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四月初三日。
這天正午時分,劉煬在聚義堂後麵的“臥室”正在吃午飯,一段時間以來的忙碌終於有了回報,各總、各哨已經步入正軌,新老部下在嚴格的操練中快速融合著,如今戚山寨的軍事層麵已經“升級”完畢,劉煬一邊吃著大餅、喝著肉湯,一邊在心中暗道:“私鹽生意要立即恢複起來,經濟建設、軍事建設必須兩手抓、兩手硬!”
忽然,戶房主事白蒙生敲了兩聲,推門走了進來:“嗬嗬,寨主還在吃飯啊?”
劉煬大口吃著剛烙出來的大餅,覺得有些噎,隨即端起海碗喝了一大口泛著油花的肉湯,舒坦的吐了一口氣,這才說道:“是白主事啊,坐,吃了嗎?”
“屬下吃過了,不想打擾了寨主。”
“沒事。”
劉煬拿起手邊的麻布擦了擦嘴,笑著說道:“我隨便吃兩口就行,無所謂打攪,說吧什麽事?”
白蒙生拿出一封書信,說道:“屬下今日去東高村核查戶籍,正好遇到了縣衙的人,這是知縣大人派人送來的書信,請寨主查收。”
劉煬有些意外,不過想了一下也就釋然了。
在戚山寨剛開始征召鄉野青壯的時候,劉煬就暗中派人聯絡鄭藝、張壘、陳辰三人,硬生生用銀錢撬開了三人的心防,估計現在這個時候,他們三人已經“說服”了知縣李京奎。
於是劉煬招呼白蒙生先坐,自己拆開書信看了起來,隨即便嘴角上揚:“一個月三百銀錢?大明的知縣什麽時候也明碼標價了!白主事以為如何?”
白蒙生也是湊夠縣衙出來的,自然明白劉煬的話是什麽意思,此時有些尷尬的說道:“屬下以為,如果這是李知縣的價碼,其實還不算太高。”
劉煬笑了笑,不置可否的說道:“坐地起價而已,不過本寨主就不知道李知縣值不值這個價錢了。”
白蒙生也不好再說什麽,隻好笑了笑。
劉煬隨即說道:“既然這封信是白主事帶來的,那就麻煩白主事起草一封回書吧。”
“是,”
白蒙生問道:“回書是什麽內容?”
劉煬想了一下,說道:“具體措辭白主事自己做主吧,但主旨就一句話:官府事,請李知縣代為斟酌。”
當天下午,劉煬看了白蒙生草擬出來的回書,點頭之後就派人送往留城縣城,隨後劉煬叫上賬房主事郭文朔,派人通知商事房主事趙富山,動身前往微山島。
“開始熬鹽?”
路上,隨同劉煬一同前往的郭文朔詫異的說道:“屬下有些擔心,這私鹽熬出來就需要分銷,可之前鹽幫的渠道基本都斷了,縣內李知縣又不知道是什麽態度,是不是先打點一下?”
劉煬坐在馬車上,四周是親衛哨的二百二十人,由親衛哨百總沈從益率領。此人是戚山寨的老人,二十多歲的年紀,卻很沉穩,特別是伸手不錯,被劉煬提拔帶在身邊。
劉煬靠在馬車的欄杆上,說道:“李知縣那邊不用擔心,本寨主已經聯絡過,知縣大人會有分寸的。至於分銷的渠道,”
劉煬嘴角上揚,說道:“隻要咱們熬出來的私鹽品質好、價格公道,還怕沒人買?”
郭文朔說道:“那寨主準備怎麽做?”
“很簡單,”
劉煬說道:“還是以西山號為媒介對外出售,不過以後西山號不能隻有留城縣內的一家,本寨主要在豐縣、沛縣,甚至是徐州城內都開設分號,將咱們的肥皂和私鹽賣出去!”
“在各地城內公然賣私鹽!”
“對!”
