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其實禦君辭真正的情敵根本不是什麽不存在的溫柔妹子賢妻良母,而是林湛陽腦子裏缺掉的那根情商嗎?
如此想得多了, 近來禦君辭看待林湛陽的眼神都格外複雜了起來,甚至連帶著他盯著司徒琅的眼神都不對了。
禦君辭:就是這個傢夥把陽陽帶歪了的。
*
就在禦君辭又一次琢磨著要不要把司徒琅這個專門不幹好事的傢夥給neng死的時候, 雨季悄然而至。
一場瀟瀟夜雨響徹了整個夜空,第二天一大早, 京城家家戶戶推開窗戶,便能從空氣中嗅見雨水濕潤、天朗氣清的潮氣。
屋簷下的水珠接連成串, 在屋簷下積聚成窪, 伴著家家戶戶的幾聲犬吠。
這恰是在驚蟄過後不久,也預示著南方正式進入連綿的梅雨季節。
京城中逐漸堆積的暑氣略有消退,然而隨後從各地傳來的情報卻讓朝中官員們皺斂了眉頭。
大雨雨勢不容小覷,降雨麵積幾乎覆蓋了整個天曆板塊,尤其在一些本就雨水充沛的地區,業已連續下了接近十日的暴雨不止,無論是對尋常百姓的出行生活, 對農作物的生長,甚至部分長江流域段的水利工程都是一番考驗。
京城連續第三日降水的時候,水利司的官僚們已然感到不安, 紛紛奔走起來,有預感今年的河堤恐怕要糟糕。
「上月中旬不是方才查點檢閱過軍械庫和火器營的數量,怎麽這才不到一月的功夫,便又有缺了?」林湛陽一看奏報,不由皺起眉頭。
他這個工部左侍郎雖說是被玄宇帝專員派來進行全軍係統的武器升級,可畢竟武器改良非朝夕之事,也接受了原本左侍郎下轄的主動常務。其中虞衡司的專項奏報便也避無可免地到了他手上。
然而就算是新官上任,可他也看過過去數年工部記錄的文件,自然知道這樣的情況是大為異常的。
呈上奏報的恰是當初與他有過一段共事時間的張員外郎,聞言臉色一變,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還不是這段時間連綿大雨下的,好些地方的火藥庫年久無人看管,前兒您派人去地方做年檢,這才發現有些地方的倉庫保存不到位,不少火藥火器都受了潮,根本就沒法用。」
「這不是前兒才出了事麽,發現這問題之後,地方上的人便未雨綢繆,紛紛上奏求過來了。」
張員外郎一麵說,一麵小心翼翼地觀察林湛陽的臉色,生怕他語氣一變就要責問追查下去。
*
張員外郎這當然是說得客氣了:地方上的問題哪裏是這一場雨爆發出來的?
前兒林湛陽新官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揪出來了工部歷年報告中各種各樣相互矛盾的出入,最後請了諭旨派人去各地重新做了一次武器儲備的統計。
這不統計還好,一統計,還是中央特派,很多平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想要遮掩過去的事就憋不住了。
好些地方守衛的武器都已然是些廢銅爛鐵,有的槍管裏頭都爛了,有的刀劍槍戟被換成了些質地較差的材料,裏頭不知道有多少隱私。
這結果一出來,明眼人都知道裏頭有貓膩,這麽多槍械就被偷天換日去了哪裏?不是手眼通天的人,還能將京城裏的大佬們瞞得這麽嚴嚴實實?
工部頂頭的那幾個能真一點不知道地方上的真實情況?也沒可能。
消息一到手,也不知道是林湛陽故意的還是故意的,半點也不稍加潤飾一下,就這麽把數據匯了個總去上了朝,當堂跟玄宇帝一板一眼報告了清楚。玄宇帝這個新皇還要裝著仁君模樣沒說什麽,得了信兒的太上皇都不講究什麽怡情養性了,當時就把跑去求情的工部尚書等幾位老臣罵了個狗血淋頭。
這叫做在太上皇在位的時候的朝裏沒出什麽亂子,要是真出亂子了,就拿這些破銅爛鐵,那什麽跟人打?光是想想,誰都能理解太上皇的震怒。
當然,對於這整件事一切的源頭,對林湛陽自然是好事。當天玄宇帝和太上皇便都發了賞賜,流水似的送進林家和工部。
偏偏那攪屎棍似的兵部還不肯放過工部尚書等人,當天下了朝,林湛陽還被玄宇帝留堂奏對呢,就來了工部。
打著「感謝林侍郎及時發現隱患,保天曆萬千將士性命」的旗號,兵部等人對著尚書大人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地指桑罵槐了好一通。偏且武人說話直白,他們自個兒想的含蓄聽在工部眾多文人耳中,那就跟大白話沒什麽區別。
被當著這麽多下屬麵,被一群他平日瞧不上的大老粗使勁奚落,偏偏還是自己理虧,就可以想見尚書等人有多麽心塞了。
惹得最近尚書和右侍郎看林湛陽都恨不得勁兒。
可他們看林湛陽不得勁,又能如何呢?林侍郎什麽時候管過他人眼神了,依舊是我行我素。
而他們這些小嘍囉,自然是不敢和林大人橫的。
都處了這麽段時間了,張員外郎自認為,他已經稍微摸出來點林侍郎的脈了。你看他一直就是這麽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實際上背後身板兒硬著呢,心裏就有本帳。
張員外郎也算是工部的老油條了,他清楚的很。
林侍郎來這工部是有貓膩的,當初上到尚書大人,下到他這個小嘍囉都被人打過招呼,那背後的人說的就是讓林侍郎幹些最能消磨時間、消磨耐心的活,好好挫挫他的銳氣。
