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坐而論道
大唐:超時空,長樂晉陽小公主! 作者:而今識盡愁滋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想了想,點頭說道:“大年初二,那正是新春佳節之時,家家戶戶都沉浸在喜慶之中。”
“若能在那日舉辦婚禮,倒也別有一番意義。”
李淳風見皇帝都如此說,便也順水推舟道:“陛下所言極是。”
“大年初二,萬物複蘇,春意正濃,無疑是締結婚姻的良辰吉日。”
李浩宇見李淳風如此識時務,心中甚感滿意。
盡管離大年初二還有三個多月,但能在新春之際與長樂公主完婚,也算是一段佳話。
他按捺不住,向李世民提議:“陛下,既然如此,那就將婚期定在大年初二吧。”
李世民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好,那就這麽定了。”
並轉頭吩咐道,“阿難,這段日子,你可要好好準備一下相關的事宜。”
“遵命,陛下。”張阿難躬身應道。
婚禮的日期就這樣定了下來,李浩宇和長樂公主的婚事也正式進入了倒計時。
大殿中的對話卻並沒有因此而結束。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他提議道:“賢婿,反正此刻閑來無事。”
“不如你現在就跟太史丞坐而論道一番,朕剛好為你們做個見證,如何?”
剛剛李浩宇跟李淳風的對話,李世民越想越不對勁,總覺得李浩宇是在敷衍。
正好趁此機會讓他們聊聊,給他個小鞋穿穿。
如果並非敷衍,李世民也對李浩宇口中的天地至理也很感興趣,正好一起聽聽。
李淳風一聽,頓時滿臉期待。
雖說李浩宇已經答應過他,會在日後指點。
可這個日後,誰知道忙碌的國師大人什麽時候才有時間。
李淳風可是早就聽說,這位神秘的國師大人神龍見首不見尾,許多世家家主想要求見都不得其門而入呢!
此刻,有著陛下的見證,的確是一個好機會。
他當即表示讚同,“陛下,國師大人,臣對此提議極為讚同。能夠得聞國師大人的高論,實在是臣的榮幸。”
李浩宇見推辭不得,便含笑應道:“既然陛下與太史丞有如此雅興,那在下就卻之不恭了。”
“隻是,論道需尋一清靜之地,並稍作準備。”
他略一沉吟,提議道:“不如我們移步至公主府,那裏環境幽雅,正是談經論道的好去處。”
“同時,我也可趁此機會回去一趟,準備些必要之物。”
李世民聽後,點頭稱許:“此議甚好,公主府確實是個理想的場所。”
“那我們就依國師所言,前往公主府吧。”
說完之後,李世民突然語氣一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浩宇,既然今日有此良機……”
“朕想讓皇子們和公主們都來聽聽,一同見識見識你的高論。你覺得如何?”
李浩宇微微一笑,心中明白這是皇帝想要借此機會讓皇子們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和知識,他自然不會拒絕。
於是他點頭應道:“陛下既然有此意,臣自然遵命。皇子公主們能來聽道,也是臣的福氣。”
李世民聞言大喜,當即傳令下去,讓皇子公主們都前往公主府,一同聆聽國師的高論。
他心中暗想,這次論道不僅能考驗李浩宇的學識,還能讓皇子們受到啟發,實在是一舉兩得。
不久之後,皇子公主們便陸續來到公主府。
他們對於這個神秘國師的論道都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想要看看這位傳聞中的高人到底有何等見識。
在公主府寬敞的庭院中,皇子公主們根據親疏遠近各自找了位置坐下。
他們低聲交談,討論著即將開始的論道,同時也不免談及這位即將迎娶大唐嫡長公主李麗質的神秘國師大人。
“聽聞國師大人乃仙人臨塵,不知他的論道會是何等精彩。”
此刻的李承乾還尚未患上腳疾,再加上長孫皇後還在世,表麵上他對誰依舊是一份溫潤和善的模樣。
李泰坐在一旁,他肥嘟嘟的臉龐上掛著一副看似和善的笑容,但話語中卻帶著幾分探究。
“國師大人能得到父皇的如此器重,他的論道想必非同凡響。”
“不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還是想親自領略一番他的高論。”
小正太李治天真無邪地眨著明亮的大眼睛,一臉憧憬地說道:“我也好期待能聽到國師的高論呢!”
