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好噴火衝鋒槍一事,李秦武心裏的一塊大石頭放下,他馬上去財務把錢交了,在廠裏領到第一批物料,回到車間,讓噴火衝鋒槍生產線全力運轉。


    負責噴火衝鋒槍生產線的工人全部來自北方,李秦武告訴他們這些槍是要支援北方將士抵禦日寇,這下子所有人都加上了buff,一個個不要命的幹。


    他們希望通過工作發泄背井離鄉的痛苦,同樣希望北方的將士們通過他們製造的武器殺敵,讓他們有回到家鄉的機會。


    李秦武見眾人幹勁滿滿,在車間裏轉了一圈,確認沒什麽問題後選擇離去,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辦,斯登衝鋒槍圖紙。


    李秦武來到孝義兵工廠新開設的武器設計部,相比於奉天兵工廠的武器設計部有3棟3層的高樓,有自己的院子,孝義兵工廠提供的住房要寒酸不少。


    不要說院子了,連樓房都沒有,隻有五間連在一起的小平房,某些地方的牆皮都脫落了,看起來像是剛清出來的倉庫,簡陋感撲麵而來。


    但好在平房內被打掃的很幹淨,且已經通了電,桌椅板凳和設計台繪圖工具都齊全。


    他來到繪圖台邊,放上一張圖紙夾緊,手上握著鉛筆,開始在腦中思索斯登衝鋒槍的零件。


    司登衝鋒槍有47個零件,結構非常簡單,絕大多數是衝壓而成,隻有槍機和槍管需要機床加工,整體沒用上什麽高級工藝。


    這讓該槍造價十分便宜,但隨之而來的是可靠性低,容易走火,質量差等缺點。


    尤其是走火這點,斯登衝鋒槍的保險設施,就是把槍栓拉過來卡在槍體的卡槽上,就這麽一簡陋的保險裝置。


    在士兵行進過程中,槍栓很容易被樹枝或背包掛鉤一類的東西掛到,導致槍栓從卡槽中脫落,使槍支進入待發狀態。


    斯登衝鋒槍的設計背景是英國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機,需要大批裝備自動武器,所以才會製造出這種不安全的武器,可現在的中國暫時沒那麽嚴重的亡國危機,李秦武覺得沒必要百分百照抄這個應急產品,自己可以在它的基礎上略微做一些改造,讓它的可靠性增加一些,哪怕成本因此提升也不會提升多少嘛。


    做好設計方向,李秦武開始動筆。


    首先是槍托,原版斯登衝鋒槍槍托就是根簡陋的金屬棍,這麽做的好處是造價便宜,能大幅度減低槍支重量。


    可壞處也十分明顯,太容易壞,隨便砸一下就彎,而且人機功效差,槍托就一根金屬棍子,使用手感是實木無法比的,要改。


    在中國這個工業落後的地方,木頭要比金屬便宜,去掉金屬槍托換成木質槍托,不但能提升手感,還能進一步減輕造價!


    李秦武幾筆把槍托數據畫好,尋思槍托都改了,那再加個手槍握把吧。


    斯登衝鋒槍的握把就是和槍托連在一起的一坨金屬構件,那玩意看著就別扭,握持手感要多糟糕有多糟糕。


    現在咱也不缺這兩個錢,大不了花一個大洋的成本給每支槍都做一個手槍握把,提高一下槍支人機功效。


    另外就是斯登衝鋒槍的彈匣,看過一兩部抗日劇的人應該都見過一個場景,使用斯登衝鋒槍的戰士用左手握持在彈匣上。


    看起來挺穩當,而且這個彈匣看著也像是拿來握持的,然而,這種握持方式是錯誤的,這會使槍供彈不暢,導致致命的卡殼,這一點在缺乏訓練的新兵手上十分常見。


    但其實這也不能怪新兵,橫置彈匣實在太適合握持,任何人第一眼看了,都會覺得彈匣就是用來握持用的,而正確的方式是握住彈匣前方那個短小的散熱桶。


    這個握持方法別扭的要死,那個散熱筒十分短小,不方便抓握,不符合人類手掌的人機工程學,所以新兵會下意識的去握持彈匣射擊。


    李秦武以前看過很多老戰場照片,那些歐美國家自己的士兵戰鬥時也經常錯誤握持,如果把斯登衝鋒槍放在中國大麵積鋪開,麵對受教育程度更低的中國士兵,這種情況隻會更加糟糕。


