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別被帶到書房時,張中承已經等了有些時辰,茶杯中的茶水已經涼透了。紀別連忙謝罪道:“讓首輔大人等候多時,是下官之過。”
“無礙,”張中承正在紙上筆走龍蛇,聞言放下筆,讓紀別坐在一邊,他自己坐在主位上。
“束之最近過得可好?”
紀別苦笑道:“首輔大人莫要打趣下官了。”
張中承哈哈大笑,像是聽到什麽有趣的事情一樣。他笑起來像個老小孩,額頭上擠出來幾道可笑的皺紋:“束之啊,還真是苦了你了。”
紀別賠著笑,不知道張中承到底想說什麽,他隻能坐在椅子邊,誠惶誠恐地等著張中承開口。
“想必束之也聽說了,老夫已經向陛下上疏請辭了,三勸三請後,老頭子可真的告老還鄉了。”
“首輔大人老當益壯,乃大梁朝廷中流砥柱……”
紀別話說到一半,就被張中承打斷了:“好了,別再奉承老夫了,如今的中流砥柱當是你們年輕人了。這點道理誰都懂,懷閣老他偏偏想不通,還想逆勢而為,也不看看他還能幹上幾年。”
這話紀別更不敢接了,隻能打著哈哈,聽著張中承繼續向下說。
“老夫已經和陛下推舉你入閣了。”
紀別聞言一愣,然後騰地站了起來深深一揖:“下官不敢,下官何德何能讓閣老如此看重。”
“哎,這就沒意思了。”張中承笑看著紀別,“年輕人,別想得太好了,以你如今的年紀,就算老夫推舉了,你今年也未見得入得了閣。”
“下官明白,下官知道自己尚有許多不足,能得閣老青眼已是大幸,不敢奢求更多。”
張中承滿臉慈祥,絲毫不像是高高在上的閣老:“束之,這一批年輕人中,你確實不同凡響,若你不能在朝堂中大展拳腳,反倒是我大梁的不幸了。”
紀別走出來後,還有些恍惚。這是兩世以來,第一個承認他能力的人,盡管是在這輩子,盡管他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官場生涯。
張中承最後的話還在他腦中迴響:“不管能力從何而來,是天生帶的也罷,後來學的也罷,隻要能為大梁鞠躬盡瘁,便都會留名青史。”
恍惚間,紀別開始認真感激重活一回的機會。
第51章 絕地刺殺
沒想到最終“慧眼識英才”的竟然是張中承,這個紀別一直無緣相較量,甚至還在心裏默默視為敵人的首輔。
上輩子張中承致仕後十年左右,朝中對他的評價逐漸定型,基本上是“中庸之臣”這四個字,說他既沒什麽大功績,也沒犯大過失。但又有誰會想被敲上這個記號,這相當於側麵地說明了他並無什麽能力。
張中承說到這裏時不免有些失落,他道:“老夫這輩子能耐也就到這裏了,大梁的未來還要靠你們這些有誌之士。”
一路走回去的路上,紀別都有些心不在焉,直到被一個人迎麵撞上,重重地摔倒在地時,才回過神來。
但沒等紀別自己站起來,就看見迎麵又是烏泱泱一群人跑來。和紀別相撞的那人此時也倒在了地上,追趕的人一窩蜂將他圍了起來,上去就是一頓拳打腳踢。
看這群人的打扮像是哪個府上的家丁,他們一邊踢打還一邊罵著:“讓你手腳不幹淨,偷了主子的東西還敢反過來藏在主子房裏。”“偷個東西都偷不明白,還以為自己有多聰明。”
沒人管被撞倒的紀別,他隻能自己拍拍衣襟站起來。然而就在這一個瞬間,他茅塞頓開,像是天邊一道驚雷劈入了他的腦海,他頓時靈台一片清明,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但在想通的同時,冷汗爭先恐後從毛孔中湧出,他拔腿就往大理寺跑去——他知道還有哪個地方沒搜查過了。
***
慈寧宮中,程殊每天看著春曉和李宴在她宮中膩膩歪歪,心中已經是波瀾不驚。如果說最初春曉躲著李宴還算是情趣,但如今她還在慈寧宮中呆著不走,程殊也不懂是為何。
但程殊倒是不反感,畢竟兩個大人也就是占了一點地方,但小皇子卻是可愛得緊。如今小皇子和程殊很親密了,自從不讓他找福順玩騎大馬,而安忠因為太瘦騎著又不爽,他就總是要程殊抱著。
程殊每每嘴上都說著“都已經會走了,還總是要抱著”,但還都是要將小皇子抱起來。
在慈寧宮中,每個人都寵著,還有知夏親手給他做吃的,和春玲縫的小衣裳,小皇子漸漸長開了,長得像個年畫中走出來的瓷娃娃,誰見了都要誇上一句可愛。
而這更加堅定了春曉讓小皇子留在慈寧宮的想法,如今李宴越來越寵這個唯一的兒子,這樣也讓落到他身上的視線更多。程殊雖然身份已經不是太後,但她在宮中的積威猶存,也算是能給小皇子多一重保護。
如今慈寧宮是這宮中的大熱之地,內務府陸陸續續派來了一些宮女和太監,福順為了教導他們,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
似乎一件大事過後總是要平靜上一段時間,齊王謀反案暫告一段落後,如今大梁境內一片太平,李宴來陪著春曉和小皇子的時間也多了起來。
而程殊和李宴之間的隔閡也少了許多,甚至在黃昏稍微轉涼後,會同坐在花廳中喝上一杯茶。
“無礙,”張中承正在紙上筆走龍蛇,聞言放下筆,讓紀別坐在一邊,他自己坐在主位上。
“束之最近過得可好?”