劉煬說道:“老子現在有三千人馬,等到西山號開遍徐州各地的時候,咱們戚山寨的人馬隻會更多,誰敢管?誰能管!”
郭文朔聽完瞠目結舌。
次日,微山島,三賢村外。
此前鹽幫熬製私鹽的地點很多,基本上都分散在微山湖各處,不好管理,也讓不少灶戶有了私自留存私鹽的可能。
如今鹽幫已經覆滅,微山湖範圍內的七千多口灶戶已經被陸續遷徙到微山島上,讓原本空曠的島上變得熱鬧起來,劉煬也順勢將熬製私鹽的地點遷移到島上。
“寨主請看,自從上個月開始,我就開始征調灶戶修建這處工坊了。”
在三賢村以東兩裏外,一座占地很大的工坊已經頗具規模,雖然細看起來卻還很簡陋,但是此時已經是炊煙嫋嫋,工坊已經開始點火熬製私鹽了。
副寨主洪祿一直坐鎮微山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建設這處私鹽工坊。此時洪祿跟在劉煬的身旁,詳細介紹著工坊的情況。
“寨主可能有所不知,用鹽堿熬製私鹽與海水曬鹽不同,與井鹽、岩鹽的生產更是不同,分為取土(鹽堿土)、篩土、水溶過濾、熬煮、結晶、提純等工序,最是麻煩,也最耗時費力。”
“不過這也沒辦法,咱們徐州這裏能用鹽堿地製鹽,已經算是挨著聚寶盆了。”
此時劉煬等人來到工坊中央,這裏已經架起許多大鐵鍋,裏麵都是黃褐色的鹽堿土混合液,在蘆葦秸稈的燃燒下,鐵鍋裏麵都在翻滾著。
“寨主請看,這就是在熬鹽了,等到裏麵的水煮幹了,就會有白色的結晶,然後就是提純,得到的就是粗鹽了。”
劉煬點了點頭,對於熬鹽的工藝自己是不懂的,洪祿也不懂,所以隻能依靠這些嫻熟的灶戶。
不過劉煬有辦法提高這些灶戶的生產積極性,這處私鹽工坊內所有灶戶的收入,都是與私鹽產量掛鉤的,生產出來的私鹽越多、質量越好,這些灶戶的工錢就越多,所以不用洪祿等人監督,這些灶戶就會自發的精工細作,至少產量和品質方麵是有一定保證的。
“按照現在的進度,工坊每月的情況如何?”
洪祿顯然提前做過功課,說道:“目前工坊從灶戶中挑選出兩千人,分為數個環節,從收割、運輸蘆葦,以及挖掘鹽堿含量高的原料土,到篩選、熬製等工序,日夜不停的生產,預計每月可以生產十七、八萬斤私鹽,品質方麵寨主可以放心,肯定比鹽幫時期要好。”
“價格和成本如何?”
洪祿說道:“這方麵屬下的確不太懂,也詢問過工坊內的灶戶,現在暫定的售價是每斤六十文。成本方麵,蘆葦和原料土都是現成的,不用花錢,基本上就是人力的工錢,所以平攤下來,差不多折合每斤六文不到。”
劉煬大概算了一下,如此一個月下來,私鹽生意可以為自己賺大約九千多兩,也算是一大進項了。
劉煬對郭文朔和趙富山說道:“從今天起,私鹽工坊移交給商事房管理,工坊要盡快搭建起構架,任命一個工坊主管來。以後按月將盈利移交給賬房。”
“是。”
然後劉煬又對洪祿說道:“私鹽的運輸交給副寨主了,從微山島到留城縣,再到縣城以外,隻要在留城地界,都要由咱們的兄弟護送,插上咱們戚山寨的旗號,不能出差錯,這也是信用,隻有信用夠好,才會有更多的人過來買咱們的私鹽。”
洪祿笑著說道:“寨主放心,屬下親自安排兄弟一路護送,諒這留城縣境內,也不會有人插手!”
