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講三國
我隻想捧嬌妻,卻成為了千億奶爸 作者:文刀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月六日,在家待了一周後,李凱一家就準備踏上返程了。
這幾天任憑李凱怎麽勸說,李國華和王香蘭就是不肯答應去滬市。倆人反複就是一句話,說去了那邊不自在,沒有自己在家裏住著舒服。
說如果李凱想他們老兩口了,就多回來幾次看看他們就行了,至於說搬過去住一起,那不行!
無奈,李凱也隻好任由爸媽了,總不能把老兩口五花大綁的綁過去吧?
接上嶽父嶽母,登上私人飛機,隨著飛機的速度逐漸加快,飛機開始拉升起飛。
“姥姥,你看你看,下麵的房子越來越小了,跟螞蟻差不多大了。”小家夥兒對旁邊的姥姥興奮的說道。
“是啊,越來越小了,等會兒就該看不見了。”陳素玲笑著說道。
“姥爺,你快看那朵雲彩,白的跟團棉花一樣。”小家夥兒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很是興奮。
“嗯,像一團大棉花。”張文國樂不可支的說道。
“爸,媽,你們暈機嗎?”張怡菲關心的問道。
“這會兒沒事兒,不過不能往外看,往外看還會不舒服。”陳素玲說道。
她暈船、暈飛機、暈汽車,隻有坐火車沒事兒。張文國是暈船,對坐飛機反應倒是不大。
回到家,李凱幫著把嶽父嶽母的行李搬到旁邊的那套別墅,屋子剛買的時候就找保潔專門打掃過,回家過年之前又打掃了一遍,所以衛生是沒問題的,直接就可以入住。
“這屋子好大呀,光線也好,坐在這兒喝下午茶肯定不錯。”張文國笑著說道。
“您喜歡就好,還怕您老不喜歡呢。”李凱笑著說道。
“我對住的地方沒有那麽多講究,能踏實的睡覺就行,其他的都是細枝末節,不重要。”陳素玲笑著說道。
“媽,這裏是琴房,有一架調過的鋼琴,可以讓媽練練手,娛樂娛樂。”李凱笑著說道。
“是嗎?我看看。哎喲!這架鋼琴可不便宜,還是簽名版的,價格至少百萬元起步。”陳玲驚訝的說道。
作為一名退休的音樂老師,陳素玲的音樂素養是毫無疑問的,而且那個年代的老師專業底子很紮實,會的樂器也多。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媽,你來坐我旁邊。”張怡菲興奮的說道。
“什麽啊,這麽神秘?你是準備要給我彈琴嗎?”陳素玲笑著問道。
“嗯,讓您欣賞一曲。”張怡菲笑著說道,然後挺直腰板,坐端正。
修長的十指放在琴鍵上,隨著手指的快速舞動,一曲動聽的鋼琴曲緩緩奏來。
起初陳素玲還沒有太過在意,隻是以為女兒要給她隨便彈一曲,結果沒想到竟然是一首她沒聽過的新曲子。
雖然她不是主教鋼琴課,但是其本身的鋼琴水平還是可以的,最起碼常見的鋼琴曲她一聽都能聽出來,可是這一首她卻沒聽過,關鍵還很好聽。
一曲完成,看著老媽驚訝且好奇的表情,張怡菲開心極了,興奮的問道:“媽,您感覺怎麽樣,好聽不好聽?”
“好聽,沒想到你的鋼琴水平不僅沒有退步,反而還進步不少,是不是平常經常練習?”陳素玲笑著問道。
“嗯,這首鋼琴曲是李凱創作的,名字叫《致張怡菲》。”張怡菲高興的說道,心中的自豪油然而生,這可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曲子。
“《致張怡菲》?名字好聽,鋼琴曲更好聽。”陳素玲驚訝的點點頭,對於女婿的才華和妖孽她早已經習慣了,已經見怪不怪了,隻是以女兒的名字來命名一首經典的鋼琴曲,可見小兩口之間的感情非常好。
“嗯,還有一曲,您再聽聽。”張怡菲跟獻寶似的又彈奏一曲。
“這首也是李凱創作的?”陳素玲再次驚訝的問道。
“嗯,名字叫《天空之城》。”張怡菲笑著點點頭。
“有譜子嗎?讓我試試,聽你彈一會兒我這手都癢癢了。”陳素玲笑著說道。
“有,喏。”張怡菲笑嘻嘻的把譜子擺出來。
“讓我彈彈試試,感覺難度並不大,不知道彈出來會是怎麽樣的。”陳素玲跟張怡菲換了下位置,笑著說道。
張怡菲這邊跟老媽在交流彈鋼琴心得,李凱跟老丈人在這邊則更歡樂。
“李凱,你說的《三國演義》開始講吧,我這人都到了,別再等了。”張文國坐在院子裏的椅子上,品口茶說道。
“現在就要聽嗎?”李凱笑著問道。
“對呀,我這一路上都在惦記著這事兒,你不會還沒有想出來吧?”張文國說完狐疑的看著李凱,這小子該不會把我誆來了吧?
