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室衰頹,人懷異心,隻有劉公不失忠節。公文中的內容,沒有將軍一句好話。將軍殺無罪之君,仇守義之臣,恐怕燕、趙之士寧願蹈東海而死,也不願跟著將軍了。”


    公孫瓚聽了也心寒,放了田疇。田疇回到故鄉無終縣,與宗族掃地為盟:“君仇不報,誓不為人!”言畢,隱入徐無山之中。幾年之後,他的居住地聚集了五千多戶人家。田疇與大家商議之後,自定法律,建立了一個和平的、民主議會製的自治政權,連烏桓、鮮卑的一些部落也來歸附。


    這一切,都是初平四年年底的事。


    興平二年(195)年底,袁紹有了一個對公孫瓚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機會。此時,劉虞的從事鮮於輔和烏桓司馬閻柔率領州兵,聯合胡騎數萬,聲稱為劉虞報仇,攻打漁陽太守鄒丹的潞縣,斬首四千多級。他們請袁紹派劉虞之子劉和出兵,袁紹還派出了麴義。鮮於輔等聯合烏桓峭王、鮮卑騎兵南迎劉和以及袁紹的援兵,合兵十萬,在鮑丘大敗公孫瓚,斬首兩萬多級。一下子,代郡、廣陽、上穀、右北平的吏民紛紛殺了公孫瓚所設的官員,起而響應。公孫瓚的軍隊屢屢敗退。


    公孫瓚幹脆在易城構築了一座曠古未有的綜合工事――易京樓,主樓高十丈,周圍的塹壕深五六丈。樓上作為他和妻妾的住處,男人七歲以上不得入內,鑄鐵為門,飲食、用品、公文皆用吊籃傳遞,不會賓客,不見將士,有事就讓樓上的女人扯開嗓子喊。大家都被他這種瘋狂的舉動搞得困惑不解,問他為何如此。公孫瓚寫了幾根竹簡用籃子吊下來:“我昔驅畔胡於塞表(孝靈皇帝中平五年事),掃黃巾於孟津(初平二年事),當此之時,謂天下指麾可定。至於今日,兵革方始,觀此,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樓不攻’,今吾諸營樓櫓數十重,積穀三百萬斛,食盡此穀,足以待天下之事矣!”


    公孫瓚劃地為牢,諸將見大勢已去,紛紛離去。其實,公孫瓚此舉完全出於他的一個愛好,他喜歡聽兒歌,又覺得兒歌出自天真,應是天意。近來,他聽到一首易城兒歌唱道:“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惟有此中可避世。”從而突發奇想,遂有此舉。


    袁紹聽說大喜過望,他積極備戰,力爭一舉攻下幽州,解除後方隱患。


    袁術一是忙著奪徐州,二是忙著做皇帝。


    建安元年六月,袁術與劉備展開了爭奪徐州的戰役。劉備讓司馬張飛守下邳,自守盱眙、淮陰,與袁術相持。袁術說動了呂布襲擊下邳。正好張飛在城中虐待陶謙故將,中郎將許耽開城響應,張飛敗走,劉備的太太和子女被呂布俘獲。劉備回軍下邳,又被呂布擊潰。劉備隻得將殘兵走廣陵,與袁術交鋒,又被打得大敗。劉備走投無路,向義兄呂布投降,呂布此時正在生袁術的氣,因為袁術答應給他的軍糧沒有兌現,他仍讓劉備做空頭的豫州刺史,屯兵小沛,合兵擊走了袁術。本月,呂布自稱徐州牧。這下,對曹操來說,討呂布與攻徐州就是一回事了。


    袁術等不及了,他感到身體也不太好,可皇帝仍沒有做成。於是他請了個讖緯專家為他尋找做皇帝的根據。在那個時代,做皇帝除了現實的條件成熟之外,還需要有對天意的解釋,才能具備號召力以取得民心。大漢帝國的臣民們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仰:千秋萬世的天子都由五個家族輪流做,而輪流的次序就是五行。他們的搭配是:伏羲(木)、神農(火)、黃帝(土)、少昊(金)、顓頊(水)。五行的關係有順逆兩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是一個循環相生的承繼關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這是一個循環相剋的消滅關係。戰國之際把五行又稱作五德,他們認為周王朝屬於火德,因而靠著武力奪得天下,開始實踐一種新製度的秦始皇帝採用了相剋學說解釋他的帝國,下令秦帝國屬於水德,水是黑色的、冷的,所以秦國應該以嚴酷的法律治理天下,以黑色為最高貴的色彩。大漢孝武皇帝也有這種相剋的信仰,他宣布大漢為土德,土是黃色的、溫的,所以大漢帝國以信義道德治理天下,以黃色為最高貴的色彩。但是後來,溫和的儒家學者認為,一切憑藉武力建立的帝國都是不合法的,帝國之間的傳遞,在天意的角度看,都是道德的傳遞,道德的屬性不同,但都是以和平繼承的方式傳遞的。經過他們的嚴密考證,發現周王朝應該是木德,由於秦帝國推行暴政且又短命,因而周王朝的嫡傳應是大漢帝國。這樣,按照相生的學說,大漢應是火德。這個新說法雖是個概念遊戲,但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不可動搖的影響,那就是,皇帝輪流做是合法的,一種德行衰亡了,應該有新的德行替代它,但是,五行相生的次序卻不能改變。這就規定了任何皇帝都不能改變政治製度和文化道德理想。而這個製度和理想,事實上就是秦、漢帝國四百多年營建起來的日趨完善的統一大帝國。


    光武皇帝光復大漢之後,就採用了新的學說,宣布大漢為火德。火是紅色的、熱的,它是人類文明的能源,所以大漢以文明和禮樂治理天下,以赤色為最高貴的色彩。按照這個邏輯,時下的群雄們如果想做皇帝,必須找到兩個證據,一是證明自己是黃帝的後裔,二是證明自己身上有土德的象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興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興無並收藏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