“說不定稚奴能從中領悟到一些深奧的道理。”
豫章公主性情溫婉,總是保持著謙遜的態度。她輕聲細語地吐露自己的期盼:“國師大人必然擁有超凡的智慧。”
“今日我們有機會親眼見證他的風采,聆聽他的教誨,這對我們來說真是一件幸事。”
然而,坐在她旁邊的高陽公主聞言,卻帶著幾分挑戰的意味接口道:“哦?本殿下倒想見識一下。”
“這位被外界傳得如此神奇的國師,究竟是不是如真神仙般的存在。”
她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繼續說道:“我很期待看到他的真才實學,看他能否真正讓本殿下折服。”
高陽公主的話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不屑,但她的表情依舊保持著皇室的優雅與得體。
盡管眾人內心各有想法,有的滿懷期待,有的心存疑慮,甚至有的暗中不屑。
但表麵上他們卻都維持著皇室成員應有的風度與禮節,一副和善而又彬彬有禮的模樣。
他們知道,無論內心如何波瀾起伏,作為皇室勳貴,他們必須展現出應有的尊貴與教養。
“陛下駕到!”就在這時,李世民大步流星地走進庭院。
“拜見陛下(阿耶)!”眾人紛紛起身,恭敬地向皇帝行禮。
待禮畢,李世民目光掃過四周,注意到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但李浩宇竟然還沒有回來。
他這位本應該壓軸出場的帝王竟然來的有些早了。
這頓時讓李世民心中不禁有些不悅。
但既然已經蒞臨公主府,他也不好立刻離開。
於是,他在涼亭中悠然坐下,決定耐心等待國師的到來。
原本議論紛紛的皇子公主們,在皇帝到場後立刻變得緘默而拘謹。
他們端坐在涼亭之下,神情緊張,仿佛如坐針氈。
“若能在那日舉辦婚禮,倒也別有一番意義。”
李淳風見皇帝都如此說,便也順水推舟道:“陛下所言極是。”
“大年初二,萬物複蘇,春意正濃,無疑是締結婚姻的良辰吉日。”
李浩宇見李淳風如此識時務,心中甚感滿意。
盡管離大年初二還有三個多月,但能在新春之際與長樂公主完婚,也算是一段佳話。
他按捺不住,向李世民提議:“陛下,既然如此,那就將婚期定在大年初二吧。”
李世民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好,那就這麽定了。”
並轉頭吩咐道,“阿難,這段日子,你可要好好準備一下相關的事宜。”
“遵命,陛下。”張阿難躬身應道。
婚禮的日期就這樣定了下來,李浩宇和長樂公主的婚事也正式進入了倒計時。
大殿中的對話卻並沒有因此而結束。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他提議道:“賢婿,反正此刻閑來無事。”
“不如你現在就跟太史丞坐而論道一番,朕剛好為你們做個見證,如何?”
剛剛李浩宇跟李淳風的對話,李世民越想越不對勁,總覺得李浩宇是在敷衍。
正好趁此機會讓他們聊聊,給他個小鞋穿穿。
如果並非敷衍,李世民也對李浩宇口中的天地至理也很感興趣,正好一起聽聽。
李淳風一聽,頓時滿臉期待。
雖說李浩宇已經答應過他,會在日後指點。
可這個日後,誰知道忙碌的國師大人什麽時候才有時間。
李淳風可是早就聽說,這位神秘的國師大人神龍見首不見尾,許多世家家主想要求見都不得其門而入呢!