    斯登衝鋒槍的設計本就有些反人類,李秦武身為一個設計師,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而且斯登衝鋒槍的橫置彈匣已經落後,橫置彈匣會讓槍支重心變得糟糕,連續射擊可能導致槍口左右甩,這一點在鬼子的歪把子機槍上同樣有體現。


    這個時代人們對衝鋒槍的發展還處於探索階段,還沒意識到衝鋒槍的使用場景是快速奔襲作戰,他們對於衝鋒槍的使用意識還停留在傳統步兵,趴在地上向遠處射擊,因此把彈匣橫置,這樣士兵就可以在地上爬低射擊。


    但其實衝鋒槍的正確定位應該是快速機動作戰,彈匣側移導致的重心不穩是非常致命的,事實上,二戰前後,大多數國家已經意識到這點,衝鋒槍彈匣改為下移,彈匣下移的衝鋒槍重心更穩,整支槍體更流暢。


    知道衝鋒槍的發展方向,李秦武自然不可能在采取落後的彈匣側移布局,他打算在自己生產的斯登衝鋒槍中把彈匣改為下移。


    當然了,彈匣下移後 士兵們肯定會下意識去握持下移的彈匣,畢竟這個彈匣看著就和個垂直握把一樣,不握這裏握哪裏?


    這也會導致供彈不暢,對此李秦武的解決方案是增長彈匣井。


    既然握住彈匣會導致供彈不暢,那就去握彈匣井不就完了。


    李秦武感覺自己真tm是個天才,把彈匣井加長,衝鋒槍就相當於自帶垂直握把,增加了槍支的造作性能。


    最後需要解決的是走火問題,斯登衝鋒槍的走火問題源自保險係統過於簡陋,它的保險係統就是把槍栓拉到位,卡在槍身上的一個卡槽裏,隨便來點什麽雜物勾一下,槍栓就有可能從卡槽中脫落,讓槍支進入待激發狀態。


    這種簡陋的保險模式是李秦武無法接受的,畢竟,教育程度較高的歐美士兵都有這麽多走火事故,那麽在受教育程度更低,使用槍支更糙的中國士兵這裏,走火隻會更多!


    李秦武必須做出改進!


    說到保險改進,他下意識想到ak47那個大撥片保險,這保險原理十分簡單,把大玻片撥到保險狀態,槍械內部就有個金屬結構卡住扳機,將扳機鎖死,摳都摳不動。


    這玩意製造還挺簡單,添加四五個小零件就能解決,可添加這種保險要對斯登衝鋒槍內部結構大改,內部結構改了,外部結構也要更改。


    斯登衝鋒槍便宜的很大因素就是它外形簡陋,就一個圓柱體的槍體,如果進行這麽多內部更改,圓柱槍體變了,生產成本會提高不少。


    李秦武絕對不會動槍支主要結構,所以內置扳機鎖保險行不通。


    而且為了讓這把槍保住廉價的屬性,用在保險上的預算不能太多,那走火問題如何解決呢?


    好在李秦武這個鬼才點子夠邪乎,他想到一個既可以不改變槍體結構,又能降低走火率的方案。


    他打算直接在槍身上焊個可活動的圓型鉤子。


    斯登衝鋒槍不是因為槍栓容易被掛鉤脫出卡槽導致走火嗎?那就在卡槽邊搞個圓形鉤子,槍栓拉上來放在卡槽內,圓形鉤子翻過來圈在槍栓上,這樣不就降低槍栓被異物掛落的情況了嗎?


    一個可活動的圓圈鉤子,還是采用焊接方式,這麽點東西,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啦,這麽做也是有代價的,弄個圓形鉤子扣住槍栓,走火率是降低了,可士兵想開火射擊時,解除保險的動作會多一條,他們需要先將圓形鉤子撥開,然後將槍栓從卡槽中釋放,這才可以射擊。


    多出一個關閉保險的動作,有時候很可能要了士兵的命,可還是那一句話,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這已經是李秦武能想到增加槍械可靠性的唯一方法了。


    搞複雜的保險結構,就要對扳機進行大改,這顯然不符合斯登衝鋒槍造價低廉的初步用心,因此,他隻能選擇這麽個簡陋的保險方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奉天兵工廠武器設計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啊,生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啊,生活並收藏抗日,奉天兵工廠武器設計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