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竦、範雍、劉平離京了?”
“離京了!本以為會有官家親自斟酒,群臣相送,沒想到他們不動聲色地離開,直接往西北去了!”
書房之中,聽了兒子呂公弼略帶疑惑的稟告,呂夷簡淡然道:“對夏之戰,勝敗難料,官家即便想要大張旗鼓,太後也不會應允的,待得前線傳回捷報,再慶賀不遲!”
單就這份心態,呂夷簡和太後是完全一致的,似夏竦這種身居參知政事,還想著拓邊立功,在呂夷簡看來,就是愚蠢的行險之舉。
兵凶戰危,瞬息萬變,焉知功過?
相反身在中樞,俯瞰天下大局,才是兩府重臣需要做的。
想到這裏,呂夷簡腦海中就不禁浮現出一個人:“狄仕林在做什麽?”
呂公弼道:“他在三司和館閣之間走動。”
呂夷簡手中的筆稍稍一頓,點了點頭:“近來政事堂中的三司奏劄,倒是較以往勤了不少,看來是受這位的影響了!”
呂公弼奇道:“此人還懂稅收治弊?”
“沒人生來就懂,不懂可以學,三司涉及財務大權,豈能輕慢?”呂夷簡強調了一句:“這才是正途!”
呂公弼目光閃爍,遲疑著道:“父親大人,有件事孩兒不知當講不當講?”
呂夷簡看了看這個兒子,了然於胸:“又是機宜司的事?有人求到你頭上了?”
“是!”
在這位麵前,呂公弼從來不敢隱瞞:“王家的女婿邱素,看上了機宜司提舉之位,減兩年磨勘,一年任滿即可!”
呂夷簡毫不遲疑:“婉拒了他,你別摻和!”
呂公弼其實就覺得父親不會同意,卻又有些抹不開妻子那邊的麵子,低聲道:“父親大人,兗州時,我們讓京東路提刑官洪邁顏麵喪盡,前程盡毀,他是王氏門生,此番也該稍加安撫!”
“無謂之言!”
呂夷簡淡淡地道:“王相當年對老夫恩重,王氏門生若有才幹者,老夫自會舉薦,然托公報私之舉不可為之,如洪邁、邱素這等無能之輩,登臨高位,便是積禍,你隻想著安撫旁人,卻不為自己族中的延續考慮麽?”
呂公弼心頭一凜:“是孩兒的錯!”
呂夷簡不止教訓兒子,還稍稍思忖片刻,開口道:“機宜司之爭,真正的關鍵不是外朝,還要看宮內!王家若是再來請求,你便這般答複,其他勿要理會!”
呂公弼目光閃動,首先想到的是太後與官家,但這兩位的注意力都在西北大局上,似乎不會過於關注機宜司,那麽宮內的還有誰?
“內侍省都知,勾當皇城司公事的任守忠?入內內侍省都知楊懷敏?”
……
宮內靜室。
任守忠和楊懷敏對坐,身前各有一杯清茶,心腹內官則在外麵候著,給予兩人一個絕對安寧的交談環境。
江德明、閻文應時期,入內內侍省都知和勾當皇城司是綁定在一起的,是為真正的大內總管,但接連倒下去兩位,劉娥痛定思痛之下,將宮內大權一分為二,任守忠管理前省南班,兼著皇城司的差事,楊懷敏則管理更加重要的後省北司,卻又與皇城司無緣。
一山不容二虎,大內裏麵有兩位實權內官,下麵的人該如何站隊?
不可避免的,任守忠與楊懷敏的關係轉入對立,都想在太後和官家麵前露臉,以便爭取到更大的話語權,確實起到了互相監督的製衡作用。
直到現在。
兩人對坐品茶,還是楊懷敏更沉不住氣些:“任都知,聖人和官家隨時會喚雜家,咱們也別耽擱了,說亮堂話吧!聽著宮內的口風,你希望在機宜司的三名提舉中,至少一人由我們內官擔著?”
