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沒有充足的證據說明,在對俄戰局初期,“政治委員命令”到底在德國國防軍戰鬥區域和占領區多小的範圍內得到了貫徹。而事實是在1941 年盛夏,在戰俘營裏卻關押著無數各級政治委員。國防處長對此自然一無所知,而希特勒卻有耳聞,並為此專門下達了“處置蘇俄戰俘的命令”’。
根據這一切跡象表明,這道新命令的主要目的是,在前線地區“篩選”俘虜營裏的政治委員和幹部,以此作為彌補措施,戰後,有些人將這個新命令看作“政治委員命令”的組成部分,這是不正確的。新命令的發起人和撰寫者是希特勒本人,以及命令的接受者、不幸的凱特爾。不同的受命者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命令的接受者一個是前線指揮部,另一個是國防軍戰俘機關。新的命令對劊子手希姆萊來說,是大開殺戒的上方寶劍;而對前線指揮部來說則完全是另一種事。他們知道,非法處置戰俘營裏政治委員的消息,很快就會被敵方知道。它隻能迫使俄軍政治委員們及其部隊戰鬥到最後一顆子彈。因此,到1942 年6 月對戰俘營所下達的命令、盡管未被廢棄,也基本未加貫徹。
在結束這一充滿憂鬱回憶的一章時,還要說:人們經常從軍方聽到這樣一種說法,即在北非或義大利,德國陸軍在進行“正派的戰鬥”。其言外之意不僅是對東方陸軍的否定,同時也是對陸軍絕大多數的毫無道現的貶低。暫且不說東線和南線的大量部隊進行過換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人,盡管承受了聞所未聞的負擔——來自己方“高級領導機構”的和敵方的——但是他們仍然懂得維護其傳統作風。
2、從戰局開始到冬季危機
新的戰地大本營
與1940 年西線不同,在希特勒命令大本營自東普魯士遷移之前,他為能獲悉德國陸軍6 月22 日清晨越過蘇俄邊界後的結果,一直等了大約36 個小時。直到第二天中午,當蘇俄宣布當天為第一個動員日時,德國領率機構才分別乘飛機和特別列車踏上東進的道路。其中,國防處原班人馬幹14 時45份由柏林格呂內瓦爾德出發,於翌日早晨3 時45 分到達距拉斯膝堡城東數公裏的目的地“格爾利茨林場”。
參謀部新的第2號宿營地設在距一條火車支線車站僅幾百公尺的地方。營地後麵高架著鐵絲網,但從大街向後瞭望,什麽也看不見。宿營地內還有一家簡陋的森林客店,是拉斯滕堡居民的短途旅行的歇腳處。在這個客店周圍建造了幾所木製簡陋房屋。大部分工作室就設在這些房屋內。這些房屋的規格、窗戶的數量以及內部設施,都是以柏林的各個部為標準建造的。更使人吃驚的是有一半隱蔽在地下的設施,它象一列長長的臥車室,一個門挨著一個門,這裏是軍官們的工作室和臥室,甚至國防處長在這裏有兩間臥室,水泥牆壁上鑲著淡雅的木板,洗漱室和浴室鋪設著瓷磚,有製式衣櫥,取暖設備、電氣裝置等等,應有盡有,這一切與“戰地”大本營幾乎有些不相稱。幾天之後,國防處長第個脫離這坐地下墓穴,搬到車站附近的列車上,後又遷移到老式客店裏。不久,國防處的其他成員也搬到工棚裏。
在第2號宿營地裏,除了參謀部的戰地隊外,還有陸軍的所謂“元首衛隊營”,負責警戒,衛隊營指揮宮還兼營地衛戍官。人們相互間很少見麵,也不了解,但生活在大本營區域裏,總還是生活在自己人中間,無需絲毫戒備。
