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是天寶初年正月二十五,葉傾城他們所在的小隊已經徹底深入了上真護河一代流域的荒漠,沿途他們經過了好幾個契丹部落和重要軍事施設,都被他們給默默記了下來。一路下來,他們已經掌握了不少有用的情報,都被他以那種符文傳音的方式給發了回去,開始的時候,朔方軍那邊也是頗為驚異,到後來這樣的蒼鷹一隻接一隻的來,他們便也就習慣了。
有傳言據說王忠嗣養了一隻很特別的情報部隊,不同於原來的斥候營,其中甚至有道士的存在,因為有人看到過那蒼鷹在王忠嗣的手中化為了一張符紙,根據這一點有人猜測,那支部隊當中應該就有道士的存在。
不過這也隻不過是猜測罷了,當今聖上李隆基雖然極其厭惡巫蠱之術,但是對於道術卻是不怎麽進行限製的,甚至宮中就有不少煉丹的道士存在,也因此這些唐軍們也就是開始的時候新鮮一下,到後來就習慣了。
但對王忠嗣來說,葉傾城卻越來越讓他大開眼界,根據他的上報,他們一行五十人現在正穿著契丹巡哨的服裝,再加上一名契丹傀儡,正橫行於契丹人的土地上,簡直可以說是暢通無阻。他們回報了許多有價值的情報,比如敵後的軍隊分布,糧倉分布等,雖然對於即將到來的大會戰沒有什麽太大的影響,但是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的。
最讓他心動的便是葉傾城的最後一次來報,他們已經得知了敵後最大的一個糧倉所在,裏麵屯糧竟然有一百萬石,可以說是契丹人當中最大的糧倉了,可駐軍隻有三千人,因為他們當前的敵人隻想到大唐,沒有想到背後陷入混亂的後突厥汗國,再加上有陰山作為天險屏障,他們壓根就沒想到會有唐軍從漠北沿著陰山腳下抵達他們後方。
而且他們一行攜帶得有足夠的火油,如果找到機會能夠混入這三千人當中,在放哨時點起一把大火,將這個糧倉焚毀的話,那麽這個所謂的奚契聯軍的後勤補給便會陷入緊張當中,雖然還不至於到癱瘓的地步,但隻要他拖上一拖,他們那邊不論士氣還是戰鬥力都會大打折扣。
現當下他們兩邊各二十萬大軍陳兵桑幹河兩岸對峙,都未出手,很明顯是在等候什麽事情。他知道,李懷秀是在等三受降城那邊的消息,而他,是在等他們糧倉失火的消息。桑幹河也被稱為小黃河,在北方流域不小,時不時的還會發發洪災,算是一條流量頗大的河流。不過兩軍對壘的地方位於代州東北五台山附近,處於桑幹河的上遊,這裏的河流寬度和流量並不大的,雖然兩軍隔岸對峙,但是其實大軍渡河並要不了多久,也不會被河流衝走,因為他們這裏的水深也才剛剛到馬匹的一半高而已,真要渡河的話根本沒什麽難度的。
此地距離東受降城很近,援兵,尤其是騎兵半天即可抵達,因此王忠嗣果斷的認為東受降城不會是進攻目標,在他抵達這裏後便趕緊讓傳令兵騎上了他們最好的大宛馬前去給李國仁報信,雖然不知道趕不趕得及,但這樣的話起碼能夠讓概率縮減到二分之一,並且東受降城的駐軍能夠到另外兩座受降城去支援。
雖然他與手下的大將們開了幾次會,表示在等待時機,但是仍有不少人主張尋找桑幹河的源頭直接繞過去,或者架橋通過,固然在渡河時會死一些人,但是唐軍的整體戰鬥力明顯要強於對麵,而且遊牧民族的弓箭殺傷力對明光鎧極難有效,渡河根本不怕的,振武軍軍使郭子儀則獻出了另外一個妙計,就是參考了前麵一個意見,讓滯後沒有與他們會合並且在趕來路上的河西軍共計六萬人,四萬騎兵尋桑幹河源頭繞到對岸,見機行事,兩萬步兵則趕來會合,這樣的話,一旦王忠嗣說的機會到了,對麵大亂,那時大部隊再強渡桑幹河,配合河西騎兵一舉將奚契聯軍擊潰,並且在他們這邊騎兵的高機動下,應該也不會放跑對麵的逃兵。
本來眾將還以為這會是一場在草原打響的極為激烈的騎兵大戰,結果沒想到竟然會演變成渡河戰,雖然說這樣造成的傷亡極有可能會小一些,但是這也就意味著能獲得功勞的人也會少一些,並且有不少人都是想打大仗的,這樣的仗,可不夠爽快。
於是本來密布在關外的戰爭風暴,就這樣的暫時的停歇了數日,讓長安內部都在琢磨這王忠嗣到底在想什麽,區區的一群蠻夷,竟然還要和他們對峙?
