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掌門選舉(十一)
其實不然,早在大唐貞元年間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殘酷的方式用於解決鄉民爭端,發明者正是大唐官府,民國黑幫隻不過是拾人牙慧而已。
山西洪洞縣廣勝寺的霍泉分水亭有一副石刻對聯,上聯為“分三分七分隔鐵柱”,下聯為“水清水秀水成銀濤”,上下聯開頭倆字合在一塊就是“分水”,分水亭旁有好漢廟,據傳就是為了紀念在油鍋裏撈銅錢而犧牲的好漢而建造的。
原來,洪洞地區曆來缺水嚴重,霍泉便是此地百姓灌溉農田、日常飲用的唯一水源。古時,趙城、洪洞分屬兩縣,霍泉水發源於趙城,在流經洪洞縣後又繞回趙城,兩縣人為爭奪霍泉水,年年聚眾械鬥,死傷無數。《山西通誌》記載:“洪趙爭水,歲久,至二縣不相婚嫁”,兩縣縣長甚至山西巡撫因此被撤被貶的也不計無數。
相傳在大唐貞元年間,兩縣百姓為爭霍泉水再次大規模械鬥,官府派兵彈壓都難以平息。無奈之下,洪、趙兩縣縣令隻得召集當地有名望的鄉紳來共商平息爭端之策,最後三方共同議定了分水之法,將兩縣的用水分開。那麽如何分水呢?官府想到了一個非常殘忍的法子,那就是油鍋裏撈銅錢。
縣令命人在霍泉的水神廟前,架起一口大油鍋,擲十枚銅錢於鍋底,在將鍋中之油燒沸後,命兩縣所選勇士,用手探入油鍋內撈之,撈得幾枚錢,便得幾份水。趙城所選的勇士比較爺們兒,願意先撈,他一氣抓出七枚銅錢,為趙城贏得了霍泉七分水,而洪洞則隻能得剩餘的三分水。官府隨後便按照撈出的銅錢豎立石柱將水流三七分開,從兩條支渠中分別流走。
而那位油鍋裏撈取銅錢的勇士的右臂則被油炸得焦爛,很快就不治死去。為了紀念這位勇士,趙城便在分水亭旁建立了一座好漢廟,視其為澤被一方的英雄。
大唐官府發明的這招油鍋裏撈銅錢的法子在後續的曆朝曆代都有沿用,到了清朝,官府甚至將其用於解決商販之間的經營爭端,獲勝者還能得到獨占經營的獎賞。
據清人小橫香室主人所撰的《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清初時,無錫王家經營冶鍋坊,與另一家同樣經營鑄鍋業的同行競爭十分激烈,兩家互不相讓,為了打垮對方,都爭相降價,沒有一個了結。
無奈之下,雙方經官府約定,采用油鍋裏撈秤砣的方式來解決爭端,哪家能夠徒手從沸油中取出秤砣,鑄鍋業就由哪家獨占專營。
當時王家的一個店役已經年老,自覺時日不多,平日多受王家恩惠,便想著通過撈取秤砣來報答王家。於是在衙門的見證下,老店役伸手在燒沸的油鍋內撈出秤砣,擲於地上,由此呈部立案,王家得以世代獨占鑄鍋行。
當然,正如唐朝的那位勇士,王家的這位老店役也很快不治身亡。到了清末,該王姓子孫已經分房為數十家,都以鑄鍋為業,其鑄造的鍋發售於大江南北,王家每年除夕都要祭奠這位老店役,作為報本之祭。
除了油鍋裏撈銅錢,清朝時解決商販之間的爭端的方式還衍生出坐熱餅鐺等各種方式。
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清朝時,京城內各種貨物商店從來都不止一家,唯有紅果行(即山楂)就天橋一家,其他人都不能開設,據傳這也是這家紅果行的祖先用性命換來的特權。
當時經營紅果的有兩家,都是山東人,兩家同樣互不相讓,後來官府出麵調停說:“我今設大餅鐺於此地,以火烤熱,誰能坐於其上而不呼痛,紅果行就歸誰獨自經營,不得再有爭論!”
兩家麵麵相覷,都沒想到是這麽個方法,但既然有官府出麵調停,兩家也都想獨占經營,於是便咬牙答應了。雙方議定之後,官府便將大餅鐺當眾烤熱,令兩家主人盤坐於其上。其中一家主人腳一落入餅鐺內便被燙地跳了起來,再也不敢嚐試。
而天橋這家主人就比較狠了,一言不發地就解衣盤腿坐在餅鐺上,火烤得兩股肉吱吱作響,須臾兩股的肉已然焦爛,圍觀之人無不駭然,這家主人起身沒多久就倒地而死。由此,京城的紅果行就歸天橋這家獨享經營,他人不得開設,並呈部立案,從此不再有異議。一直到清末,京城的紅果行也就天橋這一家。
那麽,在古代為何會出現這種以性命對賭來解決爭端的方式呢?
