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日,西山號。


    戚山寨商事房主事趙福山笑嗬嗬的在一份契約上寫下名字,契約的內容是買下城北一片兩百多畝耕地,而出賣土地的一方則是留城縣的一個士紳。


    “嗬嗬,契約已成,三個月為限,我西山號會將買地錢款付清。”


    那士紳聞言滿臉堆笑,連聲答應著,然後拿著一部分銀錢起身告辭,隻盼著趕緊離開西山號。


    送走了那士紳,趙福山也鬆了一口氣,這已經是最後一個賣地的士紳了,看著整齊裝在木匣子裏麵的地契,趙福山對劉煬的手段佩服之至:“這麽短的時間,寨主就將留城縣士紳的絕大部分耕地低價買來,真是好手段!”


    隨後趙福山吩咐西山號掌櫃翟漢豐照看好生意,自己在一隊土匪的護送下,急匆匆的趕回戚山寨,向劉煬交差。


    兩日後,劉煬帶著戶房主事白蒙生,以及戶房招募的十幾個書辦下山,來到了留城縣西門外十三裏的一處地方,這裏原本是大片的耕地,足有三千三百多畝,分屬於周邊的幾個村子,隻是後來都被左近的兩家士紳兼並。


    這次劉煬帶人來到這裏隻為了一件事:分地。


    時間還早,周圍卻已經聚集了上千人,大部分都是聞訊趕來的無地流民,還有一些左近村子的少地村民。


    隻見白蒙生在縣衙衙役,以及劉煬親衛哨人馬的協助下,正在按照地契丈量核對這片耕地的情況,劉煬則站在一處木箱子堆成的高台上,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諸位父老鄉親,我乃是戚山寨寨主劉煬,今日到此,隻為一件事,那就是分地!”


    “我留城縣本是人傑地靈之所,但如今卻是百姓流離失所,縣內困頓貧窮,為什麽?就是因為上好的耕地都被大戶兼並,以至於富家人少無力耕種土地而荒蕪,百姓人多卻無地可耕,長此以往必將生變。”


    “故本寨主在李知縣的大力支持下,散盡戚山寨的錢糧,將縣內士紳的耕地盡數買來,從今日開始,便在全縣各處同時分地。”


    “每戶按照人頭計算,不論男女年齡,成人一律八畝,孩童一律三畝,每戶人口多的,分地就多,人口少的,分地就少。流民分到耕地後,就近安置在左右村子,重新修改魚鱗圖冊,從明年開始照常納稅,爾等都聽明白了嗎!”


    劉煬的一番講解自有親衛哨的部下高聲重複著,直到圍觀的百姓都聽清楚,引來周圍百姓的陣陣歡呼,不少流民和貧苦百姓都激動得跪地磕頭,嘴裏大喊著“劉寨主仁德”、“戚山寨仁義”。


    劉煬看著周圍臉上也掛上了笑容,自己的兩個主要目的全都達到了:一個是大量收獲留城縣百姓的擁護,另一個就是平均土地。


    知縣李京奎已經將留城縣收繳賦稅的事情交給戚山寨來管,這就意味著在平均土地之後,全縣的稅收將由劉煬支配,平均了土地,就可以增加稅收,可以獲得穩定的人力支持,更可以為將來戚山寨勢力壯大後,鋪開新的稅製,建立穩定的錢糧供應體係打下基礎。


    劉煬滿意的走下高台,不遠處白蒙生已經帶人完成了土地的丈量與核對,並開始分地,這邊的事情交給手下人即可,像這樣的分地現場,在留城縣還有十幾處,劉煬也幾乎將自己的親衛哨,以及徐明宇的前總人馬都分派了出去。


    此時劉煬在親衛哨百總沈從益的護衛下前往縣衙,準備就後續修改魚鱗圖冊的事情進行磋商。


    大明各地府縣要修改治下的魚鱗圖冊,可不是塗改一番這麽簡單的,不但要重新編撰,而且新的魚鱗圖冊還要一式三份,留城縣自留一份,上報徐州府一份,最後一份要上報戶部,具體的流程很繁瑣。


    所以劉煬的意思是“不走流程,隻改內容”,說白了就是聯合李京奎做一套“陰陽賬本”,重新修改過的魚鱗圖冊隻掌握在戚山寨和縣衙手中,上繳朝廷的賦稅還按照之前的數額計算。


    “要不是此番分地需要縣衙的人協助,需要縣衙戶房交出魚鱗圖冊的副本,老子才懶得跟李京奎折騰這些事!”


