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初二回娘家
人在四合院:我是何雨柱 作者:愛哭的Cat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年初一就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過去了,轉眼間就到了初二。
何家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來,因為他們待會兒要去楊家給楊父和楊母拜年,而且全家人都要一起去,所以早上大家都顯得有點匆忙。
這也算是人多的一個小小不便吧。
“好了,別忙了,先過來吃飯吧,等會兒再換衣服,不然衣服會被弄髒的。”
楊雪的話在家裏具有絕對的權威,沒有人敢違抗她的命令。
於是,大家都趕緊坐下來享用早餐,雖然隻是一頓簡單的早飯,但卻豐盛得絲毫不遜色於午餐和晚餐,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開心地吃著早餐,氣氛溫馨而融洽。
吃完飯後,一家人整理好行李,便朝著楊家出發。
由於下了兩天的大雪,路麵變得異常濕滑,而且路程也不算太遠,所以何雨柱決定不開車,而是選擇步行前往。
他小心翼翼地抱著小兒子,慢慢地走在路上。
何晨自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一開始並不想讓父親抱。然而,在連續摔倒兩次之後,他終於意識到還是乖乖待在爸爸懷裏比較安全。
他緊緊抱住爸爸的脖子,一雙大眼睛好奇地四處張望,似乎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新奇感。
“爸,中午我們要在大舅家吃飯嗎?”何月突然問道。
“嗯。”
何雨柱點頭,然後看向閨女說道:“你姥爺家在城裏沒什麽親戚,咱家去了多陪他們待會兒,尤其是你,別和你表哥他們鬧別扭,知道嗎?”
何月不悅地點點頭,一臉的不開心。
何家和楊家關係越走越遠,除了王金花的原因外,剩下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孩子的問題,楊家的兩個兒子性格特別差,每次都想著要欺負何月他們,之前一直有何葉在,護著弟弟妹妹,現在等何月和何星也長大後,兩方人見了麵就互相看不順眼,反正沒個好臉色。
實際上,造成這種局麵的主要原因在於楊家自身。
王金花不斷挑撥兒子與何月等人產生矛盾,導致孩子們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遠,甚至如同陌生人一般,平日裏也幾乎不來往。
相比之下,張倩兄妹的相處則融洽得像一家人。
由此可見,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並非毫無根據,王金花這樣的母親教育出的孩子自然難以令人滿意。
就在這時,何晨突然冒出一句:“二姐,我保護你,大頭他們要是敢欺負你,我跟哥哥一起揍他!”
這句話讓在場的人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何月更是笑得合不攏嘴,她走過去輕輕捏了捏弟弟那稚嫩的小臉,嬌嗔道:“你這小胳膊小腿的,還想幫我打人,一邊兒待著吧!”
何晨不服氣地大聲反駁:“略略略,我可是男子漢!”
然而,何月並沒有停止對弟弟的“詆毀”,最終這場爭論演變成了姐弟倆的一場有趣拌嘴。
在歡聲笑語中,一行人來到了楊家人居住的四合院前。
楊大最開始來四九城那會兒,因為賺的錢不多,所以暫住在何家,之後工資慢慢高了之後,就把妻子和孩子都接到了城裏,租了兩間房子,之後級別和工資提了上去,單位也給分了房子,距離何雨柱家不算遠,不到二十分鍾的路程。
還得提一句,現在楊大早已經不在軋鋼廠上班了,而是去了附近的另外一個廠子,這也是兩家人漸行漸遠的一個原因吧。
當對方不再需要你的時候,他便想極力撇清之前曾經依靠過你的經曆。
或許對楊大來說也是如此吧。
…………
拋開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何雨柱帶著家人走進四合院,朝楊家走去。
楊大分到手的房子和他現在居住的房子麵積差不多,但裝潢和舒適度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原本這家就已經有七口人擠在了僅有的兩間屋子裏,現在何雨柱一家人又過來了,家裏一下子變得擁擠不堪,甚至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來,到外公這裏來。”何晨聽到外公的話後,乖巧地跑到楊父的懷裏,靜靜地待著,很是懂事。
何雨柱和楊雪則找位置坐下,三個孩子也安靜地站在他們身後。
“葉子,別站著了,來,帶著弟弟妹妹們到床上來坐。”
這張雙人床原本是老兩口平時睡覺的地方,但由於空間有限,被放置在客廳裏,現在成為了大家休息的地方。
何雨柱點了點頭,孩子們這才紛紛坐下,楊母熱情地詢問著各種問題,三個孩子一一作答,氣氛十分熱烈。
然而,一旁的王金花卻在默默地翻看著何雨柱帶來的禮物,發現都是一些普通的東西後,心中頓時感到不悅,她故作欣喜地問道:
“雨柱,你們廠裏今年的效益應該還不錯吧?”
