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爺,我會盡量挑選常見食材的,但祈郡的百姓既然連吃飯都有問題,那些食材取得恐怕不是那麽容易,運送上很可能會有麻煩,再者朝廷從撥款或撥糧下來,送到這兒應該也剩不了多少了……”
“你想得倒是仔細。”徐知仁有些意外她竟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想出這些事,“不過這些都不是大問題,我並不準備向聖上請款,而打算經由喬家的渠道運糧。”
由於忠勇侯府推動海外貿易以及推動工業化的關係,這些年與皇商喬家關係越發密切,這點小事並不難辦到。
“這樣的確有效率得多,但……您打算自掏腰包?”那得花多少錢啊?
“隻是暫時借他們而已。”等他日後在這裏設立工廠,雇用百姓們做事,這點錢一下就賺回來了。
許依瓊知道他心中已有想法,因此也不再多說什麽,僅道:“既然如此,我這就去想想,看有什麽合適的食譜。”
“嗯。”
許依瓊正準備轉身離開,不料徐知仁卻忽然喚道:“許姑娘……”她回過頭:“五爺還有事?”
徐知仁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但最後還是道:“沒事,你下去忙吧。”
自從明白自己的心思後,他就一直很想告訴她……他看得出來,她對自己也有幾分好感,隻要他開口她必不會拒絕。
但是……算了,再多等一會兒吧!不差那點時間的。他自我說服著。
許依瓊又看了他幾眼,見他不願再多說什麽,這才帶著幾分困惑的離開了。
有了郭榮等人的協助,往後的事果然變得方便許多。郭榮隔天就替他們找來批人打掃清理太守府。此地百姓生活困苦,能有工作做,大家自是爭先恐後。隻是如果沒有郭榮的幫忙,並保證徐知仁出身忠勇侯府,還是個好官,光憑徐知仁行人,也無法在短期間內,一下子找到這麽多人來做事。
而在經過郭榮的解說後,徐知仁才知這些本地出身的縣令,慣會欺上瞞下,剋扣所有朝廷發撥下來的銀兩和米糧不說,對境內百姓又聲稱朝廷厭惡祈郡百姓多有異族血統,不願理會他們死活。
偏偏祈郡離京城遙遠,這些可能一輩子都沒離開過祈郡的百姓,又如何知道事實真相?更何況這些縣令都是本地出身,表麵上裝得一副親民且同仇敵愾的樣子,讓百姓們對外來的官員們觀感極差,一心認定他們都是來魚肉百姓的,因此發生過幾次新任官員被“盜匪”所殺的事件。
那些所謂的“盜匪”,其實就是像郭榮這類在地方上小有勢力,卻被孟青等真正惡官所蒙蔽的人民了。
當然以上內容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徐知仁根據郭榮的敘述,自己推敲出來的。至少郭榮如今仍相信孟青是好人,認定他隻是受人欺騙,以為徐知仁是貪官,才因憂心而告知他們此事。
若非忠勇侯府這塊招牌在祈郡太好用,徐知仁也不可能從他嘴裏套出什麽,更別說讓他答應幫忙了。
接下來徐知仁進行了一連串改革的大動作,包括他先前對許依瓊所說的施糧及推廣耐澇作物。另外他也去看了那一到夏季就經常潰堤的河段,派人回忠勇侯府調幾名工程專家過來,商過解決之法。
最後,他甚至還決定在這裏開設數間工廠,以增加本地人民的就業機會。
既然此處不適合農業發展,那就發展工業吧!到時再拿這些工業商品,與其它以衣業為主的地區交換貨物。這可是他從大哥和大嫂那裏學來的。
當然,以孟青為首的那一票本地縣令遲早是要除的,可徐知仁知道現在不是時候。
百姓如今最信賴的還是本地縣令,因此他得先做出成績,讓這些人民和道,真正有心改革的話,祈郡不會窮困到今天這地步,這一切都是本地縣令隻手遮天,才使得他們的生活如此艱辛。
徐知仁的策略非常有效,特別他分雲在祈郡下的各縣發粥時,前去領粥的百姓們赫然發現,官府發下的竟不是白粥,而是以高湯熬煮了許久的山藥粥。
且那粥的湯底還是用豬骨熬出來的,香濃可口,一入胃中,立刻驅走腹中寒意。若運氣好的話,甚至還可以喝到點肉末,令不知幾年未嚐過肉味兒的百姓幾乎為之瘋狂。
當他們聽說這些粥全是徐知仁自掏腰包後,更是對他感恩戴德,直言忠勇侯府果然是人民之福。至於最初那些質疑他是貪官汙吏的謠言,更是不攻自破,再也無人提起。
時光飛逝,數個月的時間一下就過去了,轉眼已至秋收的季節。
今年因徐知仁特地派專家修築鞏固堤防見效,再加上耐澇作物的推廣,竟是析郡十多年來難得的豐年。
再加上一座座正在興建中的工廠,昭示著未來工作機會將大大增加,得知將來的生活隻會變得更好,人人臉上均展現多年未見的笑容。
第十七章
如今祈郡的百姓,無不將徐知仁視為再生父母,對他的稱呼,也漸漸從“忠勇侯府出來的那位”,變成了徐大人。
徐知仁最初雖是以“忠勇侯府”的名頭,才能夠在析郡順利推行政令,但現在於百姓眼中,他便是個好太守徐知仁,至於他的出身,也隻會令人有“果然虎父無犬子”之感。
“你想得倒是仔細。”徐知仁有些意外她竟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想出這些事,“不過這些都不是大問題,我並不準備向聖上請款,而打算經由喬家的渠道運糧。”
由於忠勇侯府推動海外貿易以及推動工業化的關係,這些年與皇商喬家關係越發密切,這點小事並不難辦到。
“這樣的確有效率得多,但……您打算自掏腰包?”那得花多少錢啊?
