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際,張奐將軍上書,說羌人的餘部是難以根除的,而段將軍性格輕剽勇猛,可能會吃敗仗。宜以恩信招降。


    朝廷把張奐的書信轉給了段鍇,段將軍大怒,上書答覆說:“張奐雖為大漢臣子,又精於軍事,卻說出此言,實是糊塗。因為當初趙充國、馬援等人在對待羌人的問題上都犯過錯誤,張奐之論正由此來。事實上,降伏羌人,再內徙至大漢的郡縣,是引狼入室之舉。今臣奉大漢國威,羌人已接近殄滅,望朝廷勿聽此言,一以重任委以臣下。”


    朝廷沒有駁回段將軍的上書,但同時派謁者馮禪說降漢陽散羌。


    段將軍和他和騎司馬田晏與假司馬夏育放兵至山穀之中,搜剿羌人。又築木柵圍困羌人,從建寧二年五月至七月,斬首一萬九千級。馮禪招降了四千羌人,安置於安定、漢陽、隴西三郡。至此,東羌平定。


    段鍇前後一百八十戰,斬首三萬八千餘級,獲牲畜四十二萬七千餘頭,費用四十四億,軍士死亡四千多名。封新豐縣侯。


    可惜的是,段鍇的赫赫戰功創立之際,正是整個大漢帝國衰亡之時,因而他在歷史上並沒有受到像對衛青和霍去病一樣的讚譽,而是落了個“專殺為快”、“雖克捷有功,君子所不與也”的評價。對於他個人來說,可能是不公道的,但對大漢帝國鎮壓羌人的戰爭來說,不無道理,因為這場戰爭歸根到底是由於大漢政治的腐敗而造成的毫無意義的戰爭,同時,這場戰爭耗盡了大漢的精力,使之走向死亡。衛青、霍去病的戰功,促成了一個強盛的大漢,而段紀明的戰功,沒有能挽救一個垂死的大漢。宋代大史家司馬溫公,在煌煌巨著《資治通鑑》中,認定大漢長期的羌人叛亂,其根源在於大漢政府對付不當,並且站在超越民族界限的立場上說:“如果統治者不得要領,即便是華夏之民,也將蜂起而為寇,難道這也可以用段紀明的方法,全部殺盡嗎?”


    事實上,司馬溫公的話說遲了將近九百年,因為在本朝天子禦政的第十四個年頭,涼州的羌人和漢人已經用他們的生命直截了當地體驗了這個道理。從永初羌亂中,就可以看出,大漢的邊民在帝國放棄他們的家園時,就參加了羌人的隊伍。時至今日,涼州的漢人和羌人終於看到:大漢不僅不能養育他們這些子民,而且日益成為自己的敵人,隻有涼州這塊土地,才是最值得依賴的。


    長期廝殺的對手,往往能成為最靠得住的夥伴,正如人類最早的忠實夥伴――狗,卻來自最兇殘的敵人――狼一樣。生存,永遠是最高的原則。漢人的文化能影響羌胡,羌胡的文化也能影響漢人,涼州的漢人婦女都是出色的戰士,羌胡的部落和漢人的政府軍裏,分別混雜著漢人和羌胡。


    共同的生存地理,醞育出羌漢共同體,醞釀出涼州地方自治運動。


    中平二年(185)三月,有關涼州兵馬寇掠三輔的禦前會議結束之後,諫議大夫劉陶上書天子,指出涼州叛兵之中,有不少段紀明的部下,這些人曉習戰陣,識知山川,變詐萬端。他們可能會攻擊三輔,豕突京師。如此,則車騎將軍張溫的南邊道路將被抄襲,帝國的西征軍如果孤立無援,關東將聞風破膽。現在京畿民眾有百走退死之心,無一前鬥生存之計。張溫天性精勇,而朝廷卻旦夕催促。他又建議急停天下郡縣的賦稅徭役,以安民心,懲治中官,以塞民望。


    可這份上書又被天子拿給中官們看。他們提醒天子:“上書中說的這些事情,下麵州郡都沒有上報朝廷,他如何得知呢?一定是與賊通情。國家正在多事之秋,陛下可要小心。”


    天子沒了主張,讓北寺獄審查劉陶。劉陶在第一場審訊中便悲憤交加,閉氣而亡。


    京師一帶的百姓在他的葬禮上唱起了輓歌:“悒然不樂,思我劉君。何時復來,安此下民!”


    中平元年十一月涼州叛亂的起因,還是郡守貪暴。這一點,漢陽郡長史、敦煌人蓋勛最清楚不過。當時,武威郡太守恣行貪婪,涼州從事蘇正和調查他的罪行。一天,涼州刺史梁鵠來找蓋勛,說蘇正和不是蓋長史的仇人嗎?蓋勛說有這回事。梁鵠說:“那我就直說了罷。武威太守貪汙的事如果查出來,我作為刺史,是朝廷派來的監察官員,當引咎辭職。所以我打算請您想個辦法,殺掉蘇正和。”


    梁鵠走後,蓋勛的部下勸他藉此機會報了私仇,蓋勛說:“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他去勸告梁鵠:


    “係食鷹隼,是因為它能執服眾鳥,大人卻想烹殺之,將有何用?大人身為大漢重臣,辭職事小,有關大人的清名,事情可就不小了。”


    事後,蘇正和親自到蓋勛的門前求謝,蓋勛不見,讓人傳了句話出來:“吾為梁使君謀,不為蘇正和也。”


    蓋勛雖然怨蘇正和如初,可這件事在涼州地區引起輿論大嘩。接著,新上任的刺史左昌盜竊軍糧的事情泄露,軍中及民間議論紛紛。蓋勛勸諫左昌,還糧入庫。左昌大怒,下令蓋勛與從事辛曾、孔常率兵外屯阿陽。


    先零羌和北宮伯玉的軍隊攻打金城的戰報傳來,蓋勛急忙勸左昌救援金城,左昌不從,致使太守陳懿陣亡。直到左刺史一覺醒來,看到城外神速而來的羌騎,這才害怕起來,派了快馬突出,召蓋勛帶兵來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興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興無並收藏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