的人選,不過,他自身尚有才能上的缺欠,若能將李信一同派去,一文一武相互配合,定可保萬無一失!”
扶蘇聽了,臉上卻依舊帶著幾分瞻前顧後的猶豫。
“老七,要不你與我一同給父皇上表,請求他的應允。”
嬴昭輕輕笑了笑,推辭道。
“寫這種奏表,小弟實在不擅長,還是大哥您代勞吧!”
扶蘇這才緩緩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那好,愚兄寫完以後,咱們倆聯名上奏,如何?”
嬴昭心中暗自感慨不已,他想到曆史上的扶蘇,在抗擊匈奴之時剛毅果敢,立下不少功績,怎的如今自己麵前的扶蘇竟如此暗弱優柔?
他忽然驚覺:或許這便是自己穿越而來所引發的副作用。
自己憑借著兩千多年的曆史經驗,所行之事皆超出眾人的預期。
在不知不覺中,竟連大哥扶蘇也受到影響,變得如同扶不起的阿鬥一般。
這絕非是個良好的狀況!倘若大哥有朝一日真的無法擔當重任,亂了自己後方的根基,那自己又該如何去改造這大秦帝國?
想到此處,嬴昭臉上擠出一絲笑容。
“父皇已然明言,退居後宮,專心調養身體,將所有朝政交由您獨自乾綱獨斷。如此這般小事,也要向父皇稟報,那我們二人費力鬥倒奸臣趙高又有何意義?”
嬴昭這番話已經說得極為直白:倘若萬事皆由父皇做主,他首要之事或許便是將胡亥放出,重新立為太子,而後將你我二人一同問罪處斬。
這樣的後果,您能承擔得起嗎?
扶蘇聞言,心中猛地一震,頓時也意識到情況的不妙,喃喃自語道。
“早些時候,你說我們兩個發動這場宮變,是否真的是大逆不道、不肖之舉?”
嬴昭冷笑一聲,話語中帶著幾分憤懣。
“您倒是大孝仁慈,難不成真想讓父皇重新立老十八為太子,然後將我們兩家滿門抄斬,來個所謂的‘大團圓’結局?您好好想想,這是您想要的結果嗎?”
扶蘇被嬴昭這一番犀利的質問堵得啞口無言,沉默不語。
嬴昭見扶蘇如此,心中雖有惱怒,但也明白此刻不是指責的時候,於是放緩了語氣說道。
“大哥,事已至此,懊悔無益,我們唯有勇往直前,將這大秦治理好,方能證明我們的所作所為並非出於私心,而是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為了天下蒼生。”
扶蘇緩緩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老七,你說得對,是我太過優柔寡斷,險些誤了大事。今後,我定當與你**協力,不再有絲毫退縮。”
嬴昭點了點頭。
“大哥能如此想,大秦有望,但接下來的每一步,我們都需謹慎行事,切不可再給他人可乘之機。”
扶蘇深以為然。
“那依你之見,這王離與李信之事,當如何安排?”
嬴昭沉思片刻。
“大哥可先擬好奏表,陳述其中利害。而後迅速下達任命,以免夜長夢多。”
扶蘇應道:“好,就依你所言。”
然而,事情並未如他們想象的那般順利。
王離與李信的任命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些舊臣紛紛站出來反對。
“王離資曆尚淺,難以擔當重任!”
“李信雖有戰功,但性情魯莽,恐誤大事!”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扶蘇麵對群臣的反對,又開始動搖。
“老七,這該如何是好?你定然會有一個好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