其實,油鍋裏撈銅錢雖然殘忍,但損害的隻是一人的生命或利益。而利害不同的群體(如洪洞和趙城兩縣的鄉民)之間的械鬥衝突則會造成更多的人員傷亡和秩序混亂。這種以個人的犧牲來換取群體利益的做法,符合民眾的傳統道德觀念。
由此所確定的利益分配則被視為一種天經地義的結果,是一種建立在傳統道德基礎上的民間契約,具有毋庸置疑的權威性,同樣也受到官方的默認和許可。官府甚至有時會鼓勵民間通過這種對賭的方式來解決爭端。到了現代,這種野蠻的解決爭端的方式自然不複存在。
那麽,今日的洪門會采取何種的“文鬥”方式呢?下午開始後就會見分曉。
李天行聽到主持人宣布掌門選舉進入下一步,他知道,他上場的時間到了,心裏從這一刻起開始認真起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管怎麽,先填飽肚子再說,否則可不能全力發揮出來。於是李天行催促著杜天雷向餐廳趕去,想要提前挑選食物。
由於洪門已經將天海大酒店都包了下來,食宿都是免費的。李天行趕在第一波到達餐廳,主打一個肉食主義,什麽牛排,排骨,雞腿……通通都一股腦的吃進腹中。他的這一行為不禁讓杜天雷為之驚歎,當然也引起了其他洪門中人的注意。因為第三天進行的是洪門掌門的選舉,因此其他幫派的人員還有其他無關人員都已經離開了,隻剩下了洪門自己的人,杜天雷除外。李天行自從扶著鍾老上台,算是在所有洪門中人麵前露了個麵,但是也僅僅是露麵而已,大家還都不認識他。這次又目睹了他一番“胡吃海塞”,對他的印象也就停留在了“鄉巴佬”,沒有見過世麵,跟沒有吃過什麽好東西一樣。當然,李天行是不在乎這些的,他也根本沒有注意到別人異樣的眼光,他現在隻想著先補充能量,為下午的“武鬥”做好準備。
就在李天行飽餐一頓之後,正在愜意的剔著牙,有一個年輕人來到李天行的麵前,告訴他鍾老找他。李天行知道鍾老肯定是為下午的“武鬥”而來,他也沒有耽擱,跟杜天雷打了一聲招呼後就離開了。
其實不然,早在大唐貞元年間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殘酷的方式用於解決鄉民爭端,發明者正是大唐官府,民國黑幫隻不過是拾人牙慧而已。
山西洪洞縣廣勝寺的霍泉分水亭有一副石刻對聯,上聯為“分三分七分隔鐵柱”,下聯為“水清水秀水成銀濤”,上下聯開頭倆字合在一塊就是“分水”,分水亭旁有好漢廟,據傳就是為了紀念在油鍋裏撈銅錢而犧牲的好漢而建造的。
原來,洪洞地區曆來缺水嚴重,霍泉便是此地百姓灌溉農田、日常飲用的唯一水源。古時,趙城、洪洞分屬兩縣,霍泉水發源於趙城,在流經洪洞縣後又繞回趙城,兩縣人為爭奪霍泉水,年年聚眾械鬥,死傷無數。《山西通誌》記載:“洪趙爭水,歲久,至二縣不相婚嫁”,兩縣縣長甚至山西巡撫因此被撤被貶的也不計無數。
相傳在大唐貞元年間,兩縣百姓為爭霍泉水再次大規模械鬥,官府派兵彈壓都難以平息。無奈之下,洪、趙兩縣縣令隻得召集當地有名望的鄉紳來共商平息爭端之策,最後三方共同議定了分水之法,將兩縣的用水分開。那麽如何分水呢?官府想到了一個非常殘忍的法子,那就是油鍋裏撈銅錢。
縣令命人在霍泉的水神廟前,架起一口大油鍋,擲十枚銅錢於鍋底,在將鍋中之油燒沸後,命兩縣所選勇士,用手探入油鍋內撈之,撈得幾枚錢,便得幾份水。趙城所選的勇士比較爺們兒,願意先撈,他一氣抓出七枚銅錢,為趙城贏得了霍泉七分水,而洪洞則隻能得剩餘的三分水。官府隨後便按照撈出的銅錢豎立石柱將水流三七分開,從兩條支渠中分別流走。
而那位油鍋裏撈取銅錢的勇士的右臂則被油炸得焦爛,很快就不治死去。為了紀念這位勇士,趙城便在分水亭旁建立了一座好漢廟,視其為澤被一方的英雄。
大唐官府發明的這招油鍋裏撈銅錢的法子在後續的曆朝曆代都有沿用,到了清朝,官府甚至將其用於解決商販之間的經營爭端,獲勝者還能得到獨占經營的獎賞。
據清人小橫香室主人所撰的《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清初時,無錫王家經營冶鍋坊,與另一家同樣經營鑄鍋業的同行競爭十分激烈,兩家互不相讓,為了打垮對方,都爭相降價,沒有一個了結。