“怎麽可能?既然您老現在就想聽,那咱就現在開始講,您聽好了。”李凱笑著說道。
“話說第一回,漢高祖劉邦打下了這錦繡江山,傳承了漢室四百年,等傳到了漢獻帝劉協的手上。。。。”李凱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起了三國的故事。
講的風格就跟單田芳類似,聲音澎湃有力,時而快,時而慢,時而音調高漲,時而音調低沉,配合著故事情節的開展,張文國聽的那是津津有味。
不停的點頭,然後問道“然後呢?”,杯子裏的水都不知道喝了幾杯了,聽的是真過癮。
這可比看小說得勁多了,看小說費眼睛,看一會兒就眼睛酸澀。聽書不會,聽的是激情澎湃,而且聲音畢竟比幹巴巴的文字要精彩的多。
加上李凱講的聲情並茂,就跟這事兒發生在眼前一樣。
“媽,還是您技高一籌,不愧是專業的音樂老師。”等到陳素玲一曲彈完,張怡菲笑著稱讚道。
“少哄我,彈錯了好幾個音呢。”陳素玲翻個白眼說道,對於自己女兒的恭維絲毫不買賬。
“嘻嘻,您才彈幾遍啊,彈錯了幾個音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我這都練習了好久好久了,最起碼彈了有百八十遍了,您再彈兩天保管比我強得多。”張怡菲笑著說道。
這幾天任憑李凱怎麽勸說,李國華和王香蘭就是不肯答應去滬市。倆人反複就是一句話,說去了那邊不自在,沒有自己在家裏住著舒服。
說如果李凱想他們老兩口了,就多回來幾次看看他們就行了,至於說搬過去住一起,那不行!
無奈,李凱也隻好任由爸媽了,總不能把老兩口五花大綁的綁過去吧?
接上嶽父嶽母,登上私人飛機,隨著飛機的速度逐漸加快,飛機開始拉升起飛。
“姥姥,你看你看,下麵的房子越來越小了,跟螞蟻差不多大了。”小家夥兒對旁邊的姥姥興奮的說道。
“是啊,越來越小了,等會兒就該看不見了。”陳素玲笑著說道。
“姥爺,你快看那朵雲彩,白的跟團棉花一樣。”小家夥兒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很是興奮。
“嗯,像一團大棉花。”張文國樂不可支的說道。
“爸,媽,你們暈機嗎?”張怡菲關心的問道。
“這會兒沒事兒,不過不能往外看,往外看還會不舒服。”陳素玲說道。
她暈船、暈飛機、暈汽車,隻有坐火車沒事兒。張文國是暈船,對坐飛機反應倒是不大。
回到家,李凱幫著把嶽父嶽母的行李搬到旁邊的那套別墅,屋子剛買的時候就找保潔專門打掃過,回家過年之前又打掃了一遍,所以衛生是沒問題的,直接就可以入住。
“這屋子好大呀,光線也好,坐在這兒喝下午茶肯定不錯。”張文國笑著說道。
“您喜歡就好,還怕您老不喜歡呢。”李凱笑著說道。
“我對住的地方沒有那麽多講究,能踏實的睡覺就行,其他的都是細枝末節,不重要。”陳素玲笑著說道。
“媽,這裏是琴房,有一架調過的鋼琴,可以讓媽練練手,娛樂娛樂。”李凱笑著說道。
“是嗎?我看看。哎喲!這架鋼琴可不便宜,還是簽名版的,價格至少百萬元起步。”陳玲驚訝的說道。
作為一名退休的音樂老師,陳素玲的音樂素養是毫無疑問的,而且那個年代的老師專業底子很紮實,會的樂器也多。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媽,你來坐我旁邊。”張怡菲興奮的說道。
“什麽啊,這麽神秘?你是準備要給我彈琴嗎?”陳素玲笑著問道。
“嗯,讓您欣賞一曲。”張怡菲笑著說道,然後挺直腰板,坐端正。
修長的十指放在琴鍵上,隨著手指的快速舞動,一曲動聽的鋼琴曲緩緩奏來。
起初陳素玲還沒有太過在意,隻是以為女兒要給她隨便彈一曲,結果沒想到竟然是一首她沒聽過的新曲子。
雖然她不是主教鋼琴課,但是其本身的鋼琴水平還是可以的,最起碼常見的鋼琴曲她一聽都能聽出來,可是這一首她卻沒聽過,關鍵還很好聽。
一曲完成,看著老媽驚訝且好奇的表情,張怡菲開心極了,興奮的問道:“媽,您感覺怎麽樣,好聽不好聽?”