任守忠清苦的臉上不動聲色:“那不是我的提議,下人鼓噪而已!”
楊懷敏撇了撇嘴,有些不屑於麵前這位的裝腔作勢:“咱家倒是覺得此法不錯,外臣與聖人、與官家可不是一條心,機宜司便是不歸皇城司管轄,也不能一位內臣都沒有呐!”
既然對方說的這般直白,任守忠知道自己必須展現誠意了,不然這好不容易的交流就得不歡而散:“楊都知所言不無道理,咱家也覺得,黃德和足以為監軍!”
“是啊!現在卻都被攪和了,祖宗之法,豈可擅變?前線開戰,豈能不以內官為監軍?”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楊懷敏越說,臉色變得越陰沉,最後更是咬牙切齒地道:“這些文臣,欺我等太甚!”
與前唐的太監相比,宋朝太監的權力本就大降,但原本再怎麽說,還有皇城司,還能外出監軍,耀武揚威。
現在可好,機宜司的成立,讓皇城司權力驟降,現在對西夏的戰略裏,更有一條令他們惶恐。
那是禦史中丞晏殊首先提出,後來又在《定邊十策》裏麵落實的,罷內臣監兵,不以陣圖授諸將!
官家的陣圖不授予倒也罷了,真要罷了內臣監兵,可就斷了一條內侍的晉升之路。
正如文臣外放知州,積攢功績後,回朝更能得到重用,內官外放監軍,亦是天子信任的體現,如果能好好貫徹天子的意圖,回宮後自然能水漲船高,不然隻在禁中苦熬,那晉升就太過漫長了。
同時這還是一條獲罪後重回中樞之路,曆史上任守忠由於極力巴結劉娥,在劉娥駕崩,仁宗正式掌權後,就把這個內官貶出去,但他卻靠著監軍得力,重新回宮,討好仁宗,後來仁宗駕崩後,轉而巴結曹太後,又舍棄曹太後投靠英宗,在各個掌權者中挑撥離間,反複橫跳,最後前朝的宰執們看不下去了,司馬光、韓琦、歐陽修、趙概聯手,直接越過英宗,將任守忠徹底貶謫,沒過多久就病死了。
現在任守忠沒有那等權勢,卻同樣要為自己考慮,沒有誰願意外出之路都被堵死,一輩子隻能在宮牆之內小心翼翼地侍奉各個主子,所以皇城司被奪權他忍了,但監軍被裁撤,就實在忍不了!
至於罷內臣監兵,是為國家大局,為前線戰事考慮?
他一個沒了根的宦官,理會那些作甚!
眼見楊懷敏的怒火同樣達到頂峰,任守忠開始添柴:“楊都知,此事還要從長計議,機宜司背後站著狄三元,此番《定邊十策》也是狄三元所獻,那位可是深受聖人和官家的信任,你千萬不能跟狄三元對著幹啊!”
楊懷敏怒了:“咱家沒想跟他對著幹,是他不放過咱家呐!江德明、閻文應,可都是這位入了京後的事情吧,現在是不是要輪到咱倆了?”
任守忠也是這麽認為的,所以想要敬而遠之,但現在遠不了了,就希望別人上:“那楊都知準備怎麽辦?”
楊懷敏能被太後選中,執掌入內內侍省大權,也不會做火中取栗的事情,冷冷地道:“伱應該說,我們準備怎麽辦?到這份上了,閣下還想置身事外?”
“當然不會!”
任守忠不慌不忙,取出一封信件,推了過去。
楊懷敏接過信件,打開掃了一遍,眉頭揚起:“原來任都知早有準備,有了外臣出麵,我們再在太後耳邊吹吹風,讓他們去和那位三元魁首鬥去!”
“正該如此!”
任守忠清苦的臉上終於露出笑容,舉起茶杯,稱呼表字:“敬嘉溢兄!”