此刻,有著陛下的見證,的確是一個好機會。
他當即表示讚同,“陛下,國師大人,臣對此提議極為讚同。能夠得聞國師大人的高論,實在是臣的榮幸。”
李浩宇見推辭不得,便含笑應道:“既然陛下與太史丞有如此雅興,那在下就卻之不恭了。”
“隻是,論道需尋一清靜之地,並稍作準備。”
他略一沉吟,提議道:“不如我們移步至公主府,那裏環境幽雅,正是談經論道的好去處。”
“同時,我也可趁此機會回去一趟,準備些必要之物。”
李世民聽後,點頭稱許:“此議甚好,公主府確實是個理想的場所。”
“那我們就依國師所言,前往公主府吧。”
說完之後,李世民突然語氣一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浩宇,既然今日有此良機……”
“朕想讓皇子們和公主們都來聽聽,一同見識見識你的高論。你覺得如何?”
李浩宇微微一笑,心中明白這是皇帝想要借此機會讓皇子們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和知識,他自然不會拒絕。
於是他點頭應道:“陛下既然有此意,臣自然遵命。皇子公主們能來聽道,也是臣的福氣。”
李世民聞言大喜,當即傳令下去,讓皇子公主們都前往公主府,一同聆聽國師的高論。
他心中暗想,這次論道不僅能考驗李浩宇的學識,還能讓皇子們受到啟發,實在是一舉兩得。
不久之後,皇子公主們便陸續來到公主府。
他們對於這個神秘國師的論道都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想要看看這位傳聞中的高人到底有何等見識。
在公主府寬敞的庭院中,皇子公主們根據親疏遠近各自找了位置坐下。
他們低聲交談,討論著即將開始的論道,同時也不免談及這位即將迎娶大唐嫡長公主李麗質的神秘國師大人。
“聽聞國師大人乃仙人臨塵,不知他的論道會是何等精彩。”
此刻的李承乾還尚未患上腳疾,再加上長孫皇後還在世,表麵上他對誰依舊是一份溫潤和善的模樣。
李泰坐在一旁,他肥嘟嘟的臉龐上掛著一副看似和善的笑容,但話語中卻帶著幾分探究。
“國師大人能得到父皇的如此器重,他的論道想必非同凡響。”
“不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還是想親自領略一番他的高論。”
小正太李治天真無邪地眨著明亮的大眼睛,一臉憧憬地說道:“我也好期待能聽到國師的高論呢!”
“說不定稚奴能從中領悟到一些深奧的道理。”
豫章公主性情溫婉,總是保持著謙遜的態度。她輕聲細語地吐露自己的期盼:“國師大人必然擁有超凡的智慧。”
“今日我們有機會親眼見證他的風采,聆聽他的教誨,這對我們來說真是一件幸事。”
然而,坐在她旁邊的高陽公主聞言,卻帶著幾分挑戰的意味接口道:“哦?本殿下倒想見識一下。”
“這位被外界傳得如此神奇的國師,究竟是不是如真神仙般的存在。”
她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繼續說道:“我很期待看到他的真才實學,看他能否真正讓本殿下折服。”
高陽公主的話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不屑,但她的表情依舊保持著皇室的優雅與得體。
盡管眾人內心各有想法,有的滿懷期待,有的心存疑慮,甚至有的暗中不屑。
但表麵上他們卻都維持著皇室成員應有的風度與禮節,一副和善而又彬彬有禮的模樣。
他們知道,無論內心如何波瀾起伏,作為皇室勳貴,他們必須展現出應有的尊貴與教養。
“陛下駕到!”就在這時,李世民大步流星地走進庭院。
“拜見陛下(阿耶)!”眾人紛紛起身,恭敬地向皇帝行禮。
待禮畢,李世民目光掃過四周,注意到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但李浩宇竟然還沒有回來。
他這位本應該壓軸出場的帝王竟然來的有些早了。
這頓時讓李世民心中不禁有些不悅。
但既然已經蒞臨公主府,他也不好立刻離開。
於是,他在涼亭中悠然坐下,決定耐心等待國師的到來。
原本議論紛紛的皇子公主們,在皇帝到場後立刻變得緘默而拘謹。
他們端坐在涼亭之下,神情緊張,仿佛如坐針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