這天正午時分,劉煬在聚義堂後麵的“臥室”正在吃午飯,一段時間以來的忙碌終於有了回報,各總、各哨已經步入正軌,新老部下在嚴格的操練中快速融合著,如今戚山寨的軍事層麵已經“升級”完畢,劉煬一邊吃著大餅、喝著肉湯,一邊在心中暗道:“私鹽生意要立即恢複起來,經濟建設、軍事建設必須兩手抓、兩手硬!”
忽然,戶房主事白蒙生敲了兩聲,推門走了進來:“嗬嗬,寨主還在吃飯啊?”
劉煬大口吃著剛烙出來的大餅,覺得有些噎,隨即端起海碗喝了一大口泛著油花的肉湯,舒坦的吐了一口氣,這才說道:“是白主事啊,坐,吃了嗎?”
“屬下吃過了,不想打擾了寨主。”
“沒事。”
劉煬拿起手邊的麻布擦了擦嘴,笑著說道:“我隨便吃兩口就行,無所謂打攪,說吧什麽事?”
白蒙生拿出一封書信,說道:“屬下今日去東高村核查戶籍,正好遇到了縣衙的人,這是知縣大人派人送來的書信,請寨主查收。”
劉煬有些意外,不過想了一下也就釋然了。
在戚山寨剛開始征召鄉野青壯的時候,劉煬就暗中派人聯絡鄭藝、張壘、陳辰三人,硬生生用銀錢撬開了三人的心防,估計現在這個時候,他們三人已經“說服”了知縣李京奎。
於是劉煬招呼白蒙生先坐,自己拆開書信看了起來,隨即便嘴角上揚:“一個月三百銀錢?大明的知縣什麽時候也明碼標價了!白主事以為如何?”
白蒙生也是湊夠縣衙出來的,自然明白劉煬的話是什麽意思,此時有些尷尬的說道:“屬下以為,如果這是李知縣的價碼,其實還不算太高。”
劉煬笑了笑,不置可否的說道:“坐地起價而已,不過本寨主就不知道李知縣值不值這個價錢了。”
白蒙生也不好再說什麽,隻好笑了笑。
劉煬隨即說道:“既然這封信是白主事帶來的,那就麻煩白主事起草一封回書吧。”
“是,”
白蒙生問道:“回書是什麽內容?”
劉煬想了一下,說道:“具體措辭白主事自己做主吧,但主旨就一句話:官府事,請李知縣代為斟酌。”
當天下午,劉煬看了白蒙生草擬出來的回書,點頭之後就派人送往留城縣城,隨後劉煬叫上賬房主事郭文朔,派人通知商事房主事趙富山,動身前往微山島。
“開始熬鹽?”
路上,隨同劉煬一同前往的郭文朔詫異的說道:“屬下有些擔心,這私鹽熬出來就需要分銷,可之前鹽幫的渠道基本都斷了,縣內李知縣又不知道是什麽態度,是不是先打點一下?”
劉煬坐在馬車上,四周是親衛哨的二百二十人,由親衛哨百總沈從益率領。此人是戚山寨的老人,二十多歲的年紀,卻很沉穩,特別是伸手不錯,被劉煬提拔帶在身邊。
劉煬靠在馬車的欄杆上,說道:“李知縣那邊不用擔心,本寨主已經聯絡過,知縣大人會有分寸的。至於分銷的渠道,”
劉煬嘴角上揚,說道:“隻要咱們熬出來的私鹽品質好、價格公道,還怕沒人買?”
郭文朔說道:“那寨主準備怎麽做?”
“很簡單,”
劉煬說道:“還是以西山號為媒介對外出售,不過以後西山號不能隻有留城縣內的一家,本寨主要在豐縣、沛縣,甚至是徐州城內都開設分號,將咱們的肥皂和私鹽賣出去!”
“在各地城內公然賣私鹽!”
“對!”