楊懷敏嗬嗬一笑,也以茶代酒:“敬稷臣兄!”
“幹!”
……
“任守忠與楊懷敏私下密談了近半個時辰?”
就在前後兩省的都知,敲定了同盟,準備開始行動之際,官家的寢宮外,張茂則站定,聽著親信的稟告。
他年紀固然小,但作為從小服侍官家長大的內侍,任誰都知道,隻待官家親政,張茂則必然能上位掌權。
於是乎,在大內總管一分為二,大夥兒跟著站隊,卻有些既不願意選任守忠,又不想跟著楊懷敏的,幹脆朝著張茂則靠攏過去。
張茂則也沒有膽怯地將他們拒之門外,反倒平靜地予以接納,加以安排,很快宮內的大小事宜也瞞不過他。
但張茂則並未為了一己之私,而是時不時地說給官家聽,事無巨細,原原本本地稟明。
此時亦是如此,在確定完消息無誤後,張茂則就走入寢宮,來到正在看書的趙禎身側,低聲道:“官家,方才任都知和楊都知,在外省偏殿密會,屏退了其餘宮人,不知談論了什麽……”
“不知談論了什麽?能讓兩位都知密會,近來還有何等大事?”
趙禎放下書卷,目光中閃動著怒意:“看來不讓內臣監軍,果然是有道理的,怪不得先生和仕林不約而同地強調這點,從江德明到閻文應,再看任守忠和楊懷敏,皆是這般偏私妄念,上了前線,豈不是要誤了大局?”
張茂則低垂著頭,不作任何評價。
宮內事宜,他隻負責稟告,一切判斷自然交給這位跟著太後學習之下,越來越成熟的官家即可。
而趙禎一語道破兩位大內總管的心思後,仔細想了想,又不禁發出感慨:“敢動這份心思,說明比起仕林為國朝所做的諸多功績,朕予他的支持還不夠大啊!得多做些事情,方能震懾小人之心!”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離京了!本以為會有官家親自斟酒,群臣相送,沒想到他們不動聲色地離開,直接往西北去了!”
書房之中,聽了兒子呂公弼略帶疑惑的稟告,呂夷簡淡然道:“對夏之戰,勝敗難料,官家即便想要大張旗鼓,太後也不會應允的,待得前線傳回捷報,再慶賀不遲!”
單就這份心態,呂夷簡和太後是完全一致的,似夏竦這種身居參知政事,還想著拓邊立功,在呂夷簡看來,就是愚蠢的行險之舉。
兵凶戰危,瞬息萬變,焉知功過?
相反身在中樞,俯瞰天下大局,才是兩府重臣需要做的。
想到這裏,呂夷簡腦海中就不禁浮現出一個人:“狄仕林在做什麽?”
呂公弼道:“他在三司和館閣之間走動。”
呂夷簡手中的筆稍稍一頓,點了點頭:“近來政事堂中的三司奏劄,倒是較以往勤了不少,看來是受這位的影響了!”
呂公弼奇道:“此人還懂稅收治弊?”
“沒人生來就懂,不懂可以學,三司涉及財務大權,豈能輕慢?”呂夷簡強調了一句:“這才是正途!”
呂公弼目光閃爍,遲疑著道:“父親大人,有件事孩兒不知當講不當講?”
呂夷簡看了看這個兒子,了然於胸:“又是機宜司的事?有人求到你頭上了?”
“是!”
在這位麵前,呂公弼從來不敢隱瞞:“王家的女婿邱素,看上了機宜司提舉之位,減兩年磨勘,一年任滿即可!”
呂夷簡毫不遲疑:“婉拒了他,你別摻和!”
呂公弼其實就覺得父親不會同意,卻又有些抹不開妻子那邊的麵子,低聲道:“父親大人,兗州時,我們讓京東路提刑官洪邁顏麵喪盡,前程盡毀,他是王氏門生,此番也該稍加安撫!”