    劉煬心中想著,很快就趕到了縣衙。


    與此同時,甘老三也在西門外的分地現場,此前已經有縣衙的人登記各處流民,甘老三也被記上,此時正焦急的等著叫自己的名字。


    “甘老三!”


    等了好一陣,甘老三才聽到衙役喊自己,急忙揮手跑了過去。


    “甘老三,家中僅自己一人,成丁,按規定分地八畝。”


    甘老三連連點頭,八畝地雖然不算多,但是也能保證自己不被餓死,在如今這個世道裏,這已經算是天大的好事了。


    “小的明白,多謝劉寨主大慈大悲!”


    白蒙生看著眼前這個激動的漢子,和風細雨的說道:“分到了地,我戚山寨還會聯合縣衙給你安置地方住下,以後就好好耕種,心中要記得這是得了誰的恩情。”


    甘老三不斷作揖說著:“自然是劉寨主,是戚山寨的恩情!”


    “嗯。”


    白蒙生說道:“這就對了,以後好好過日子,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隨後甘老三拿到了屬於自己的地契,一共八畝,就在不遠處一個名為紫金村的村子外麵,在看到雖然已經荒蕪,但已經屬於自己的耕地,以及村子外圍兩間破舊的土坯房,甘老三不禁淚流滿麵。


    而像甘老三有一樣遭遇的流民、貧苦百姓還有很多,從這天開始,留城縣大批百姓實質上成為戚山寨的佃戶。


    白蒙生在返回戚山寨的路上,隨行手下還帶著大批的新魚鱗黃冊,按照上麵記載的數據,戚山寨已經擁有三萬九千六百一十八畝耕地,擁有佃戶一千五百八十五戶、七千六百五十三口,分布在留城縣各處鄉野,而劉煬也一躍成為留城縣最大的地主。


    “寨主這是一手好牌啊,雖然隻有七千多戶,卻能帶動全縣數萬百姓心向戚山寨,用不了多久,我戚山寨便能在留城縣一呼百應!”


    而按照劉煬定下的規矩,這七千多戶新安置的百姓算是戚山寨的附庸佃戶,所產糧食也要分成三部分,總結來說,就是“交夠朝廷賦稅的三成,留足上交戚山寨的佃租,剩下的不論多少都是自家的”。


    這基本就是改良後的“大明版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而劉煬考慮到明末生產力的不足,也做出了相應的變通。例如:百姓上交的賦稅,隻需要交當年征稅和“三大餉”的三成,雜稅和剩餘的征稅部分由戚山寨承擔;還有每戶要給戚山寨交佃租,每畝二十斤糧食,剩下的不論多少都自己留下。


    雖然百姓除了交稅之外,還要給戚山寨交租,與之前的境遇並無不同,但是戚山寨承擔了大部分的稅賦壓力,佃租數額也不大,所以整體算下來,百姓的負擔其實的大幅降低的。


    劉煬希望用這種辦法提高百姓的生產積極性,以現在徐州一帶平均畝產一百一、二十斤的產量,最終每戶每畝至少可以留下幾十斤的糧食。


    “真不知道寨主是如何想到這樣的製度,不但實行起來難度不算太大,而且會讓百姓樂於精耕細作,不斷提高產量,當真是好事。”


    “隻是戚山寨要承擔朝廷攤派下的全部雜稅,以及大部分的征稅、三大餉,負擔太重了!”


    白蒙生想不明白,即便劉煬要博得名聲,也沒必要如此耗費財力啊?


    就在白蒙生帶著疑惑返回戚山,準備陸續整理修改好的魚鱗圖冊之時,劉煬也跟李京奎商議妥當,後續修改完畢的魚鱗圖冊將陸續送往戚山寨。


    “寨主!”


    忽然,劉煬看到鎮撫房情報司主管徐毅常已經等在門外,於是問道:“出什麽事了?”


    徐毅常麵色凝重,隱約還有怒氣:“寨主,屬下剛剛得到消息:咱們送往沛縣方向的一批私鹽被人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仙軒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仙軒轅並收藏明末大寨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