劉煬說道:“老子現在有三千人馬,等到西山號開遍徐州各地的時候,咱們戚山寨的人馬隻會更多,誰敢管?誰能管!”
郭文朔聽完瞠目結舌。
次日,微山島,三賢村外。
此前鹽幫熬製私鹽的地點很多,基本上都分散在微山湖各處,不好管理,也讓不少灶戶有了私自留存私鹽的可能。
如今鹽幫已經覆滅,微山湖範圍內的七千多口灶戶已經被陸續遷徙到微山島上,讓原本空曠的島上變得熱鬧起來,劉煬也順勢將熬製私鹽的地點遷移到島上。
“寨主請看,自從上個月開始,我就開始征調灶戶修建這處工坊了。”
在三賢村以東兩裏外,一座占地很大的工坊已經頗具規模,雖然細看起來卻還很簡陋,但是此時已經是炊煙嫋嫋,工坊已經開始點火熬製私鹽了。
副寨主洪祿一直坐鎮微山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建設這處私鹽工坊。此時洪祿跟在劉煬的身旁,詳細介紹著工坊的情況。
“寨主可能有所不知,用鹽堿熬製私鹽與海水曬鹽不同,與井鹽、岩鹽的生產更是不同,分為取土(鹽堿土)、篩土、水溶過濾、熬煮、結晶、提純等工序,最是麻煩,也最耗時費力。”
“不過這也沒辦法,咱們徐州這裏能用鹽堿地製鹽,已經算是挨著聚寶盆了。”
此時劉煬等人來到工坊中央,這裏已經架起許多大鐵鍋,裏麵都是黃褐色的鹽堿土混合液,在蘆葦秸稈的燃燒下,鐵鍋裏麵都在翻滾著。
“寨主請看,這就是在熬鹽了,等到裏麵的水煮幹了,就會有白色的結晶,然後就是提純,得到的就是粗鹽了。”
劉煬點了點頭,對於熬鹽的工藝自己是不懂的,洪祿也不懂,所以隻能依靠這些嫻熟的灶戶。
不過劉煬有辦法提高這些灶戶的生產積極性,這處私鹽工坊內所有灶戶的收入,都是與私鹽產量掛鉤的,生產出來的私鹽越多、質量越好,這些灶戶的工錢就越多,所以不用洪祿等人監督,這些灶戶就會自發的精工細作,至少產量和品質方麵是有一定保證的。
“按照現在的進度,工坊每月的情況如何?”
洪祿顯然提前做過功課,說道:“目前工坊從灶戶中挑選出兩千人,分為數個環節,從收割、運輸蘆葦,以及挖掘鹽堿含量高的原料土,到篩選、熬製等工序,日夜不停的生產,預計每月可以生產十七、八萬斤私鹽,品質方麵寨主可以放心,肯定比鹽幫時期要好。”
“價格和成本如何?”
洪祿說道:“這方麵屬下的確不太懂,也詢問過工坊內的灶戶,現在暫定的售價是每斤六十文。成本方麵,蘆葦和原料土都是現成的,不用花錢,基本上就是人力的工錢,所以平攤下來,差不多折合每斤六文不到。”
劉煬大概算了一下,如此一個月下來,私鹽生意可以為自己賺大約九千多兩,也算是一大進項了。
劉煬對郭文朔和趙富山說道:“從今天起,私鹽工坊移交給商事房管理,工坊要盡快搭建起構架,任命一個工坊主管來。以後按月將盈利移交給賬房。”
“是。”
然後劉煬又對洪祿說道:“私鹽的運輸交給副寨主了,從微山島到留城縣,再到縣城以外,隻要在留城地界,都要由咱們的兄弟護送,插上咱們戚山寨的旗號,不能出差錯,這也是信用,隻有信用夠好,才會有更多的人過來買咱們的私鹽。”
洪祿笑著說道:“寨主放心,屬下親自安排兄弟一路護送,諒這留城縣境內,也不會有人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