雖然打仗這種事情按道理應該不關他們文官的事,可偏偏有人愛管閑事彈劾王忠嗣是傭兵自重,手握二十餘萬大軍卻遲遲不肯開打,他是何居心?
要不是王忠嗣自小在宮中長大,對他李隆基忠心耿耿,他恐怕也會生疑了,不過在這種時候他還不似後期那麽昏庸,對親王和邊將雖然有戒心,但還沒有後來的那麽嚴重。尤其他在接到了潛伏在朔方軍內部的親信發回的密報,說河西軍不知所蹤,不僅耽誤軍情不說,現在更是失去了聯係,隻有高層軍官才知道他們去哪裏了。
他仔細一想,便明白了王忠嗣的意圖,他極有可能安排河西軍往其他地方去了,就連他的情報人員都不知道去向,那麽就算契丹人安插了奸細在軍中,也不可能知道王忠嗣的計劃,妙極,妙極。
雖然他對於這所謂的奚契聯軍也挺看不起的,但那畢竟有二十萬人,如果王忠嗣能夠一戰擊潰他們,他會考慮讓他再兼任一鎮的節度使,現在的這些個家夥竟然敢無視他的旨意,紛紛拖延出兵時間,是時候該收拾收拾他們了。
隻不過剛剛改年天寶半個月就更換節度使好像不太合適,不如等這次會戰結束了再一起結算吧。
有傳言據說王忠嗣養了一隻很特別的情報部隊,不同於原來的斥候營,其中甚至有道士的存在,因為有人看到過那蒼鷹在王忠嗣的手中化為了一張符紙,根據這一點有人猜測,那支部隊當中應該就有道士的存在。
不過這也隻不過是猜測罷了,當今聖上李隆基雖然極其厭惡巫蠱之術,但是對於道術卻是不怎麽進行限製的,甚至宮中就有不少煉丹的道士存在,也因此這些唐軍們也就是開始的時候新鮮一下,到後來就習慣了。
但對王忠嗣來說,葉傾城卻越來越讓他大開眼界,根據他的上報,他們一行五十人現在正穿著契丹巡哨的服裝,再加上一名契丹傀儡,正橫行於契丹人的土地上,簡直可以說是暢通無阻。他們回報了許多有價值的情報,比如敵後的軍隊分布,糧倉分布等,雖然對於即將到來的大會戰沒有什麽太大的影響,但是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的。
最讓他心動的便是葉傾城的最後一次來報,他們已經得知了敵後最大的一個糧倉所在,裏麵屯糧竟然有一百萬石,可以說是契丹人當中最大的糧倉了,可駐軍隻有三千人,因為他們當前的敵人隻想到大唐,沒有想到背後陷入混亂的後突厥汗國,再加上有陰山作為天險屏障,他們壓根就沒想到會有唐軍從漠北沿著陰山腳下抵達他們後方。
而且他們一行攜帶得有足夠的火油,如果找到機會能夠混入這三千人當中,在放哨時點起一把大火,將這個糧倉焚毀的話,那麽這個所謂的奚契聯軍的後勤補給便會陷入緊張當中,雖然還不至於到癱瘓的地步,但隻要他拖上一拖,他們那邊不論士氣還是戰鬥力都會大打折扣。