無奈之下,雙方經官府約定,采用油鍋裏撈秤砣的方式來解決爭端,哪家能夠徒手從沸油中取出秤砣,鑄鍋業就由哪家獨占專營。
當時王家的一個店役已經年老,自覺時日不多,平日多受王家恩惠,便想著通過撈取秤砣來報答王家。於是在衙門的見證下,老店役伸手在燒沸的油鍋內撈出秤砣,擲於地上,由此呈部立案,王家得以世代獨占鑄鍋行。
當然,正如唐朝的那位勇士,王家的這位老店役也很快不治身亡。到了清末,該王姓子孫已經分房為數十家,都以鑄鍋為業,其鑄造的鍋發售於大江南北,王家每年除夕都要祭奠這位老店役,作為報本之祭。
除了油鍋裏撈銅錢,清朝時解決商販之間的爭端的方式還衍生出坐熱餅鐺等各種方式。
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清朝時,京城內各種貨物商店從來都不止一家,唯有紅果行(即山楂)就天橋一家,其他人都不能開設,據傳這也是這家紅果行的祖先用性命換來的特權。
當時經營紅果的有兩家,都是山東人,兩家同樣互不相讓,後來官府出麵調停說:“我今設大餅鐺於此地,以火烤熱,誰能坐於其上而不呼痛,紅果行就歸誰獨自經營,不得再有爭論!”
兩家麵麵相覷,都沒想到是這麽個方法,但既然有官府出麵調停,兩家也都想獨占經營,於是便咬牙答應了。雙方議定之後,官府便將大餅鐺當眾烤熱,令兩家主人盤坐於其上。其中一家主人腳一落入餅鐺內便被燙地跳了起來,再也不敢嚐試。
而天橋這家主人就比較狠了,一言不發地就解衣盤腿坐在餅鐺上,火烤得兩股肉吱吱作響,須臾兩股的肉已然焦爛,圍觀之人無不駭然,這家主人起身沒多久就倒地而死。由此,京城的紅果行就歸天橋這家獨享經營,他人不得開設,並呈部立案,從此不再有異議。一直到清末,京城的紅果行也就天橋這一家。
那麽,在古代為何會出現這種以性命對賭來解決爭端的方式呢?
其實,油鍋裏撈銅錢雖然殘忍,但損害的隻是一人的生命或利益。而利害不同的群體(如洪洞和趙城兩縣的鄉民)之間的械鬥衝突則會造成更多的人員傷亡和秩序混亂。這種以個人的犧牲來換取群體利益的做法,符合民眾的傳統道德觀念。
由此所確定的利益分配則被視為一種天經地義的結果,是一種建立在傳統道德基礎上的民間契約,具有毋庸置疑的權威性,同樣也受到官方的默認和許可。官府甚至有時會鼓勵民間通過這種對賭的方式來解決爭端。到了現代,這種野蠻的解決爭端的方式自然不複存在。
那麽,今日的洪門會采取何種的“文鬥”方式呢?下午開始後就會見分曉。
李天行聽到主持人宣布掌門選舉進入下一步,他知道,他上場的時間到了,心裏從這一刻起開始認真起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管怎麽,先填飽肚子再說,否則可不能全力發揮出來。於是李天行催促著杜天雷向餐廳趕去,想要提前挑選食物。
由於洪門已經將天海大酒店都包了下來,食宿都是免費的。李天行趕在第一波到達餐廳,主打一個肉食主義,什麽牛排,排骨,雞腿……通通都一股腦的吃進腹中。他的這一行為不禁讓杜天雷為之驚歎,當然也引起了其他洪門中人的注意。因為第三天進行的是洪門掌門的選舉,因此其他幫派的人員還有其他無關人員都已經離開了,隻剩下了洪門自己的人,杜天雷除外。李天行自從扶著鍾老上台,算是在所有洪門中人麵前露了個麵,但是也僅僅是露麵而已,大家還都不認識他。這次又目睹了他一番“胡吃海塞”,對他的印象也就停留在了“鄉巴佬”,沒有見過世麵,跟沒有吃過什麽好東西一樣。當然,李天行是不在乎這些的,他也根本沒有注意到別人異樣的眼光,他現在隻想著先補充能量,為下午的“武鬥”做好準備。
就在李天行飽餐一頓之後,正在愜意的剔著牙,有一個年輕人來到李天行的麵前,告訴他鍾老找他。李天行知道鍾老肯定是為下午的“武鬥”而來,他也沒有耽擱,跟杜天雷打了一聲招呼後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