紀別苦笑道:“首輔大人莫要打趣下官了。”
張中承哈哈大笑,像是聽到什麽有趣的事情一樣。他笑起來像個老小孩,額頭上擠出來幾道可笑的皺紋:“束之啊,還真是苦了你了。”
紀別賠著笑,不知道張中承到底想說什麽,他隻能坐在椅子邊,誠惶誠恐地等著張中承開口。
“想必束之也聽說了,老夫已經向陛下上疏請辭了,三勸三請後,老頭子可真的告老還鄉了。”
“首輔大人老當益壯,乃大梁朝廷中流砥柱……”
紀別話說到一半,就被張中承打斷了:“好了,別再奉承老夫了,如今的中流砥柱當是你們年輕人了。這點道理誰都懂,懷閣老他偏偏想不通,還想逆勢而為,也不看看他還能幹上幾年。”
這話紀別更不敢接了,隻能打著哈哈,聽著張中承繼續向下說。
“老夫已經和陛下推舉你入閣了。”
紀別聞言一愣,然後騰地站了起來深深一揖:“下官不敢,下官何德何能讓閣老如此看重。”
“哎,這就沒意思了。”張中承笑看著紀別,“年輕人,別想得太好了,以你如今的年紀,就算老夫推舉了,你今年也未見得入得了閣。”
“下官明白,下官知道自己尚有許多不足,能得閣老青眼已是大幸,不敢奢求更多。”
張中承滿臉慈祥,絲毫不像是高高在上的閣老:“束之,這一批年輕人中,你確實不同凡響,若你不能在朝堂中大展拳腳,反倒是我大梁的不幸了。”
紀別走出來後,還有些恍惚。這是兩世以來,第一個承認他能力的人,盡管是在這輩子,盡管他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官場生涯。
張中承最後的話還在他腦中迴響:“不管能力從何而來,是天生帶的也罷,後來學的也罷,隻要能為大梁鞠躬盡瘁,便都會留名青史。”
恍惚間,紀別開始認真感激重活一回的機會。
第51章 絕地刺殺
沒想到最終“慧眼識英才”的竟然是張中承,這個紀別一直無緣相較量,甚至還在心裏默默視為敵人的首輔。
上輩子張中承致仕後十年左右,朝中對他的評價逐漸定型,基本上是“中庸之臣”這四個字,說他既沒什麽大功績,也沒犯大過失。但又有誰會想被敲上這個記號,這相當於側麵地說明了他並無什麽能力。
張中承說到這裏時不免有些失落,他道:“老夫這輩子能耐也就到這裏了,大梁的未來還要靠你們這些有誌之士。”
一路走回去的路上,紀別都有些心不在焉,直到被一個人迎麵撞上,重重地摔倒在地時,才回過神來。
但沒等紀別自己站起來,就看見迎麵又是烏泱泱一群人跑來。和紀別相撞的那人此時也倒在了地上,追趕的人一窩蜂將他圍了起來,上去就是一頓拳打腳踢。
看這群人的打扮像是哪個府上的家丁,他們一邊踢打還一邊罵著:“讓你手腳不幹淨,偷了主子的東西還敢反過來藏在主子房裏。”“偷個東西都偷不明白,還以為自己有多聰明。”
沒人管被撞倒的紀別,他隻能自己拍拍衣襟站起來。然而就在這一個瞬間,他茅塞頓開,像是天邊一道驚雷劈入了他的腦海,他頓時靈台一片清明,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但在想通的同時,冷汗爭先恐後從毛孔中湧出,他拔腿就往大理寺跑去——他知道還有哪個地方沒搜查過了。
***
慈寧宮中,程殊每天看著春曉和李宴在她宮中膩膩歪歪,心中已經是波瀾不驚。如果說最初春曉躲著李宴還算是情趣,但如今她還在慈寧宮中呆著不走,程殊也不懂是為何。
但程殊倒是不反感,畢竟兩個大人也就是占了一點地方,但小皇子卻是可愛得緊。如今小皇子和程殊很親密了,自從不讓他找福順玩騎大馬,而安忠因為太瘦騎著又不爽,他就總是要程殊抱著。
程殊每每嘴上都說著“都已經會走了,還總是要抱著”,但還都是要將小皇子抱起來。
在慈寧宮中,每個人都寵著,還有知夏親手給他做吃的,和春玲縫的小衣裳,小皇子漸漸長開了,長得像個年畫中走出來的瓷娃娃,誰見了都要誇上一句可愛。
而這更加堅定了春曉讓小皇子留在慈寧宮的想法,如今李宴越來越寵這個唯一的兒子,這樣也讓落到他身上的視線更多。程殊雖然身份已經不是太後,但她在宮中的積威猶存,也算是能給小皇子多一重保護。
如今慈寧宮是這宮中的大熱之地,內務府陸陸續續派來了一些宮女和太監,福順為了教導他們,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
似乎一件大事過後總是要平靜上一段時間,齊王謀反案暫告一段落後,如今大梁境內一片太平,李宴來陪著春曉和小皇子的時間也多了起來。
而程殊和李宴之間的隔閡也少了許多,甚至在黃昏稍微轉涼後,會同坐在花廳中喝上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