何雨柱點點頭,軋鋼廠經過楊廠長大力的改革,生產效益確實不錯,比之前那幾年可謂是翻了好幾番。
“那廠裏今年給了些什麽,你可是主任哎,東西不老少吧?”
何雨柱算是品出了她話裏的意思,瞥了一眼楊大,見他仍在抽煙,就明白了現在家裏都是王金花說了算。
不過仔細想想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如果不是這個原因,老兩口又怎會選擇睡在客廳呢?就算是為了方便,也應該是楊大夫妻睡在客廳才對,而且還有孝道這麽一條要求。
所以何雨柱實在想不通,村裏到底有什麽不好的地方。那
裏不僅可以解決溫飽問題,勞作也隻是集中在兩個季節,其他時間都比較清閑。此外,還有那些相處了一輩子的鄰居們。
為什麽他們會如此固執地擠進這麽狹窄的兩間屋子呢?
在他看來,這就像是鳥兒主動放棄了廣闊的天空,自願飛入一個狹小的鳥籠,從此失去了自由。
這與被圈養有什麽區別呢?
或許真如那句古話所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每個人對於生活的追求和價值觀都是不同的,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他人的選擇。
何家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來,因為他們待會兒要去楊家給楊父和楊母拜年,而且全家人都要一起去,所以早上大家都顯得有點匆忙。
這也算是人多的一個小小不便吧。
“好了,別忙了,先過來吃飯吧,等會兒再換衣服,不然衣服會被弄髒的。”
楊雪的話在家裏具有絕對的權威,沒有人敢違抗她的命令。
於是,大家都趕緊坐下來享用早餐,雖然隻是一頓簡單的早飯,但卻豐盛得絲毫不遜色於午餐和晚餐,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開心地吃著早餐,氣氛溫馨而融洽。
吃完飯後,一家人整理好行李,便朝著楊家出發。
由於下了兩天的大雪,路麵變得異常濕滑,而且路程也不算太遠,所以何雨柱決定不開車,而是選擇步行前往。
他小心翼翼地抱著小兒子,慢慢地走在路上。
何晨自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一開始並不想讓父親抱。然而,在連續摔倒兩次之後,他終於意識到還是乖乖待在爸爸懷裏比較安全。
他緊緊抱住爸爸的脖子,一雙大眼睛好奇地四處張望,似乎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新奇感。
“爸,中午我們要在大舅家吃飯嗎?”何月突然問道。
“嗯。”
何雨柱點頭,然後看向閨女說道:“你姥爺家在城裏沒什麽親戚,咱家去了多陪他們待會兒,尤其是你,別和你表哥他們鬧別扭,知道嗎?”