現當下他們兩邊各二十萬大軍陳兵桑幹河兩岸對峙,都未出手,很明顯是在等候什麽事情。他知道,李懷秀是在等三受降城那邊的消息,而他,是在等他們糧倉失火的消息。桑幹河也被稱為小黃河,在北方流域不小,時不時的還會發發洪災,算是一條流量頗大的河流。不過兩軍對壘的地方位於代州東北五台山附近,處於桑幹河的上遊,這裏的河流寬度和流量並不大的,雖然兩軍隔岸對峙,但是其實大軍渡河並要不了多久,也不會被河流衝走,因為他們這裏的水深也才剛剛到馬匹的一半高而已,真要渡河的話根本沒什麽難度的。
此地距離東受降城很近,援兵,尤其是騎兵半天即可抵達,因此王忠嗣果斷的認為東受降城不會是進攻目標,在他抵達這裏後便趕緊讓傳令兵騎上了他們最好的大宛馬前去給李國仁報信,雖然不知道趕不趕得及,但這樣的話起碼能夠讓概率縮減到二分之一,並且東受降城的駐軍能夠到另外兩座受降城去支援。
雖然他與手下的大將們開了幾次會,表示在等待時機,但是仍有不少人主張尋找桑幹河的源頭直接繞過去,或者架橋通過,固然在渡河時會死一些人,但是唐軍的整體戰鬥力明顯要強於對麵,而且遊牧民族的弓箭殺傷力對明光鎧極難有效,渡河根本不怕的,振武軍軍使郭子儀則獻出了另外一個妙計,就是參考了前麵一個意見,讓滯後沒有與他們會合並且在趕來路上的河西軍共計六萬人,四萬騎兵尋桑幹河源頭繞到對岸,見機行事,兩萬步兵則趕來會合,這樣的話,一旦王忠嗣說的機會到了,對麵大亂,那時大部隊再強渡桑幹河,配合河西騎兵一舉將奚契聯軍擊潰,並且在他們這邊騎兵的高機動下,應該也不會放跑對麵的逃兵。
本來眾將還以為這會是一場在草原打響的極為激烈的騎兵大戰,結果沒想到竟然會演變成渡河戰,雖然說這樣造成的傷亡極有可能會小一些,但是這也就意味著能獲得功勞的人也會少一些,並且有不少人都是想打大仗的,這樣的仗,可不夠爽快。
於是本來密布在關外的戰爭風暴,就這樣的暫時的停歇了數日,讓長安內部都在琢磨這王忠嗣到底在想什麽,區區的一群蠻夷,竟然還要和他們對峙?
雖然打仗這種事情按道理應該不關他們文官的事,可偏偏有人愛管閑事彈劾王忠嗣是傭兵自重,手握二十餘萬大軍卻遲遲不肯開打,他是何居心?
要不是王忠嗣自小在宮中長大,對他李隆基忠心耿耿,他恐怕也會生疑了,不過在這種時候他還不似後期那麽昏庸,對親王和邊將雖然有戒心,但還沒有後來的那麽嚴重。尤其他在接到了潛伏在朔方軍內部的親信發回的密報,說河西軍不知所蹤,不僅耽誤軍情不說,現在更是失去了聯係,隻有高層軍官才知道他們去哪裏了。
他仔細一想,便明白了王忠嗣的意圖,他極有可能安排河西軍往其他地方去了,就連他的情報人員都不知道去向,那麽就算契丹人安插了奸細在軍中,也不可能知道王忠嗣的計劃,妙極,妙極。
雖然他對於這所謂的奚契聯軍也挺看不起的,但那畢竟有二十萬人,如果王忠嗣能夠一戰擊潰他們,他會考慮讓他再兼任一鎮的節度使,現在的這些個家夥竟然敢無視他的旨意,紛紛拖延出兵時間,是時候該收拾收拾他們了。
隻不過剛剛改年天寶半個月就更換節度使好像不太合適,不如等這次會戰結束了再一起結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