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以母係血統傳承,而艾黎卡的金髮碧眼雖然在猶太人中並不多見,但還算不上異類。至少艾黎卡的母親奧羅拉·科恩,就有著同樣的外貌特徵。
但艾黎卡的外祖母,卻並不是如此。
在艾黎卡從母親處繼承,並保存多年的舊影像中,她的外祖母,阿洛·科恩,是一位有著極漂亮棕發棕眸,笑容溫柔但堅定的女性。
艾黎卡並沒有機會與外祖母相處,她對這位與她血脈相連女性的所有記憶,都隻來自於幼年時,母親奧羅拉·科恩的追念講述——
阿洛在二戰期間曾被捕入納粹集中營,四零年代初,受美軍咆哮突擊隊解救來到紐約,並在隨後的幾年中短暫加入美軍,進行情報破譯工作。
但曾經的集中營生活,對她的身體造成嚴重傷害,致使她僅僅三十歲便英年早逝。
正如艾黎卡從未被告知父親是誰一樣,她的母親奧羅拉,似乎同樣有此困惑。
在科恩家,‘父親’是個從未有人出現過的稀奇符號。
而在阿洛·科恩過世二十五年後,她唯一的女兒,艾黎卡的母親奧羅拉·科恩,同樣在三十歲因公殉職。
這種可怕的巧合,就像是某種駭然的家族詛咒。
艾黎卡垂下眼眸,這讓蒂娜·布朗一時間誤認為,她由於剛剛的族裔問題,而受到冒犯。
“抱歉,我的詢問實在是粗魯又愚昧。”蒂娜立刻表明歉意。
美國是對種族歧視十分敏感的移民國家,時至今日,在一些隱性規則中,對於多樣種族依舊有著仔細分級——
wasp自然牢牢占據優越主義,而愛爾蘭裔、猶太人、義大利裔這類少數族裔,對wasp的印象一向算不上好。
艾黎卡作為猶太人被錯認成wasp,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對她的冒犯。
但與此同時,蒂娜·布朗也注意到,艾黎卡並沒有提到她的父係血緣。
而對於被錯認成英裔,艾黎卡顯然已經習慣,她試圖讓語氣變得輕鬆些,並解釋道,“事實上,我原本姓科恩,從我更改姓氏後,確實很少被辨認出是猶太人。”
科恩是美國十分常見的猶太姓氏,但艾黎卡在被帕克家收養後,不得不更改姓氏,為了便於日常生活中的諸多事宜——
比如在她剛剛被收養時,帕克夫婦曾帶上她與彼得,一同到洛杉磯的迪士尼樂園度假。
但從進入機場安檢,到迪士尼樂園裏的各項設施,無數需要驗證身份的場合裏,由於艾黎卡的姓氏與帕克一家不同,他們總會遇到工作人員的周密詳細查問,以排除艾黎卡是被誘拐的開能。
於是帕克夫婦在徵得艾黎卡的認同後,暫時為她改姓,同時依照艾黎卡的意願,將她母親的姓名奧羅拉·科恩,加入她的中間名。而艾黎卡隨時有權選擇重新改回科恩姓氏。
蒂娜·布朗聽聞艾黎卡提到改姓,自然會有所好奇,可此事無疑已經屬於個人隱私,並且她能夠看出,艾黎卡並不打算對此多談,於是蒂娜轉而談論起其他採訪話題。
《名利場》雖然一向以名人效應進行熱點報導,但她可從不是無良的小報記者,熱衷於用那些出賣客戶隱衷的下作手段,去攫取金錢名望。
不得不說,蒂娜·布朗在麵對艾黎卡時,稱得上寬遇優待——
作為力挽狂瀾,一舉令《名利場》東山再起的功勳總編,蒂娜一慣行事稱得上強勢,甚至曾被競爭對手稱為“雜誌界的揚基隊”,強硬到足以將所有人逼瘋。
但在蒂娜·布朗與艾黎卡的採訪中,她表現的十分溫和有禮,即便艾黎卡僅僅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她始終保持尊重。
與此同時,蒂娜發現,她與麵前這位年齡相差超過二十歲的女性,意外的相談甚歡。
當六十分鍾後,詳實精彩的採訪稿完成之時,蒂娜對麵前金髮尤物的稱呼,已經由‘帕克女士’換成‘黎卡’。
此刻,《名利場》功勳主編蒂娜·布朗看向艾黎卡,“明天之前,這份稿件將與你精彩絕倫的拍攝影像一起,被交到麥可·奧維茨手上。”
——“相信我,黎卡,沒人能對你視若無睹,這將是你扣響好萊塢大門的夢幻一役。”
第13章
當艾黎卡結束她在《名利場》的工作,並帶上一張十萬美元的支票回到帕克家時,時針正巧指向午後兩點。
梅姨自然還沒有下班歸家,而彼得此刻同樣不在家中,艾黎卡猜測,他可能是與昨天返回紐約的哈裏·奧斯本,相約外出聚餐。
“whew——”一上午緊張忙碌的日程過後,在無人之時,艾黎卡終於能放鬆些的呼一口氣,讓這兩天緊繃的精神壓力得到釋放。
走進臥室,她將自己用力拋到床上。
昨晚睡得不算好,雖然美國向來沒有午休的習慣,但艾黎卡此時難免感覺有些疲倦,可由於她向來規律的生物鍾,又沒能輕易入睡。
於是她隻能從手邊書櫃摸出一本《論表演的技術》,側躺著翻閱起來。
它同樣是由表演訓練大師麥可·契訶夫所著,比起廣為流傳的《致演員》,更為詳實完整。
