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姑奶奶才長長的嘆了口氣,“話這麽說是沒錯,但現下他們這些孩子怎能與我和弟弟當年的情況相提並論?我是真心喜歡這些孩子們,哪一個不是疼到心坎兒裏?就是因為喜愛,所以才嚴格。文笙也不小了,我當年雖也年少,但情況所迫,不得不在外麵周旋應酬。你也應有所耳聞,當年巴雅城裏可沒少有人背後編派我孟浪潑辣,便是如今,老一輩的人裏也不會說我什麽好。”
王妃一笑,拍了拍姑奶奶的手道:“身正不怕影子斜。”
姑奶奶搖頭,“人言可畏,正的也有被歪曲成斜的。”
就是因為姑奶奶這句人言可畏,王妃淡淡一笑,揪住話茬提起,“不知是誰將今夜郡主他們小聚的事兒告訴了堂姐?想必那嘴裏也說不出什麽好的,才惹了堂姐生氣。”
於是王廚娘便被推出去與夏菱和夏荷一同跪在堂下。
王妃點頭道:“約莫猜到是你了。”
又問姑奶奶,“堂姐可知為何這次我能猜到是王廚娘麽?”
姑奶奶冷冷一笑,先不答話,反而提起:“章姑娘雖不愛說話骨頭裏的性子倒很硬氣。才來王府就立項改製,隻怕是得罪了一圈兒的人還不自知。王廚娘是府中的老人了,這新老之間起了別扭也是正常。章姑娘是否為難了他們這些下人我不知道,但能惹得旁人盯緊了不放,想必也開罪得不輕罷?”
靜言垂著頭不言語。
王妃說道:“正是。我也覺得靜言這丫頭有時候呆呆的像根木頭,隻把差事放在心裏,卻不懂旁的那些人情世故,到底還是年紀小。不如,堂姐有空時提點她幾句?咱們也都是為了王府好,雖這丫頭笨了些,好在是肯為王府盡心盡力。”
姑奶奶輕蔑的哼了一聲:“不敢不敢,章姑娘是王妃的遠親,若論提點也輪不到我。”
王妃輕嘆,“堂姐這是笑話我呢。您也知道我是最懶散愚笨的,還談什麽提點?”
說罷就招呼靜言,“真是個笨丫頭,還不快些給姑奶奶磕頭?你這年少無知的得罪了人都不知道,日後可怎麽幫我管好西院呢?西院這麽多女人,尋常賭個氣啊,鬥個悶子啊都是少不了的,你應多聽姑奶奶說說掌故,免得再犯錯兒還得勞煩長輩提醒。”
靜言趕忙走出來給姑奶奶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
姑奶奶雖未給什麽好臉色,但也受了,還親自伸手將她扶起,“你有個好表姑,可別負了你表姑今日一片苦心。”
靜言起身後又躬身行了禮才退至一旁。
原以為在滌心齋姑奶奶發了那麽大的火兒,到了容華齋會和王妃吵嚷起來,卻不想這兩個女人隻是各自拿言語試探。
無論是王妃東拉西扯的避重就輕,還是姑奶奶給足了麵子就借坡下驢,隻讓靜言有一種感覺,綿裏藏針。
看著二人手著挽手,麵上親親熱熱,到底是因為什麽讓她們結了怨?
後來王妃嘆息著又提起丫頭婆子們喜歡挑撥一事,眉頭微皺眼含不忍,“夏菱夏荷,你們倆在王府伺候了這麽多年,我原以為是很妥當的,不想卻連規矩都忘了。靜言推搪不過郡主的攛掇去胡鬧,你們倆怎麽也不攔著些?今日必要給你們一個教訓,你們可服氣麽?”
夏菱和夏荷齊齊磕頭,“請王妃責罰!”
王妃點頭道:“春巧,把人帶到廂房麵壁思過。”
夏菱和夏荷又磕了頭,均是想不到僅僅去跪一宿就能了事,心中無不暗喜。能不被掌嘴打板子就是保存了顏麵,跪一宿又何妨?