“無謂之言!”
呂夷簡淡淡地道:“王相當年對老夫恩重,王氏門生若有才幹者,老夫自會舉薦,然托公報私之舉不可為之,如洪邁、邱素這等無能之輩,登臨高位,便是積禍,你隻想著安撫旁人,卻不為自己族中的延續考慮麽?”
呂公弼心頭一凜:“是孩兒的錯!”
呂夷簡不止教訓兒子,還稍稍思忖片刻,開口道:“機宜司之爭,真正的關鍵不是外朝,還要看宮內!王家若是再來請求,你便這般答複,其他勿要理會!”
呂公弼目光閃動,首先想到的是太後與官家,但這兩位的注意力都在西北大局上,似乎不會過於關注機宜司,那麽宮內的還有誰?
“內侍省都知,勾當皇城司公事的任守忠?入內內侍省都知楊懷敏?”
……
宮內靜室。
任守忠和楊懷敏對坐,身前各有一杯清茶,心腹內官則在外麵候著,給予兩人一個絕對安寧的交談環境。
江德明、閻文應時期,入內內侍省都知和勾當皇城司是綁定在一起的,是為真正的大內總管,但接連倒下去兩位,劉娥痛定思痛之下,將宮內大權一分為二,任守忠管理前省南班,兼著皇城司的差事,楊懷敏則管理更加重要的後省北司,卻又與皇城司無緣。
一山不容二虎,大內裏麵有兩位實權內官,下麵的人該如何站隊?
不可避免的,任守忠與楊懷敏的關係轉入對立,都想在太後和官家麵前露臉,以便爭取到更大的話語權,確實起到了互相監督的製衡作用。
直到現在。
兩人對坐品茶,還是楊懷敏更沉不住氣些:“任都知,聖人和官家隨時會喚雜家,咱們也別耽擱了,說亮堂話吧!聽著宮內的口風,你希望在機宜司的三名提舉中,至少一人由我們內官擔著?”
任守忠清苦的臉上不動聲色:“那不是我的提議,下人鼓噪而已!”
楊懷敏撇了撇嘴,有些不屑於麵前這位的裝腔作勢:“咱家倒是覺得此法不錯,外臣與聖人、與官家可不是一條心,機宜司便是不歸皇城司管轄,也不能一位內臣都沒有呐!”
既然對方說的這般直白,任守忠知道自己必須展現誠意了,不然這好不容易的交流就得不歡而散:“楊都知所言不無道理,咱家也覺得,黃德和足以為監軍!”
“是啊!現在卻都被攪和了,祖宗之法,豈可擅變?前線開戰,豈能不以內官為監軍?”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楊懷敏越說,臉色變得越陰沉,最後更是咬牙切齒地道:“這些文臣,欺我等太甚!”
與前唐的太監相比,宋朝太監的權力本就大降,但原本再怎麽說,還有皇城司,還能外出監軍,耀武揚威。
現在可好,機宜司的成立,讓皇城司權力驟降,現在對西夏的戰略裏,更有一條令他們惶恐。
那是禦史中丞晏殊首先提出,後來又在《定邊十策》裏麵落實的,罷內臣監兵,不以陣圖授諸將!
官家的陣圖不授予倒也罷了,真要罷了內臣監兵,可就斷了一條內侍的晉升之路。
正如文臣外放知州,積攢功績後,回朝更能得到重用,內官外放監軍,亦是天子信任的體現,如果能好好貫徹天子的意圖,回宮後自然能水漲船高,不然隻在禁中苦熬,那晉升就太過漫長了。
同時這還是一條獲罪後重回中樞之路,曆史上任守忠由於極力巴結劉娥,在劉娥駕崩,仁宗正式掌權後,就把這個內官貶出去,但他卻靠著監軍得力,重新回宮,討好仁宗,後來仁宗駕崩後,轉而巴結曹太後,又舍棄曹太後投靠英宗,在各個掌權者中挑撥離間,反複橫跳,最後前朝的宰執們看不下去了,司馬光、韓琦、歐陽修、趙概聯手,直接越過英宗,將任守忠徹底貶謫,沒過多久就病死了。
現在任守忠沒有那等權勢,卻同樣要為自己考慮,沒有誰願意外出之路都被堵死,一輩子隻能在宮牆之內小心翼翼地侍奉各個主子,所以皇城司被奪權他忍了,但監軍被裁撤,就實在忍不了!
