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劉煬要鑄造火炮,李佐唐等工匠的心中又是歡喜了一番,畢竟鑄造火銃和火炮,對於這些工匠來說都是一頂一的“能事”,而劉煬發給他們的工錢,也跟生產出來的兵備數量、質量直接掛鉤,這關係到眾人的切身利益,自然會上心。
於是李佐唐急忙指揮手下工匠抓緊時間做著準備,將一應鐵料和工具準備齊全,指點那些學徒和工匠補充一些鑄造火炮需要的器具。
同時,李佐唐又從火器坊的工匠中,精心挑選了二十名擅長鑄炮的工匠,作為這次研究鑄炮工藝的“骨幹人員”。
當天下午一切齊備,李佐唐笑著說道:“團練,咱們是不是開始鑄炮?”
此番劉煬並不打算跟眾人“坐而論道”,而是直接命李佐唐準備物資和器具,準備帶著眾人直接上手開始鑄造。
劉煬見狀便說道:“不急,李主事先說說鑄炮的工藝吧。”
李佐唐自然明白這是劉煬在考量自己,於是恭敬的說道:“屬下遵命:在屬下看來,鑄炮最好是使用銅,因為銅炮可以比生鐵鑄成的火炮使用得更久。不過使用生鐵鑄炮的話,造價會低上不少,而且生鐵含硫較少,也很適合鑄炮。所以團練如果是想大規模鑄炮的話,屬下建議咱們使用生鐵鑄炮,這樣可以剩下一大筆錢糧花費。”
劉煬一邊聽著李佐唐的話,同時也回憶著前世看過的一些資料:曆史上明代的閩粵地區出產的生鐵就以質地優越著稱,這裏的冶煉工坊因為以木炭為燃料煉鐵,含硫量比北方使用煤炭煉製出來的生鐵要低得多。而硫正是使生鐵變脆,品質下降的一個主要因素。
不過,此時的大明鑄造的火炮,不管南方還是北方,都有一些共同缺點,那就是裝藥少,射程短,而且沒有準星,無法進行精準的瞄準,火炮的炮膛外口寬,內部小,不能有效的聚集火藥氣體,炮膛內部也無法做到合格的圓形,炮膛沒有鏜光,炮彈尺寸乃至形狀隨心所欲,彈炮遊隙過大等等。
此外火炮沒有炮耳,而且有頭重腳輕的毛病,如果裝藥太過密實,就會在開炮的時候顛倒自行炸裂。
這些缺點放在戰場上是會要命的!
所以這次巡視兵工廠之前,劉煬就已經有了自己的策略,這次指導李佐唐等工匠鑄造火炮,就必須將大明現有火炮的缺點全部加以改進,也就是要鑄造一種不同於紅衣大炮和佛朗機炮的全新火炮。
畢竟劉煬在穿越之前就見識過許多相關資料的,自身又是退伍軍人,在火器方麵還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的。
比如,劉煬就準備將新式火炮的管壁加厚,加大火炮倍徑,同時將炮身從前至後漸粗,而且還要對炮膛進行打磨。另外還要增加準星和照門,以增加火炮的精度;在炮身上增設炮耳,便於將火炮架設在炮車上,以及調整射擊角度和移動方便等等。
這樣一來,兵工廠鑄造出來的新式火炮將會在射程、殺傷力、精準度和安全性等各方麵大幅提升。同時再用上劉煬準備祭出的鑄炮工藝,兵工廠就可以大規模批量鑄炮。
優異的性能加上龐大的數量,劉煬已經可以預見將來的戰場風景:數百乃至數千門精良火炮萬炮齊發,在戰場上轟鳴不斷,讓一切強大的對手都在炮火中顫抖!