而且明眼人一看便知,王妃處置了章姑娘的丫頭等於做了個樣子給姑奶奶看。地上跪著三個人,兩個是王妃指派給“遠親”姑娘的貼身丫鬟,另一個是姑奶奶一直寵信的西院廚房管事,王妃來了這麽一手,就是逼著姑奶奶處置那廚娘了。
而這位姑奶奶也真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如果她此時護短便是輸了王妃一招,且王妃向來被認為是寬厚之人,她罰了麵壁思過,那姑奶奶這位歷來以做派犀利強硬著稱的必然不會從輕,隻能更上一層樓。
於是這一層樓上去了,就讓王廚娘挨了十個嘴巴。
挑唆生事乃是犯了口舌,王府西院有專門懲治這一項的“慎言板子”,那巴掌大的木板拍在臉上是什麽感覺隻有領過罰的才知道。
旁人還好,靜言卻是頭一次聽說王府還有這種東西。聽著院裏劈劈啪啪的聲音,後來又看到嘴上臉上都紅腫一片的王廚娘進來磕頭,靜言突然覺得後脊樑冰寒一片。
罰也罰了,能扯的閑篇兒也扯完了,最終以大郡主和靜言行為“輕浮”鬧起來的事端就在下人們被責罰的結局中落幕。
姑奶奶帶著人,就像來時一般趾高氣昂的走了。時辰已晚,王妃讓大郡主早些回房歇息,卻是留下了靜言。
“ 你們因為什麽事兒跑到滌心齋小聚?”
靜言早已判定王妃是個表麵敦厚內心玲瓏的女人,而且她也想通了,在王府必然要依附姑奶奶或王妃中的一方,那對著她已選定追隨的王妃,靜言決定有一說一,沒有絲毫隱瞞。
還是這個薰香裊裊溫暖如春的房間,沒有外人。所有丫頭,包括春巧在內都被遣了出去。王妃斜斜的倚在榻上,似笑非笑的聽著靜言把由廖清婉的信引起的小聚說了一遍。
等靜言說完,王妃微微一笑,“這又是個註定要傷心的姑娘了。”
看靜言眼中帶著疑惑,又說:“凡是跟二公子沾邊兒的事,以後你千萬不要跟著參合。你是個姑娘,是女人。你在西院,不是東院。我知道你是好意,不忍看自己的好姐妹傷心,那我就告訴你一些話,你自己斟酌著怎麽說給你那姐妹聽。”
於是,在這個冬夜,容華齋內,北疆某些靜言不知道的往事被王妃慢慢道來。
舉國上下,築北王府歷來在所有親王府和外姓藩王王府中都是最特別的存在。不提那些掛名的親王,隻說了同樣是藩王王府的慶南王府。
南域富庶,慶南王一力發展經濟,早就將兵權交付,南域的王府便隻剩榮氏一族的親兵而已。北疆地處邊關,相鄰的琉國人異常剽悍,所以築北王府一直兵權在握。更相傳曾經還有特定的某個皇族持有一份密詔,可以隨時調遣北疆軍平定“內亂”雲雲。
所以這築北王府真是上位者心頭一把雙刃劍,又要籠絡又要防。
是以,北疆軍鎮守邊關卻又處處為人製肘,隻有自力更生。
以前的北疆是苦寒之地,又被防範猜忌,後來有英明神武的世宗即位,才在老王爺兄弟倆手中終結了連年的邊關征戰,總算太平了這二十多年。但老王爺的雙生弟弟卻在最後一場赫赫有名的帝泉關之戰中戰死沙場,也就是姑奶奶的父親。
姑奶奶的母親在她幼時就去世了,姑奶奶便被老王妃一直帶在身邊視如己出,老王爺夫婦對她的寵愛遠遠多過對自己親子的數倍。
因為……
“姑奶奶的母親和老王妃是親姊妹,都是蒙州糙原上最強悍的莫伊族中尊貴的公主。你必然在想我為什麽要跟你提這些北疆往事罷?我就是要告訴你,因為王府的‘特別’,所以大世子和二公子乃至兩位郡主,身為築北王的子女,他們的婚配必須要仔細斟酌。北疆才安穩了幾十年,莫伊族的公主能帶來糙原上最強一族的支持,能帶來大筆財富,廖家的小姐能帶來什麽?”