何月不悅地點點頭,一臉的不開心。
何家和楊家關係越走越遠,除了王金花的原因外,剩下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孩子的問題,楊家的兩個兒子性格特別差,每次都想著要欺負何月他們,之前一直有何葉在,護著弟弟妹妹,現在等何月和何星也長大後,兩方人見了麵就互相看不順眼,反正沒個好臉色。
實際上,造成這種局麵的主要原因在於楊家自身。
王金花不斷挑撥兒子與何月等人產生矛盾,導致孩子們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遠,甚至如同陌生人一般,平日裏也幾乎不來往。
相比之下,張倩兄妹的相處則融洽得像一家人。
由此可見,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並非毫無根據,王金花這樣的母親教育出的孩子自然難以令人滿意。
就在這時,何晨突然冒出一句:“二姐,我保護你,大頭他們要是敢欺負你,我跟哥哥一起揍他!”
這句話讓在場的人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何月更是笑得合不攏嘴,她走過去輕輕捏了捏弟弟那稚嫩的小臉,嬌嗔道:“你這小胳膊小腿的,還想幫我打人,一邊兒待著吧!”
何晨不服氣地大聲反駁:“略略略,我可是男子漢!”
然而,何月並沒有停止對弟弟的“詆毀”,最終這場爭論演變成了姐弟倆的一場有趣拌嘴。
在歡聲笑語中,一行人來到了楊家人居住的四合院前。
楊大最開始來四九城那會兒,因為賺的錢不多,所以暫住在何家,之後工資慢慢高了之後,就把妻子和孩子都接到了城裏,租了兩間房子,之後級別和工資提了上去,單位也給分了房子,距離何雨柱家不算遠,不到二十分鍾的路程。
還得提一句,現在楊大早已經不在軋鋼廠上班了,而是去了附近的另外一個廠子,這也是兩家人漸行漸遠的一個原因吧。
當對方不再需要你的時候,他便想極力撇清之前曾經依靠過你的經曆。
或許對楊大來說也是如此吧。
…………
拋開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何雨柱帶著家人走進四合院,朝楊家走去。
楊大分到手的房子和他現在居住的房子麵積差不多,但裝潢和舒適度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原本這家就已經有七口人擠在了僅有的兩間屋子裏,現在何雨柱一家人又過來了,家裏一下子變得擁擠不堪,甚至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來,到外公這裏來。”何晨聽到外公的話後,乖巧地跑到楊父的懷裏,靜靜地待著,很是懂事。
何雨柱和楊雪則找位置坐下,三個孩子也安靜地站在他們身後。
“葉子,別站著了,來,帶著弟弟妹妹們到床上來坐。”
這張雙人床原本是老兩口平時睡覺的地方,但由於空間有限,被放置在客廳裏,現在成為了大家休息的地方。
何雨柱點了點頭,孩子們這才紛紛坐下,楊母熱情地詢問著各種問題,三個孩子一一作答,氣氛十分熱烈。
然而,一旁的王金花卻在默默地翻看著何雨柱帶來的禮物,發現都是一些普通的東西後,心中頓時感到不悅,她故作欣喜地問道:
“雨柱,你們廠裏今年的效益應該還不錯吧?”
何雨柱點點頭,軋鋼廠經過楊廠長大力的改革,生產效益確實不錯,比之前那幾年可謂是翻了好幾番。
“那廠裏今年給了些什麽,你可是主任哎,東西不老少吧?”
何雨柱算是品出了她話裏的意思,瞥了一眼楊大,見他仍在抽煙,就明白了現在家裏都是王金花說了算。
不過仔細想想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如果不是這個原因,老兩口又怎會選擇睡在客廳呢?就算是為了方便,也應該是楊大夫妻睡在客廳才對,而且還有孝道這麽一條要求。
所以何雨柱實在想不通,村裏到底有什麽不好的地方。那
裏不僅可以解決溫飽問題,勞作也隻是集中在兩個季節,其他時間都比較清閑。此外,還有那些相處了一輩子的鄰居們。
為什麽他們會如此固執地擠進這麽狹窄的兩間屋子呢?
在他看來,這就像是鳥兒主動放棄了廣闊的天空,自願飛入一個狹小的鳥籠,從此失去了自由。
這與被圈養有什麽區別呢?
或許真如那句古話所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每個人對於生活的追求和價值觀都是不同的,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他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