在來兵工廠之前,劉煬就已經畫好了新式火炮的草圖,草圖上的新式火炮其實算是一種滑膛炮,大體也可以算是一種仿製的紅夷大炮,不過藍本要稍微先進一些。
因為劉煬準備仿製的是後世19世紀早期法軍的一種輕便加農炮,並且根據劉煬所知道的知識加以改良了一下,將這種加農炮的炮身加長、炮筒加厚。同時優化了炮身的線條,增加了炮耳、準星等。
按照劉煬的估計,這種新式火炮的有效射程為大約三裏左右,炮身重量大概在一千四、五百斤左右。這樣的射程已經堪稱恐怖了,畢竟重達數千斤的紅衣大炮的射程,也才四、五裏而已。
而劉煬的這種新式火炮以三裏的射程,加上定裝炮彈的高射速,完全可以碾壓絕大部分的敵軍炮火。一千數百斤的數量也很輕便,兩匹馱馬就能拉著跑,在戰場上肆意機動。
此時李佐唐說完之後,劉煬也從思緒之中回過神來,便將自己畫好的圖紙遞了過去:“看看這個吧。”
李佐唐連忙雙手接過仔細看了起來,一旁的一眾工匠也是紛紛圍了過來,眾人不時小聲指指點點,甚至還討論了起來。不過劉煬從眾人的言語中聽到,眾人都被劉煬設計的這種新式火炮鎮住了,不時發出讚歎。
隨即劉煬便進入正題,問道:“你們準備用什麽方法鑄炮?”
李佐唐說道:“回稟團練,鑄炮嘛,當然是先製造泥模,然後進行鑄造了。”
可是劉煬卻搖了搖頭,說道:“兵工廠鑄炮不用泥模。”
“什麽?”
此時不管是大明還是西方各國,都是使用泥模鑄造火炮,這已經是這些工匠的常識了。
可就是這樣的常識卻被劉煬當場否決了,李佐唐不由得在心中暗道:“團練果然是不太懂得鑄炮的,不知道泥模鑄炮的好處。”
誰知劉煬不理會眾人的吃驚,而是直接問道:“用泥模鑄炮問題太多:泥土遇到高溫之後,泥裏麵的水氣怎麽辦?那麽熱的鐵水一倒進去,泥型內隻要有哪怕一絲水分,就會立即蒸發,並且在鐵炮裏形成氣泡。這氣泡可是火炮的大害,很容易導致炮壁脆弱進而導致炸膛的危險!”
李佐唐等眾工匠聞言都是一怔,完全沒想到劉煬竟然還懂這麽專業的問題,李佐唐心中也愧疚起來:自己不該揣測團練大人的。
於是李佐唐回道:“團練高見!這泥模鑄炮確實容易藏水,所以在做好泥模之後,通常都要風幹一個月才會使用。不過即便是這樣,還是免不了有些微水氣使銅炮形成馬蜂窩,所以一般情況下平均鑄十門炮才有一門炮堪用,如果能做到十炮存二、三,那基本就是國手了,都會被送到京城去鑄炮的。”
“十分之一的成功率?太低了!”
聽到這個概率,劉煬也是眉頭緊鎖,按照這個成功率,想要實現自己心中“萬炮齊轟”的壯觀場景,不知道要耗費多少錢糧和鐵料。
於是,劉煬便直接說道:“如果不用泥型,而是用鑄鐵做模如何?鑄鐵裏不會有水氣,也就不會形成氣泡,成品率肯定會大大提高的。而且鑄鐵做鑄模產出的火炮內外壁都會比較光滑,這樣也可以減少表麵清理、磨光內堂的工作量!”
聽到劉煬的話,李佐唐和眾工匠都是傻了眼,他們在學徒的時候,就是用的泥模來鑄造大炮,卻從沒想過用鑄鐵來做鑄模。
不過這些工匠畢竟也是有著豐富的經驗,經過劉煬的這麽一點撥,立刻就是靈光一閃,都覺得用鑄鐵來做鑄模確實是個好辦法。
沒有了鑄造過程中的氣泡,鑄造的火炮豈不是每門都可以使用了?再也不會有這麽多殘次品!