靜言一震,直愣愣的看著王妃。
王妃淡淡一笑,似是自嘲,又似感慨,“所以我作為巴雅城中一個普通氏族的女兒能嫁給王爺,真是福星高照。”
41
經過那一晚王妃的一席話,靜言更加為難該怎麽對清婉說才好。
在她看來,肯定是不能把大郡主說的“二公子風流成性”告訴她,而換種說辭,無論是中意之人另有所愛或是因為她的家世“不配”嫁給有情郎都很傷人。而且,清婉的信到底要不要交給二公子亦是讓靜言猶豫再三。
這一耽擱就是好幾天。
自從在滌心齋鬧騰了那一次之後,靜言每日早起便又多了一項——去給姑奶奶請安。
她不傻,雖然王妃未曾直接吩咐,但就從那晚王妃讓她給姑奶奶磕頭認錯,話裏帶著一句多跟姑奶奶學些王府掌故,她就知這是點醒她平日裏應酬功夫做得不夠。
以前靜言隻求做好自己那一攤子事兒,打定了主意要少交際多幹活兒,現下卻發現這都是癡心妄想。身在王府,人人都悉心鑽營,隻她悶頭悶腦的,即使不犯錯,在別人眼裏也是不識抬舉,無禮傲慢。
於是在一番小心打探旁敲側擊之後,靜言摸清了姑作息和喜好,又因為先前王妃說過的話,每日一早便第一個去給姑奶奶請安。
一連去了三天。
第一天人都沒見著,隻出來個小丫頭說姑奶奶早間倦怠不想見人便把她打發走了。第二天足足讓她站在廊子裏等了一刻才進去,對著她的大禮人家也隻是哼了一聲算是應了。第三天才說上一句話,“這麽早王妃起了麽?”
靜言答說不知王妃起沒起,她都是先來給姑奶奶請安的。
於是因為這句話得了個假笑,外加一句:“章姑娘有心了。”
這件事王妃是知道的,而且還誇了靜言,“你先去給姑奶奶請安很對。”然後又輕飄飄的點了她一句,“反正早起走了兩個院子了,從容華齋的西角門出去就是連著夫人們院子的小夾道。你這麽年輕天天悶在屋裏對身體不好,再多走幾處就當活動筋骨了。”
姑漱石居,王妃的容華齋,再加上三位夫人的院落。如今靜言每天起床再沒有從前那般好心情,最可恨的便是還要仔細打扮。她愛的素衣裳,簡單輕巧的髮髻全都不合時宜了。
昨夜一場大雪,早間又冷又cháo。
靜言穿著雪青綾子襖出去,回來時身上多了一件八成新的大紅羽紗鬥篷。
夏菱幫著脫下來時笑著說:“這又是哪一位送的?”
跟著出去請安的夏荷一邊幫靜言脫軟靴一邊說,“你說夫人中哪一位最會來事兒?”
孔夫人唄。
夏菱想了一會兒便借著給靜言拿手爐的機會小聲對她說:“姑娘可得留心這位夫人。您還沒進來時,我瞧著她四處活動,在王妃麵前賣乖也比平日勤了許多。”
靜言看了她一眼,笑道:“糟了,我擋了人家的路又收了人家的東西,真是不識好歹了。快幫我看看,可有沒有那個院子裏近日遞上來的條子咱們壓著沒批的,麻利兒的給人送過去罷。”
王妃一笑,拍了拍姑奶奶的手道:“身正不怕影子斜。”
姑奶奶搖頭,“人言可畏,正的也有被歪曲成斜的。”
就是因為姑奶奶這句人言可畏,王妃淡淡一笑,揪住話茬提起,“不知是誰將今夜郡主他們小聚的事兒告訴了堂姐?想必那嘴裏也說不出什麽好的,才惹了堂姐生氣。”
於是王廚娘便被推出去與夏菱和夏荷一同跪在堂下。
王妃點頭道:“約莫猜到是你了。”
又問姑奶奶,“堂姐可知為何這次我能猜到是王廚娘麽?”
姑奶奶冷冷一笑,先不答話,反而提起:“章姑娘雖不愛說話骨頭裏的性子倒很硬氣。才來王府就立項改製,隻怕是得罪了一圈兒的人還不自知。王廚娘是府中的老人了,這新老之間起了別扭也是正常。章姑娘是否為難了他們這些下人我不知道,但能惹得旁人盯緊了不放,想必也開罪得不輕罷?”
靜言垂著頭不言語。
王妃說道:“正是。我也覺得靜言這丫頭有時候呆呆的像根木頭,隻把差事放在心裏,卻不懂旁的那些人情世故,到底還是年紀小。不如,堂姐有空時提點她幾句?咱們也都是為了王府好,雖這丫頭笨了些,好在是肯為王府盡心盡力。”
姑奶奶輕蔑的哼了一聲:“不敢不敢,章姑娘是王妃的遠親,若論提點也輪不到我。”
王妃輕嘆,“堂姐這是笑話我呢。您也知道我是最懶散愚笨的,還談什麽提點?”