而在艾黎卡剛剛翻閱到‘演員該如何用身體形象展現美感’時,耳邊傳來一陣聲響,是公寓門被開啟的聲響。
但艾黎卡的外祖母,卻並不是如此。
在艾黎卡從母親處繼承,並保存多年的舊影像中,她的外祖母,阿洛·科恩,是一位有著極漂亮棕發棕眸,笑容溫柔但堅定的女性。
艾黎卡並沒有機會與外祖母相處,她對這位與她血脈相連女性的所有記憶,都隻來自於幼年時,母親奧羅拉·科恩的追念講述——
阿洛在二戰期間曾被捕入納粹集中營,四零年代初,受美軍咆哮突擊隊解救來到紐約,並在隨後的幾年中短暫加入美軍,進行情報破譯工作。
但曾經的集中營生活,對她的身體造成嚴重傷害,致使她僅僅三十歲便英年早逝。
正如艾黎卡從未被告知父親是誰一樣,她的母親奧羅拉,似乎同樣有此困惑。
在科恩家,‘父親’是個從未有人出現過的稀奇符號。
而在阿洛·科恩過世二十五年後,她唯一的女兒,艾黎卡的母親奧羅拉·科恩,同樣在三十歲因公殉職。
這種可怕的巧合,就像是某種駭然的家族詛咒。
艾黎卡垂下眼眸,這讓蒂娜·布朗一時間誤認為,她由於剛剛的族裔問題,而受到冒犯。
“抱歉,我的詢問實在是粗魯又愚昧。”蒂娜立刻表明歉意。
美國是對種族歧視十分敏感的移民國家,時至今日,在一些隱性規則中,對於多樣種族依舊有著仔細分級——
wasp自然牢牢占據優越主義,而愛爾蘭裔、猶太人、義大利裔這類少數族裔,對wasp的印象一向算不上好。
艾黎卡作為猶太人被錯認成wasp,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對她的冒犯。
但與此同時,蒂娜·布朗也注意到,艾黎卡並沒有提到她的父係血緣。
而對於被錯認成英裔,艾黎卡顯然已經習慣,她試圖讓語氣變得輕鬆些,並解釋道,“事實上,我原本姓科恩,從我更改姓氏後,確實很少被辨認出是猶太人。”
科恩是美國十分常見的猶太姓氏,但艾黎卡在被帕克家收養後,不得不更改姓氏,為了便於日常生活中的諸多事宜——
比如在她剛剛被收養時,帕克夫婦曾帶上她與彼得,一同到洛杉磯的迪士尼樂園度假。
但從進入機場安檢,到迪士尼樂園裏的各項設施,無數需要驗證身份的場合裏,由於艾黎卡的姓氏與帕克一家不同,他們總會遇到工作人員的周密詳細查問,以排除艾黎卡是被誘拐的開能。
於是帕克夫婦在徵得艾黎卡的認同後,暫時為她改姓,同時依照艾黎卡的意願,將她母親的姓名奧羅拉·科恩,加入她的中間名。而艾黎卡隨時有權選擇重新改回科恩姓氏。
蒂娜·布朗聽聞艾黎卡提到改姓,自然會有所好奇,可此事無疑已經屬於個人隱私,並且她能夠看出,艾黎卡並不打算對此多談,於是蒂娜轉而談論起其他採訪話題。
《名利場》雖然一向以名人效應進行熱點報導,但她可從不是無良的小報記者,熱衷於用那些出賣客戶隱衷的下作手段,去攫取金錢名望。
不得不說,蒂娜·布朗在麵對艾黎卡時,稱得上寬遇優待——
作為力挽狂瀾,一舉令《名利場》東山再起的功勳總編,蒂娜一慣行事稱得上強勢,甚至曾被競爭對手稱為“雜誌界的揚基隊”,強硬到足以將所有人逼瘋。
但在蒂娜·布朗與艾黎卡的採訪中,她表現的十分溫和有禮,即便艾黎卡僅僅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她始終保持尊重。
與此同時,蒂娜發現,她與麵前這位年齡相差超過二十歲的女性,意外的相談甚歡。
當六十分鍾後,詳實精彩的採訪稿完成之時,蒂娜對麵前金髮尤物的稱呼,已經由‘帕克女士’換成‘黎卡’。
此刻,《名利場》功勳主編蒂娜·布朗看向艾黎卡,“明天之前,這份稿件將與你精彩絕倫的拍攝影像一起,被交到麥可·奧維茨手上。”
——“相信我,黎卡,沒人能對你視若無睹,這將是你扣響好萊塢大門的夢幻一役。”
第13章
當艾黎卡結束她在《名利場》的工作,並帶上一張十萬美元的支票回到帕克家時,時針正巧指向午後兩點。
梅姨自然還沒有下班歸家,而彼得此刻同樣不在家中,艾黎卡猜測,他可能是與昨天返回紐約的哈裏·奧斯本,相約外出聚餐。
“whew——”一上午緊張忙碌的日程過後,在無人之時,艾黎卡終於能放鬆些的呼一口氣,讓這兩天緊繃的精神壓力得到釋放。
走進臥室,她將自己用力拋到床上。
昨晚睡得不算好,雖然美國向來沒有午休的習慣,但艾黎卡此時難免感覺有些疲倦,可由於她向來規律的生物鍾,又沒能輕易入睡。
於是她隻能從手邊書櫃摸出一本《論表演的技術》,側躺著翻閱起來。
它同樣是由表演訓練大師麥可·契訶夫所著,比起廣為流傳的《致演員》,更為詳實完整。
而在艾黎卡剛剛翻閱到‘演員該如何用身體形象展現美感’時,耳邊傳來一陣聲響,是公寓門被開啟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