不過,李佐唐隨即想到了一個具體的問題,問道:“團練的這個主意甚好,不過如果用鑄鐵來做鑄模,這鑄模和火炮在鑄造的時候,融到一起怎麽辦?”
於是李佐唐急忙指揮手下工匠抓緊時間做著準備,將一應鐵料和工具準備齊全,指點那些學徒和工匠補充一些鑄造火炮需要的器具。
同時,李佐唐又從火器坊的工匠中,精心挑選了二十名擅長鑄炮的工匠,作為這次研究鑄炮工藝的“骨幹人員”。
當天下午一切齊備,李佐唐笑著說道:“團練,咱們是不是開始鑄炮?”
此番劉煬並不打算跟眾人“坐而論道”,而是直接命李佐唐準備物資和器具,準備帶著眾人直接上手開始鑄造。
劉煬見狀便說道:“不急,李主事先說說鑄炮的工藝吧。”
李佐唐自然明白這是劉煬在考量自己,於是恭敬的說道:“屬下遵命:在屬下看來,鑄炮最好是使用銅,因為銅炮可以比生鐵鑄成的火炮使用得更久。不過使用生鐵鑄炮的話,造價會低上不少,而且生鐵含硫較少,也很適合鑄炮。所以團練如果是想大規模鑄炮的話,屬下建議咱們使用生鐵鑄炮,這樣可以剩下一大筆錢糧花費。”
劉煬一邊聽著李佐唐的話,同時也回憶著前世看過的一些資料:曆史上明代的閩粵地區出產的生鐵就以質地優越著稱,這裏的冶煉工坊因為以木炭為燃料煉鐵,含硫量比北方使用煤炭煉製出來的生鐵要低得多。而硫正是使生鐵變脆,品質下降的一個主要因素。
不過,此時的大明鑄造的火炮,不管南方還是北方,都有一些共同缺點,那就是裝藥少,射程短,而且沒有準星,無法進行精準的瞄準,火炮的炮膛外口寬,內部小,不能有效的聚集火藥氣體,炮膛內部也無法做到合格的圓形,炮膛沒有鏜光,炮彈尺寸乃至形狀隨心所欲,彈炮遊隙過大等等。
此外火炮沒有炮耳,而且有頭重腳輕的毛病,如果裝藥太過密實,就會在開炮的時候顛倒自行炸裂。
這些缺點放在戰場上是會要命的!
所以這次巡視兵工廠之前,劉煬就已經有了自己的策略,這次指導李佐唐等工匠鑄造火炮,就必須將大明現有火炮的缺點全部加以改進,也就是要鑄造一種不同於紅衣大炮和佛朗機炮的全新火炮。
畢竟劉煬在穿越之前就見識過許多相關資料的,自身又是退伍軍人,在火器方麵還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的。
比如,劉煬就準備將新式火炮的管壁加厚,加大火炮倍徑,同時將炮身從前至後漸粗,而且還要對炮膛進行打磨。另外還要增加準星和照門,以增加火炮的精度;在炮身上增設炮耳,便於將火炮架設在炮車上,以及調整射擊角度和移動方便等等。
這樣一來,兵工廠鑄造出來的新式火炮將會在射程、殺傷力、精準度和安全性等各方麵大幅提升。同時再用上劉煬準備祭出的鑄炮工藝,兵工廠就可以大規模批量鑄炮。
優異的性能加上龐大的數量,劉煬已經可以預見將來的戰場風景:數百乃至數千門精良火炮萬炮齊發,在戰場上轟鳴不斷,讓一切強大的對手都在炮火中顫抖!