如此想得多了, 近來禦君辭看待林湛陽的眼神都格外複雜了起來,甚至連帶著他盯著司徒琅的眼神都不對了。
禦君辭:就是這個傢夥把陽陽帶歪了的。
*
就在禦君辭又一次琢磨著要不要把司徒琅這個專門不幹好事的傢夥給neng死的時候, 雨季悄然而至。
一場瀟瀟夜雨響徹了整個夜空,第二天一大早, 京城家家戶戶推開窗戶,便能從空氣中嗅見雨水濕潤、天朗氣清的潮氣。
屋簷下的水珠接連成串, 在屋簷下積聚成窪, 伴著家家戶戶的幾聲犬吠。
這恰是在驚蟄過後不久,也預示著南方正式進入連綿的梅雨季節。
京城中逐漸堆積的暑氣略有消退,然而隨後從各地傳來的情報卻讓朝中官員們皺斂了眉頭。
大雨雨勢不容小覷,降雨麵積幾乎覆蓋了整個天曆板塊,尤其在一些本就雨水充沛的地區,業已連續下了接近十日的暴雨不止,無論是對尋常百姓的出行生活, 對農作物的生長,甚至部分長江流域段的水利工程都是一番考驗。
京城連續第三日降水的時候,水利司的官僚們已然感到不安, 紛紛奔走起來,有預感今年的河堤恐怕要糟糕。
「上月中旬不是方才查點檢閱過軍械庫和火器營的數量,怎麽這才不到一月的功夫,便又有缺了?」林湛陽一看奏報,不由皺起眉頭。
他這個工部左侍郎雖說是被玄宇帝專員派來進行全軍係統的武器升級,可畢竟武器改良非朝夕之事,也接受了原本左侍郎下轄的主動常務。其中虞衡司的專項奏報便也避無可免地到了他手上。
然而就算是新官上任,可他也看過過去數年工部記錄的文件,自然知道這樣的情況是大為異常的。
呈上奏報的恰是當初與他有過一段共事時間的張員外郎,聞言臉色一變,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還不是這段時間連綿大雨下的,好些地方的火藥庫年久無人看管,前兒您派人去地方做年檢,這才發現有些地方的倉庫保存不到位,不少火藥火器都受了潮,根本就沒法用。」
「這不是前兒才出了事麽,發現這問題之後,地方上的人便未雨綢繆,紛紛上奏求過來了。」
張員外郎一麵說,一麵小心翼翼地觀察林湛陽的臉色,生怕他語氣一變就要責問追查下去。
*
張員外郎這當然是說得客氣了:地方上的問題哪裏是這一場雨爆發出來的?
前兒林湛陽新官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揪出來了工部歷年報告中各種各樣相互矛盾的出入,最後請了諭旨派人去各地重新做了一次武器儲備的統計。
這不統計還好,一統計,還是中央特派,很多平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想要遮掩過去的事就憋不住了。
好些地方守衛的武器都已然是些廢銅爛鐵,有的槍管裏頭都爛了,有的刀劍槍戟被換成了些質地較差的材料,裏頭不知道有多少隱私。
這結果一出來,明眼人都知道裏頭有貓膩,這麽多槍械就被偷天換日去了哪裏?不是手眼通天的人,還能將京城裏的大佬們瞞得這麽嚴嚴實實?
工部頂頭的那幾個能真一點不知道地方上的真實情況?也沒可能。
消息一到手,也不知道是林湛陽故意的還是故意的,半點也不稍加潤飾一下,就這麽把數據匯了個總去上了朝,當堂跟玄宇帝一板一眼報告了清楚。玄宇帝這個新皇還要裝著仁君模樣沒說什麽,得了信兒的太上皇都不講究什麽怡情養性了,當時就把跑去求情的工部尚書等幾位老臣罵了個狗血淋頭。
這叫做在太上皇在位的時候的朝裏沒出什麽亂子,要是真出亂子了,就拿這些破銅爛鐵,那什麽跟人打?光是想想,誰都能理解太上皇的震怒。
當然,對於這整件事一切的源頭,對林湛陽自然是好事。當天玄宇帝和太上皇便都發了賞賜,流水似的送進林家和工部。
偏偏那攪屎棍似的兵部還不肯放過工部尚書等人,當天下了朝,林湛陽還被玄宇帝留堂奏對呢,就來了工部。
打著「感謝林侍郎及時發現隱患,保天曆萬千將士性命」的旗號,兵部等人對著尚書大人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地指桑罵槐了好一通。偏且武人說話直白,他們自個兒想的含蓄聽在工部眾多文人耳中,那就跟大白話沒什麽區別。
被當著這麽多下屬麵,被一群他平日瞧不上的大老粗使勁奚落,偏偏還是自己理虧,就可以想見尚書等人有多麽心塞了。
惹得最近尚書和右侍郎看林湛陽都恨不得勁兒。
可他們看林湛陽不得勁,又能如何呢?林侍郎什麽時候管過他人眼神了,依舊是我行我素。
而他們這些小嘍囉,自然是不敢和林大人橫的。
都處了這麽段時間了,張員外郎自認為,他已經稍微摸出來點林侍郎的脈了。你看他一直就是這麽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實際上背後身板兒硬著呢,心裏就有本帳。
張員外郎也算是工部的老油條了,他清楚的很。
林侍郎來這工部是有貓膩的,當初上到尚書大人,下到他這個小嘍囉都被人打過招呼,那背後的人說的就是讓林侍郎幹些最能消磨時間、消磨耐心的活,好好挫挫他的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