“隻是暫時借他們而已。”等他日後在這裏設立工廠,雇用百姓們做事,這點錢一下就賺回來了。
許依瓊知道他心中已有想法,因此也不再多說什麽,僅道:“既然如此,我這就去想想,看有什麽合適的食譜。”
“嗯。”
許依瓊正準備轉身離開,不料徐知仁卻忽然喚道:“許姑娘……”她回過頭:“五爺還有事?”
徐知仁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但最後還是道:“沒事,你下去忙吧。”
自從明白自己的心思後,他就一直很想告訴她……他看得出來,她對自己也有幾分好感,隻要他開口她必不會拒絕。
但是……算了,再多等一會兒吧!不差那點時間的。他自我說服著。
許依瓊又看了他幾眼,見他不願再多說什麽,這才帶著幾分困惑的離開了。
有了郭榮等人的協助,往後的事果然變得方便許多。郭榮隔天就替他們找來批人打掃清理太守府。此地百姓生活困苦,能有工作做,大家自是爭先恐後。隻是如果沒有郭榮的幫忙,並保證徐知仁出身忠勇侯府,還是個好官,光憑徐知仁行人,也無法在短期間內,一下子找到這麽多人來做事。
而在經過郭榮的解說後,徐知仁才知這些本地出身的縣令,慣會欺上瞞下,剋扣所有朝廷發撥下來的銀兩和米糧不說,對境內百姓又聲稱朝廷厭惡祈郡百姓多有異族血統,不願理會他們死活。
偏偏祈郡離京城遙遠,這些可能一輩子都沒離開過祈郡的百姓,又如何知道事實真相?更何況這些縣令都是本地出身,表麵上裝得一副親民且同仇敵愾的樣子,讓百姓們對外來的官員們觀感極差,一心認定他們都是來魚肉百姓的,因此發生過幾次新任官員被“盜匪”所殺的事件。
那些所謂的“盜匪”,其實就是像郭榮這類在地方上小有勢力,卻被孟青等真正惡官所蒙蔽的人民了。
當然以上內容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徐知仁根據郭榮的敘述,自己推敲出來的。至少郭榮如今仍相信孟青是好人,認定他隻是受人欺騙,以為徐知仁是貪官,才因憂心而告知他們此事。
若非忠勇侯府這塊招牌在祈郡太好用,徐知仁也不可能從他嘴裏套出什麽,更別說讓他答應幫忙了。
接下來徐知仁進行了一連串改革的大動作,包括他先前對許依瓊所說的施糧及推廣耐澇作物。另外他也去看了那一到夏季就經常潰堤的河段,派人回忠勇侯府調幾名工程專家過來,商過解決之法。
最後,他甚至還決定在這裏開設數間工廠,以增加本地人民的就業機會。
既然此處不適合農業發展,那就發展工業吧!到時再拿這些工業商品,與其它以衣業為主的地區交換貨物。這可是他從大哥和大嫂那裏學來的。
當然,以孟青為首的那一票本地縣令遲早是要除的,可徐知仁知道現在不是時候。
百姓如今最信賴的還是本地縣令,因此他得先做出成績,讓這些人民和道,真正有心改革的話,祈郡不會窮困到今天這地步,這一切都是本地縣令隻手遮天,才使得他們的生活如此艱辛。
徐知仁的策略非常有效,特別他分雲在祈郡下的各縣發粥時,前去領粥的百姓們赫然發現,官府發下的竟不是白粥,而是以高湯熬煮了許久的山藥粥。
且那粥的湯底還是用豬骨熬出來的,香濃可口,一入胃中,立刻驅走腹中寒意。若運氣好的話,甚至還可以喝到點肉末,令不知幾年未嚐過肉味兒的百姓幾乎為之瘋狂。
當他們聽說這些粥全是徐知仁自掏腰包後,更是對他感恩戴德,直言忠勇侯府果然是人民之福。至於最初那些質疑他是貪官汙吏的謠言,更是不攻自破,再也無人提起。
時光飛逝,數個月的時間一下就過去了,轉眼已至秋收的季節。
今年因徐知仁特地派專家修築鞏固堤防見效,再加上耐澇作物的推廣,竟是析郡十多年來難得的豐年。
再加上一座座正在興建中的工廠,昭示著未來工作機會將大大增加,得知將來的生活隻會變得更好,人人臉上均展現多年未見的笑容。
第十七章
如今祈郡的百姓,無不將徐知仁視為再生父母,對他的稱呼,也漸漸從“忠勇侯府出來的那位”,變成了徐大人。
徐知仁最初雖是以“忠勇侯府”的名頭,才能夠在析郡順利推行政令,但現在於百姓眼中,他便是個好太守徐知仁,至於他的出身,也隻會令人有“果然虎父無犬子”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