在來兵工廠之前,劉煬就已經畫好了新式火炮的草圖,草圖上的新式火炮其實算是一種滑膛炮,大體也可以算是一種仿製的紅夷大炮,不過藍本要稍微先進一些。
因為劉煬準備仿製的是後世19世紀早期法軍的一種輕便加農炮,並且根據劉煬所知道的知識加以改良了一下,將這種加農炮的炮身加長、炮筒加厚。同時優化了炮身的線條,增加了炮耳、準星等。
按照劉煬的估計,這種新式火炮的有效射程為大約三裏左右,炮身重量大概在一千四、五百斤左右。這樣的射程已經堪稱恐怖了,畢竟重達數千斤的紅衣大炮的射程,也才四、五裏而已。
而劉煬的這種新式火炮以三裏的射程,加上定裝炮彈的高射速,完全可以碾壓絕大部分的敵軍炮火。一千數百斤的數量也很輕便,兩匹馱馬就能拉著跑,在戰場上肆意機動。
此時李佐唐說完之後,劉煬也從思緒之中回過神來,便將自己畫好的圖紙遞了過去:“看看這個吧。”
李佐唐連忙雙手接過仔細看了起來,一旁的一眾工匠也是紛紛圍了過來,眾人不時小聲指指點點,甚至還討論了起來。不過劉煬從眾人的言語中聽到,眾人都被劉煬設計的這種新式火炮鎮住了,不時發出讚歎。
隨即劉煬便進入正題,問道:“你們準備用什麽方法鑄炮?”
李佐唐說道:“回稟團練,鑄炮嘛,當然是先製造泥模,然後進行鑄造了。”
可是劉煬卻搖了搖頭,說道:“兵工廠鑄炮不用泥模。”
“什麽?”
此時不管是大明還是西方各國,都是使用泥模鑄造火炮,這已經是這些工匠的常識了。
可就是這樣的常識卻被劉煬當場否決了,李佐唐不由得在心中暗道:“團練果然是不太懂得鑄炮的,不知道泥模鑄炮的好處。”
誰知劉煬不理會眾人的吃驚,而是直接問道:“用泥模鑄炮問題太多:泥土遇到高溫之後,泥裏麵的水氣怎麽辦?那麽熱的鐵水一倒進去,泥型內隻要有哪怕一絲水分,就會立即蒸發,並且在鐵炮裏形成氣泡。這氣泡可是火炮的大害,很容易導致炮壁脆弱進而導致炸膛的危險!”
李佐唐等眾工匠聞言都是一怔,完全沒想到劉煬竟然還懂這麽專業的問題,李佐唐心中也愧疚起來:自己不該揣測團練大人的。
於是李佐唐回道:“團練高見!這泥模鑄炮確實容易藏水,所以在做好泥模之後,通常都要風幹一個月才會使用。不過即便是這樣,還是免不了有些微水氣使銅炮形成馬蜂窩,所以一般情況下平均鑄十門炮才有一門炮堪用,如果能做到十炮存二、三,那基本就是國手了,都會被送到京城去鑄炮的。”
“十分之一的成功率?太低了!”
聽到這個概率,劉煬也是眉頭緊鎖,按照這個成功率,想要實現自己心中“萬炮齊轟”的壯觀場景,不知道要耗費多少錢糧和鐵料。
於是,劉煬便直接說道:“如果不用泥型,而是用鑄鐵做模如何?鑄鐵裏不會有水氣,也就不會形成氣泡,成品率肯定會大大提高的。而且鑄鐵做鑄模產出的火炮內外壁都會比較光滑,這樣也可以減少表麵清理、磨光內堂的工作量!”
聽到劉煬的話,李佐唐和眾工匠都是傻了眼,他們在學徒的時候,就是用的泥模來鑄造大炮,卻從沒想過用鑄鐵來做鑄模。
不過這些工匠畢竟也是有著豐富的經驗,經過劉煬的這麽一點撥,立刻就是靈光一閃,都覺得用鑄鐵來做鑄模確實是個好辦法。
沒有了鑄造過程中的氣泡,鑄造的火炮豈不是每門都可以使用了?再也不會有這麽多殘次品!
不過,李佐唐隨即想到了一個具體的問題,問道:“團練的這個主意甚好,不過如果用鑄鐵來做鑄模,這鑄模和火炮在鑄造的時候,融到一起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