至於罷內臣監兵,是為國家大局,為前線戰事考慮?
他一個沒了根的宦官,理會那些作甚!
眼見楊懷敏的怒火同樣達到頂峰,任守忠開始添柴:“楊都知,此事還要從長計議,機宜司背後站著狄三元,此番《定邊十策》也是狄三元所獻,那位可是深受聖人和官家的信任,你千萬不能跟狄三元對著幹啊!”
楊懷敏怒了:“咱家沒想跟他對著幹,是他不放過咱家呐!江德明、閻文應,可都是這位入了京後的事情吧,現在是不是要輪到咱倆了?”
任守忠也是這麽認為的,所以想要敬而遠之,但現在遠不了了,就希望別人上:“那楊都知準備怎麽辦?”
楊懷敏能被太後選中,執掌入內內侍省大權,也不會做火中取栗的事情,冷冷地道:“伱應該說,我們準備怎麽辦?到這份上了,閣下還想置身事外?”
“當然不會!”
任守忠不慌不忙,取出一封信件,推了過去。
楊懷敏接過信件,打開掃了一遍,眉頭揚起:“原來任都知早有準備,有了外臣出麵,我們再在太後耳邊吹吹風,讓他們去和那位三元魁首鬥去!”
“正該如此!”
任守忠清苦的臉上終於露出笑容,舉起茶杯,稱呼表字:“敬嘉溢兄!”
楊懷敏嗬嗬一笑,也以茶代酒:“敬稷臣兄!”
“幹!”
……
“任守忠與楊懷敏私下密談了近半個時辰?”
就在前後兩省的都知,敲定了同盟,準備開始行動之際,官家的寢宮外,張茂則站定,聽著親信的稟告。
他年紀固然小,但作為從小服侍官家長大的內侍,任誰都知道,隻待官家親政,張茂則必然能上位掌權。
於是乎,在大內總管一分為二,大夥兒跟著站隊,卻有些既不願意選任守忠,又不想跟著楊懷敏的,幹脆朝著張茂則靠攏過去。
張茂則也沒有膽怯地將他們拒之門外,反倒平靜地予以接納,加以安排,很快宮內的大小事宜也瞞不過他。
但張茂則並未為了一己之私,而是時不時地說給官家聽,事無巨細,原原本本地稟明。
此時亦是如此,在確定完消息無誤後,張茂則就走入寢宮,來到正在看書的趙禎身側,低聲道:“官家,方才任都知和楊都知,在外省偏殿密會,屏退了其餘宮人,不知談論了什麽……”
“不知談論了什麽?能讓兩位都知密會,近來還有何等大事?”
趙禎放下書卷,目光中閃動著怒意:“看來不讓內臣監軍,果然是有道理的,怪不得先生和仕林不約而同地強調這點,從江德明到閻文應,再看任守忠和楊懷敏,皆是這般偏私妄念,上了前線,豈不是要誤了大局?”
張茂則低垂著頭,不作任何評價。
宮內事宜,他隻負責稟告,一切判斷自然交給這位跟著太後學習之下,越來越成熟的官家即可。
而趙禎一語道破兩位大內總管的心思後,仔細想了想,又不禁發出感慨:“敢動這份心思,說明比起仕林為國朝所做的諸多功績,朕予他的支持還不夠大啊!得多做些事情,方能震懾小人之心!”
83中文網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