說罷就招呼靜言,“真是個笨丫頭,還不快些給姑奶奶磕頭?你這年少無知的得罪了人都不知道,日後可怎麽幫我管好西院呢?西院這麽多女人,尋常賭個氣啊,鬥個悶子啊都是少不了的,你應多聽姑奶奶說說掌故,免得再犯錯兒還得勞煩長輩提醒。”
靜言趕忙走出來給姑奶奶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
姑奶奶雖未給什麽好臉色,但也受了,還親自伸手將她扶起,“你有個好表姑,可別負了你表姑今日一片苦心。”
靜言起身後又躬身行了禮才退至一旁。
原以為在滌心齋姑奶奶發了那麽大的火兒,到了容華齋會和王妃吵嚷起來,卻不想這兩個女人隻是各自拿言語試探。
無論是王妃東拉西扯的避重就輕,還是姑奶奶給足了麵子就借坡下驢,隻讓靜言有一種感覺,綿裏藏針。
看著二人手著挽手,麵上親親熱熱,到底是因為什麽讓她們結了怨?
後來王妃嘆息著又提起丫頭婆子們喜歡挑撥一事,眉頭微皺眼含不忍,“夏菱夏荷,你們倆在王府伺候了這麽多年,我原以為是很妥當的,不想卻連規矩都忘了。靜言推搪不過郡主的攛掇去胡鬧,你們倆怎麽也不攔著些?今日必要給你們一個教訓,你們可服氣麽?”
夏菱和夏荷齊齊磕頭,“請王妃責罰!”
王妃點頭道:“春巧,把人帶到廂房麵壁思過。”
夏菱和夏荷又磕了頭,均是想不到僅僅去跪一宿就能了事,心中無不暗喜。能不被掌嘴打板子就是保存了顏麵,跪一宿又何妨?
而且明眼人一看便知,王妃處置了章姑娘的丫頭等於做了個樣子給姑奶奶看。地上跪著三個人,兩個是王妃指派給“遠親”姑娘的貼身丫鬟,另一個是姑奶奶一直寵信的西院廚房管事,王妃來了這麽一手,就是逼著姑奶奶處置那廚娘了。
而這位姑奶奶也真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如果她此時護短便是輸了王妃一招,且王妃向來被認為是寬厚之人,她罰了麵壁思過,那姑奶奶這位歷來以做派犀利強硬著稱的必然不會從輕,隻能更上一層樓。
於是這一層樓上去了,就讓王廚娘挨了十個嘴巴。
挑唆生事乃是犯了口舌,王府西院有專門懲治這一項的“慎言板子”,那巴掌大的木板拍在臉上是什麽感覺隻有領過罰的才知道。
旁人還好,靜言卻是頭一次聽說王府還有這種東西。聽著院裏劈劈啪啪的聲音,後來又看到嘴上臉上都紅腫一片的王廚娘進來磕頭,靜言突然覺得後脊樑冰寒一片。
罰也罰了,能扯的閑篇兒也扯完了,最終以大郡主和靜言行為“輕浮”鬧起來的事端就在下人們被責罰的結局中落幕。
姑奶奶帶著人,就像來時一般趾高氣昂的走了。時辰已晚,王妃讓大郡主早些回房歇息,卻是留下了靜言。
“ 你們因為什麽事兒跑到滌心齋小聚?”
靜言早已判定王妃是個表麵敦厚內心玲瓏的女人,而且她也想通了,在王府必然要依附姑奶奶或王妃中的一方,那對著她已選定追隨的王妃,靜言決定有一說一,沒有絲毫隱瞞。
還是這個薰香裊裊溫暖如春的房間,沒有外人。所有丫頭,包括春巧在內都被遣了出去。王妃斜斜的倚在榻上,似笑非笑的聽著靜言把由廖清婉的信引起的小聚說了一遍。
等靜言說完,王妃微微一笑,“這又是個註定要傷心的姑娘了。”
看靜言眼中帶著疑惑,又說:“凡是跟二公子沾邊兒的事,以後你千萬不要跟著參合。你是個姑娘,是女人。你在西院,不是東院。我知道你是好意,不忍看自己的好姐妹傷心,那我就告訴你一些話,你自己斟酌著怎麽說給你那姐妹聽。”
於是,在這個冬夜,容華齋內,北疆某些靜言不知道的往事被王妃慢慢道來。
舉國上下,築北王府歷來在所有親王府和外姓藩王王府中都是最特別的存在。不提那些掛名的親王,隻說了同樣是藩王王府的慶南王府。
南域富庶,慶南王一力發展經濟,早就將兵權交付,南域的王府便隻剩榮氏一族的親兵而已。北疆地處邊關,相鄰的琉國人異常剽悍,所以築北王府一直兵權在握。更相傳曾經還有特定的某個皇族持有一份密詔,可以隨時調遣北疆軍平定“內亂”雲雲。
所以這築北王府真是上位者心頭一把雙刃劍,又要籠絡又要防。
是以,北疆軍鎮守邊關卻又處處為人製肘,隻有自力更生。
以前的北疆是苦寒之地,又被防範猜忌,後來有英明神武的世宗即位,才在老王爺兄弟倆手中終結了連年的邊關征戰,總算太平了這二十多年。但老王爺的雙生弟弟卻在最後一場赫赫有名的帝泉關之戰中戰死沙場,也就是姑奶奶的父親。
姑奶奶的母親在她幼時就去世了,姑奶奶便被老王妃一直帶在身邊視如己出,老王爺夫婦對她的寵愛遠遠多過對自己親子的數倍。
因為……
“姑奶奶的母親和老王妃是親姊妹,都是蒙州糙原上最強悍的莫伊族中尊貴的公主。你必然在想我為什麽要跟你提這些北疆往事罷?我就是要告訴你,因為王府的‘特別’,所以大世子和二公子乃至兩位郡主,身為築北王的子女,他們的婚配必須要仔細斟酌。北疆才安穩了幾十年,莫伊族的公主能帶來糙原上最強一族的支持,能帶來大筆財富,廖家的小姐能帶來什麽?”
