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爾後的事態發展中,還有幾個可說明其胃口過大,以及片麵的大陸設想的事例。國防處長在實施陸軍總司令部的倡議過程中,為他的同僚們提出了一條方針,即:“(1)通過奪取直布羅陀、馬爾他、賽普勒斯島和蘇伊士運河,解決地中海問題;(2)擴建歐洲——西非陣地,反對英、美聯合;(3)在英國登陸,給其致命一刀。”這仍是一種將德國軍事力量的重點,致力於西方的思想。然而,在第32 號指令的第二稿中,卻企圖在俄國取得巨大初步戰果後,將中東作為未來作戰的主要目標——它主要代表希特勒的觀點,同時也是陸、海軍總司令部的思想。其中,沒有提到馬爾他、北非和西非海岸的防禦應由法國承擔,由德國提供空中保護;經希特勒的批準,準備給法國以必要的支援。


    所有的計劃最終都要回到英國。東方戰局一俟告成,便以全部力量再次對不列顛群島實施“包圍”,與此同時,摧毀大英帝國在地中海的生命線,使不列顛列島“呈現”“崩潰”跡象,最後,“以登陸結束”全部作戰。


    第四章東方戰局的序幕及其前半局


    1、準備時期


    陸軍總司令部被置於優先地位


    1940 年7 月底至12 月初,在準備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一次戰局中,德國國防軍最高參謀部及其最高到今,隻發揮了微不足道的作用,這在德國大本營的歷史上也許是最罕見的現象之一。對俄國的戰爭,既沒有按普魯士——德國總參謀部的工作方式,製定一個基本的、經全麵考證的計劃,而且在關於作戰的指揮問題上,希特勒除了在西方戰局即將開始前,寥寥數語,草率地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之外,再沒有任何表示。從一開始,希特勒使將此戰局的全部計劃——從展開到確定首批進攻目標都聽任陸軍總司令部安排。


    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完全被排斥在一邊,甚至陸軍總參謀部1940 年秋舉行東方戰局的大型司令部演習時,指揮參謀部的成員都沒有作為客人或觀察員被邀請參加。約德爾將軍也有意識沒有採取任何步驟,因為他個想根據參謀部的任務和性質,以傾導者的身份參與事態的發展。但也有一些例外,如1940夏季,他委託國防處長對蘇俄作戰的基本要素,進行一次研究並擬製一份研究報告。其目的是,熟悉蘇俄地理和軍事現狀,並企圖先於陸軍向希特勒提出自己的建議。9 月初,國防處長根據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約德爾的指示,通知卡納裏斯海軍上將的諜報局,“東方領域”在最近幾周要進駐大量部隊,並提出幾條採取隱蔽措施的原則。除此之外,國防軍指揮參謀部還擔負了1940 年秋向羅馬尼亞派送陸、空軍“軍事代表團”的任務。這無疑也是“東方戰局”準備工作之一1940 年11 月12 日統帥部“為爾後作戰”所製定的第18 號指令中,所多次提到的轉變方向,在上述係列事情中終於找到了答案。指令隻是說:“探明下一步俄國態度的政治會商已經開始了。不管這種會商的結果如何,凡是已經口頭命令的東方各項準備工作,將照常進行。一旦陸軍將作戰計劃呈送於我(希特勒一譯註)井經我批準備,一係列指令就會隨之簽發。”


    這樣看來,約德爾將軍1946 年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上,對質詢所作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實的。他解釋說:“我不是..第一個為進攻蘇聯而作準備工作的人。當我在陸軍總參謀部從見證人保盧斯那裏得知..陸軍總參謀部正在製定進攻蘇聯的方案,我大吃一驚。”我們暫且不談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約德爾在供詞的其他段落所談到的他的主要任務,即將希特勒的決斷,通過他的“總參謀部的工作..以國防軍整個機構所需要的軍事形式體現出來”上述的事情就再一次清楚地表明,國防軍統帥部的結構,在戰爭達到白熱化時,也不能適應國防軍指揮的最低實際需要。


    希特勒的介入


    人們總是有這樣一種假設,即統帥部集這一時期的經驗,應自覺地拒絕任何為東方戰局製定作戰基礎的上作。然而,事態的發展從根本上駁倒了這一假設。首先,當陸軍首腦於12 月5 日向希特勒報告其研究結果時,希特勒毫無保留地同意了這一作戰計劃,盡管他作了一些評述。遵照他的“據此計劃,準備工作全麵鋪開”的指示,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約德爾委託國防處,按慣例在與陸、海,空三軍作戰處取得一致的基礎上,將陸軍的“思想”以統帥部指令的形式體現出來。同時,約德爾還強調說:“元首..已決心實施東方作戰行動..因為陸軍從沒有象今天這樣強大,而且最近再次向蘇俄表明..凡是德國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到達”


    在國防處長在巴黎期間,曾提出指令的第一份“草案”必須進行補充。12 月16 日,瓦利蒙特向約德爾呈遞了第二份草案,同時強調指出“在製定過程中,國防處對處在兩線作戰的形勢,以及對有待解決的燃料消耗量的問題,作出了判斷”。


    希特勒的思想集中在作戰開始和實施的方式方法上。因此,當約德爾將軍於12 月17 日提交指令草案時,希特勒命令,計劃要作“重大變動”。此前,陸軍總司令部認為,整個東方戰局的勝利希望在於,將進攻重點放在莫斯科方向。因為據估計,敵人“主力”可能在此方向上,隻有把重點放在此,才有可能將敵主力一舉殲滅。而現在希特勒卻要求,中央集團軍群在擊潰白俄羅斯的蘇軍後,其大部分快速部隊要揮師北上,“與北方集團軍群..協同,殲滅波羅的海沿岸三國內的敵人”,待奪占列寧格勒和喀琅施塔德後,才向莫斯科挺進。促使希特勒下此決心的原因是十分有代表性的,即此前尤其是爾後,他經常是放棄不容更改的、所有作戰行動所追求的首要目標——殲火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代之以二等目標。一個月後希特勒又再次提出“迅速切斷波羅的海地域的聯繫”是“最重要的任務”,他的本怠在於保障這一沿海地區的經濟運輸暢通無阻;保障與芬蘭的最短的聯繫距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德國國防軍大本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德]瓦爾特·瓦利蒙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德]瓦爾特·瓦利蒙特並收藏德國國防軍大本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