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楨道:“難為她小小年紀,倒是鎮定。”說著,便給養母輕輕捶起肩膀。


    李貴妃十分受用,眯了眯眼,“正是看這孩子穩得住,我才有心成全你們。”說到這裏,她也忍不住勸了幾句,“你媳婦,不樂意見她,便把她往府裏一扔,也不怪她陰陽怪氣。你有什麽不滿,好好和她說,若她不改,你再……”


    趙之楨接話道:“才能名正言順,兒子記下了。”


    於是元春的各種計劃和安排再次一樣都沒用上,便再次給趙之楨做妾……妃不也一樣是妾?元春在心生無力之餘,越發迫切地想要掌權,而權力哪裏來?從站得更高的人手裏拿!


    當李貴妃指婚的懿旨傳至榮國府,賈政大驚失色:他這些日子以來的謀劃全都付之東流。


    可他就算再不滿意,也沒那個膽子抗命。賈政順著君王,順著父母,甚至連朋友他都以順為主,但當他安排起女兒的前程,卻沒有一件能夠“順”了他的心意。另外,他怎麽和太子妃娘家交代啊……若是知道父親的想法,元春隻怕要冷笑一下:太子妃娘家壓根沒把老爺您的請求放在眼裏,還要什麽交代?


    不同於心中煎熬無比的丈夫,王夫人沒有那麽多彎彎繞繞,雖然女兒沒有入得東宮,但也被指給了皇子,還是貴妃的養子,雖然比太子的側室略次上一等,但七皇子後院裏女人極少,女兒進門若是得了寵愛,想必日子比在東宮安生一些?


    老祖宗賈母其實比兒子要精明得多,對於朝局她懂得不多,但畢竟有個立下赫赫戰功,並原位襲爵的丈夫,又時常與誥命們交際,最最基本的嗅覺仍在:她心裏也覺得太子似乎不如以前穩當,孫女兒能嫁給七皇子也未必是壞事。


    賈珠最懂元春,明白妹妹大約會慶幸跳出了火坑,但給皇子做妾,他還是替妹妹有些難過……隻有努力上進求功名做高官,才能為妹妹撐腰啊。


    邢夫人得到消息,難免有種心願已了的快意,“縱有青雲誌,還不是給人做姨娘。”


    賈璉偏巧聽見,當麵沒說什麽,可轉頭就和媳婦王熙鳳道,“看著點太太,咱們要給大妹妹備嫁,別弄出惹人笑話的事兒來。”


    王熙鳳道:“你且放心。”給皇子做姨娘,和給個尋常官員做姨娘能一樣?大妹妹若是有造化,生了兒子再得封側妃,那可是能上皇家玉碟的。


    七皇子養母是貴妃,生母是淑妃,這出身將來總少不了一個親王在手,而親王的庶子也能封個國公。就憑這品級,隻除了老祖宗,其餘人還不是見麵都得行禮?


    卻說,兜兜轉轉還是嫁給了前世的丈夫,元春在暗自嘀咕了幾回之後,也就該幹什麽幹什麽了。當然,她也沒忘給哥哥賈珠寫了封信,讓他提醒家裏,把傲梅青竹還有抱琴,以及郊外莊子李大一家子都給她要過來。


    至於七皇子府裏,懿旨下達,七皇子他正妻轉過頭就砸了杯子。


    身邊丫頭和媽媽好一通勸解,才讓這位脾氣極大的正妻喘氣順了些。這會兒,她的心腹大丫頭上前道,“您何須置氣,宮裏淑妃娘娘怕是正不自在呢!”


    ☆、第七回


    淑妃能在後宮立足,靠的就是小心謹慎,溫柔和順,連她自己都承認,自己壓根沒有霸道專斷的底氣。隻論帝寵,那些鮮花一樣的美人才人在聖上耳邊吹上幾句枕邊風,興許都比她管用。


    她能封妃,除了因為她是皇後曾經的女官,更是因為她生了三個好兒子:要純是因為肚皮爭氣,小十二出生就該晉位了,可她當上一宮之主,足足是在老大籠絡了一群臣子,以及老七立下戰功之後!