在大街的另一邊,向東不到1 公裏處,是大本營第1 號宿營地。在這裏住著希特勒和他的“國家、黨和國防軍”的來信。軍隊方麵,除希特勒的副官外,隻有凱特爾、約德爾,以及新增加的“編史官”、總參謀部中校舍爾夫。在這裏,也有幾所木製房間作為會議室和“飯廳”。而作為臥室和工作室的都是由鋼筋混凝土構築的掩體,每個掩體都有兩個和更多的小房間。在最北角,是希特勒的掩體,因為希特勒怕見陽光,窗戶依舊朝北。這個被希特勒稱之為“狼穴”的地方,時至今日仍被波蘭列為名勝古蹟,供遊人參觀。
陸軍總司令部設在安格爾堡周圍的森林裏,乘車1 個小時可到達大本營。空軍總司令戈林和他的司令部也住在大本營附近。然而,國防處長在3年多的時間裏,沒有一次去過空軍總司令部的駐地;與此同時,他卻與陸軍總司令部——在勤務之內和勤務之外問題上——保持著密切聯繫。在這裏,作者還想起另外一件事,很能說明兩者的差別:當陸軍總司令部首腦前往“狼穴”時,隻乘坐一輛舊式灰色小型列車,這種車輛隻適合在“郊區路軌”上行駛;而戈林前往大本營時,最低要乘坐由3.4 節大型現代化車廂組成的豪華列車,行駛在僅100 多米的單線鐵軌上,車上設備舒適華麗,配有身著白色服裝的服務人員。海軍總司令留在柏林,在頭幾個月裏,僅派一名海軍上將作為其常駐代表,住在1 號宿營地裏。雖然“狼穴”設在前線附近,可是處在這窮鄉僻壤中,卻幾乎沒有當初西線大規模軍事行動中所應有的感覺。甚至在第一次乘車“向前”開進時,在遼闊的區域裏,也常見到一些散兵遊勇。但不久,國防處長便無法前進,隻得換乘一架旅行飛機,以便在僅有的數小時內,到達指定地點,與部隊取得聯繫。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的先頭部隊,越是快速向東方推進,拉斯滕堡的森林裏越是顯得寂寞。由於離前線需要幾天幾夜的時間,而且中間無處休息,所以飛往前線的可能性已變得絕無僅有,何況約德爾也自然不會批準。為能擺脫鋼筋混凝土和簡易住房的窒息空氣,作者曾好幾次與當時的參謀部副官、有名的賽馬能手莫姆上校,在晨霧朦朧的黎明,騎馬馳騁在原野上,以享受幾分近似戰爭的氣味。有時,也利用下午的時間,漫步在東普魯士的田野上和森林中,得以休養生息。
根據這一切跡象表明,這道新命令的主要目的是,在前線地區“篩選”俘虜營裏的政治委員和幹部,以此作為彌補措施,戰後,有些人將這個新命令看作“政治委員命令”的組成部分,這是不正確的。新命令的發起人和撰寫者是希特勒本人,以及命令的接受者、不幸的凱特爾。不同的受命者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命令的接受者一個是前線指揮部,另一個是國防軍戰俘機關。新的命令對劊子手希姆萊來說,是大開殺戒的上方寶劍;而對前線指揮部來說則完全是另一種事。他們知道,非法處置戰俘營裏政治委員的消息,很快就會被敵方知道。它隻能迫使俄軍政治委員們及其部隊戰鬥到最後一顆子彈。因此,到1942 年6 月對戰俘營所下達的命令、盡管未被廢棄,也基本未加貫徹。
在結束這一充滿憂鬱回憶的一章時,還要說:人們經常從軍方聽到這樣一種說法,即在北非或義大利,德國陸軍在進行“正派的戰鬥”。其言外之意不僅是對東方陸軍的否定,同時也是對陸軍絕大多數的毫無道現的貶低。暫且不說東線和南線的大量部隊進行過換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人,盡管承受了聞所未聞的負擔——來自己方“高級領導機構”的和敵方的——但是他們仍然懂得維護其傳統作風。
2、從戰局開始到冬季危機
新的戰地大本營
與1940 年西線不同,在希特勒命令大本營自東普魯士遷移之前,他為能獲悉德國陸軍6 月22 日清晨越過蘇俄邊界後的結果,一直等了大約36 個小時。直到第二天中午,當蘇俄宣布當天為第一個動員日時,德國領率機構才分別乘飛機和特別列車踏上東進的道路。其中,國防處原班人馬幹14 時45份由柏林格呂內瓦爾德出發,於翌日早晨3 時45 分到達距拉斯膝堡城東數公裏的目的地“格爾利茨林場”。
