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大臣告訴董太師:錢沒了。董太師沒學過經濟學,但卻懂得換幣掠奪。他下令不得使用大漢的五銖錢,改為小錢。鑄小錢的銅料就是孝靈皇帝鑄的幾個銅人。長安的穀價一下子達到一斛數十萬,以至民間的商人隻能以貨易貨。


    長安的刑法異常苛刻和隨意,吏民日益不堪。最後,故太尉、董太師的老上司、現任衛尉張溫遭了殃。一天,望氣的太史說,天象異常,必須殺一大臣以塞天變。於是張溫以與關東軍通謀之罪被笞殺。


    董太師回長安後,司徒王允還政於太師,京師的百姓都說:王司徒躲到哪裏去了?


    王司徒躲在家裏,但心急如焚。最讓他失望的不是董太師的胡作非為,而是關東軍。在董卓回關西之後,他們不僅沒有一個率兵西討,而且開始了沒完沒了的混戰。


    本年七月,袁紹開始了統一北方的努力。


    冀州牧韓馥是袁家的門生故吏,因此袁紹才從京師逃奔冀州。有一件事引起了他對袁紹的猜忌。


    原並州刺史丁原的部將張楊(字稚叔),受已故大將軍何進的派遣,回鄉募得精兵數千。發生了董卓之亂,他隻得駐兵上黨,一邊與河北諸山穀的黑山黃巾周旋,一邊進攻上黨太守於軍事要塞壺關。關東軍起,張楊歸附袁紹,與南單於於扶羅合兵屯於漳水。恰恰在此時,韓馥的部將?義叛變而逃,而袁紹卻接納了他。袁紹又招降又納叛,野心不小。


    很快,袁紹發現韓馥給自己提供的軍資不如以前了。此時,董卓回兵長安,袁紹考慮了好些天,叫來外甥高幹、穎川人荀諶、辛評、郭圖這幾位韓馥的親信謀士,如此這般地交待了些話。然後,自率兵馬南下,屯於延津。


    袁紹的大軍一走,屯於幽州右北平的劉虞部將、奮武將軍公孫瓚以討伐董卓為名,率兵進入冀州境內,擊敗韓馥駐在首府安平的兵馬。冀州郡縣紛紛開門而降。韓馥惶恐不安。


    這時,幾個謀士一齊上來對韓馥說:“公孫瓚乘勝南下,燕代之卒,其鋒難當;袁將軍又引軍東向,其意難知,如此,則冀州難保。”


    “諸位有何良策?”


    荀諶說:“君自度寬仁容眾,與袁本初相比如何?”


    “不如。”


    “那麽,臨危決策,智勇過人,與袁本初相比如何?”


    “不如。”


    “那麽,世布恩德,天下受惠,與袁本初相比如何?”


    “也不如。”


    “冀州為天下重資,明君既自知不如袁本初,則袁氏也必不甘為明君之下,如果他與公孫瓚併力謀取冀州,危亡之勢可明。我等與明君計:袁氏是明君的老朋友,又是同盟,明君莫若將冀州讓與袁氏,袁氏得了冀州,必不讓公孫瓚,則明君既有讓賢之名,又得安身之所,願明君勿再遲疑。”


    韓馥有些發怵了。回頭又問自己的長史耿武、別駕閔純和治中李歷。他們都不同意:“冀州帶甲百萬,穀支十年,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怎能將冀州拱手相讓?”


    他們的話不錯,袁紹的軍隊,有時餓得隻能吃野棗。


    可韓馥與袁紹相比,畢竟是個平庸之輩。他說:“我乃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為何反對?”


    駐紮在孟津的韓馥部將趙浮與程奐聽說了韓馥的決定,立刻引軍東還,他們率領戰船數百、強弩萬人,在夜裏鼓吹經過袁紹安紮在朝歌清水口的大營,搞得袁紹十分恐慌。回到冀州,趙、程二將對韓馥說:“袁本初軍糧匱乏,部眾離散,惟有張楊、於扶羅新附,也不肯為其所用。我等願以所部兵士擊之,旬日之間,必使之土崩瓦解。明君您隻須開閣高枕,何慮何憂!”


    韓馥還是不聽,派兒子把冀州的大印送到袁紹的黎陽大帳之中,自己知趣地搬到大長秋趙忠在冀州的別墅裏。


    袁紹怕夜長夢多,立馬回首府安平接收政權。韓馥的從事們紛紛往府外跑,耿武和閔純拔劍阻攔,連劈數人都止不住。袁紹馬上讓人將這些不忠於主子的人殺了。他坐上了冀州牧的交椅,又很客氣地任命韓馥為奮威將軍,但既不給兵,也不給從屬。倒是韓馥的部將受到了袁紹的寵厚待遇,廣平人沮授為奮武將軍,魏郡人審配為治中,钜鹿人田豐為別駕,南陽人許攸、逢紀以及荀諶皆為謀士,河內人朱漢為都官從事。


    朱漢知道袁紹的心思,一天,他擅發兵馬包圍了韓馥的住處,親自拔刀衝進屋裏,韓馥嚇得跑上了樓。朱漢捕得韓馥的長子,打斷了他的雙腿。袁紹聽說,馬上趕到,收殺朱漢,勸慰韓馥。韓馥就便請求袁紹讓他去陳留太守張邈那兒躲避。袁紹答應了。


    住了沒多久,袁紹派人到張邈府中傳遞消息,張邈讓韓馥也來席中作陪。酒酣之際,來使忽然與張邈耳語了一會兒,驚弓之鳥韓馥更加杯弓蛇影,這一定是交待張邈圖謀自己。韓馥便起身去上廁所,在這個臭哄哄的地方,拔刀自裁。


    沮授是個有戰略頭腦的人,他馬上向袁紹陳述了下一步的計劃:以冀州之眾,東並青州,南定兗州,北降幽、遼,西收並州,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師,迎天子大駕於西京,規復漢家宗廟於洛陽,號令天下,以討未服。比及數年,大功可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興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興無並收藏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