靜言一震,直愣愣的看著王妃。
王妃淡淡一笑,似是自嘲,又似感慨,“所以我作為巴雅城中一個普通氏族的女兒能嫁給王爺,真是福星高照。”
41
經過那一晚王妃的一席話,靜言更加為難該怎麽對清婉說才好。
在她看來,肯定是不能把大郡主說的“二公子風流成性”告訴她,而換種說辭,無論是中意之人另有所愛或是因為她的家世“不配”嫁給有情郎都很傷人。而且,清婉的信到底要不要交給二公子亦是讓靜言猶豫再三。
這一耽擱就是好幾天。
自從在滌心齋鬧騰了那一次之後,靜言每日早起便又多了一項——去給姑奶奶請安。
她不傻,雖然王妃未曾直接吩咐,但就從那晚王妃讓她給姑奶奶磕頭認錯,話裏帶著一句多跟姑奶奶學些王府掌故,她就知這是點醒她平日裏應酬功夫做得不夠。
以前靜言隻求做好自己那一攤子事兒,打定了主意要少交際多幹活兒,現下卻發現這都是癡心妄想。身在王府,人人都悉心鑽營,隻她悶頭悶腦的,即使不犯錯,在別人眼裏也是不識抬舉,無禮傲慢。
於是在一番小心打探旁敲側擊之後,靜言摸清了姑作息和喜好,又因為先前王妃說過的話,每日一早便第一個去給姑奶奶請安。
一連去了三天。
第一天人都沒見著,隻出來個小丫頭說姑奶奶早間倦怠不想見人便把她打發走了。第二天足足讓她站在廊子裏等了一刻才進去,對著她的大禮人家也隻是哼了一聲算是應了。第三天才說上一句話,“這麽早王妃起了麽?”
靜言答說不知王妃起沒起,她都是先來給姑奶奶請安的。
於是因為這句話得了個假笑,外加一句:“章姑娘有心了。”
這件事王妃是知道的,而且還誇了靜言,“你先去給姑奶奶請安很對。”然後又輕飄飄的點了她一句,“反正早起走了兩個院子了,從容華齋的西角門出去就是連著夫人們院子的小夾道。你這麽年輕天天悶在屋裏對身體不好,再多走幾處就當活動筋骨了。”
姑漱石居,王妃的容華齋,再加上三位夫人的院落。如今靜言每天起床再沒有從前那般好心情,最可恨的便是還要仔細打扮。她愛的素衣裳,簡單輕巧的髮髻全都不合時宜了。
昨夜一場大雪,早間又冷又cháo。
靜言穿著雪青綾子襖出去,回來時身上多了一件八成新的大紅羽紗鬥篷。
夏菱幫著脫下來時笑著說:“這又是哪一位送的?”
跟著出去請安的夏荷一邊幫靜言脫軟靴一邊說,“你說夫人中哪一位最會來事兒?”
孔夫人唄。
夏菱想了一會兒便借著給靜言拿手爐的機會小聲對她說:“姑娘可得留心這位夫人。您還沒進來時,我瞧著她四處活動,在王妃麵前賣乖也比平日勤了許多。”
靜言看了她一眼,笑道:“糟了,我擋了人家的路又收了人家的東西,真是不識好歹了。快幫我看看,可有沒有那個院子裏近日遞上來的條子咱們壓著沒批的,麻利兒的給人送過去罷。”