    怎麽看,她這份尊榮風光,都是聖上為了老大和老七的麵子著想。


    就在七皇子妃正聽心腹獻計的同時,淑妃這邊也自有一番思量:給兒子挑的繼室,她自己也挺後悔,可惜木已成舟。


    這事起因還是落在淑妃的嫡親弟弟身上。


    話說淑妃的親弟弟是個言官,聽說太子的門人奪人產業,便興沖沖地寫了摺子,打算參太子一本,結果摺子到了上司左都副禦史那兒,當即就被扣下了。


    淑妃的弟弟可是大皇子與七皇子的舅舅,他出頭參太子……別說一向的沉穩老七,就連急著把太子拉下馬的老大都不會做這樣授人以柄的蠢事。


    這事兒經由進宮探望姑奶奶的娘家嫂子,傳到淑妃耳朵裏,她登時就是一身冷汗。說白了,將這位左都副禦史的女兒指給老七,便是為了酬謝這位三品大員及時出手相助。


    淑妃至今不能忘懷,當初她跟聖上推薦左都副禦史之女時,聖上的眼神——簡直就像刀子一樣在她身上剜了好幾下。


    雖然最後聖上給了她這個體麵,但聽說老七婚後與繼室“感情平平”之後,淑妃便再不敢多管“閑事”,李貴妃替老七挑了側室,淑妃更是當眾謝了貴妃好幾回。


    吳淑妃固然心思往老大和小十二身上偏了偏,但也不會盼著老七過不好。就算她讀書不多,見識有限,也明白一個掌過兵的兒子在他父皇心裏的分量。


    淑妃如今最大的心願就是趕緊跟老七修復一下母子關係。因此這時,七皇子妃進宮拜見過她這個婆婆,寒暄過幾句便開始告狀之後,淑妃真是從心底惱了起來:本宮就這麽傻,讓你一直糊弄?


    但是跟兒媳婦當場翻臉,也就不是淑妃了。她慢悠悠地吃了半盞茶,直到七皇子妃忽然意識到自己幹說了這麽半天,婆婆也沒個回應。


    淑妃都沒正眼再瞧兒媳婦,隻能她訕訕地住了口,才柔聲道,“老七納側,你也回去準備一番。”


    指了個女史,與放個女官到皇子跟前,可不是一個概念。女史都有拿得出手的出身,做側室可是要正經擺酒慶祝一下,尤其這個側室還是貴妃指過來的,看在養母麵兒上,老七八成得為這側室上表,請封側妃。


    七皇子妃無奈,隻得起身聽著婆婆吩咐。淑妃教導她時刻記得賢良淑德,七皇子妃等了好一會兒,才又不甘道,“她可是貴妃指過來的。”


    當年,七皇子趙之楨的原配便是由貴妃選定,如今又給他添了個側室……七皇子妃真是滿心憤懣,卻無處可發。她在娘家乃是唯一的女兒,極為受寵,嫁給皇子本是極得意之事,本以為能大大施展一番才幹,可進門就得向原配執妾禮,還得好好照看原配留下的嫡長子,而宮中更有兩座大山壓在她頭上,悶得她連喘氣都不舒坦。


    她自覺娘家對淑妃一家有恩,淑妃總要多照拂一下,誰知她在淑妃宮中嘀咕幾句貴妃,淑妃竟然都不搭話。


    她覺得淑妃這個婆婆可夠窩囊。


    七皇子妃今年剛剛二十,年輕氣盛又磨礪不夠,她這點小心思露在臉上,淑妃如何看不出來?窩囊?


    這宮裏的女人有哪個活得不窩囊?唯一過得稍微恣意一些的也隻有貴妃一人,貴妃有頭腦,有手段更有厲害的娘家,可她又沒兒子……七皇子妃告退之後,淑妃臉色越發陰沉,嚇得跟前伺候的心腹大丫頭都沒敢上前勸解。


    淑妃坐了好一會兒,才恨聲道,“真是越來越不像話!”


    對她這個婆婆都是這樣的態度,可以想見她在貴妃那兒出了多少醜!隻是貴妃一句話都沒提過。越琢磨,吳淑妃越覺得臉皮發燙,老七媳婦這個輕狂的樣子,隻怕聖上也心知肚明了。


    淑妃思來想去,就怕這膽大的兒媳婦在納側的酒宴上鬧出點什麽,連忙叫來了心腹,讓她盯住了兒媳婦那裏。


    卻說淑妃已經見過元春,印象中這是個穩當安靜的姑娘……不過這個時候,隨便挑出個姑娘都比她那不省事的兒媳婦要強!


    為了怕老七多心,這位淑妃跟前極為得用的媽媽更是親自向七皇子解釋了一番。


    生母的態度讓七皇子趙之楨舒坦了一些:若是一味護著生母親選的繼室,他也就隻好再多“敬”著生母了——敬而遠之嘛。


    不過關上門在家裏鬧,趙之楨也懶得搭理:跟婦人鬥嘴鬥個沒完沒了,傳出去也太難聽了。但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再不知輕重,就別怪他趙之楨動手了。


    卻說元春這邊站好自己最後的一班崗,圓滿卸任,謝過貴妃,再謝過淑妃,就此家去待嫁了。


    自從重生以來,變化一個接著一個,幾乎個個都影響到她的前程。隻是元春沒有半點不滿與不甘,她自認哪怕再活一世,也沒本事跟趙之楨和貴妃這樣的人物鬥心機。


    等她回到榮府,老祖宗、母親、兩位嫂子都是一臉喜色,而邢夫人那股子酸勁兒……元春都是一概裝看不見更聽不出。


    父親賈政不掩憂色,忍了又忍還是問她,為何要寫信給姑媽求援,這種小事何必鬧得人盡皆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元春晉升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Fahrenheit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Fahrenheit並收藏紅樓之元春晉升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