參謀部新的第2號宿營地設在距一條火車支線車站僅幾百公尺的地方。營地後麵高架著鐵絲網,但從大街向後瞭望,什麽也看不見。宿營地內還有一家簡陋的森林客店,是拉斯滕堡居民的短途旅行的歇腳處。在這個客店周圍建造了幾所木製簡陋房屋。大部分工作室就設在這些房屋內。這些房屋的規格、窗戶的數量以及內部設施,都是以柏林的各個部為標準建造的。更使人吃驚的是有一半隱蔽在地下的設施,它象一列長長的臥車室,一個門挨著一個門,這裏是軍官們的工作室和臥室,甚至國防處長在這裏有兩間臥室,水泥牆壁上鑲著淡雅的木板,洗漱室和浴室鋪設著瓷磚,有製式衣櫥,取暖設備、電氣裝置等等,應有盡有,這一切與“戰地”大本營幾乎有些不相稱。幾天之後,國防處長第個脫離這坐地下墓穴,搬到車站附近的列車上,後又遷移到老式客店裏。不久,國防處的其他成員也搬到工棚裏。
在第2號宿營地裏,除了參謀部的戰地隊外,還有陸軍的所謂“元首衛隊營”,負責警戒,衛隊營指揮宮還兼營地衛戍官。人們相互間很少見麵,也不了解,但生活在大本營區域裏,總還是生活在自己人中間,無需絲毫戒備。
在大街的另一邊,向東不到1 公裏處,是大本營第1 號宿營地。在這裏住著希特勒和他的“國家、黨和國防軍”的來信。軍隊方麵,除希特勒的副官外,隻有凱特爾、約德爾,以及新增加的“編史官”、總參謀部中校舍爾夫。在這裏,也有幾所木製房間作為會議室和“飯廳”。而作為臥室和工作室的都是由鋼筋混凝土構築的掩體,每個掩體都有兩個和更多的小房間。在最北角,是希特勒的掩體,因為希特勒怕見陽光,窗戶依舊朝北。這個被希特勒稱之為“狼穴”的地方,時至今日仍被波蘭列為名勝古蹟,供遊人參觀。
陸軍總司令部設在安格爾堡周圍的森林裏,乘車1 個小時可到達大本營。空軍總司令戈林和他的司令部也住在大本營附近。然而,國防處長在3年多的時間裏,沒有一次去過空軍總司令部的駐地;與此同時,他卻與陸軍總司令部——在勤務之內和勤務之外問題上——保持著密切聯繫。在這裏,作者還想起另外一件事,很能說明兩者的差別:當陸軍總司令部首腦前往“狼穴”時,隻乘坐一輛舊式灰色小型列車,這種車輛隻適合在“郊區路軌”上行駛;而戈林前往大本營時,最低要乘坐由3.4 節大型現代化車廂組成的豪華列車,行駛在僅100 多米的單線鐵軌上,車上設備舒適華麗,配有身著白色服裝的服務人員。海軍總司令留在柏林,在頭幾個月裏,僅派一名海軍上將作為其常駐代表,住在1 號宿營地裏。雖然“狼穴”設在前線附近,可是處在這窮鄉僻壤中,卻幾乎沒有當初西線大規模軍事行動中所應有的感覺。甚至在第一次乘車“向前”開進時,在遼闊的區域裏,也常見到一些散兵遊勇。但不久,國防處長便無法前進,隻得換乘一架旅行飛機,以便在僅有的數小時內,到達指定地點,與部隊取得聯繫。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的先頭部隊,越是快速向東方推進,拉斯滕堡的森林裏越是顯得寂寞。由於離前線需要幾天幾夜的時間,而且中間無處休息,所以飛往前線的可能性已變得絕無僅有,何況約德爾也自然不會批準。為能擺脫鋼筋混凝土和簡易住房的窒息空氣,作者曾好幾次與當時的參謀部副官、有名的賽馬能手莫姆上校,在晨霧朦朧的黎明,騎馬馳騁在原野上,以享受幾分近似戰爭的氣味。有時,也利用下午的時間,漫步在東普魯士的田野上和森林中,得以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