“好聽,沒想到你的鋼琴水平不僅沒有退步,反而還進步不少,是不是平常經常練習?”陳素玲笑著問道。
“嗯,這首鋼琴曲是李凱創作的,名字叫《致張怡菲》。”張怡菲高興的說道,心中的自豪油然而生,這可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曲子。
“《致張怡菲》?名字好聽,鋼琴曲更好聽。”陳素玲驚訝的點點頭,對於女婿的才華和妖孽她早已經習慣了,已經見怪不怪了,隻是以女兒的名字來命名一首經典的鋼琴曲,可見小兩口之間的感情非常好。
“嗯,還有一曲,您再聽聽。”張怡菲跟獻寶似的又彈奏一曲。
“這首也是李凱創作的?”陳素玲再次驚訝的問道。
“嗯,名字叫《天空之城》。”張怡菲笑著點點頭。
“有譜子嗎?讓我試試,聽你彈一會兒我這手都癢癢了。”陳素玲笑著說道。
“有,喏。”張怡菲笑嘻嘻的把譜子擺出來。
“讓我彈彈試試,感覺難度並不大,不知道彈出來會是怎麽樣的。”陳素玲跟張怡菲換了下位置,笑著說道。
張怡菲這邊跟老媽在交流彈鋼琴心得,李凱跟老丈人在這邊則更歡樂。
“李凱,你說的《三國演義》開始講吧,我這人都到了,別再等了。”張文國坐在院子裏的椅子上,品口茶說道。
“現在就要聽嗎?”李凱笑著問道。
“對呀,我這一路上都在惦記著這事兒,你不會還沒有想出來吧?”張文國說完狐疑的看著李凱,這小子該不會把我誆來了吧?
“怎麽可能?既然您老現在就想聽,那咱就現在開始講,您聽好了。”李凱笑著說道。
“話說第一回,漢高祖劉邦打下了這錦繡江山,傳承了漢室四百年,等傳到了漢獻帝劉協的手上。。。。”李凱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起了三國的故事。
講的風格就跟單田芳類似,聲音澎湃有力,時而快,時而慢,時而音調高漲,時而音調低沉,配合著故事情節的開展,張文國聽的那是津津有味。
不停的點頭,然後問道“然後呢?”,杯子裏的水都不知道喝了幾杯了,聽的是真過癮。
這可比看小說得勁多了,看小說費眼睛,看一會兒就眼睛酸澀。聽書不會,聽的是激情澎湃,而且聲音畢竟比幹巴巴的文字要精彩的多。
加上李凱講的聲情並茂,就跟這事兒發生在眼前一樣。
“媽,還是您技高一籌,不愧是專業的音樂老師。”等到陳素玲一曲彈完,張怡菲笑著稱讚道。
“少哄我,彈錯了好幾個音呢。”陳素玲翻個白眼說道,對於自己女兒的恭維絲毫不買賬。
“嘻嘻,您才彈幾遍啊,彈錯了幾個音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我這都練習了好久好久了,最起碼彈了有百八十遍了,您再彈兩天保管比我強得多。”張怡菲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